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直接模压红外硫系玻璃非球面透镜衍射面的模具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8259183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7-27 10:2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可直接模压红外硫系玻璃非球面透镜衍射面的模具及其制备方法,模具包括上模具和下模具;上模具上设有上凹槽,下模具上设有与上凹槽匹配的下凹槽,上模具和下模具所用材质均为镍合金,上凹槽内表面镀制有第一金属过渡层,下凹槽内表面镀制有第二金属过渡层,第一金属过渡层和第二金属过渡层中至少有一个的表面为衍射面,第一金属过渡层和第二金属过渡层所用材质均为镍。本发明专利技术可直接模压红外硫系玻璃非球面透镜衍射面的模具,现了红外硫系玻璃非球面透镜衍射面的直接模压成型,降低了带衍射面的硫系玻璃透镜的制造成本,提高了合格率和生产效率;且模具结构稳定性好,使用寿命长。使用寿命长。使用寿命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直接模压红外硫系玻璃非球面透镜衍射面的模具及其制备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可直接模压红外硫系玻璃非球面透镜衍射面的模具及其制备方法,属于透镜衍射面加工


技术介绍

[0002]一般硫系玻璃透镜的压铸模具都采用钨钢材质,然后表面直接镀上类金刚石膜,以增加模具表面硬度从而增加模具寿命,但钨钢硬度太高,只能采用磨床磨削加工,由于磨头的大小限制,所以无法在模具上直接加工出微米粗细的衍射环。而硬度低的材料,又无法适应模压时的压力和高温,易变形。因此,目前行业内,红外硫系玻璃非球面透镜衍射面的生产,模压完的硫系玻璃透镜,需要再用金刚石精密单点车床车出衍射环,无法直接模压成型。造成带衍射面的硫系玻璃透镜成本高、合格率低、生产效率低下。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可直接模压红外硫系玻璃非球面透镜衍射面的模具及其制备方法,实现了红外硫系玻璃非球面透镜衍射面的直接模压成型,降低了带衍射面的硫系玻璃透镜的制造成本,提高了合格率和生产效率。
[000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5]一种可直接模压红外硫系玻璃非球面透镜衍射面的模具,包括上模具和下模具;上模具上设有上凹槽,下模具上设有与上凹槽匹配的下凹槽,上模具和下模具所用材质为镍合金,上凹槽内表面镀制有第一金属过渡层,下凹槽内表面镀制有第二金属过渡层,第一金属过渡层和第二金属过渡层中至少有一个表面为衍射面,第一金属过渡层和第二金属过渡层所用材质均为镍。
[0006]本申请上模具和下模具所用材质为镍合金,其硬度比钨钢低,但比一般钢材要硬,满足使用要求。传统钨钢模具表面采用的类金刚石镀层,在模具被加热后,无法牢固的附着在模具上,使模具的镀层寿命仅为几次。本申请采用镍过渡层后,衍射环加工在过渡层上,降低了加工难度,而镍镀层和镍合金的膨胀系数接近,加热后附着的依然足够牢固,显著延长了模具使用寿命。
[0007]上述模具采用金刚石单点车床车削时,配合激光加热辅助,可直接在模具上加工出微米粗细的衍射环,且可适应模压时的压力和高温,不易变形,实现了红外硫系玻璃非球面透镜衍射面的直接模压成型,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成本低廉,提高了生产效率和合格率。
[0008]上述上凹槽和下凹槽是相互匹配的,二者位置上下相对,可压制出目标透镜,第一金属过渡层和第二金属过渡层表面分别与目标透镜的两面面型是对应相同的,由于目标透镜至少一面为衍射面,因此,第一金属过渡层和第二金属过渡层中至少有一个表面为衍射面。
[0009]本申请的模具,采用镍合金作为基材,相对钨钢硬度低,但是相对其他材料硬度又
高很多,可以直接用金刚石单点车床车削。
[0010]制备红外硫系玻璃非球面透镜衍射面时,将原料置于上模具和下模具之间,可直接模压成型,得到带衍射面的红外硫系玻璃非球面透镜。模压成型时加热等为现有常识,本申请不再赘述。
[0011]为了增加模具表面硬度和模具寿命,在第一金属过渡层的表面镀制有第一贵金属层,第二金属过渡层的表面镀制有第二贵金属层,贵金属层为纳米级,极薄,不会影响过渡层的面型,与衍射面对应的贵金属层也为衍射面。这样可提高模具非球面表面硬度。同时,金属过渡层的设置,增加了镍合金基材和贵金属层粘结力。
[0012]为了进一步提高膜具的硬度,第一贵金属层和第二贵金属层所用材质均为稀有贵金属。稀有贵金属为金、银或铂族金属中的至少一种。
[0013]为了兼顾成本和使用寿命,第一贵金属层和第二贵金属层的厚度均为200
±
20nm。
[0014]为了提高与镍合金基材的粘结力,第一金属过渡层和第二金属过渡层所用材质的热膨胀系数与上模具和下模具所用镍合金的热膨胀系数差值<
±
2。
[0015]为了兼顾成本和使用寿命,优选,上模具和下模具所用材质均为inconel 718镍合金。进一步优选,第一金属过渡层和第二金属过渡层的厚度均为0.05
