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TDK株式会社专利>正文

振动器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246878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7-25 18:07
振动器件(1)具备:包含压电元件(5)的压电部(2)和保持压电部(2)的金属制的框体(3),框体(3)具有固定有压电部(2)的底面部(11)、和在底面部(11)的边缘部上以包围压电部(2)的方式竖立设置的侧面部(12),侧面部(12)与底面部(11)连续且相对于底面部(11)以向边缘部的外侧打开的方式倾斜。侧打开的方式倾斜。侧打开的方式倾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振动器件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振动器件。

技术介绍

[0002]作为现有的振动器件,例如有日本特开2015-133750号公报中记载的音响发生器。该现有的音响发生器具备:薄膜、设置于薄膜的外周部的框部件、设置于薄膜上的压电元件、以及以覆盖压电元件的方式填充在框部件的框内的树脂层。
[0003]上述那样的振动器件中,在框体的振动中获得所期望的音响特性成为特征。因此,研究框体的结构而实现音响特性的提高成为技术上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是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实现音响特性的提高的振动器件。
[0005]本专利技术的一方面所涉及的振动器件,具备:压电部,其包含压电元件;金属制的框体,其保持压电部,框体具有固定有压电部的底面部、和在底面部的边缘部以包围压电部的方式竖立设置的侧面部,侧面部与底面部连续且相对于底面部以向边缘部的外侧打开的方式倾斜。
[0006]在该振动器件中,保持压电部的框体为金属制。包围压电部的侧面部与底面部连续,且相对于底面部以向外侧打开的方式倾斜。通过这样的结构,从配置有压电部的底面部向侧面部有效地传递振动,能够将侧面部的振动与底面部的振动一起作为输出充分地取出。因此,实现音响特性的提高。
[0007]也可以是侧面部的内表面和外表面双方相对于底面部倾斜。在该情况下,能够整体上抑制侧面部的厚度,提高振动从底面部向侧面部的传递效率。因此,实现音响特性的进一步的提高。
[0008]也可以是压电元件的棱线部和底面部与侧面部的连接部分均形成为弯曲形状,连接部分的曲率半径大于压电元件的棱线部的曲率半径。由此,能够提高振动从底面部向侧面部的传递效率。另外,能够在确保振动所需的侧面部的面积的同时,抑制侧面部相对于底面部的高度。这有助于振动器件的薄型化。
[0009]也可以是压电部在俯视时形成为长方形,底面部在俯视时形成为将与压电部的长边对应的边设为上底及下底的梯形,底面部的上底比压电部的长边短,底面部的下底比压电部的长边长。通过这样的结构,特别是实现高频域下的音响特性的提高。
[0010]也可以是底面部的下底和沿着下底的压电部的长边之间的距离比压电部的短边短。通过这样的结构,特别是实现高频域下的音响特性的提高。
[0011]也可以是在底面部的下底侧形成有通过不设置侧面部而形成的第一开口部。该情况下,能够从第一开口部有效地取出振动。
[0012]也可以是在底面部的上底侧形成有通过将侧面部的顶部的一部分切口而形成的
第二开口部。该情况下,能够将第二开口部用作配线部件的导出口。
[0013]也可以是第一开口部的开口面积大于第二开口部的开口面积。该情况下,相对于第二开口部,能够从第一开口部优先取出振动。因此,实现音响特性的提高和配线部件等的布局的简单化的兼顾。
[0014]也可以是在侧面部的顶部设置有向外的凸缘部。通过这样的凸缘部,能够提高将振动器件安装于外部装置时的安装容易性。
[0015]也可以是侧面部和凸缘部的连接部分的曲率半径比底面部和侧面部的连接部分的曲率半径小。由此,能够抑制振动从侧面部向凸缘部的传递。因此,能够防止侧面部的振动因凸缘部而减弱。另外,能够抑制因凸缘部的振动而使振动器件相对于外部装置的安装强度降低。
附图说明
[0016]图1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振动器件的一实施方式的立体图。
[0017]图2是图1所示的振动器件的俯视图。
[0018]图3是图1所示的振动器件的正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下面,参照附图,详细地说明本专利技术一方面的振动器件的优选的实施方式。
