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物联网的建筑能源碳排放监测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267290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7-27 10:2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物联网的建筑能源碳排放监测设备,其结构包括:顶盖、信号组、主检测仓、底板、显示仪表、进气管装置,使设备使用时,通过设有的机构,使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够实现避免现有建筑能源碳排放设备多安装在室外环境,因此空气中会携带有较多的灰尘杂物,因此直接吸入到检测内仓的话容易造成内部的检测元件的脏污,间接影响使用寿命的同时也不方便进行清理的问题,使设备通过特有进气管装置的配合,使其能够对于吸入空气流所携带的各类灰尘杂物进行隔离吸附,减少其进入检测仓内部,保证设备的使用寿命,同时通过设有的拉环块装置与连轨相互配合,进而使得进气管装置的拉出更加方便,便于后期的灰尘清理。便于后期的灰尘清理。便于后期的灰尘清理。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物联网的建筑能源碳排放监测设备


[0001]本专利技术是一种基于物联网的建筑能源碳排放监测设备,属于环境监测设备领域。

技术介绍

[0002]随着世界范围内对于温室效应以及能源消耗的关注度提高,碳排放监测数据成为影响国家和社会经济生活发展健康状况的一个重要因素,温室气体排放,造成温室效应,使全球气温上升,这对于环境时一个巨大的考验,因此需要对应的监测设备为人类提供环境的监测作用,以此来控制碳排放的污染程度,现有技术有以下不足:由于现有建筑能源碳排放设备多安装在室外环境,因此空气中会携带有较多的灰尘杂物,因此直接吸入到检测内仓的话容易造成内部的检测元件的脏污,间接影响使用寿命的同时也不方便进行清理。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专利技术目的是提供一种基于物联网的建筑能源碳排放监测设备,以解决现有的问题。
[000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基于物联网的建筑能源碳排放监测设备,其结构包括:顶盖、信号组、主检测仓、底板、显示仪表、进气管装置,所述信号组设于顶盖上方且与顶盖扣接,所述顶盖设于主检测仓上方,所述主检测仓与顶盖锁接,所述主检测仓底部设有底板,所述底板与主检测仓扣接,所述主检测仓前侧下方嵌入有显示仪表,所述主检测仓前侧上方扣接有进气管装置,所述配合管装置包括拉环块装置、进气管装置、外套管、连轨,所述拉环块装置设于连轨外侧且与连轨扣接,所述连轨内侧与进气管装置外壁扣接,所述进气管装置设于外套管内部,所述外套管与进气管装置扣接。
[0005]作为优选,所述拉环块装置包括握持框、磁铁块、套层,所述磁铁块设于套层内侧且与套层扣接,所述套层前侧设有握持框。
[0006]作为优选,所述进气管装置包括衔接框、过渡环装置、滑轨条、滤网框、固定套环,所述滤网框扣接于固定套环中侧,所述固定套环后侧设有衔接框,所述衔接框侧边嵌入有滑轨条,所述衔接框后侧设有过渡环装置,所述过渡环装置与衔接框扣接。
[0007]作为优选,所述过渡环装置包括支撑外环、吸附杆组、固定端头、中承块,所述固定端头设于支撑外环内侧且与支撑外环扣接,所述固定端头内侧通过吸附杆组与中承块扣接。
[0008]作为优选,所述吸附杆组包括阻拦头、支撑内管、吸附层,所述阻拦头设于吸附层外侧间隙且与吸附层扣接,所述吸附层内侧扣接有支撑内管。
[0009]作为优选,所述吸附层为海绵材料制成,表面分布有较大的细孔,所述阻拦头为分岔型结构,能够对丝状物进行对应的缠绕。
[0010]作为优选,所述支撑内管为可旋转式结构,能够在有气流通过的时候随之进行转动。
有益效果
[00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在进行碳排放监测的时候,经由内部主要检测仓吸入的空气,通过特有进气管装置的配合,使其能够对于吸入空气流所携带的各类灰尘杂物进行隔离吸附,减少其进入检测仓内部,保证设备的使用寿命,同时通过设有的拉环块装置与连轨相互配合,进而使得进气管装置的拉出更加方便,便于后期的灰尘清理。
附图说明
[0012]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种基于物联网的建筑能源碳排放监测设备的外观结构示意图。
[0013]图2为本专利技术进气管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14]图3为本专利技术拉环块装置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0015]图4为本专利技术进气管装置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0016]图5为本专利技术过渡环装置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0017]图6为本专利技术吸附杆组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0018]图中:顶盖

