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桥结构、车辆及减速器壳体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264041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7-27 10:22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后桥结构、车辆及减速器壳体,该后桥结构包括壳本体、固定结构以及线束,壳本体具有通孔,固定结构位于壳本体的外侧,固定结构包括固定座和固定支架,固定座对应通孔与壳本体固定连接,固定支架与固定座连接且相对固定座沿通孔的周向上的位置可调,固定座以及固定支架具有与通孔连通的线束孔,线束穿设通孔以及线束孔,线束位于壳本体的内侧的一端与后桥结构的差速锁电连接,线束位于壳本体的外侧的一端设置于固定支架且用于与车辆的供电装置电连接。该设计能够有效降低车辆运行过程中线束与壳本体周边的零部件发生磕碰的可能性,从而保证差速锁的正常使用。从而保证差速锁的正常使用。从而保证差速锁的正常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后桥结构、车辆及减速器壳体


[0001]本申请涉及车辆
,尤其涉及一种后桥结构、车辆及减速器壳体。

技术介绍

[0002]相关技术中,差速锁基本都是电控式结构,通过线束将差速锁与整车线束相连,以电控实现差速锁在锁止状态和非锁止状态之间切换。差速锁通常设置在后桥结构的壳本体的内侧,线束需要穿过壳本体,以便与设置壳本体外侧的供电装置电连接。
[0003]但是,车辆行驶在不平整路面的过程中,由于线束位于壳本体外侧的部分容易与周边的零部件发生磕碰,造成线束损坏,从而无法正常实现差速锁在锁止状态与非锁止状态之间切换。因此,如何有效减少车辆行驶过程中线束与壳本体周边的零部件发生磕碰,来保证差速锁的正常使用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后桥结构、车辆及减速器壳体,能够有效解决车辆行驶过程中线束与壳本体周边的零部件发生磕碰而导致差速锁无法正常使用的问题。
[0005]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后桥结构;该后桥结构包括壳本体、固定结构以及线束,壳本体具有通孔,固定结构位于壳本体的外侧,固定结构包括固定座和固定支架,固定座对应通孔与壳本体固定连接,固定支架与固定座连接且相对固定座沿通孔的周向上的位置可调,固定座以及固定支架具有与通孔连通的线束孔,线束穿设通孔以及线束孔,线束位于壳本体的内侧的一端与后桥结构的差速锁电连接,线束位于壳本体的外侧的一端设置于固定支架且用于与车辆的供电装置电连接。
[0006]基于本申请实施例的后桥结构,线束穿设通孔以及线束孔,使线束位于壳本体的内侧一端与差速锁电性连接,以及使线束位于壳本体的外侧一端与车辆的供电装置电性连接,从而实现差速锁与车辆的供电装置之间的电性连接,通过设计固定支架相对固定座绕通孔的周向上的位置可调,调节固定支架与壳本体周边的零部件之间的间隙来改变线束的走向,以有效降低线束与壳本体周边的零部件发生磕碰的可能性,从而保证差速锁的正常使用。
[0007]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车辆,该车辆包括供电装置及上述的后桥结构,线束位于壳本体的外侧的一端与供电装置电连接。
[0008]基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车辆,具有上述后桥结构的车辆,其能够有效降低车辆运行过程中线束与壳本体周边的零部件发生磕碰的可能性,保证差速锁的正常使用,从而有效提升车辆的运行安全。
[0009]第三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减速器壳体,该减速器壳体包括壳本体、固定座以及固定支架,壳本体具有通孔,固定座设于壳本体的外侧,固定座背离壳本体的一侧设有多个螺纹孔和多个卡孔,所有螺纹孔和所有卡孔均沿通孔的周向分布,每个螺纹孔与一个卡孔关于通孔的孔轴线对称分布,固定支架包括位于固定座背离壳本体一侧的支架本
体、穿设于支架本体的螺栓、以及与支架本体连接的卡扣;沿通孔的周向,固定支架相对固定座具有多个位置,在任一位置,螺栓与其中一个螺纹孔连接,卡扣与其中一个卡孔卡合连接,以将固定支架固定于固定座。
[0010]基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减速器壳体,线束穿设通孔,使线束位于壳本体的内侧一端与差速锁电性连接,以及使线束位于壳本体的外侧一端与车辆的供电装置电性连接,从而实现差速锁与车辆的供电装置之间的电性连接,通过在固定座上设计沿通孔的周向分布的多个螺纹孔和多个卡孔,通过让螺栓与不同的螺纹孔螺纹连接、卡扣与不同的卡孔卡合连接,使固定支架相对固定座具有绕通孔的周向上的多个位置,以调节固定支架与壳本体周边的零部件之间的间隙来改变线束的走向,有效降低线束与壳本体周边的零部件发生磕碰的可能性,从而保证差速锁的正常使用。
附图说明
[0011]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2]图1为本申请一种实施例中的后桥结构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0013]图2为本申请一种实施例中的后桥结构在另一视角下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0014]图3为本申请一种实施例中的固定座固定在壳本体上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0015]图4为本申请一种实施例中的固定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5为本申请一种实施例中的固定支架在另一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6为本申请一种实施例中的固定支架的局部剖视示意图;
[0018]图7为本申请一种实施例中的减速器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8为本申请一种实施例中的减速器壳体在另一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0020]附图标记:1、后桥结构;10、壳本体;11、通孔;20、固定结构;21、固定座;212、线束孔;2121、第一区域;2122、第二区域;22、固定支架;221、主体部;2211、截面;2212、第一圆弧线;2213、第二圆弧线;222、连接部;223、弯折部;2231、安装孔;224、支架本体;23、第一锁定部;231、螺纹孔;24、第二锁定部;241、卡孔;25、第一固定部;251、螺栓;26、第二固定部;261、卡扣;2611、第一段体;2612、第二段体;2613、第一表面;2614、第二表面;27、加强体;30、线束;31、线体;32、第二连接部;40、卡接结构;41、卡接扣;50、限位结构;51、限位塞;52、过线孔;6、减速器壳体。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为了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申请,并不用于限定本申请。
[0022]请参照图1

