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塑壳断路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263838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7-27 10:22
一种塑壳断路器。解决了现有塑壳断路器中控制芯片安装不便,存在安全隐患的问题。它包括壳体、操作机构、触头系统、灭弧室、漏电保护装置和控制模块,所述的触头系统包括多个静触片和与静触片对应设置的动触片,所述的壳体包括上盖和底座,所述的控制模块包括罩壳和用于控制漏电保护装置的控制芯片,所述的罩壳盖置于控制芯片外,所述的罩壳由定位块定位并与壳体可拆卸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通过罩壳的设置限位和保护控制芯片,使得控制模块安装方便,结构简单,定位可靠,合理利用壳体内的空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还具有结构简单,装配方便,动作可靠,使用寿命长等优点。使用寿命长等优点。使用寿命长等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塑壳断路器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塑壳断路器。

技术介绍

[0002]塑壳断路器也被称为装置式断路器,所有的零件都密封于塑料外壳中,辅助触点,欠电压脱扣器以及分励脱扣器等多采用模块化。塑壳断路器通常包括触头系统、灭弧系统、操作机构、脱扣机构、过载保护系统和短路保护系统等,通过操作机构能操作触头系统的动触头与静触头连通或者分断。而带有漏电保护模块的塑壳断路器通常包括脱扣器、零序互感器和控制芯片,现有的控制芯片通常随意安放在壳体内,具有一定的安全隐患。而且现有的塑壳断路器灭弧室与接线端直接连通且距离较近具有一定的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解决
技术介绍
中现有塑壳断路器中控制芯片安装不便,存在安全隐患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塑壳断路器。
[0004]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塑壳断路器,包括壳体、操作机构、触头系统、灭弧室、漏电保护装置和控制模块,所述的触头系统包括多个静触片和与静触片对应设置的动触片,所述的壳体包括上盖和底座,所述的控制模块包括罩壳和用于控制漏电保护装置的控制芯片,所述的罩壳盖置于控制芯片外,所述的罩壳由定位块定位并与壳体可拆卸连接。
[0005]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的定位块上设有限位槽,所述的罩壳上设有安装槽,所述罩壳插入定位块的限位槽内并被定位块水平限位。
[0006]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的定位块呈“工”字型,所述罩壳的壁从竖直方向插入“工”字型定位块的限位槽内并使得定位块落入罩壳的安装槽内,所述的罩壳上设有便于上盖顶压的顶压部,所述的定位块设于底座的底面或底座的侧面上。
[0007]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罩壳的底部设有便于出线的出线孔,所述的漏电保护装置包括零序互感器,所述的罩壳与零序互感器并排设置,所述的底座上设有用于零序互感器安装限位的固定座。
[0008]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的底座上设有挡板,所述的挡板将灭弧室和接线端子分隔开,所述的灭弧室和隔板之间形成挡弧空间。
[0009]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的底座上设有支撑柱,所述的支撑柱将静触片与壳体底部之间形成空腔,所述的静触片在挡弧空间处设有缺口,所述的缺口使得挡弧空间和空腔相连通。
[0010]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的支撑柱上设有定位槽,所述的静触片插入定位槽内并由定位槽限位。
[0011]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的底座上设有多个隔板,所述的隔板将相邻的静触片分隔开,所述的隔板上设有安装槽,所述的灭弧室包括灭弧架和灭弧栅片,所述的灭弧架固定于安装槽内并使得灭弧栅片的出气位置朝向上盖方向设置。
[0012]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的动触片设置于触头支架上,所述的触头支架由DMC、SMC或BMC一体成型并能相对壳体转动设置。
[0013]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的操作机构包括操作手柄和操作杠杆,所述的操作手柄上设有操作块或者操作孔,所述的操作杠杆上设有操作孔或者操作块,所述的操作手柄包覆在操作杠杆的一端并通过操作块与操作孔的配合与操作杠杆联动连接。
[0014]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通过罩壳的设置限位和保护控制芯片,使得控制模块安装方便,结构简单,定位可靠,合理利用壳体内的空间。本技术还具有结构简单,装配方便,动作可靠,使用寿命长等优点。
附图说明
[0015]附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16]附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0017]附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0018]附图4为附图1中底座的结构示意图。
[0019]附图5为附图3中操作手柄的结构示意图。
[0020]附图6为附图1中罩壳的结构示意图。
[0021]附图7为附图3中触头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中,1、底座;11、定位块;111、限位槽;12、挡板;13、挡弧空间;14、支撑柱;141、定位槽;15、空腔;16、隔板;17、安装槽;18、固定座;2、操作机构;21、操作手柄;211、操作块;22、操作杠杆;221、操作孔;3、触头系统;31、静触片;311、缺口;32、动触片;33、触头支架;4、灭弧室;41、灭弧架;42、灭弧栅片;5、漏电保护装置;51、零序互感器;6、罩壳;61、安装槽;62、顶压部;63、出线孔。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作进一步说明:
[0024]由图1结合图2

