通信方法及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8270881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7-27 10:25
本申请提供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所述方法应用于带外管理应用,所述方法包括:通过第一接口,接收运维应用发送的第一带内信息获取请求,所述第一带内信息获取请求包括第一目的地址以及第一目的端口标识;若所述第一目的端口标识指示的接口为到达带内管理应用的第二接口,则将所述第一目的地址更新为第二目的地址;向所述第二接口发送第二带内信息获取请求,所述第二带内信息获取请求包括所述第二目的地址,以使得所述带内管理应用根据所述第二带内信息获取请求获取所述运维应用所需的带内信息。内信息。内信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通信方法及装置


[0001]本申请涉及通信
,尤其涉及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基板管理控制器(英文:Baseboard Management Controller,简称:BMC)是服务器主板内的一个管理芯片。服务器厂商将根据BMC芯片开发BMC管理软件,并将BMC管理软件烧录在BMC芯片中。用户使用BMC管理软件对服务器的管理被称为带外管理,通过BMC管理软件(也可称之为带外管理软件)可完成对服务器的监控、配置等功能。
[0003]在对服务器执行带外管理过程中,部分配置或者信息查看,例如,光模块信息、控制卡固件升级等需通过服务器的操作系统实现。为了弥补带外管理的局限性,服务器厂商通常会发布操作系统内的一些工具以帮助用户监控、配置服务器。用户使用操作系统内的一些工具(也可称之为带内管理软件)管理服务器被称为带内管理。
[0004]针对不同的用户需求,比如,对安全性要求高的用户,可能不允许服务器的管理(带内)网络与业务(带外)网络进行连接。但是,用户又期望通过带外管理获取带内管理的信息。
[0005]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服务器内通过物理通道将带内环境与带外环境进行连接,并利用物理通道传输信息。服务器厂商发布的带内管理软件(或者IPMI驱动)周期性地将带内信息发送至带外管理软件中,如此,用户即可从带外管理软件中获取带内信息。
[0006]但是,上述获取带内信息也暴露出如下问题:1)带内管理软件作为发送方,在发送信息的时候具有一定的时间间隔,用户通过带外管理软件获取到的可能是滞后的信息;2)在接收信息的时候也具有一定的时间间隔,用户通过带外管理软件发送的带内配置也可能无法及时下发;3)带外管理功能与带内管理功能无法完全解耦,也即是,若需获取新的带内信息或者新的带内配置,为了保证带内信息正确获取、带内信息正确传输至带外管理软件、带外管理软件将带内信息正确向客户展示,服务器厂商均需发布新的带内管理软件(或者IPMI驱动)、新的IPMI命令、新的带外管理软件。

