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液压千斤顶领域,提供了一种单作用超薄型液压千斤顶,包括:底座,按压组,液压缸体,以及顶杆组,顶杆组包括:活动连接于液压缸体内的第一顶杆,第一顶杆内开设有顶杆活动腔,第一顶杆顶部向内开设有与顶杆活动腔连通的第三油道;顶杆活动腔内契合连接有第二顶杆,第二顶杆的一端在第一顶杆的外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单作用超薄型液压千斤顶,设计结构简单,通过第一顶杆和第二顶杆的设计,不仅在工作空间较小的情况下更加方便使用,同时,可以减小千斤顶的总体体积,方便携带和储存。方便携带和储存。方便携带和储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单作用超薄型液压千斤顶
[0001]本技术涉及千斤顶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单作用超薄型液压千斤顶。
技术介绍
[0002]液压千斤顶是一种常见的工业设备,用于提升和支撑重量较大的物体。在实际工作中,由于不同的工作环境需要不同高度的支撑,传统的液压千斤顶采用固定长度的顶杆,其高度无法调节,需要在使用时根据不同工作环境选择合适的长度,这导致了使用不便。例如,在较低的工作空间中使用长顶杆的千斤顶就会有困难,而在较高的工作空间中使用短顶杆的千斤顶则会缺乏支撑高度。
[0003]然而,现有的多节结构液压千斤顶普遍存在着一些问题。一方面,其复杂的结构会增加制造成本,降低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另一方面,多节结构的千斤顶在伸缩过程中易受到扭曲、变形等影响,从而影响了千斤顶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0004]因此,需要一种新的设计方案,可以解决传统液压千斤顶使用不便的问题,同时保证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使用稳定安全。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一种单作用超薄型液压千斤顶,用于解决
技术介绍
中千斤顶的顶杆高度无法调节,导致的使用不便的问题。
[0006]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单作用超薄型液压千斤顶,包括:底座,按压组,液压缸体,以及顶杆组,顶杆组包括:活动连接于液压缸体内的第一顶杆,第一顶杆内开设有顶杆活动腔,第一顶杆顶部向内开设有与顶杆活动腔连通的第三油道;顶杆活动腔内契合连接有第二顶杆,第二顶杆的一端在第一顶杆的外部。
[0007]进一步的,按压组包括:连接在底座上的第一缸体,活动连接于第一缸体内的活塞,连接于底座上的支撑杆,以及与支撑杆铰接,且与活塞顶部铰接的压杆。
[0008]进一步的,活塞端部设有第一密封圈。
[0009]进一步的,液压缸体内设置有储油腔和液压活动腔,第一顶杆契合连接于储油腔内,第三油道与液压活动腔连通。
[0010]进一步的,储油腔与第一缸体之间设有第一油道,第一油道上安装有第一单向阀。
[0011]进一步的,液压活动腔与第一缸体之间设有第二油道,第二油道上安装有第二单向阀。
[0012]进一步的,储油腔下设有第四油道,液压活动腔下设有第五油道,第四油道与第五油道之间设有复位螺栓。
[0013]进一步的,第一顶杆端部设有第二密封圈。
[0014]进一步的,第二顶杆端部设有第三密封圈。
[0015]进一步的,储油腔和液压活动腔内上侧壁上开设有限位孔。
[001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7](1)本技术的单作用超薄型液压千斤顶,通过将第二顶杆设置为工字型,可以增加其受力面积,从而增加其承载能力,使其寿命寿命延长。
[0018](2)本技术的单作用超薄型液压千斤顶,通过设置第三油道和活动腔,使第二顶杆移动速度稳定,工作时更为稳定、安全,不易弯曲。
[0019](3)本技术的单作用超薄型液压千斤顶,设计结构简单,通过第一顶杆和第二顶杆的设计,不仅在工作空间较小的情况下更加方便使用,同时,可以减小千斤顶的总体体积,方便携带和储存。
附图说明
[0020]图1是本技术单作用超薄型液压千斤顶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1]附图标记如下:1、底座,2、第一缸体,3、活塞,4、第一密封圈,5、压杆,6、支撑杆,7、液压缸体,71、储油腔,72、液压活动腔,8、第一油道,81、第一单向阀,9、第二油道,91、第二单向阀,10、第一顶杆,101、第三油道,102、顶杆活动腔,103、第二密封圈,11、第二顶杆,111、第三密封圈,12、第四油道,13、第五油道,14、复位螺栓,15、限位孔。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