±
0.01mm。
[0016]上述可直接模压红外硫系玻璃非球面透镜衍射面的模具的制备方法为:用金刚石单点车床在上模具和下模具镍合金基材上将硫系玻璃非球面透镜需要的面型粗胚型车削出来;然后在粗胚型镀上一层金属过渡层,此金属过渡层与镍合金的热膨胀系数相近,这样在模具加热到高温时,不会脱落;再在金属过渡层上车削最终的非球面面型和衍射环。为了提高模具寿命,最后再在金属过渡层上镀一层硬度更高的贵金属层,最后经抛光后模具完工。
[0017]本专利技术未提及的技术均参照现有技术。
[0018]本专利技术可直接模压红外硫系玻璃非球面透镜衍射面的模具,可在玻璃透镜精密模压机上直接模压带衍射面的红外硫系玻璃非球面透镜,可适应模压时的压力和高温,不易变形,实现了红外硫系玻璃非球面透镜衍射面的直接模压成型,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成本低廉,提高了生产效率和合格率;模具基材镍合金相对钨钢较软,在镀上一层热膨胀系数相近的金属过渡层后,可直接加工非球面上的衍射环;进一步,在镀制了一层硬度更高的贵金属层后,模具非球面的表面硬度接近钨钢模具的硬度,可以保证模具寿命,并且多次模压后不变形、不分层;金属过渡层让镍合金基材和贵金属层更紧密的结合,中和了镍合金基材和贵金属层的热膨胀系数差异。
附图说明
[0019]图1为本专利技术可直接模压红外硫系玻璃非球面透镜衍射面的模具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2为模压状态示意图;
[0021]图中,1为上模具,11为上凹槽,12为第一金属过渡层,13为第一贵金属层,2为下模具,21为下凹槽,22为第二金属过渡层,23为第二贵金属层,3为限位筒,4为原料。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为了更好地理解本专利技术,下面结合实施例进一步阐明本专利技术的内容,但本专利技术的
内容不仅仅局限于下面的实施例。
[0023]本申请上下、左右、水平、竖直等方位词,均为基于附图所示的相对方位或位置关系,不应理解为对本申请的绝对限制。
[0024]实施例1
[0025]如图1所示,一种可直接模压红外硫系玻璃非球面透镜衍射面的模具,包括上模具和下模具;上模具上设有上凹槽,下模具上设有与上凹槽匹配的下凹槽,上模具和下模具所用材质为inconel 718镍合金,上凹槽内表面镀制有第一金属过渡层,下凹槽内表面镀制有第二金属过渡层,第一金属过渡层和第二金属过渡层中至少有一个表面为衍射面。第一金属过渡层和第二金属过渡层所用材质均为镍;第一金属过渡层和第二金属过渡层的厚度均为0.05mm。图1中断开线,省略了模具和下模具的高度。
[0026]上述可直接模压红外硫系玻璃非球面透镜衍射面的模具的制备方法为:用金刚石单点车床在上模具和下模具镍合金基材上将硫系玻璃非球面透镜需要的面型粗胚型车削出来;然后在粗胚型镀上一层金属过渡层(第一金属过渡层和第二金属过渡层),此金属过渡层与镍合金的热膨胀系数相近,这样在模具加热到高温时,不会脱落;再在金属过渡层上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直接模压红外硫系玻璃非球面透镜衍射面的模具,包括上模具(1)和下模具(2);上模具(1)上设有上凹槽(11),下模具(2)上设有与上凹槽(11)匹配的下凹槽(21),其特征在于:上模具(1)和下模具(2)所用材质均为镍合金,上凹槽(11)内表面镀制有第一金属过渡层(12),下凹槽(21)内表面镀制有第二金属过渡层(22),第一金属过渡层(12)和第二金属过渡层(22)中至少有一个的表面为衍射面,第一金属过渡层(12)和第二金属过渡层(22)所用材质均为镍。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直接模压红外硫系玻璃非球面透镜衍射面的模具,其特征在于:第一金属过渡层(12)的表面镀制有第一贵金属层(13),第二金属过渡层(22)的表面镀制有第二贵金属层(23)。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直接模压红外硫系玻璃非球面透镜衍射面的模具,其特征在于:第一贵金属层(13)和第二贵金属层(23)所用材质均为稀有贵金属。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可直接模压红外硫系玻璃非球面透镜衍射面的模具,其特征在于:稀有贵金属为金、银或铂族金属中的至少一种。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直接模压红外硫系玻璃非球面透镜衍射面的模具,其特征在于:第一贵金属层(13)和第二贵金属层(23)的厚度均为200
±
20nm。6.如权利要求1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苏阳黄胜弟吴玉堂王劲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波长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