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角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268922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7-27 10:2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倒角机,涉及机械加工设备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包括工作台、倒角组件和固定组件,工作台的顶部后端设置有升降组件,升降组件的前端设置有传动组件,传动组件的下方设置有倒角组件,工作台顶部前端设置有固定组件,固定组件位于倒角组件的下方。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倒角组件的设置,利用倒角组件中的凸块和夹块之间的连接实现了对安装板和转盘之间进行安装,从而完成了对倒角头进行安装,解决了现有的不便于对倒角头进行更换的问题,通过固定组件的设置,利用固定组件中的第二丝杆带动固定板进行运动,从而带动工件进行运动,进而便于对工件和倒角头之间进行定位,解决了现有的不便于对工件进行定位的问题。决了现有的不便于对工件进行定位的问题。决了现有的不便于对工件进行定位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倒角机


[0001]本技术属于机械加工设备
,特别是涉及倒角机。

技术介绍

[0002]机械加工设备是机械加工过程中所使用到一些器材或设备等的总称,其中倒角机是一种比较常见的机械加工设备,主要用来对工件的侧边或孔等进行打磨倒角,使得工件的侧边或孔壁更加圆滑,避免锋利的侧边或孔壁对工作人员或其他设备造成损伤,但它在实际使用中仍存在以下弊端:
[0003]现有的倒角机在使用时,现有的倒角机不便于对倒角头进行快速更换,从而不便于进行使用;
[0004]现有的倒角机在使用时,现有的倒角机不便于对工件进行定位,从而导致倒角过程中的精准性并不高,因此不便于进行使用。
[0005]因此,现有的倒角机,无法满足实际使用中的需求,所以市面上迫切需要能改进的技术,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倒角机,通过倒角组件的设置,利用倒角组件中的凸块和夹块之间的连接实现了对安装板和转盘之间进行安装,从而完成了对倒角头进行安装,解决了现有的不便于对倒角头进行更换的问题,通过固定组件的设置,利用固定组件中的第二丝杆带动固定板进行运动,从而带动工件进行运动,进而便于对工件和倒角头之间进行定位,解决了现有的不便于对工件进行定位的问题。
[0007]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0008]本技术为倒角机,包括工作台、倒角组件和固定组件,工作台的顶部后端设置有升降组件,升降组件的前端设置有传动组件,传动组件的下方设置有倒角组件,工作台顶部前端设置有固定组件,固定组件位于倒角组件的下方。
[0009]进一步地,倒角组件包括转动连接在传动组件上的转盘、通过安装板固定连接在转盘下方的倒角头和活动连接在转盘上方的夹块,转盘顶部内侧和外侧的四周分别开设有通槽和第三滑槽,通槽的内侧间隙连接有凸块,凸块的底部分别固定连接在安装板的上表面四周,第三滑槽的内侧固定连接有第一滑杆,第一滑杆的外壁上套设有第二滑块,第二滑块的顶部固定连接在夹块的底部,第三滑槽和第二滑块的相向面上固定连接有复位弹簧,具体的,转盘的设置实现了带动倒角头进行转动,安装板的设置实现了对倒角头进行安装,倒角头的设置实现了对工件上的孔进行倒角操作,夹块的设置实现了对安装板和转盘之间进行固定,通槽和凸块的设置实现了转盘和安装板之间的连接,第三滑槽的设置实现了对第一滑杆进行安装,第一滑杆和第二滑块的设置实现了对夹块进行安装,复位弹簧的设置使得夹块自发性向初始位置进行运动。
[0010]进一步地,凸块的外壁上方开设有定位孔,定位孔的内侧间隙连接有定位柱,定位
柱的一端固定连接在夹块的相向面上,具体的,定位孔和定位柱的设置实现了对凸块和夹块之间进行连接。
[0011]进一步地,固定组件包括第二丝杆、滑动连接在第二丝杆上的固定板和活动连接在固定板上的卡板,工作台顶部前端的中心位置上开设有第一滑槽,第二丝杆的一端活动连接在第一滑槽的内壁上,第二丝杆的另一端贯穿第一滑槽并固定连接有第一旋钮,第二丝杆的外壁上套设有第三滑块,第三滑块的顶部贯穿第一滑槽并固定连接在固定板的下表面中心位置上,固定板的上表面前后端均开设有第四滑槽,第四滑槽的内侧转动连接有第三丝杆,第三丝杆的外壁上套设有第五滑块,第五滑块的顶部固定连接在卡板的下表面前后端,具体的,第二丝杆的设置实现了带动固定板进行运动,固定板和卡板的设置实现了对工件进行固定,第三滑块的设置实现了对第二丝杆和固定板之间进行连接,第三丝杆和第五滑块的设置实现了带动卡板进行运动。
[0012]进一步地,工作台顶部前端的两侧均开设有第二滑槽,第二滑槽的内侧均固定连接有第二滑杆,第二滑杆的外壁上均套设有第四滑块,第四滑块的顶部分别固定连接在固定板的下表面两侧,具体的,第二滑杆和第四滑块的设置使得固定板的运动更加稳定。
[0013]进一步地,第三丝杆的两端均贯穿第四滑槽并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二旋钮和同步轮,同步轮之间通过皮带传动连接,具体的,第二旋钮的设置便于对第三丝杆进行转动,同步轮和皮带的设置实现了第三丝杆之间的同步转动。
