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式水土流失实验室,它包括动力及移动牵引车(2)、可变坡实验槽(3)、下喷式降雨器(4)、供水系统(5)、水土流失监测系统(6),所述的动力及移动牵引车(2)包括动力牵引车(7)、车载发电机(8)和外接电源(9),动力牵引车(7)包括驾驶室(47)和车厢(22),以及位于驾驶室(47)和车厢(22)之间的试验控制室(38),车载发电机(8)和外接电源(9)位于动力牵引车(7)上。它克服了现有各种野外水土流失试验方法和实验设备移动性差,控制复杂,试验费时、费力的缺点。本发明专利技术方便移动于各种野外试验现场,测控系统对降雨强度以及变坡实验槽进行调控,使用操作方便,测控精度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水土流失基础研究和水土流失区动态监测 的移动式水土流失实验室,它是一种车载使用自带电源、自带供水和 循环系统、全自动调控降雨器、水土流失试验监测系统的综合装置。
技术介绍
水土流失是我国面临的 一个重要的生态环境问题,水土保持基础 研究和水土流失区的动态监测必须进行大量的野外现场科学试验观 观'J。坡面土壤侵蚀的实验和观测是水土保持的基础内容,为此需要一 种快速现场降雨侵蚀实验及结果测量综合试验平台装置,它可以使各 个不同实验现场(包括原状土、扰动土)水土保持科学试验达到准确、 快速、方便、全自动一体化。传统的水土流失预测方法是在野外建立不同坡度、不同植被覆盖 条件下的径流小区,利用天然降雨对坡面土壤侵蚀过程进行观测,这 种方法周期长、资金和人力投入高。目前国内外基本采用人工模拟自 然降雨,通过测定降雨强度、土壤侵蚀量,研究其雨型、下垫面条件 和不同地表处理的土壤侵蚀规律,从而正确确定水土流失量,建立侵 蚀模型,实现对水土流失区的动态监测。常用野外作业的模拟降雨器 需要动力输出和大型运输设备,不便携带,移动性差,组合及装卸非 常不便。降雨强度等指标需要在现场率定。实验操作和试验成果获取 及后期处理周期长、工作量大,因此使用受到较大限制。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各种野外水土流失试验方法和实验设备移动性差, 控制复杂,试验费时、费力的缺点。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移动式水土流 失实验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通过如下措施来达到的移动式水土流失实验4室,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动力及移动牵引车、可变坡实验槽、下喷式降 雨器、供水系统、水土流失监测系统,所述的动力及移动牵引车包括 动力牵引车、车载发电机和外接电源,动力牵引车包括驾驶室和车厢,以及位于驾驶室和车厢之间的试验控制室,车载发电机和外接电源位 于动力牵引车上;可变坡实验槽位于车厢内,下喷式降雨器固定在可 变坡实验槽上,供水系统与下喷式降雨器连接,水土流失监测系统位 于试验控制室内;水土流失监测系统包括分流器、泥沙流量变送器、数据采集管理器;分流器与可变坡实验槽上的出水口连接,泥沙流量 变送器与分流器连接,数据采集管理器连接泥沙流量变送器。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可变坡实验槽由液压油缸和实验槽组 成,液压油缸包括液压杆和液压立杆,液压杆的一端固定在车厢底板 上,液压杆的另一端位于实验槽的中部位置,液压立杆位于实验槽的 外周两侧并对称布置;下喷式降雨器由降雨喷头、压力控制器、降雨 器摆动装置和回水系统组成;供水系统包括水箱、水泵;水泵通过管 道连接水箱,水箱内通出的导管连接分水器,分水器上有压力控制器, 分水器与活动横杆连接,降雨喷头固定在活动横杆上,降雨喷头上有余水回收器通过回水管通入水箱,分水器与回水管连接,回水管与水 箱连接。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降雨器摆动装置包括依次顺序连接的调 频器、电机、曲轴、连杆、摇臂,降雨控制器的一端连接降雨喷头, 降雨控制器的另一端连接调频器,调频器连接电源。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试验控制室内还包括土壤分析仪,供水 控制器、配电拒、变坡控制器、电子天平、降雨控制器。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液压杆与实验槽之间的角度变化范围为 0-30° 。本专利技术移动式水土流失实验室,提供一种车载的、可移动并使用 自带电源、自带供水和循环系统、全自动调控摇摆下喷式降雨器和水土流失自动监测系统。它可以在车载和自带动力(发电机和水泵)情 况下,方便移动于各种野外试验现场,测控系统对降雨高度、降雨强 度以及变坡实验槽进行调控,使用操作方便,测控精度高,对观测测 量结果进行实时测量、存储。降雨强度连续变化范围大,雨滴大小控 制范围宽,降雨均匀度系数较高,可任意降雨历时。该系统首先采用 自动测控系统,可现场实时在线显示存储模拟降雨器的动态变化及曲 线,节省大量率定和验证时间。 