[0023]如图1所示,本技术是一种单作用超薄型液压千斤顶,包括:底座1,按压组,液压缸体7,以及顶杆组。顶杆组包括:活动连接于液压缸体7内的第一顶杆10,第一顶杆10内开设有顶杆活动腔102,第一顶杆10顶部向内开设有与顶杆活动腔102连通的第三油道101;顶杆活动腔102内契合连接有第二顶杆11,第二顶杆11的一端在第一顶杆10的外部。
[0024]本实施例的第二顶杆11在组装时,先将第二顶杆11一端连接于顶杆活动腔102内,并在顶杆活动腔102上连接端盖,第二顶杆11另一端穿过端盖后,连接支持板,整体呈为工字型设计,可以增加其受力面积,从而增加其承载能力,使其寿命寿命延长。
[0025]本实施例的,通过设置第三油道101和顶杆活动腔102,油液经过第三油道101进入顶杆活动腔102内,将第二顶杆11顶起;区别于现有的卡套式设计,本实施例的第三油道101过油液更为缓慢、稳定,使第二顶杆11移动速度稳定,工作时更为稳定、安全,不易弯曲。
[0026]具体的,通过按压组按压,油液进入液压缸体7内,第三油道101进入顶杆活动腔102内,将第二顶杆11顶起,当第二顶杆11为最大行程时,油液将第一顶杆10顶起;本实施例的单作用超薄型液压千斤顶,设计结构简单,通过第一顶杆和第二顶杆的设计,不仅在工作空间较小的情况下更加方便使用,同时,可以减小千斤顶的总体体积,方便携带和储存。
[0027]进一步的,按压组包括:连接在底座1上的第一缸体2,活动连接于第一缸体2内的活塞3,连接于底座1上的支撑杆6,以及与支撑杆6铰接,且与活塞3顶部铰接的压杆5。
[0028]进一步的,活塞3端部设有第一密封圈4。
[0029]具体的,第一缸体2连接在底座1上,活塞3可在第一缸体2内移动,第一密封圈4设于活塞3的端部,用于密封活塞3与第一缸体2之间的间隙,支撑杆6连接在底座1上,其顶部与压杆5铰接,压杆5与活塞3顶部铰接。
[0030]进一步的,液压缸体7内设置有储油腔71和液压活动腔72,第一顶杆10契合连接于
储油腔71内,第三油道101与液压活动腔72连通。
[0031]进一步的,储油腔71与第一缸体2之间设有第一油道8,第一油道8上安装有第一单向阀81。
[0032]本实施例的第一单向阀81,用于使油液从储油腔71进入到第一缸体2内,且防止油液反流。
[0033]进一步的,液压活动腔72与第一缸体2之间设有第二油道9,第二油道9上安装有第二单向阀91。
[0034]本实施例的第二单向阀91,用于使油液从第一缸体2流入液压活动腔72中,且防止油液反流。
[0035]具体的,当提拉压杆5时,活塞3向上运动,将储油腔71的油液通过第一油道8吸入第一缸体2内;按压时,活塞3向下运动,将第一缸体2内的油液挤压至液压活动腔72中。
[0036]进一步的,储油腔71下设有第四油道12,液压活动腔72下设有第五油道13,第四油道12与第五油道13之间设有复位螺栓14。
[0037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单作用超薄型液压千斤顶,包括:底座(1),按压组,液压缸体(7),以及顶杆组,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杆组包括:活动连接于所述液压缸体(7)内的第一顶杆(10),所述第一顶杆(10)内开设有顶杆活动腔(102),所述第一顶杆(10)顶部向内开设有与所述顶杆活动腔(102)连通的第三油道(101);所述顶杆活动腔(102)内契合连接有第二顶杆(11),所述第二顶杆(11)的一端在所述第一顶杆(10)的外部。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单作用超薄型液压千斤顶,其特征在于,所述按压组包括:连接在所述底座(1)上的第一缸体(2),活动连接于所述第一缸体(2)内的活塞(3),连接于所述底座(1)上的支撑杆(6),以及与所述支撑杆(6)铰接,且与所述活塞(3)顶部铰接的压杆(5)。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单作用超薄型液压千斤顶,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塞(3)端部设有第一密封圈(4)。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单作用超薄型液压千斤顶,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压缸体(7)内设置有储油腔(71)和液压活动腔(72),所述第一顶杆(10)契合连接于所述储油腔(71)内,所述第三油道(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吕小铃,吕炜,吴昊轩,
申请(专利权)人:南通亚玛顿液压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