技术实现思路

[0007]有鉴于此,本申请提供了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实现了减少带内管理软件与带外管理软件之间的耦合性,提高了信息传递的及时性,使得用户管理带外软件的同时也可以方便地管理带内软件。
[0008]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通信方法,所述方法应用于带外管理应用,所述方法包括:
[0009]通过第一接口,接收运维应用发送的第一带内信息获取请求,所述第一带内信息获取请求包括第一目的地址以及第一目的端口标识;
[0010]若所述第一目的端口标识指示的接口为到达带内管理应用的第二接口,则将所述第一目的地址更新为第二目的地址;
[0011]向所述第二接口发送第二带内信息获取请求,所述第二带内信息获取请求包括所述第二目的地址,以使得所述带内管理应用根据所述第二带内信息获取请求获取所述运维应用所需的带内信息。
[0012]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通信装置,所述装置应用于带外管理应用,所述装置包括:
[0013]接收单元,用于通过第一接口,接收运维应用发送的第一带内信息获取请求,所述第一带内信息获取请求包括第一目的地址以及第一目的端口标识;
[0014]更新单元,用于若所述第一目的端口标识指示的接口为到达带内管理应用的第二接口,则将所述第一目的地址更新为第二目的地址;
[0015]发送单元,用于向所述第二接口发送第二带内信息获取请求,所述第二带内信息获取请求包括所述第二目的地址,以使得所述带内管理应用根据所述第二带内信息获取请求获取所述运维应用所需的带内信息。
[0016]第三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网络设备,包括处理器和机器可读存储介质,机器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能够被处理器执行的机器可执行指令,处理器被机器可执行指令促使执行本申请第一方面所提供的方法。
[0017]因此,应用本申请提供的通信方法及装置,通过第一接口,带外管理应用接收运维应用发送的第一带内信息获取请求,该第一带内信息获取请求包括第一目的地址以及第一目的端口标识;若第一目的端口标识指示的接口为到达带内管理应用的第二接口,则带外管理应用将第一目的地址更新为第二目的地址;带外管理应用向第二接口发送第二带内信息获取请求,该第二带内信息获取请求包括第二目的地址,以使得带内管理应用根据第二带内信息获取请求获取运维应用所需的带内信息。
[0018]如此,本申请将带外管理应用作为带内管理应用的虚拟网关,客户端内应用与带内管理应用进行交互通信时,带外管理应用对地址进行类似NAT转换的更新,以使得更新后的报文可送达至客户端内应用、带内管理应用处进行处理。对于带外管理应用来说,带内信息的获取与带外信息的获取过程体现在端口标识的不同,但在管理方式统一,便于对接开发,降低了工作难度。实现了减少带内管理软件与带外管理软件之间的耦合性,提高了信息传递的及时性,使得用户管理带外软件的同时也可以方便地管理带内软件。
附图说明
[0019]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通信方法的流程图;
[0020]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通信装置结构图;
[0021]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网络设备硬件结构体。
具体实施方式
[0022]这里将详细地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说明,其示例表示在附图中。下面的描述涉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表示,不同附图中的相同数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以下示例性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实施例并不代表与本申请相一致的所有实施例。相反,它们仅是与如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详述的、本申请的一些方面相一致的装置和方法的例子。
[0023]在本申请使用的术语是仅仅出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非旨在限制本申请。
在本申请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单数形式的“一种”、“所述”和“该”也旨在包括多数形式,除非上下文清楚地表示其他含义。还应当理解,本文中使用的术语“和/或”是指并包含一个或多个相对应的列出项目的任何或所有可能组合。
[0024]应当理解,尽管在本申请可能采用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来描述各种信息,但这些信息不应限于这些术语。这些术语仅用来将同一类型的信息彼此区分开。例如,在不脱离本申请范围的情况下,第一信息也可以被称为第二信息,类似地,第二信息也可以被称为第一信息。取决于语境,如在此所使用的词语“如果”可以被解释成为“在
……
时”或“当
……
时”或“响应于确定”。
[0025]下面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通信方法进行详细地说明。参见图1,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通信方法的流程图。该方法应用于带外管理应用,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通信方法可包括如下所示步骤。
[0026]步骤110、通过第一接口,接收运维应用发送的第一带内信息获取请求,所述第一带内信息获取请求包括第一目的地址以及第一目的端口标识;
[0027]具体地,客户端内已配置运维应用,该运维应用可用于管理网络内的每台网络设备(例如,服务器)。运维应用也可将获取到的网络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应用于带外管理应用,所述方法包括:通过第一接口,接收运维应用发送的第一带内信息获取请求,所述第一带内信息获取请求包括第一目的地址以及第一目的端口标识;若所述第一目的端口标识指示的接口为到达带内管理应用的第二接口,则将所述第一目的地址更新为第二目的地址;向所述第二接口发送第二带内信息获取请求,所述第二带内信息获取请求包括所述第二目的地址,以使得所述带内管理应用根据所述第二带内信息获取请求获取所述运维应用所需的带内信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通过第三接口,接收所述带内管理应用发送的第一带内信息获取响应,所述第一带内信息获取响应包括第一源地址以及带内信息;将所述第一源地址更新为第二源地址;通过所述第一接口,向所述运维应用发送第二带内信息获取响应,所述第二带内信息获取响应包括所述第二源地址以及所述带内信息,以使得所述运维应用向用户显示所述带内信息。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通过所述第一接口,接收所述运维应用发送的带外信息获取请求,所述带外信息获取请求包括第二目的端口标识;若所述第二目的端口标识指示的接口不为所述第二接口,则向本地接口号为所述第二目的端口标识的程序传输所述带外信息获取请求,以使得所述程序获取所述运维应用所需的带外信息;通过所述第一接口,向所述运维应用发送带外信息获取响应,所述带外信息获取响应包括所述带外信息,以使得所述运维应用向用户显示所述带外信息。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带外管理应用与所述带内管理应用之间已建立物理通道;所述第一接口为所述带外管理应用包括的物理接口;所述第二接口、所述第三接口为所述物理通道内的虚拟接口;所述第二目的地址为所述第二接口的虚拟IP地址。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带外管理应用内配置虚拟网关地址,所述第二接口的虚拟IP地址归属于所述虚拟网关地址;所述虚拟网关地址为所述第三接口的IP地址。6.一种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应用于带外管理应用,所述装置包括:接收单元,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毅周晓东
申请(专利权)人:新华三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