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发动机低速恒压补气增压增扭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8263686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7-27 10:2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发动机低速恒压补气增压增扭系统,包括恒压补气储气罐、继动阀、第二单向阀;恒压补气储气罐输出的压缩空气通过继动阀和第二单向阀内发动机进气歧管恒压补气增压。本发明专利技术发动机在低速时,恒压补气储气罐向发动机进气歧管恒压补气,使进气歧管压力波的固有频率恒定,在不影响利用进气歧管动态效应技术情况下,利用恒压补气增压技术,提高充气密度,增加进气量,改善发动机低速扭矩性能和加速性能。和加速性能。和加速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发动机低速恒压补气增压增扭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车辆发动机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发动机低速恒压补气增压增扭系统。

技术介绍

[0002]增压是将空气压缩并供入气缸,用以提高充气密度、增加进气量的一项措施。增压的目的在于提高功率。因为伴随着空气量增加,相应地增加循环供油量,即可增加功率。增压发动机具有升功率高、油耗较低、排污较少等优点。但现有废气涡轮增压柴油机在低速时扭矩性能差和加速性能变差,主要是由于在低速时废气能量少,废气涡轮增压器不工作,增压压力不足,致使进气量不足,扭矩储备系数低。在加速过程中增压压力上升缓慢,使柴油机转速及平均有效压力的增加都要经历一段较长的时间过程,且在加速过程中烟度增加了。为了解决上述问题,专利公开号 CN104500214A公开一种带有压缩空气储气装置的发动机增压系统及具有其的车辆,当废气能量较多时,废气涡轮增压器产生的多于发动机需要的压缩气体储存至压缩空气储气装置,在发动机加速时,可迅速为发动机提供压缩气体,不仅提高了废气利用率,还提高了发动机的瞬态响应性能。但是该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点:由于发动机间歇进气,进气门处的压力时高时低,形成压力波,在发动机进气歧管内来回传播,即波动效应。利用此正的压力波提高进气门关闭前的进气压力,提高发动机充气效率,这就称之为进气歧管动态效应。 该技术方案由于压缩空气储气装置与进气歧管互通,此时压缩空气储气装置内的空气也伴随产生压力波动,使发动机各缸气波之间互相干扰,压力波在管道中的变化非常复杂,使的压力波的固有频率改变,在进气频率未改变的情况下,无法保证在下一次气门开启期间,正好与正的压力波重合,无法利用此正的压力波提高进气门关闭前的进气压力,提高发动机充气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发动机低速恒压补气增压增扭系统,恒压补气储气罐向发动机进气歧管恒压补气,使进气歧管压力波的固有频率恒定,充分利用进气歧管动态效应技术和恒压补气增压技术,改善发动机低速扭矩性能和加速性能。
[0004]一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发动机低速恒压补气增压增扭系统,包括恒压补气储气罐、继动阀、第二单向阀;恒压补气储气罐输出的压缩空气通过继动阀和第二单向阀内发动机进气歧管恒压补气增压。
[0005]在进一步技术方案中,包括储气筒、调压阀、第一控制阀、第二控制阀、第一单向阀;储气筒与第一控制阀和第二控制阀的P口相连通,第二控制阀的A口与继动阀的控制口X相连接,第二控制阀控制继动阀通断;储气筒输出的压缩空气通过第一控制阀和第一单向阀及调压阀向恒压补气储气罐充气。
[0006]在进一步技术方案中,包括过滤器,过滤器两端分别与第二单向阀和发动机进气歧管相连接;恒压补气储气罐输出的压缩空气通过继动阀和第二单向阀及过滤器内发动机进气歧管恒压补气增压。
[0007]在进一步技术方案中,包括废气涡轮增压器和中冷器,中冷器的出气口与发动机进气歧管相连接,中冷器的进气口与废气涡轮增压器的出气口相连接。
[0008]在进一步技术方案中,包括气泵和干燥瓶,气泵的压缩空气经过干燥瓶后进入储气筒内。
[0009]在进一步技术方案中,继动阀在发动机1500转/分以下时打开。
[0010]在进一步技术方案中,第一控制阀在储气筒气压大于0.7MPa时开启,在储气筒气压小于0.5MPa时关闭。
