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三坐标可调式翻转轨道,它包括支撑组件,所述支撑组件包括多组立板以及可沿Y轴调节地设置在所述立板之间的横梁;主导轨组件,所述主导轨组件包括可沿X轴、Z轴调节地设置在横梁一侧的主导轨固定板以及固定在所述主导轨固定板一侧且相连的进入段和滑出段;设进入段和滑出段的夹角为β,则90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三坐标可调式翻转轨道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汽车涂装生产线
,具体涉及一种三坐标可调式翻转轨道。
技术介绍
[0002]汽车涂装工艺一般分为两大部分,一是涂装前金属的表面处理,也叫前处理工序;二是涂装的施工工艺。汽车涂装可以极大程度地保护车身的完整性、耐用性以及美观性,是汽车加工工艺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
[0003]汽车车架涂装前处理工序主要包括水洗、脱脂、磷化、电泳等等,整个生产线采用链条传动, 链条带动车架通过不同的浸涂池以完成对应的工序。车架经过浸涂池时,要进入液体内部,浸涂池内的涂料附着在车身上,进而实现对车身的涂装;当车架快要离开浸涂池时,要求车架翻转到浸涂池的上方,以便顺利通过浸涂池边界,而且也可以避免造成浸涂池内部浸涂液的浪费。
[0004]在实际涂装过程中,车架被固定在两根链条之间的轴上, 轴上还设置有图18所示的保持架,轴连同保持架是可以一起旋转的,如图18所示,保持架呈长方形,且两侧分别安装有两组滚轮,滚轮呈对角设置。保持架上的滚轮可以在图19所示的V形翻转轨道内行走,通过在行走路径上设置V形槽,实现车架的翻转,进而将车架带出浸涂池。
[0005]如图19所示,为目前现有的V型翻转轨道的结构示意图,目前已有的V型翻转轨道作为翻浸输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当翻浸机构运行至浸槽位置时,通过V型翻转轨道的导向,实现大载荷高强度车身的自动翻转浸渍。
[0006]目前的V型翻转轨道存在以下缺点:现有的V型翻转轨道导轨夹角为90
°
(即轨道的两侧相互垂直设置),车架翻入时为快速翻入,刚入槽的那一瞬间,车身与槽液之间存在一定的冲击;翻出时也为快速翻出,且车身带有槽液,阻力较大,而且现有的V型翻转轨道只能实现单方向的调节,不便于现场的安装以及调试。
技术实现思路
[0007]本专利技术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翻转轨道在使用时车身冲击力、阻力大以及不便调节的缺陷,而提供一种三坐标可调式翻转轨道。
[0008]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三坐标可调式翻转轨道,它包括:支撑组件,所述支撑组件包括多组立板以及可沿Y轴调节地设置在所述立板之间的横梁;主导轨组件,所述主导轨组件包括可沿X轴、Z轴调节地设置在横梁一侧的主导轨固定板以及固定在所述主导轨固定板一侧且相连的进入段和滑出段;设进入段和滑出段的夹角为β,则90
°
<β≤110
°
。
[0009]优化地,所述支撑组件还包括一体连接在横梁顶部的梁板、固定在所述梁板外侧的连接板、开设在所述连接板上的Y轴腰形孔以及贯穿Y轴腰形孔和立板的Y轴紧固螺栓。
[0010]优化地,所述进入段包括固定在主导轨固定板上且相对设置的进入内导板和进入外导板、固定在所述主导轨固定板上且与进入内导板和进入外导板相连的进入导轨、固定在其中一组所述进入导轨内侧的进入导向条以及设置在所述进入导轨和进入导向条之间的进入垫板;所述进入垫板靠近进入外导板,所述进入内导板和进入外导板远离进入导轨一侧呈扩口式。
[0011]优化地,所述滑出段包括固定在主导轨固定板上且相对设置的滑出内导板和滑出外导板、固定在所述主导轨固定板上且与滑出内导板和滑出外导板相连的滑出导轨、固定在所述滑出导轨内侧的滑出导向条以及设置在所述滑出导轨和滑出导向条之间的滑出垫板;所述滑出垫板靠近滑出内导板,所述滑出内导板和滑出外导板远离滑出导轨一侧呈扩口式。
[0012]优化地,所述主导轨组件还包括用于调节主导轨固定板沿Z轴运动的调节件、固定在所述主导轨固定板上的扩容板以及转动安装在所述主导轨固定板上的过渡轴;所述扩容板一侧固定在进入导轨外侧,所述扩容板的另一侧固定在滑出导轨上,所述过渡轴转动设置在扩容板和滑出导轨的连接处。
[0013]优化地,所述调节件包括固定在梁板内侧的调节板、一体连接在所述调节板上且抵在梁板顶部的搭块、开设在所述主导轨固定板上的Z轴腰形孔以及贯穿所述Z轴腰形孔和搭块的Z轴紧固螺栓。
[0014]优化地,所述调节件还包括贯穿调节板而固定在梁板内侧的X轴紧固螺栓、一体连接在所述主导轨固定板上的第一固定板以及贯穿所述第一固定板且固定在搭块上的固定螺栓。
[0015]优化地,它还包括副导轨组件,所述副导轨组件包括固定在主导轨固定板一侧的副导轨固定板、固定在所述副导轨固定板内侧的副导轨以及设置在所述副导轨两侧的导向部。
[0016]优化地,所述副导轨组件还包括固定在副导轨固定板远离副导轨一侧的压条、开设在所述压条内且相互连通的卡槽和通槽、固定在所述压条上的第二固定板以及设置在所述压条和第二固定板之间的垫板。
[0017]由于上述技术方案的运用,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本专利技术三坐标可调式翻转轨道在支撑组件一侧设置主轨道组件,通过设置相连的进入段和滑出段,满足保持架以及车架的翻转工作,进入段与滑出段的夹角为90
°
<β≤110
°
