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磷酸盐正极材料、制备方法及锂电池应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锂离子电池
,特别是涉及一种磷酸盐正极材料、制备方法及锂电池应用。
技术介绍
[0002]磷酸盐基正极材料LiMPO4属于聚阴离子型正极材料,为正交晶系呈橄榄石结构M可由Fe、Mn、Co、Ni等元素组成。其中,磷酸钴锂(4.8V)和磷酸镍锂5.2V)充放电平台过高,已超过传统电解液所能承受的最大电压平台4.5V),难以被商业化应用,而磷酸锰锂LMP和磷酸铁锂LFP可适配现有电解液体系,具备商业应用基础。由于LiMnPO4和LiFePO4有相同结构,Fe和Mn可以任意比互溶形成固溶体,当Mn元素替代LFP中部分Fe时,即为磷酸锰铁锂(LiMnxFe1
‑
xPO4,LMFP)。相比磷酸铁锂:磷酸锰铁锂电压平台、能量密度更高。由于锰离子的存在LMFP具有更高的电压平台达到4.1V,而磷酸铁锂在3.4V左右,两者有着相同的理论克容量,因电压更高在相同条件下磷酸锰铁锂理论能量密度比磷酸铁锂高15
‑
20%。在成本方面,磷酸锰铁锂的成本与磷酸铁锂相当,具备较好的经济性。同时LMFP的低温性能也比LFP更好,相比三元材料,磷酸锰铁锂安全性更高,成本更低。锰铁锂材料技术关键在于锰铁比例确定,直接影响材料的电化学性能和物理形态的差异,铁含量决定着锂电池导电性和倍率性能,而锰含量能够提高材料的能量密度:锰含量过低,铁含量增加能够优化锂电池导电性和倍率性能,但过多的铁元素会使磷酸锰铁锂电压提升效果有限,从而导致能量密度较磷酸铁锂优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磷酸盐正极材料,其特征在于,包括内核(1)、中间过渡层(2)和外壳(3),且所述内核(1)至外壳(3)方向,锰元素的含量设置为由高至低呈梯度减少的梯度分布,所述内核(1)、中间过渡层(2)和外壳(3)的化学成分均为LiMn1‑
x
Fe
x
PO4,且所述内核(1)、中间过渡层(2)和外壳(3)均包括磷酸锰铁锂层及CVD碳包覆层,所述CVD碳包覆层包覆所述磷酸锰铁锂层;所述内核(3)的LiMn1‑
x
Fe
x
PO4的取值为0<x≤0.2;所述中间过渡层(2)的LiMn1‑
x
Fe
x
PO4的取值为0.2<x≤0.35;所述外壳(3)的LiMn1‑
x
Fe
x
PO4的取值为0.35<x≤0.5。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磷酸盐正极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核(1)、中间过渡层(2)和外壳(3)中的CVD碳包覆层的质量百分含量均为0.8~3.2wt%,且CVD碳包覆层的厚度为3~10nm。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磷酸盐正极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核(1)的锰铁与磷酸锰铁锂层的质量比为1~1.7,内核(1)的锰铁与磷酸锰铁锂层的内径比为1.0~1.2;中间过渡层(2)的锰铁与磷酸锰铁锂层的质量比为8~46.7,中间过渡层(2)的锰铁与磷酸锰铁锂层的内径比为2.0~3.6;外壳(3)的锰铁与磷酸锰铁锂层的质量比为64~373.2,外壳(3)的锰铁与磷酸锰铁锂层的内径比为4.0~7.2。4.一种磷酸盐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S1:将锰源、铁源、磷源、锂源及金属掺杂元素按高锰铁比例混合在分散剂溶液中,经过溶剂热干燥处理得到固相前驱体,前驱体粉碎后,高温烧结协同CVD碳包覆得到内核(1);S2:将S1步骤中得到的内核(1)均匀分散在锰源、铁源、磷源、锂源及金属掺杂元素按中锰铁比例混合在分散剂溶液中,经过溶剂热干燥处理得到固相前驱体,前驱体粉碎后,高温烧结协同CVD碳包覆得到中间过渡层(2);S3:把锰源、铁源、磷源、锂源及金属掺杂元素按低锰铁比例混合在分散剂溶液中,然后将S2步骤中的中间过渡层(2)均匀分散在分散剂溶液中,经过溶剂热干燥处理得到固相前驱体,前驱体粉碎后,高温烧结协同CVD碳包覆得到外壳(3)。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1步骤中,高锰铁比例是指锰和铁比为8.5~7.8:1.8~2.5;所述S2步骤中,中锰铁比例是指锰和铁比为7.5~6.8:2.8~3.2;所述S3步骤中,低锰铁比例是指锰和铁比为6.5~5.5:4.3~3.7。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1步骤中,所述分散剂溶液为乙醇与去离子水的混合液,且乙醇与去离子水体积比为2~10:1,然后利用草酸调控PH值为0.5~2.0,经过13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云,刘林,刘龙,周萍,陈昶,安富强,
申请(专利权)人:湖南领湃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