[0011]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发动机低速恒压补气增压增扭系统相比现有技术有益效果在于:由于恒压补气储气罐的压缩空气由原车辆制动系统的储气筒提供,利用调压阀调节恒压补气储气罐压力,保证恒压补气储气罐压力恒定。另外恒压补气储气罐通过第二单向阀向发动机进气歧管恒压补气增压,进气歧管的气体无法通过第二单向阀进入恒压补气储气罐内,因此,恒压补气储气罐内压力不会随进气歧管压力波动而波动,恒压补气储气罐内压力保持相对恒定,使进气歧管压力波的固有频率恒定,在不影响利用进气歧管动态效应技术情况下,利用恒压补气增压技术,提高充气密度, 增加进气量,改善发动机低速扭矩性能和加速性能。
附图说明
[0012]构成本专利技术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专利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为本专利技术发动机低速恒压补气增压增扭系统示意图。
实施方式
[0013]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
[0014]如图1,本专利技术提供了第一实施例的一种发动机低速恒压补气增压增扭系统, 包括储气筒、恒压补气储气罐4、继动阀3、第二单向阀2,调压阀5、第一控制阀7、第二控制阀8、第一单向阀6、过滤器1;过滤器1两端分别与第二单向阀2和发动机进气歧管相连接;中冷器的出气口与发动机进气歧管相连接,中冷器的进气口与废气涡轮增压器的出气口相连接。
[0015]气泵的压缩空气经过干燥瓶后进入储气筒内,储气筒和气泵及干燥瓶为原车辆制动空气系统,原车常压储气筒设定气压为0.8MPa,在原车常压储气筒分出两条供气气路,储气筒与第一控制阀7和第二控制阀8的P口相连通,第二控制阀8的A口与继动阀3的控制口X相连接,第二控制阀8控制继动阀3通断。原车常压储气筒气压大于0.7MPa时,第一控制阀7开启,储气筒输出的压缩空气一路通过第一控制阀7、第一单向阀6及调压阀5向恒压补气储气罐4充气。原车常压储气筒气压小于0.5MPa时,第一控制阀7关闭。恒压补气储气罐4输出的压缩空气通过继动阀3和第二单向阀2及过滤器1内发动机进气歧管恒压补气增压。发动机转速低于1500转/分时,第二控制阀8得电,继动阀3打开。
[0016]发动机带负载加速,此时发动机转速低于1500转/分,高于发动机怠速800转/分,第二控制阀8得电,继动阀3打开,恒压补气储气罐4输出的压缩空气通过继动阀3和第二单向阀2及过滤器1内发动机进气歧管恒压补气增压。恒压补气储气罐4内压力不会随进气歧
管压力波动而波动,恒压补气储气罐4内压力保持相对恒定,不会改变原发动机进气歧管动态效应,进气歧管压力波的固有频率不变,在不影响利用进气歧管动态效应技术情况下,利用恒压补气增压技术,提高充气密度, 增加进气量,改善发动机低速扭矩性能和加速性能。本专利技术的发动机在海拔1500米以高原地区,发动机低速扭矩性能和带负载加速能力明显提高。发动机转速高于1500转/分时,废气能量增加,废气涡轮增压器正常工作,此时第二控制阀8失电,继动阀3关闭。
[0017]以上未描述的技术是本领域技术人员的公知常识。以上所述仅为本专利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专利技术,凡在本专利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发动机低速恒压补气增压增扭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恒压补气储气罐(4)、继动阀(3)、第二单向阀(2);恒压补气储气罐(4)输出的压缩空气通过继动阀(3)和第二单向阀(2)内发动机进气歧管恒压补气增压。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动机低速恒压补气增压增扭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储气筒、调压阀(5)、第一控制阀(7)、第二控制阀(8)、第一单向阀(6);储气筒与第一控制阀(7)和第二控制阀(8)的P口相连通,第二控制阀(8)的A口与继动阀(3)的控制口X相连接,第二控制阀(8)控制继动阀(3)通断;储气筒输出的压缩空气通过第一控制阀(7)和第一单向阀(6)及调压阀(5)向恒压补气储气罐(4)充气。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动机低速恒压补气增压增扭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过滤器(1),过滤器(1)两端分别与第二单向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俊强贺勃
申请(专利权)人:湖南九虎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