[0014]进一步地,升降组件包括固定连接在工作台顶部后端的安装柱、通过L型板固定连接在安装柱顶端的第一电机、活动连接在安装柱前端的U型板和固定连接在U型板顶部的第二电机,第一电机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有第一丝杆,第一丝杆的底端活动连接在安装柱内侧底部的一侧,第一丝杆的外壁上套设有第一滑块,第一滑块的前端面固定连接在U型板的后端面上,安装柱内部的另一侧固定连接有限位杆,限位杆贯穿第一滑块,具体的,安装柱和L型板的设置实现了对第一电机和第一丝杆进行安装,第一电机和第一丝杆的设置实现了带动第一滑块和U型板进行运动,U型板的设置实现了对第二电机和传动组件进行安装,限位杆的设置使得第一滑块的运动更加稳定。
[0015]进一步地,传动组件包括通过双头螺栓连接的下壳体和上壳体,以及从后到前依次转动连接在下壳体和上壳体之间的主动齿轮、传动齿轮和从动齿轮,下壳体和上壳体的表面四周均开设有螺纹孔,双头螺栓的两端均螺纹连接在螺纹孔的内侧,下壳体和上壳体的表面中心位置均匀开设有安装槽,安装槽的内侧均固定连接有轴承,主动齿轮、传动齿轮和从动齿轮的顶部和底部均固定连接有转轴,转轴的另一端均转动连接在轴承的内侧,具体的,下壳体和上壳体的设置实现了对主动齿轮、传动齿轮和从动齿轮进行安装,双头螺栓的设置实现了对下壳体和上壳体进行固定,主动齿轮、传动齿轮和从动齿轮的设置实现了传动作用,转轴和轴承的设置实现了主动齿轮、传动齿轮和从动齿轮活动安装在下壳体和上壳体之间。
[0016]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17]本技术通过倒角组件的设置,对夹块施加外力,从而使得夹块带动第二滑块进行同步运动,进而使得复位弹簧被压缩,当夹块上的定位柱从凸块上的定位孔内侧运动出来时,其凸块从通槽的内侧脱离出来,从而使得倒角头与转盘之间分离,并将新的倒角头和安装板通过凸块重新安装在转盘上,解决了现有的不便于对倒角头进行装卸的问题。
[0018]本技术通过固定组件的设置,转动第一旋钮,第一旋钮带动第二丝杆进行同步转动,第二丝杆通过第三滑块带动固定板进行前后方向的运动,当工件上待倒角的孔位于倒角头的正下方时停止转动第一旋钮,从而完成了对工件的定位,解决了现有的不便于对工件进行定位的问题。
附图说明
[0019]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0]图1为倒角机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2为升降组件的拆解图;
[0022]图3为传动组件的拆解图;
[0023]图4为倒角组件的拆解图;
[0024]图5为固定组件的拆解图。
[0025]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倒角机,包括工作台(1)、倒角组件(4)和固定组件(5),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作台(1)的顶部后端设置有升降组件(2),所述升降组件(2)的前端设置有传动组件(3),所述传动组件(3)的下方设置有所述倒角组件(4),所述工作台(1)顶部前端设置有所述固定组件(5),所述固定组件(5)位于所述倒角组件(4)的下方。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倒角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倒角组件(4)包括转动连接在所述传动组件(3)上的转盘(41)、通过安装板(42)固定连接在所述转盘(41)下方的倒角头(43)和活动连接在所述转盘(41)上方的夹块(44),所述转盘(41)顶部内侧和外侧的四周分别开设有通槽(411)和第三滑槽(412),所述通槽(411)的内侧间隙连接有凸块(421),所述凸块(421)的底部分别固定连接在所述安装板(42)的上表面四周,所述第三滑槽(412)的内侧固定连接有第一滑杆(441),所述第一滑杆(441)的外壁上套设有第二滑块(442),所述第二滑块(442)的顶部固定连接在所述夹块(44)的底部,所述第三滑槽(412)和所述第二滑块(442)的相向面上固定连接有复位弹簧(443)。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倒角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凸块(421)的外壁上方开设有定位孔(422),所述定位孔(422)的内侧间隙连接有定位柱(444),所述定位柱(444)的一端固定连接在所述夹块(44)的相向面上。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倒角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组件(5)包括第二丝杆(51)、滑动连接在所述第二丝杆(51)上的固定板(52)和活动连接在所述固定板(52)上的卡板(53),所述工作台(1)顶部前端的中心位置上开设有第一滑槽(11),所述第二丝杆(51)的一端活动连接在所述第一滑槽(11)的内壁上,所述第二丝杆(51)的另一端贯穿所述第一滑槽(11)并固定连接有第一旋钮(511),所述第二丝杆(51)的外壁上套设有第三滑块(512),所述第三滑块(512)的顶部贯穿所述第一滑槽(11)并固定连接在所述固定板(52)的下表面中心位置上,所述固定板(52)的上表面前后端均开设有第四滑槽(521),所述第四滑槽(521)的内侧转动连接有第三丝杆(531),所述第三丝杆(531)的外壁上套设有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任英福
申请(专利权)人:佛山市铖罡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