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顶模自升降支承系统及其承力件。本顶模自升降支承系统的承力件包括承力件主体以及安装于承力件主体上的支撑机构,其中,承力件主体的高度方向上至少设置有两排通孔以供紧固件穿过,承力件主体高度对应混凝土墙体一层层高设置,支撑机构用于支撑顶模自升降支承系统的爬升框。本顶模自升降支承系统的承力件,相对于现有技术中小体积的承力件主体,自升降支承系统容易附着于混凝土墙体侧面上。墙体侧面上。墙体侧面上。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顶模自升降支承系统及其承力件
[0001]本技术涉及顶模施工
,尤其涉及一种顶模自升降支承系统及其承力件。
技术介绍
[0002]用于(超)高层建筑结构施工的顶模施工集成平台具有较好的承载能力和施工设备集成能力。顶模施工集成平台需要配套自升降支承系统来实现其相对于多层混凝土主体结构的爬升功能。
[0003]然而,因混凝土结构墙体中预埋件、贯穿件、预留洞口、结构钢筋众多及施工层高不断变化,现有自升降支承系统的承力件,其结构较小,因此难以附着于混凝土主体结构中(安装承力件时可能与现有的预埋件、贯穿件、预留洞口、结构钢筋等位置发生重叠,导致无法安装承力件)。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顶模自升降支承系统及其承力件,旨在便于将承力件附着于混凝土墙体一侧。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顶模自升降支承系统的承力件,包括承力件主体以及安装于承力件主体上的支撑机构,其中,承力件主体的高度方向上至少设置有两排通孔以供紧固件穿过,承力件主体高度对应混凝土墙体一层层高设置,支撑机构用于支撑顶模自升降支承系统的爬升框。
[0006]优选地,所述的顶模自升降支承系统的承力件还包括与承力件主体可拆卸连接的层高调整块,该层高调整块位于承力件主体的顶端面或底端面。
[0007]优选地,所述支撑机构包括固定于承力件主体上的外爪靴组件,外爪靴组件在承力件主体的高度方向上至少布置有两排,承力件主体的左右两侧均设置外爪靴组件,外爪靴组件支撑于爬升框的第二翻爪组件下方以将其承托。
[0008]优选地,所述外爪靴组件包括用于与第二翻爪组件贴合设置的外爪靴、位于外爪靴下方以将其支撑的竖向筋板、以及与外爪靴靠近墙体一侧连接的横向筋板,外爪靴与承力件主体焊接连接。
[0009]优选地,所述外爪靴具有向外伸出的支撑臂,该支撑臂具有第一斜面、第二斜面以及位于第一斜面和第二斜面之间的过渡弧面,第一斜面为支撑臂顶端面,第二斜面为支撑臂靠近混凝土墙体一侧的端面上,横向筋板与第二斜面连接。
[0010]优选地,所述支撑机构包括还包括支承于承力件主体上的第一翻爪组件,第一翻爪组件用于与顶模自升降支承系统的支承架的内爪靴配合,该第一翻爪组件包括相对于承力件主体可转动的第一翻爪、以及穿设于第一翻爪和承力件主体上的第一销轴,第一翻爪可伸入内爪靴的开槽内以承托支承架。
[0011]优选地,所述承力件主体内部设置有凹槽,第一翻爪可完全容纳于凹槽内部。
[0012]优选地,所述凹槽内部固定有第一顶块和第二顶块,通过第一顶块和第二顶块以限制第二翻爪的转动角度。
[0013]优选地,所述第二翻爪配套设置有锁定机构以限制其转动;所述承力件主体上还安装有卸扣。
[0014]优选地,一种顶模自升降支承系统包括上述的承力件,还包括爬升框和支承架,爬升框上设置有第一翻爪组件以与支撑机构配合,支承架上设置有内爪靴以与支撑机构配合。
[0015]本技术提出的顶模自升降支承系统,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16]1、因承力件主体高度对应混凝土墙体一层层高设置,承力件主体的高度方向上至少设置有两排通孔以供紧固件穿过,相对于现有技术中小体积的承力件主体,自升降支承系统容易附着于混凝土墙体侧面;
[0017]2、因承力件主体高度对应混凝土墙体一层层高设置,相对于现有技术中小体积的附墙支座,其受力面积大大提高,因此,可提高了承力件的整体结构强度。
附图说明
[0018]图1为本技术顶模自升降支承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2a为顶模自升降支承系统中可周转混凝土结构附着件和承力件安装时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0020]图2b为图2a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0021]图3a为顶模自升降支承系统中承力件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0022]图3b为顶模自升降支承系统中承力件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0023]图3c为顶模自升降支承系统中第一翻爪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3d为顶模自升降支承系统中外爪靴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3e为顶模自升降支承系统中第一转动销轴的结构示意图;
