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结构建筑点梁柱连接部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262398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7-27 10:2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木结构建筑点梁柱连接部件,包括第一连接部、以及板状的第二连接部;该第二连接部的一侧表面固定连接于该第一连接部一侧端部,由于设置有转动支撑构件,且该转动支撑构件可转动地设置于该第一连接部上,其转动轴线平行于该第二连接部的长度方向。使用时,在连接的两个梁柱之间的角度需要角度变化时,由于转动支撑构件能够转动,利用该结构不仅可以顺应参数化设计形成的木结构每处节点细微的角度变化,还可修正模型设计与木材施工中细微的偏差,使用时不但安装便利,而且容错率高。采用该木结构建筑点梁柱连接部件可适用于各种角度变化的梁柱,其适用范围更广。广。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木结构建筑点梁柱连接部件


[0001]本技术涉及建筑科学
,特别涉及一种木结构建筑点梁柱连接部件。

技术介绍

[0002]利用梁柱建造房屋是我国传统建筑的重要表现形式,包含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例如故宫、贵州苗族木楼等都是梁柱建筑群落,在利用梁柱建造过程中,梁柱间的连接通常采用榫卯结构。
[0003]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很多建筑胶合木结构的梁柱连接节点采用钢连接件替代传统木构的榫卯,这种结构通常在节点处采用统一的钢构连接件进行连接。
[0004]但是这种钢构连接件在针对一些特殊梁柱布置间连接时存在一定局限性。例如,现有技术中专利号为CN204151907U的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用角钢做支撑的榫卯节点加固结构,通过在榫卯节点木梁端部上、下两侧用对穿螺栓固定与木梁等宽的角钢,使用时,将切割好的两段角钢分别置于榫卯节点木梁端部的上、下两侧,使角钢一侧面紧贴木柱,另一侧面紧贴木梁。针对这种钢构连接件,当两个十字交叉的梁柱间的夹角需要调整时,该钢构连接件并不适用。此时建筑师需要定制专用连接件,如此会降低施工效率,增加施工成本。
[0005]因此,现有技术中胶合木结构梁柱连接节点采用的钢连接件存在适用范围小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技术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胶合木结构梁柱连接节点采用的钢连接件存在适用范围小的问题。
[0007]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实施方式提供一种木结构建筑点梁柱连接部件,包括连接件本体,该连接件本体包括第一连接部、以及板状的第二连接部;其中,
>[0008]该第二连接部的一侧表面固定连接于该第一连接部一侧端部,并且,在沿着该第二连接部的长度方向截取的截面图中,该第一连接部沿着与该第二连接部的长度方向呈第一夹角倾斜的方向延伸,该第一夹角在45度~90度的范围内;并且
[0009]还包括转动支撑构件,该转动支撑构件可转动地设置于该第一连接部上、且该转动支撑构件的转动轴线平行于该第二连接部的长度方向。
[0010]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实施方式提供的这种木结构建筑点梁柱连接部件由于包括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在使用时,利用第一连接部可以对第一方向的梁柱固定,例如对纵向的梁柱固定,利用第二连接部可以对第二方向的梁柱固定,例如对横向的梁柱固定,且第二连接部的一侧表面固定连接于该第一连接部一侧端部,利用这种结构可将朝两个方向延伸的梁柱固定为一体。
[0011]另外,由于该木结构建筑点梁柱连接部件通过将转动支撑构件可转动地设置于该第一连接部上,其轴线与第二连接部的长度方向平行,转动支撑构件可用于支撑梁柱,在两
个梁柱之间的角度需要角度变化时,由于转动支撑构件能够转动,利用该结构不仅可以顺应参数化设计形成的木结构每处节点细微的角度变化,还可修正模型设计与木材施工中细微的偏差,使用时不但安装便利,而且容错率高。
[0012]因此,本实施方式提供的这种木结构建筑点梁柱连接部件在保证木结构连接节点连接强度的同时,还具有适用范围广的优点。
[0013]根据本技术另一种实施方式提供的木结构建筑点梁柱连接部件,该第一连接部形成有向外开口的梁柱限位空间,该转动支撑构件可转动地设置于该梁柱限位空间的内壁面上;并且,
[0014]该梁柱限位空间沿与该转动支撑构件的转动轴线垂直的方向延伸。
[0015]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连接部形成有向外开口的梁柱限位空间,在连接时,梁柱可嵌入该梁柱限位空间,然后再进行固定,这样可使得第一连接部对梁柱的限位性更好。
[0016]另外,转动支撑构件可转动地设置于该梁柱限位空间的内壁面上,利用该结构可使得转动支撑构件的支撑性更好。
[0017]根据本技术另一种实施方式提供的木结构建筑点梁柱连接部件,该第一连接部构成为朝向远离该第二连接部的方向开口的U形结构,该梁柱限位空间形成于该U形结构的凹口内,该转动支撑构件设置于该U形结构的凹口内、靠近该第二连接部的位置。
[0018]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将第一连接部设置为朝向远离该第二连接部的方向开口的U形结构,在连接时,梁柱可嵌入该U形结构的凹口内,然后再进行固定,这样可使得第一连接部对梁柱的限位性更好。