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移动式水土流失实验室组成框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系统工作原理逻辑框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整体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工作状态结构图(支撑状态)。图5为本专利技术中储水和供水部分的连接结构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中降雨器摆动装置的结构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中试验控室内的装置示意图。图中l.移动式水土流失实验室,2.动力及移动牵引车,3.可变 坡实验槽,4.下喷式降雨器,5.供水系统,6.水土流失监测系统,7. 动力牵引车,8.车载发电机,9.外接电源,10.液压油缸,11.实验槽 (内装待测土i裏),12.降雨喷头(或称喷头),13.压力控制器,14. 降雨器摆动装置,15.回水系统,16.水箱,17.水泵,18.分流器,19. 泥沙流量变送器,20.^:据采集管理器,21.车体,22.车厢,23.液压 立杆,24.实验槽,25.出水口, 26.分水器,27.回水管,28.余水回 收器,29.电源,30.调频器,31.电机,32.曲轴,33.连杆,34.摇臂, 35.降雨控制器,36.液压杆,37.活动横杆,38.控制室(或称试验控 制室),39.连接板,40.转动轴,41.固定板,42. 土壤分析仪,43. 供水控制台,44.变坡控制器,45.配电拒,46.电子天平,47.驾驶室。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情况,但它们并不构成对本 专利技术的限定,仅作举例而已,同时通过说明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将变得更加 清楚和容易理解。参阅附图可知本专利技术移动式水土流失实验室,它包括动力及移 动牵引车2、可变坡实验槽3、下喷式降雨器4、供水系统5、水土流 失监测系统6,所述的动力及移动牵引车2包括动力牵引车7、车载 发电机8和外接电源9,动力牵引车7包括驾驶室47和车厢22,以 及位于驾驶室47和车厢22之间的试验控制室38,车载发电机8和 外接电源9位于动力牵引车7上;可变坡实验槽3位于车厢22内, 下喷式降雨器4固定在可变坡实验槽3上,供水系统5与下喷式降雨 器4连接,水土流失监测系统6位于试验控制室38内;水土流失监 测系统6包括分流器18、泥沙流量变送器19、数据采集管理器20; 分流器18与可变坡实验槽3上的出水口 25连接,泥沙流量变送器 19与分流器18连接,数据采集管理器20连接泥沙流量变送器19(如 图1、图2所示)。可变坡实验槽3由液压油缸10和实验槽11组成,液压油缸10 包括液压杆36和液压立杆23,液压杆36的一端固定在车厢22底板 上,液压杆36的另一端位于实验槽11的中部位置,液压立杆23位 于实验槽11的外周两侧并对称布置;下喷式降雨器4由降雨喷头12、 压力控制器13、降雨器摆动装置14和回水系统15组成;供水系统 包括水箱16、水泵17;水泵17通过管道通入水箱16,水箱16内通 出的导管连接分水器26,分水器26上有压力控制器13,分水器26 与活动横杆37连接,降雨喷头12固定在活动横杆37上,降雨喷头 12上有余水回收器28通过回水管27通入水箱16,分水器26与回水 管27连接,回水管27与水箱16连接(如图3、图4、图5所示)。降雨器摆动装置14包括依次顺序连接的调频器30、电机31、曲 轴32、连杆33、摇臂34,降雨控制器35的一端连接降雨喷头12,7降雨控制器35的另一端连接调频器30,调频器30连接电源29 (如 图6所示)。试验控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移动式水土流失实验室,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动力及移动牵引车(2)、可变坡实验槽(3)、下喷式降雨器(4)、供水系统(5)、水土流失监测系统(6),所述的动力及移动牵引车(2)包括动力牵引车(7)、车载发电机(8)和外接电源(9),动力牵引车(7)包括驾驶室(47)和车厢(22),以及位于驾驶室(47)和车厢(22)之间的试验控制室(38),车载发电机(8)和外接电源(9)位于动力牵引车(7)上;可变坡实验槽(3)位于车厢(22)内,下喷式降雨器(4)固定在可变坡实验槽(3)上,供水系统(5)与下喷式降雨器(4)连接,水土流失监测系统(6)位于试验控制室(38)内;水土流失监测系统(6)包括分流器(18)、泥沙流量变送器(19)、数据采集管理器(20);分流器(18)与可变坡实验槽(3)上的出水口(25)连接,泥沙流量变送器(19)与分流器(18)连接,数据采集管理器(20)连接泥沙流量变送器(19)。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平仓,师哲,赵健,丁文峰,孙厚才,王一峰,
申请(专利权)人:长江水利委员会长江科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83[中国|武汉]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