[0026]图3f为顶模自升降支承系统承力件中翻爪组件转动时的结构示意图;
[0027]图4为顶模自升降支承系统中爬升框的结构示意图;
[0028]图5为顶模自升降支承系统中支承架的结构示意图;
[0029]图6为顶模自升降支承系统中伸缩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0030]图7a为顶模自升降支承系统顶升工况初始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0031]图7b为顶模自升降支承系统顶升工况中间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0032]图7c为顶模自升降支承系统顶升工况完成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0033]图8a为顶模自升降支承系统提升工况初始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0034]图8b为顶模自升降支承系统提升工况中间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0035]图8c为顶模自升降支承系统提升工况完成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0036]图中,1
‑
施工钢平台、2
‑
可周转混凝土结构附着件、3
‑
承力件、3.1
‑
承力件主体、3.1.1
‑
第一顶块、3.1.2
‑
第二顶块、3.2
‑
螺栓、3.3
‑
第一翻爪组件、3.3.1
‑
第一翻爪、3.3.2
‑
第一弹性材料层、3.3.3
‑
螺钉、3.4
‑
外爪靴组件、3.4.1
‑
外爪靴、3.4.2
‑
横向筋板、3.4.3
‑
竖向筋板、3.5
‑
第一转动销轴组件、3.5.1
‑
第一销轴、3.5.2
‑
键、3.5.3
‑
六方头、3.5.4
‑
限位挡板、3.6
‑
卸扣、3.7
‑
层高调整块、4
‑
爬升框、4.1
‑
爬升框主体、4.1.1
‑
导向槽、4.2
‑
第二翻爪
组件、4.3
‑
第二转动销轴组件、4.4
‑
滑移限位结构、4.4.1
‑
安装槽、4.4.2
‑
限位螺栓组、5
‑
支承架、5.1
‑
支承架主体、5.1.1
‑
内爪靴、5.2
‑
弹簧箱、5.3
‑
导向组件、6
‑
伸缩机构、6.1
‑
上法兰、6.2
‑
下法兰、6.3
‑
球铰结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顶模自升降支承系统的承力件,其特征在于,包括承力件主体以及安装于承力件主体上的支撑机构,其中,承力件主体的高度方向上至少设置有两排通孔以供紧固件穿过,承力件主体高度对应混凝土墙体一层层高设置,支撑机构用于支撑顶模自升降支承系统的爬升框。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顶模自升降支承系统的承力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与承力件主体可拆卸连接的层高调整块,该层高调整块位于承力件主体的顶端面或底端面。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顶模自升降支承系统的承力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机构包括固定于承力件主体上的外爪靴组件,外爪靴组件在承力件主体的高度方向上至少布置有两排,承力件主体的左右两侧均设置外爪靴组件,外爪靴组件支撑于爬升框的第二翻爪组件下方以将其承托。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顶模自升降支承系统的承力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爪靴组件包括用于与第二翻爪组件贴合设置的外爪靴、位于外爪靴下方以将其支撑的竖向筋板、以及与外爪靴靠近墙体一侧连接的横向筋板,外爪靴与承力件主体焊接连接。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顶模自升降支承系统的承力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爪靴具有向外伸出的支撑臂,该支撑臂具有第一斜面、第二斜面以及位于第一斜面和第二斜面之间的过...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开强,姚涛,孙庆,刘威,杨辉,黄雷,李霞,刘永波,
申请(专利权)人:中建三局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