[0019]根据本技术另一种实施方式提供的木结构建筑点梁柱连接部件,该转动支撑构件包括转轴、固定于该转轴上的支撑平台,该转轴枢轴连接于该U形结构的凹口内壁面上。
[0020]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在转轴上设置支撑平台,可利用支撑平台对梁柱进行支撑,由于支撑平台与梁柱的结合性更好,这样有利于提升梁柱连接的稳固性。
[0021]根据本技术另一种实施方式提供的木结构建筑点梁柱连接部件,该第一连接部包括平行布置的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该第一连接板与该第二连接板的同侧端部固定连接于该第二连接部的一侧表面,且该第一连接板和该第二连接板分别沿与该第二连接部的长度方向垂直的方向延伸,并且该第一连接板和该第二连接板在该第二连接部的长度方向上间隔布置;其中,
[0022]该第一连接板和该第二连接板之间的空间构成为该梁柱限位空间。
[0023]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将第一连接部设置为平行布置的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利用第一连接板和该第二连接板之间的空间构成为该梁柱限位空间,这样有利于简化木结构建筑点梁柱连接部件的生产工序,降低生产成本。
[0024]根据本技术另一种实施方式提供的木结构建筑点梁柱连接部件,该第一连接板、该第二连接板、以及该第二连接部均形成有多个贯穿连接孔。
[0025]根据本技术另一种实施方式提供的木结构建筑点梁柱连接部件,还包括第三连接部,该第三连接部设置于该第二连接部远离该第一连接部的一侧,且该第三连接部在该第二连接部的长度方向上的两侧部均形成有连接凹槽,该第二连接部上位于该连接凹槽的端口的位置形成有连接孔。
[0026]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第三连接部,可使得本实施方式提供的这种木结构建筑点梁柱连接部件同时实现三个方向梁柱的连接,且第三连接部在第二连接部的长度方向上的两侧部均形成有连接凹槽,连接时,梁柱可嵌入连接凹槽内与第三连接部固定,这样可进一步提升梁柱与第三连接部的连接可靠性。
[0027]根据本技术另一种实施方式提供的木结构建筑点梁柱连接部件,该第三连接部远离该第二连接部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基柱连接部,该基柱连接部沿与该第三连接部的长度方向垂直的方向延伸,且该基柱连接部的两端突出于该第三连接部的侧壁面。
[0028]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在第三连接部远离该第二连接部的一端设置基柱连接部,且将设置为两端突出于该第三连接部的侧壁面的构成,这样可使得基柱连接部与基柱连接面积更广。
[0029]另外,由于木结构的梁柱在连接时通常采用螺钉等连接件,本实施方式通用将基柱连接部设置为两端突出于该第三连接部的侧壁面的构成,这样可为使用者操作螺钉提供空间,有利于施工时操作螺钉。
[0030]根据本技术另一种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木结构建筑点梁柱连接部件,其特征在于,包括连接件本体,所述连接件本体包括第一连接部、以及板状的第二连接部;其中,所述第二连接部的一侧表面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一连接部一侧端部,并且,在沿着所述第二连接部的长度方向截取的截面图中,所述第一连接部沿着与所述第二连接部的长度方向呈第一夹角倾斜的方向延伸,所述第一夹角在45度~90度的范围内;并且还包括转动支撑构件,所述转动支撑构件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第一连接部上、且所述转动支撑构件的转动轴线平行于所述第二连接部的长度方向。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木结构建筑点梁柱连接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部形成有向外开口的梁柱限位空间,所述转动支撑构件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梁柱限位空间的内壁面上;并且,所述梁柱限位空间沿与所述转动支撑构件的转动轴线垂直的方向延伸。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木结构建筑点梁柱连接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部构成为朝向远离所述第二连接部的方向开口的U形结构,所述梁柱限位空间形成于所述U形结构的凹口内,所述转动支撑构件设置于所述U形结构的凹口内、靠近所述第二连接部的位置。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木结构建筑点梁柱连接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支撑构件包括转轴、固定于所述转轴上的支撑平台,所述转轴枢轴连接于所述U形结构的凹口内壁面上。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木结构建筑点梁柱连接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部包括平行布置的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所述第一连接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蔚蔚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绿建建筑设计事务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