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RTMS治疗的肢体牵伸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256080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7-27 10:1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RTMS治疗的肢体牵伸器,包括固定部、上臂固定部以及小臂固定部,所述的固定部呈U型用于套设适配于肩部,所述的上臂固定部与固定部的后侧部铰接并通过第一紧固件紧固,所述的小臂固定部与上臂固定部的端部铰接并通过第二紧固件紧固,所述的固定部、上臂固定部以及小臂固定部均设置有用于固定肢体的绑带,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使得在进行经颅磁刺激治疗下同步进行上肢的屈伸康复,提高康复的效果,方便进行手臂、腕部以及手指的屈伸,缓解医护人员在传统操作中对手部的长时间负重带来的劳动强度,单手操作也可以较为轻松的进行实施,因此可实现单人进行经颅磁治疗以及牵伸康复训练同步进行,缓解科室人员压力。缓解科室人员压力。缓解科室人员压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RTMS治疗的肢体牵伸器


[0001]本技术涉及医疗辅助器械,具体涉及一种用于RTMS治疗的肢体牵伸器。

技术介绍

[0002]痉挛性脑瘫(以下简称脑瘫)即大脑瘫痪,是指因未成熟的大脑在各种因素的作用下发育不完全,而致的非进行性损伤所引起的运动和姿势紊乱。临床上对脑瘫患儿的治疗主要以康复训练为主,临床效果肯定,近年各大针对脑瘫治疗康复的医院引进了经颅磁刺激术(RTMS),其具有操作精准,无创等优点,可利用磁场作用于大脑产生感应电流刺激神经细胞引起一系列生理反应从而影响大脑功能,有研究表明,其对脑瘫患儿的运动能力恢复有良好的治疗意义,在临床中,在脑瘫伴智力低下患者治疗中应用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运动功能,提升患者智力,预后效果显著,而对于痉挛型的脑瘫患者,采用软组织牵伸技术用于拉长挛缩或短缩的软组织,以改善或重新获得关节周围软组织的伸展性,增加或恢复关节的活动范围对于痉挛型的脑瘫患者的运动改善有着较好的辅助作用,在目前的常规的牵引康复手段中,医务人员一般将患者上臂保持外展状态下,屈伸小臂进行牵引以及对腕部循环背屈以及对手指进行屈伸,从而进行上肢软组织牵伸康复动作,在临床操作中,一般采用经颅磁治疗15

20分钟伴随牵伸运动同步进行,因此一般需要一人手操作经颅磁治疗设备的线圈,另一个人进行屈伸康复动作,在科室人员紧张的时候,上述操作一人进行,单手操作,保持上臂外展,医护人员负重较大,长时间的操作医护人员劳动强度比较大,且操作也不方便,在操作中也不能使患者保持良好的屈伸姿势。
>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不足,而提供一种可用于在患者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的同时方便进行上肢的牵伸康复操作的固定器。
[0004]本技术解决上述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用于RTMS治疗的肢体牵伸器,包括固定部、上臂固定部以及小臂固定部,所述的固定部呈U型用于套设适配于肩部,所述的上臂固定部与固定部的后侧部铰接并通过第一紧固件紧固,所述的小臂固定部与上臂固定部的端部铰接并通过第二紧固件紧固,所述的固定部、上臂固定部以及小臂固定部均设置有用于固定肢体的绑带。
[0005]进一步的:所述的小臂固定部的端部还铰接设置有手掌固定部并通过第三紧固件紧固,手掌固定部设置有绑带。
[0006]进一步的:所述的上臂固定部以及小臂固定部均采用双节伸缩板结构并通过紧固螺栓件进行位置紧固。
[0007]进一步的:所述的第一紧固件、第二紧固件以及第三紧固件均采用伺服电机,电机的驱动轴与上臂固定部、小臂固定部以及手掌固定部的对应铰接轴通过齿轮组啮合驱动。
[0008]进一步的:所述的固定部的U型凹槽壁面设置有软硅胶垫。
[0009]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和效果:利用本技术涉及的肢体
牵伸固定器,使得在进行经颅磁刺激治疗下同步进行上肢的屈伸康复,提高康复的效果,方便进行手臂、腕部以及手指的屈伸,缓解医护人员在传统操作中对手部的长时间负重带来的劳动强度,单手操作也可以较为轻松的进行实施,因此可实现单人进行经颅磁治疗以及牵伸康复训练同步进行,缓解科室人员压力。
附图说明
[0010]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RTMS治疗的肢体牵伸器的结构示意图。
[0011]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RTMS治疗的肢体牵伸器的结构示意图。
[0012]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RTMS治疗的肢体牵伸器的使用示意图。
[0013]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上臂固定部以及小臂固定部铰接紧固结构示意图。
[0014]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齿轮啮合的结构示意图。
[0015]附图编号:固定部1,上臂固定部2,小臂固定部3,第一绑带4,第二绑带5,第三绑带6,手掌固定部7,第四绑带8,第一伺服电机9,第二伺服电机10,第三伺服电机11,软硅胶垫12,轴体21,紧固螺栓23,第一齿轮13,第二齿轮14,驱动轴15,铰接轴16。
具体实施方式
[0016]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下实施例是对本技术的解释而本技术并不局限于以下实施例。
[0017]实施例1:
[0018]参见图1