图3所示,本申请的第一方面提出了一种后桥结构1,其能够有效降低车辆运行过程中线束30与壳本体10周边的零部件发生磕碰的可能性,从而保证差速锁的正常使用。
[0023]该后桥结构1包括壳本体10、固定结构20以及线束30,壳本体10具有通孔11,固定结构20位于壳本体10的外侧,固定结构20包括固定座21和固定支架22,固定座21对应通孔11与壳本体10固定连接,固定支架22与固定座21连接且相对固定座21沿通孔11的周向上的位置可调,固定座21以及固定支架22均具有与通孔11连通的线束孔212,线束30穿设通孔11以及线束孔212,线束30位于壳本体10的内侧的一端与后桥结构1的差速锁电连接,线束30位于壳本体10的外侧的一端设置于固定支架22且用于与车辆的供电装置电连接。
[0024]以下结合图1

图6对后桥结构1的具体结构进行展开介绍。
[0025]如图1

图3所示,后桥结构1包括壳本体10、固定结构20以及线束30。
[0026]壳本体10作为载体,壳本体10应采用具有良好刚性强度的材料制成,这里对壳本体10的具体制备材料不做限定,设计人员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辆的后桥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壳本体,具有通孔;固定结构,位于所述壳本体的外侧,所述固定结构包括固定座和固定支架,所述固定座对应所述通孔与所述壳本体固定连接,所述固定支架与所述固定座连接且相对所述固定座沿所述通孔的周向上的位置可调,所述固定座以及所述固定支架具有与所述通孔连通的线束孔;线束,穿设所述通孔以及所述线束孔,所述线束位于所述壳本体的内侧的一端与所述后桥结构的差速锁电连接,所述线束位于所述壳本体的外侧的一端设置于所述固定支架且用于与所述车辆的供电装置电连接。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后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支架具有多个位置,所述固定结构还包括多个第一锁定部和多个第二锁定部,所有所述第一锁定部和所有所述第二锁定部均沿所述通孔的周向设于所述固定座,每个所述位置对应一个所述第一锁定部和一个所述第二锁定部,在任一所述位置,所述固定支架固定于其中一个所述第一锁定部以及一个所述第二锁定部。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后桥结构,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第一锁定部与一个所述第二锁定部关于所述通孔的孔轴线对称分布,在任一所述位置,所述固定支架固定于其中一个所述第一锁定部以及与其对称的一个所述第二锁定部。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后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结构还包括设于所述固定支架的第一固定部和第二固定部,在任一所述位置,所述第一固定部与其中一个所述第一锁定部螺纹连接,和/或,所述第二固定部与其中一个所述第二锁定部卡合连接,以将所述固定支架固定于所述固定座。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后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锁定部包括设于所述固定座的螺纹孔,所述第一固定部包括螺栓,所述螺栓穿过所述固定支架并与其中一个所述螺纹孔连接,以将所述固定支架固定于所述固定座;和/或所述第二锁定部包括设于所述固定座的卡孔,所述第二固定部包括设于所述固定支架的卡扣,所述卡扣与其中一个所述卡孔卡合连接,以将所述固定支架固定于所述固定座。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后桥结构,其特征在于,位于所述固定支架上的所述线束孔包括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所述第一区域和所述第二区域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姚成林
申请(专利权)人: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