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仿真丝夏季服装面料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260042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7-27 10:2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仿真丝夏季服装面料,属于纺织面料技术领域,包括:基布层;所述基布层由经纱和纬纱编织而成;所述经纱和所述纬纱均包括第一仿真丝复合纱和第二仿真丝复合纱;所述第一仿真丝复合纱与所述第二仿真丝复合纱呈1:1排列;所述第一仿真丝复合纱和第二风真丝复合纱均包括芯层、包缠层和外层;所述芯层为由棉纱和竹纤维纱并捻合股而成的合股纱;所述包缠层为丙纶长丝,所述丙纶长丝缠绕于所述芯层外;所述外层分别为铜氨纤维长丝和仿真丝涤纶长丝。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由仿真丝纤维配合吸湿导湿纤维织成,在具备仿真丝效果的同时使面料具备优异的吸湿导湿能力,可迅速地吸收皮肤表面的汗液并排出,防止汗液积聚而造成不适感。防止汗液积聚而造成不适感。防止汗液积聚而造成不适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仿真丝夏季服装面料


[0001]本技术涉及纺织面料
,具体涉及一种仿真丝夏季服装面料。

技术介绍

[0002]仿真丝面料有天然真丝面料的轻薄、光泽、细腻、滑爽、悬垂性好。也有化学纤维的抗皱、耐磨、免烫、可机洗等。面料可以染色、印花。现有仿真丝面料一般为涤纶材质的,虽坚牢耐用,但存在着吸湿性差,透气性不足,用于夏季服装时吸湿排汗能力较弱,穿着舒适度不佳,实有待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仿真丝夏季服装面料。
[000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0005]一种仿真丝夏季服装面料,包括:基布层;
[0006]所述基布层由经纱和纬纱编织而成;所述经纱和所述纬纱均包括第一仿真丝复合纱和第二仿真丝复合纱;所述第一仿真丝复合纱与所述第二仿真丝复合纱呈1:1排列;
[0007]所述第一仿真丝复合纱包括芯层、包缠层和外层;所述芯层为由棉纱和竹纤维纱并捻合股而成的合股纱;所述包缠层为丙纶长丝,所述丙纶长丝缠绕于所述芯层外;所述外层为铜氨纤维长丝,所述铜氨纤维长丝缠绕于所述包缠层外;
[0008]所述第二仿真丝复合纱包括芯层、包缠层和外层;所述芯层为由棉纱和竹纤维纱并捻合股而成的合股纱;所述包缠层为丙纶长丝,所述丙纶长丝缠绕于所述芯层外;所述外层为仿真丝涤纶长丝,所述仿真丝涤纶长丝缠绕于所述包缠层外。
[0009]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并作为上述方案的优选方案,所述经纱的密度为30

40根/cm;所述纬纱的密度为35

45根/cm。
[0010]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并作为上述方案的优选方案,所述棉纱为抗菌型棉纱。
[0011]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并作为上述方案的优选方案,所述第一仿真丝复合纱还包括相变粘胶纤维纱;所述相变粘胶纤维纱设置在所述包缠层与所述外层之间,缠绕于所述包缠层外。
[0012]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并作为上述方案的优选方案,所述第二仿真丝复合纱还包括相变粘胶纤维纱;所述相变粘胶纤维纱设置在所述包缠层与所述外层之间,缠绕于所述包缠层外。
[0013]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并作为上述方案的优选方案,所述第一仿真丝复合纱还包括珍珠纤维纱;所述珍珠纤维纱设置在所述包缠层与所述外层之间,与所述相变粘胶纤维纱按1:1排列地缠绕于所述包缠层外。
[0014]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并作为上述方案的优选方案,所述第二仿真丝复合纱还包括珍珠纤维纱;所述珍珠纤维纱设置在所述包缠层与所述外层之间,与所述相变粘胶纤维纱按1:1排列地缠绕于所述包缠层外。
[0015]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所提供的仿真丝夏季服装面料由仿真丝纤维配合吸湿导湿纤维织成,在具备仿真丝效果的同时使面料具备优异的吸湿导湿能力,可迅速地吸收皮肤表面的汗液并排出,防止汗液积聚而造成不适感。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技术基布层结构示意图,
[0017]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一第一仿真丝结构示意图。
[0018]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一第二仿真丝结构示意图。
[0019]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二第一仿真丝结构示意图。
[0020]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二第二仿真丝结构示意图。
[0021]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三第一仿真丝结构示意图。
[0022]图7为本技术实施例三第二仿真丝结构示意图。
[0023]图中:11、棉纱;12、竹纤维纱;13、丙纶长丝;14、铜氨纤维长丝;15、仿真丝涤纶长丝;16、相变粘胶纤维纱;17、珍珠纤维纱。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
[0025]实施例一:
[0026]如图1所示,一种仿真丝夏季服装面料,包括:基布层;所述基布层由经纱和纬纱编织而成。
[0027]所述经纱包括第一仿真丝复合纱和第二仿真丝复合纱,编织时,所述第一仿真丝复合纱与所述第二仿真丝复合纱呈1:1排列;
[0028]所述纬纱包括第一仿真丝复合纱和第二仿真丝复合纱,编织时,所述第一仿真丝复合纱与所述第二仿真丝复合纱呈1:1排列。
[0029]本实施例中,经纱和纬纱中,第一仿真丝复合纱和第二仿真丝复合纱一根一根间隔排列。优选地。所述经纱的密度为30