图4,本实施例一种用于RTMS治疗的肢体牵伸器,包括固定部1、上臂固定部2以及小臂固定部3,所述的固定部1呈U型用于套设适配于肩部,所述的上臂固定部2与固定部1的后侧部铰接并通过第一紧固件紧固,所述的小臂固定部3与上臂固定部2的端部铰接并通过第二紧固件紧固,所述的固定部1、上臂固定部2以及小臂固定部3均设置有用于固定肢体的绑带,如图所示包括第一绑带4、第二绑带5以及第三绑带6,将上臂以及小臂分别通过绑带固定其上,绑带可采用常规的固定结构,例如魔术贴结构或者金属纽扣进行绕圈固定。
[0019]本实施例中,将固定部1固定于患者肩部,通过绑带固定,如图所示,所述的绑带经由肩部另一侧腋下一圈固定,固定好后,将上臂外展至合适的角度后进行固定(目前操作中常规外展90
°
左右,方便操作即可),然后对小臂以铰接点进行屈伸,完成小臂屈伸后,将小臂处于伸直状态后固定,握住手掌以进行腕部的循环背屈以及手指的握持以及背屈操作,通过本固定器能够减轻医护人员对患者手的负重,缓解医护人员在15

20分钟左右的时间进行屈伸操作中减轻劳动强度。本实施例中,所述的小臂固定部3的端部还铰接设置有手掌固定部7并通过第三紧固件紧固,手掌固定部7设置有绑带(第四绑带8),所述的上臂固定部2以及小臂固定部3均采用双节伸缩板结构并通过紧固螺栓23件进行位置紧固,使得能够调节上臂固定部2和小臂固定部3的长度,可进行调节长度的应用适配不同年龄段患者的臂长,所述的固定部1的U型凹槽壁面设置有软硅胶垫12,增加舒适性,本实施例中第一紧固件、第二紧固件以及第三紧固件均可采用螺栓结构进行紧固,如图4所示,以上臂固定部2以及小臂固定部3的铰接固定为例,轴体22与小臂固定部3固定并转动设置于上臂固定部2上,轴体21螺纹配合设置有紧固螺栓23,其端面与上臂固定部2紧固贴合使得上臂固定部2以及
小臂固定部3相对位置固定,其他对应部件间的铰接紧固结构依此原理。
[0020]实施例2:
[0021]参见图1

图5,为了进一步提高本产品的功能扩展,所述的第一紧固件、第二紧固件以及第三紧固件均采用伺服电机,电机的驱动轴15与上臂固定部2、小臂固定部3以及手掌固定部7的对应铰接轴16通过齿轮组啮合驱动,如图所示,第一齿轮13和第二齿轮14啮合,其中第一齿轮13连接伺服电机的驱动轴15,第二齿轮14固定于对应铰接部件上固定的铰接轴16,伺服电机采用具有断电自锁的伺服电机,断电自锁不转动达到位置固定的目的,实现在工作位保持相对位置稳定,本结构中,对应工位的伺服电机通过电机驱动器连接控制器,操作人员可通过操作控制器的控制按钮实现对应电机的工作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RTMS治疗的肢体牵伸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部、上臂固定部以及小臂固定部,所述的固定部呈U型用于套设适配于肩部,所述的上臂固定部与固定部的后侧部铰接并通过第一紧固件紧固,所述的小臂固定部与上臂固定部的端部铰接并通过第二紧固件紧固,所述的固定部、上臂固定部以及小臂固定部均设置有用于固定肢体的绑带。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RTMS治疗的肢体牵伸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小臂固定部的端部还铰接设置有手掌固定部并通过第三紧固件紧固,手掌固定部设置有绑带。3.根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阳芸常燕群罗丽辉徐宁邓尚梁李水帝刘辉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省妇幼保健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