1、指示灯组

2、主检测仓

3、底板

4、显示仪表

5、进气管装置

6、拉环块装置

61、进气管装置

63、外套管

65、连轨

67、握持框

611、磁铁块

613、套层

615、衔接框

631、过渡环装置

633、滑轨条

635、滤网框

637、固定套环

639、支撑外环

a、吸附杆组

b、固定端头

d、中承块

f、阻拦头

b2、支撑内管

b4、吸附层

b6。
实施方式
[0019]为使本专利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专利技术。
[0020]第一实施例:请参阅图1

图3,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基于物联网的建筑能源碳排放监测设备技术方案:其结构包括:顶盖1、信号组2、主检测仓3、底板4、显示仪表5、进气管装置6,所述信号组2设于顶盖1上方且与顶盖1扣接,所述顶盖1设于主检测仓3上方,所述主检测仓3与顶盖1锁接,所述主检测仓3底部设有底板4,所述底板4与主检测仓3扣接,所述主检测仓3前侧下方嵌入有显示仪表5,所述主检测仓3前侧上方扣接有进气管装置6,所述配合管装置6包括拉环块装置61、进气管装置63、外套管65、连轨67,所述拉环块装置61设于连轨67外侧且与连轨67扣接,所述连轨67内侧与进气管装置63外壁扣接,所述进气管装置63设于外套管65内部,所述外套管65与进气管装置63扣接。
[0021]所述拉环块装置61包括握持框611、磁铁块613、套层615,所述磁铁块613设于套层615内侧且与套层615扣接,所述套层615前侧设有握持框611,所述拉环块装置61通过磁铁块613的配合,使得拉环块装置61初始状态下可吸附在主检测仓3前侧外壁。
[0022]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特征是:通过套层615内侧磁铁块613的配合,拉环块装置61初始状态下可吸附在主检测仓3外壁,将设备安装于合适的检测位置上,通过主检测仓3的工作运行将外部的空气经由进气管装置6吸入并隔离灰尘杂物,进而通过检测元件对于空气中的成分进行检测,并在显示仪表5中显示对应数据,并可进行远程数据交换,指示灯组2用于对
应工作过程的指示灯辅助,顶盖1用于防止主检测仓3受到雨水的干扰,同时通过握持框611与连轨67、外套管65的配合下可向外快速拉出进气管装置63,以便于对其所收集的灰尘清洗清洗。
[0023]第二实施例:请参阅图4

图6,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基于物联网的建筑能源碳排放监测设备技术方案:其结构包括:所述进气管装置63包括衔接框631、过渡环装置633、滑轨条635、滤网框637、固定套环639,所述滤网框637扣接于固定套环639中侧,所述固定套环639后侧设有衔接框631,所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物联网的建筑能源碳排放监测设备,其结构包括:顶盖(1)、信号组(2)、主检测仓(3)、底板(4)、显示仪表(5)、进气管装置(6),所述信号组(2)设于顶盖(1)上方且与顶盖(1)扣接,所述顶盖(1)设于主检测仓(3)上方,所述主检测仓(3)与顶盖(1)锁接,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检测仓(3)底部设有底板(4),所述底板(4)与主检测仓(3)扣接,所述主检测仓(3)前侧下方嵌入有显示仪表(5),所述主检测仓(3)前侧上方扣接有进气管装置(6);所述配合管装置(6)包括拉环块装置(61)、进气管装置(63)、外套管(65)、连轨(67),所述拉环块装置(61)设于连轨(67)外侧且与连轨(67)扣接,所述连轨(67)内侧与进气管装置(63)外壁扣接,所述进气管装置(63)设于外套管(65)内部,所述外套管(65)与进气管装置(63)扣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物联网的建筑能源碳排放监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拉环块装置(61)包括握持框(611)、磁铁块(613)、套层(615),所述磁铁块(613)设于套层(615)内侧且与套层(615)扣接,所述套层(615)前侧设有握持框(61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物联网的建筑能源碳排放监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管装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亚萍胡尹泽
申请(专利权)人:湖南工商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