[0020]图1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振动器件的一实施方式的立体图。振动器件1是被用作例如扬声器、蜂鸣器等的音响器件。如图1所示,振动器件1被构成为具备压电部2、框体3以及配线部件4。
[0021]压电部2被构成为包含压电元件5。压电元件5具备压电素体及一对外部电极。压电元件5形成为在厚度方向上扁平的长方体形状。长方体形状还可以包括角部及棱线部被倒角的形状、角部及棱线部被弄圆的形状。压电素体由多个压电体层的层叠体构成。各压电体层由压电陶瓷等压电材料形成。作为压电陶瓷材料,可举出例如PZT[Pb(Zr、Ti)O3]、PT(PbTiO3)、PLZT[(Pb、La)(Zr、Ti)O3]或钛酸钡(BaTiO3)等。
[0022]各压电体层例如由含有上述的压电陶瓷的陶瓷生片的烧结体构成。在实际的压电素体中,各压电体层被一体化为无法识别各压电体层之间的边界的程度。在压电素体内配置有多个内部电极(未图示)。各内部电极由导电性材料形成。作为导电性材料,可举出例如Ag、Pd、Ag-Pd合金等。
[0023]压电部2也可以是在压电元件5组合有振动板的元件。振动板例如是由金属材料构成的板状的部件。作为构成振动板的金属材料,可举出例如Ni-Fe合金、Ni、黄铜、不锈钢等。振动板例如形成为矩形。振动板配置于压电元件5的底面(框体3侧的面)侧,可使用例如粘接材料、双面胶带等固定于压电元件5及框体3。
[0024]框体3是保持压电部2的部件。框体3例如通过金属的冲压加工而成型。作为构成框体3的金属材料,可举出例如不锈钢、铝、42Ni合金等。框体3具备底面部11和多个侧面部12。底面部11是固定上述的压电部2的部分。侧面部12以在底面部11的边缘部包围压电部2的方式竖立设置。
[0025]在侧面部12的顶部12a设置有向外的凸缘部13。凸缘部13从侧面部12的顶部12a与
底面部11平行地以规定的宽度伸出。凸缘部13作为用于将振动器件1安装于外部装置的安装部发挥功能。凸缘部13的一面(与底面部11相反侧的面)成为设置例如双面胶带等安装用部件的安装面。作为安装用部件,除双面胶带以外,也可以使用粘接剂。
[0026]配线部件4是将压电部2和外部装置电连接的部件。配线部件4例如是柔性印刷基板(FPC)。配线部件4的一端与压电元件5的一对外部电极分别电连接。配线部件4的一端和压电元件5的外部电极的连接例如可以使用各向异性导电性粘接材料。配线部件4的另一端(未图示)与外部装置电连接。
[0027]接着,对上述的框体3的结构及压电部2和框体3的配置关系进行说明。
[0028]图2是图1所示的振动器件的俯视图,图3是其正面图。在图2及图3中,为了便于说明,省略配线部件4的图示。在图3中,进一步省略压电部2。如图2及图3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压电部2在俯视时形成为长方形。压电部2的平面形状在压电部2仅由压电元件5构成的情况下为压电元件5的平面形状,在压电部由压电元件5和振动板构成的情况下为振动板的平面形状。
[0029]框体3的底面部11在俯视时形成为梯形。即,底面部11具有上底21、下底22、及一对斜边23、23。在此,如图2所示,底面部11的平面形状为等腰梯形。底面部11的下底22大于上底21。即,底面部11从上底21朝向下底22扩大。压电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振动器件,其中,具备:压电部,其包含压电元件;和金属制的框体,其保持所述压电部,所述框体具有固定有所述压电部的底面部、和在所述底面部的边缘部上以包围所述压电部的方式竖立设置的侧面部,所述侧面部与所述底面部连续且相对于所述底面部以向所述边缘部的外侧打开的方式倾斜。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振动器件,其中,所述侧面部中的内表面和外表面的双方相对于所述底面部倾斜。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振动器件,其中,所述压电元件的棱线部和所述底面部与所述侧面部的连接部分均形成为弯曲形状,所述连接部分的曲率半径大于所述压电元件的棱线部的曲率半径。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振动器件,其中,所述压电部在俯视时形成为长方形,所述底面部在俯视时形成为将与所述压电部的长边对应的边设为上底及下底的梯形,所述底面部的所述上底比所述压电部的长边短,...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佐藤晃木嶋薰
申请(专利权)人:TDK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