40根/cm;所述纬纱的密度为35

45根/cm。
[0030]如图2所示,所述第一仿真丝复合纱包括芯层、包缠层和外层。
[0031]所述芯层为由棉纱11和竹纤维纱12并捻合股而成的合股纱。所述包缠层为丙纶长丝13,所述丙纶长丝13螺旋缠绕于所述芯层外。所述外层为铜氨纤维长丝14,两根所述铜氨纤维长丝14交叉缠绕于所述包缠层外。
[0032]如图3所示,所述第二仿真丝复合纱包括芯层、包缠层和外层。
[0033]所述芯层为由棉纱11和竹纤维纱12并捻合股而成的合股纱。所述包缠层为丙纶长丝13,所述丙纶长丝13螺旋缠绕于所述芯层外。所述外层为仿真丝涤纶长丝15,两根所述仿真丝涤纶长丝15交叉缠绕于所述包缠层外。仿真丝涤纶长丝15由涤纶长丝经整理得仿真丝效果,其整理方法为现有技术,在此不再赘述。
[0034]优选地,所述棉纱11为抗菌型棉纱,以提高纱线的抗菌效果。进一步的,棉纱11经过抗菌整理获得抗菌功能。
[0035]实施例二:
[0036]如图4和图5所示,本实施例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所述第一仿真丝复合纱和所述
第二仿真丝复合纱还包括相变粘胶纤维纱16,所述相变粘胶纤维纱16设置在所述包缠层与所述外层之间,缠绕于所述包缠层外。相变粘胶纤维纱16由添加有相变微胶囊的粘胶纺丝原液纺成,具有相变调温功能,对温度变化有一定的缓冲作用,可在一定程度上维持面料处温度恒定,不会骤热或骤凉,提高穿着舒适度。
[0037]实施例三:
[0038]如图6和图7所示,本实施例在实施例二的基础上,所述第一仿真丝复合纱和第二仿真丝复合纱还包括珍珠纤维纱17,所述珍珠纤维纱17设置在所述包缠层与所述外层之间,与所述相变粘胶纤维纱16按1:1排列地缠绕于所述包缠层外。珍珠纤维纱17由添加纳米级珍珠粉的粘胶纺丝原液纺成的珍珠粘胶纤维纺成,具有养颜护肤、嫩白皮肤、抗紫外线的功效,提高面料的保健性和质感。
[0039]以上详细描述了本技术的较佳具体实施例。应当理解,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无需创造性劳动就可以根据本技术的构思做出诸多修改和变化。因此,凡本
中技术人员依本技术的构思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通过逻辑分析、推理或者有限的实验可以得到的技术方案,皆应在由权利要求书所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仿真丝夏季服装面料,其特征在于,包括:基布层;所述基布层由经纱和纬纱编织而成;所述经纱和所述纬纱均包括第一仿真丝复合纱和第二仿真丝复合纱;所述第一仿真丝复合纱与所述第二仿真丝复合纱呈1:1排列;所述第一仿真丝复合纱包括芯层、包缠层和外层;所述芯层为由棉纱(11)和竹纤维纱(12)并捻合股而成的合股纱;所述包缠层为丙纶长丝(13),所述丙纶长丝(13)缠绕于所述芯层外;所述外层为铜氨纤维长丝(14),所述铜氨纤维长丝(14)缠绕于所述包缠层外;所述第二仿真丝复合纱包括芯层、包缠层和外层;所述芯层为由棉纱(11)和竹纤维纱(12)并捻合股而成的合股纱;所述包缠层为丙纶长丝(13),所述丙纶长丝(13)缠绕于所述芯层外;所述外层为仿真丝涤纶长丝(15),所述仿真丝涤纶长丝(15)缠绕于所述包缠层外。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仿真丝夏季服装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经纱的密度为30

40根/cm;所述纬纱的密度为35

45根/cm。3.根据权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建勇
申请(专利权)人:嘉兴雅优布艺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