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加热效率高的食品加工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246238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7-25 18:0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加热效率高的食品加工机,包括料理杯,所述料理杯包括杯体和设于杯体外侧的外覆壳,所述杯体的内壁沿周向间隔设置有至少两个向内凸出的扰流筋,且杯体的外壁对应扰流筋位置形成凹槽,所述外覆壳包括覆底和从覆底向上延伸的覆片,所述杯体的底部设有杯底,所述杯底的底壁与覆底的底壁之间设有热超导介质容腔,所述热超导介质容腔中设有热超导介质,所述覆片与凹槽位置对应,且与凹槽之间形成热超导介质流通通道,所述热超导介质流通通道的底部与热超导介质容腔连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使料理杯的底部、中上部均得到加热,从而对料理杯内食物进行环绕式立体加热,显著提升料理杯的加热效率,进而提高食物的烹饪质量。量。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加热效率高的食品加工机


[0001]本技术属于厨房小家电
,具体涉及一种食品加工机。

技术介绍

[0002]市场上现有带加热功能的食品加工机,设有料理杯和发热盘,采用发热盘加热料理杯的底部来加热料理杯内食物。这样造成料理杯的底部温度高,料理杯中上部温度低,导致位于料理杯中上部的食物无法吸收足够的热量,为了实现料理杯中上部的食物完全加热,就需要更长的加工时间,加热效率较低,食物加热不够均匀。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加热效率高的食品加工机,改善料理杯中上部对食物的加热效果,可以显著提高加热效率。
[000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加热效率高的食品加工机,包括料理杯,所述料理杯包括杯体和设于杯体外侧的外覆壳,所述杯体的内壁沿周向间隔设置有至少两个向内凸出的扰流筋,且杯体的外壁对应扰流筋位置形成凹槽,所述外覆壳包括覆底和从覆底向上延伸的覆片,所述杯体的底部设有杯底,所述杯底的底壁与覆底的底壁之间设有热超导介质容腔,所述热超导介质容腔中设有热超导介质,所述覆片与凹槽位置对应,且与凹槽之间形成热超导介质流通通道,所述热超导介质流通通道的底部与热超导介质容腔连通。
[0005]优选的,所述杯底与覆底的形状对应为圆台形结构。
[0006]优选的,所述覆底的上口端高于热超导介质流通通道的底端,以使热超导介质流通通道的底部与热超导介质容腔连通。
[0007]优选的,所述杯底的侧壁与覆底的侧壁之间设有与热超导介质容腔连通的热超导介质流通间隙。
[0008]优选的,所述热超导介质流通间隙在料理杯的整个周向上厚度相等。
[0009]优选的,所述热超导介质流通间隙的厚度为0.1

1mm。
[0010]优选的,所述外覆壳与杯体焊接为一体。
[0011]优选的,所述杯体和外覆壳采用不锈钢制成。
[0012]优选的,所述杯体和外覆壳为拉伸成形结构。
[0013]优选的,所述料理杯沿周向均布有三个热超导介质流通通道。
[0014]本技术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15]1、由于杯底的底壁与覆底的底壁之间设有热超导介质容腔,热超导介质容腔中设有热超导介质,因此采用发热盘、发热管或者其他结构加热料理杯的底部时,热超导介质容腔中热超导介质被加热,对料理杯的底部进行加热,并且加热后的热超导介质向上沿着热超导介质流通通道流动,使料理杯的中上部也进行加热,这样,料理杯的底部、中上部均得到加热,从而对料理杯内食物进行环绕式立体加热,显著提升料理杯的加热效率,进而提高
食物的烹饪质量。
[0016]另外,在常规的料理杯杯杯体外侧增设外覆壳,利用扰流筋外侧的凹槽与覆片配合形成热超导介质流通通道,利用杯体的底壁与覆底的底壁形成热超导介质容腔,即可形成本技术中的料理杯,并且无需额外加工出对应扰流筋位置设置的凹槽,可以降低加工成本。
[0017]2、由于覆底的上口端高于热超导介质流通通道的底端,从而使热超导介质流通通道的底部与热超导介质容腔连通,也有利于热超导介质容腔中热超导介质被加热后,均匀的流向多个热超导介质流通通道。
[0018]3、由于杯底的侧壁与覆底的侧壁之间设有与热超导介质容腔连通的热超导介质流通间隙,且热超导介质流通间隙在料理杯的整个周向上厚度相等,因此,热超导介质加热后均匀的分布在热超导介质流通间隙中,料理杯的底部整个周向可以得到均匀加热。
[0019]4、杯体和外覆壳可以采用不锈钢制成,并焊接为一体,一方面方便制作,另外一方面保证热超导介质密封在杯体和外覆壳之间不泄漏。
[0020]本技术的这些特点和优点将会在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附图中详细的揭露。
【附图说明】
[0021]下面结合附图对技术做进一步的说明:
[0022]图1为本技术食品加工机中料理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3]图2为本技术食品加工机中料理杯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0024]图3为本技术食品加工机中料理杯的主视图;
[0025]图4为图3中A

A剖视图;
[0026]图5为本技术食品加工机中料理杯的主视图;
[0027]图6为图5中B

B剖视图;
[0028]图7为图6中I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29]附图标记:料理杯1,杯体11,扰流筋111,外覆壳12,覆底121,覆片122,热超导介质流通通道13,热超导介质流通间隙14。
【具体实施方式】
[0030]下面结合本技术实施例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解释和说明,但下述实施例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全部。基于实施方式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
[0031]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下述的实施例及实施方式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0032]在本技术使用的术语是仅仅出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非旨在限制本技术。例如下述的“上”、“下”、“内”、“外”等指示方位或位置关系的词语仅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或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33]在本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0034]如图1至图7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加热效率高的食品加工机,包括主机和料理杯1,所述料理杯1包括杯体11和设于杯体外侧的外覆壳12,所述杯体11的内壁沿周向间隔设置有至少两个向内凸出的扰流筋111,且杯体的外壁对应扰流筋位置形成凹槽,所述外覆壳12包括覆底121和从覆底121向上延伸的覆片122。其中,所述杯体11的底部设有杯底,所述杯底的底壁与覆底121的底壁之间设有热超导介质容腔,所述热超导介质容腔中设有热超导介质,所述覆片122与凹槽位置对应,且与凹槽之间形成热超导介质流通通道13,所述热超导介质流通通道13的底部与热超导介质容腔连通。
[0035]由于杯底的底壁与覆底的底壁之间设有热超导介质容腔,热超导介质容腔中设有热超导介质,因此采用发热盘、发热管或者其他结构加热料理杯的底部时,热超导介质容腔中热超导介质被加热,对料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加热效率高的食品加工机,包括料理杯,其特征在于,所述料理杯包括杯体和设于杯体外侧的外覆壳,所述杯体的内壁沿周向间隔设置有至少两个向内凸出的扰流筋,且杯体的外壁对应扰流筋位置形成凹槽,所述外覆壳包括覆底和从覆底向上延伸的覆片,所述杯体的底部设有杯底,所述杯底的底壁与覆底的底壁之间设有热超导介质容腔,所述热超导介质容腔中设有热超导介质,所述覆片与凹槽位置对应,且与凹槽之间形成热超导介质流通通道,所述热超导介质流通通道的底部与热超导介质容腔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加热效率高的食品加工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杯底与覆底的形状对应为圆台形结构。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加热效率高的食品加工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覆底的上口端高于热超导介质流通通道的底端,以使热超导介质流通通道的底部与热超导介质容腔连通。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加热效率高的食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旭宁王志伟于创江
申请(专利权)人:九阳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