7所示,一种塑壳断路器,包括壳体、操作机构2、触头系统3、灭弧室4、漏电保护装置5和控制模块,所述的触头系统3包括多个静触片31和与静触片31对应设置的动触片32,所述的壳体包括上盖和底座1,所述的控制模块包括罩壳6和用于控制漏电保护装置5的控制芯片,所述的罩壳6盖置于控制芯片外,所述的罩壳6由定位块11定位并与壳体可拆卸连接。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通过罩壳的设置限位和保护控制芯片,使得控制模块安装方便,结构简单,定位可靠,合理利用壳体内的空间。本技术还具有结构简单,装配方便,动作可靠,使用寿命长等优点。具体地说,所述的控制芯片为现有技术,其和漏电保护装置(零序互感器和漏电脱扣器)电连接,并控制漏电脱扣器动作,带动牵引杆转动脱扣,为现有技术,在此不做赘述。
[0025]所述的定位块11上设有限位槽111,所述的罩壳6上设有安装槽61,所述罩壳6插入定位块11的限位槽111内并被定位块11水平限位。具体地说,所述的定位块11呈“工”字型,所述罩壳6的壁从竖直方向插入“工”字型定位块11的限位槽111内并使得定位块11落入罩壳6的安装槽61内,所述的罩壳6上设有便于上盖顶压的顶压部62,所述的定位块11设于底座1的底面或底座1的侧面上。这样在控制芯片可以固定在罩壳内或者固定在底座上,罩盖
可以竖直插入定位块的限位槽,定位块设于安装槽内,这样形成罩壳水平限位,竖直取放方便,便于产品安装,更具体地说,上盖可以顶住罩壳,避免罩壳左右晃动,产品更可靠。本技术中设置了台阶状的顶压部,便于上盖顶压,当然在实际生产过程中,上盖可以顶压罩盖上端部位。本技术中定位块设于底座的底面,当然也可以设于底座的侧面上。
[0026]所述罩壳6的底部设有便于出线的出线孔63,所述的漏电保护装置5包括零序互感器51,所述的罩壳6与零序互感器51并排设置,所述的底座1上设有用于零序互感器51安装限位的固定座18。这样的结构便于出线,结构简单,合理利用产品底座内的空间,固定座的设置便于零序互感器的安装固定。
[0027]所述的底座1上设有挡板12,所述的挡板12将灭弧室4和接线端子分隔开,所述的灭弧室4和隔板16之间形成挡弧空间13。挡板的设置避免灭弧室内的电弧窜出壳体外使得产品安全性更高。
[0028]所述的底座1上设有支撑柱14,所述的支撑柱14将静触片31与壳体底部之间形成空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塑壳断路器,包括壳体、操作机构(2)、触头系统(3)、灭弧室(4)、漏电保护装置(5)和控制模块,所述的触头系统(3)包括多个静触片(31)和与静触片(31)对应设置的动触片(32),所述的壳体包括上盖和底座(1),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控制模块包括罩壳(6)和用于控制漏电保护装置(5)的控制芯片,所述的罩壳(6)盖置于控制芯片外,所述的罩壳(6)由定位块(11)定位并与壳体可拆卸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塑壳断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定位块(11)上设有限位槽(111),所述的罩壳(6)上设有安装槽(61),所述罩壳(6)插入定位块(11)的限位槽(111)内并被定位块(11)水平限位。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塑壳断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定位块(11)呈“工”字型,所述罩壳(6)的壁从竖直方向插入“工”字型定位块(11)的限位槽(111)内并使得定位块(11)落入罩壳(6)的安装槽(61)内,所述的罩壳(6)上设有便于上盖顶压的顶压部(62),所述的定位块(11)设于底座(1)的底面或底座(1)的侧面上。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塑壳断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罩壳(6)的底部设有便于出线的出线孔(63),所述的漏电保护装置(5)包括零序互感器(51),所述的罩壳(6)与零序互感器(51)并排设置,所述的底座(1)上设有用于零序互感器(51)安装限位的固定座(18)。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塑壳断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底座(1)上设有挡板(12),所述的挡板(12)将灭弧室(4)和接线端子分隔开,所述的灭弧室(4)和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磊周建平高柏勇
申请(专利权)人:哥伦电气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