,车架翻入浸涂池时更加平缓,减小车身与槽液之间的冲击;翻出时也更加平缓,有效的缓解车身阻力,同时可以实现X、Y、Z三个方向的调节,有利于现场的安装与调试,且通用性更强;进一步地,通过更换不同厚度的进入垫板和滑出垫板,可以适应不同大小的滚轮;进一步地,将进入垫板和进入导向条设置在进入外导板一侧,可以避免进入外导板一侧的进入导轨变形;进一步地,将滑出垫板和滑出导向条设置在靠近滑出内导板一侧,可以避免滑出内导板一侧的滑出导轨发生变形;
进一步地,通过设置扩容板,方便滚轮的正常通过,避免滚轮在转向时卡在进入段和滑出段的连接处;进一步地,通过设置副导轨和导向部,对保持架另一侧的滚轮进行限位,避免保持架在转动时发生偏移。
附图说明
[0018]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主视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左视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图1中A处的放大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图2中B处的放大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支撑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专利技术图7中C处的放大图;图9为本专利技术主导轨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10为本专利技术主导轨组件的主视图;图11为本专利技术图10中D处的放大图;图12为本专利技术图10中E处的放大图;图13为本专利技术图9中F处的放大图;图14为本专利技术副导轨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15为本专利技术副导轨组件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图16为本专利技术垫板的结构示意图;图17为本专利技术图15中G处的放大图;图18为现有的保持架的结构示意图;图19为现有的翻转轨道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支撑组件;101、立板;102、Y轴紧固螺栓;103、横梁;104、梁板;105、连接板;106、Y轴腰形孔;2、主导轨组件;201、主导轨固定板;202、进入段;2021、进入内导板;2022、进入外导板;2023、进入导轨;2024、进入垫板;2025、进入导向条;203、滑出段;2031、滑出内导板;2032、滑出外导板;2033、滑出导轨;2034、滑出垫板;2035、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三坐标可调式翻转轨道,其特征在于,它包括:支撑组件(1),所述支撑组件(1)包括多组立板(101)以及可沿Y轴调节地设置在所述立板(101)之间的横梁(103);主导轨组件(2),所述主导轨组件(2)包括可沿X轴、Z轴调节地设置在横梁(103)一侧的主导轨固定板(201)以及固定在所述主导轨固定板(201)一侧且相连的进入段(202)和滑出段(203);设进入段(202)和滑出段(203)的夹角为β,且90
°
<β≤110
°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三坐标可调式翻转轨道,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组件(1)还包括一体连接在横梁(103)顶部的梁板(104)、固定在所述梁板(104)外侧的连接板(105)、开设在所述连接板(105)上的Y轴腰形孔(106)以及贯穿Y轴腰形孔(106)和立板(101)的Y轴紧固螺栓(102)。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三坐标可调式翻转轨道,其特征在于:所述进入段(202)包括固定在主导轨固定板(201)上且相对设置的进入内导板(2021)和进入外导板(2022)、固定在所述主导轨固定板(201)上且与进入内导板(2021)和进入外导板(2022)相连的进入导轨(2023)、固定在其中一组所述进入导轨(2023)内侧的进入导向条(2025)以及设置在所述进入导轨(2023)和进入导向条(2025)之间的进入垫板(2024);所述进入垫板(2024)靠近进入外导板(2022),所述进入内导板(2021)和进入外导板(2022)远离进入导轨(2023)一侧呈扩口式。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三坐标可调式翻转轨道,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出段(203)包括固定在主导轨固定板(201)上且相对设置的滑出内导板(2031)和滑出外导板(2032)、固定在所述主导轨固定板(201)上且与滑出内导板(2031)和滑出外导板(2032)相连的滑出导轨(2033)、固定在所述滑出导轨(2033)内侧的滑出导向条(2035)以及设置在所述滑出导轨(2033)和滑出导向条(2035)之间的滑出垫板(2034);所述滑出垫...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仇云杰,李福海,王军,姚家炎,裴龙,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长虹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