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电机密封结构,包括电机外壳,所述电机外壳的左端固定连接有电机前端盖,所述电机外壳的右端固定连接有电机后端盖,所述电机外壳的内部固定安装有线圈组件,所述线圈组件内部安装有转子组件;还包括:所述电机外壳的底端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有底座,所述转子组件的左端贯穿电机前端盖的内部,所述电机外壳的内部连接有冷却液管,所述冷却液管的两端均贯穿电机后端盖的内部。该电机密封结构,通过冷却液对电机循环进行冷却,避免电机因温度过高而影响使用,并且采用耐高温耐腐蚀硅胶垫进行密封,确保电机前端盖、电机后端盖精密密封,保障了电机不易受到损坏。保障了电机不易受到损坏。保障了电机不易受到损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机密封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电机
,具体为电机密封结构。
技术介绍
[0002]电机是指依据电磁感应定律实现电能转换或传递的一种电磁装置,它的主要作用是产生驱动转矩,作为电器或各种机械的动力源;
[0003]现有的电机端盖和壳体之间大多是通过密封圈进行密封,但该密封圈的材质不具备耐高温和耐腐蚀功能,导致在长期使用时,由于电机运行时散发的高温,容易对密封圈造成损坏,减少密封圈的使用寿命,且对电机的密封性较差,同时不便对电机运行时产生的高温及时进行散热,使得电机因温度过高而影响使用性能。
[0004]因此我们便提出了电机密封结构能够很好的解决以上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电机密封结构,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提出的目前市场上现有的电机端盖和壳体之间大多是通过密封圈进行密封,但该密封圈的材质不具备耐高温和耐腐蚀功能,导致在长期使用时,由于电机运行时散发的高温,容易对密封圈造成损坏,减少密封圈的使用寿命,且对电机的密封性较差,同时不便对电机运行时产生的高温及时进行散热,使得电机因温度过高而影响使用性能的问题。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电机密封结构,包括电机外壳,所述电机外壳的左端固定连接有电机前端盖,所述电机外壳的右端固定连接有电机后端盖,所述电机外壳的内部固定安装有线圈组件,所述线圈组件内部安装有转子组件;
[0007]还包括:
[0008]所述电机外壳的底端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有底座,所述转子组件的左端贯穿电机前端盖的内部,所述电机外壳的内部连接有冷却液管,所述冷却液管的两端均贯穿电机后端盖的内部;
[0009]所述冷却液管的一端开设有进水口,所述冷却液管的另一端开设有出水口,所述冷却液管两端的外侧与电机后端盖的连接位置均安装有入水接头,所述转子组件左端的外侧和右端的外侧均安装有轴承;
[0010]所述转子组件左端的外侧与电机前端盖的连接位置均设置有第一密封圈,所述电机外壳的两侧与电机前端盖和电机后端盖的连接位置分别设置有密封垫和第二密封圈垫。
[0011]优选的,所述转子组件的外侧通过两个轴承与电机外壳的内部之间构成转动连接。
[00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得转子组件在电机外壳内转动。
[0013]优选的,所述第一密封圈的数量为三个,三个所述第一密封圈均呈“O”形状设置,三个所述第一密封圈的材质均为耐高温腐蚀硅胶制成。
[00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得提高转子组件与电机前端盖连接位置的密封性。
[0015]优选的,所述第二密封圈垫等间距分布在电机外壳的内部,所述第二密封圈垫的数量为六个,六个所述第二密封圈垫均呈“O”形状设置,六个所述第二密封圈垫的材质均为耐高温腐蚀硅胶制成。
[00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得提高电机后端盖和电机前端盖与电机外壳连接位置的密封性
[0017]优选的,所述密封垫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密封垫的材质均为耐高温腐蚀硅胶制成。
[00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得可以提高电机整体的密封性,保障了电机不易受损坏。
[0019]优选的,所述电机外壳、电机前端盖和电机后端盖的材质均为铝合金材质制成。
[00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得可以提高电机的散热效果。
[002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电机密封结构,通过冷却液对电机循环进行冷却,避免电机因温度过高而影响使用,并且采用耐高温耐腐蚀硅胶垫进行密封,确保电机前端盖、电机后端盖精密密封,保障了电机不易受到损坏,其具体内容如下:
[0022](1)设置有第一密封圈,通过转子组件与电机前端盖连接位置设置的第一密封圈,可以防止外界的雨水、潮气从转子组件进入到电机内部,再通过电机后端盖和电机前端盖与电机外壳连接位置设置的第二密封圈和密封垫,可以防止外界的雨水、潮气从电机后端盖和电机前端盖与电机外壳之间的缝隙进入到电机内部,从而可以提高电机整体的密封性,保障了电机不易受损坏;
[0023](2)设置有冷却液管,通过电机外壳、电机前端盖和电机后端盖均采用的铝合金材质,可以提高电机的散热效果,并通过进水口往冷却液管加入冷却液,同时冷却液在冷却液管内流动,并从出水口排出,将电机运行散发的热量给吸收掉,从而可以对电机循环进行冷却,避免电机因温度过高而影响使用。
附图说明
[0024]图1为本技术侧剖结构示意图;
[0025]图2为本技术主视结构示意图;
[0026]图3为本技术侧视结构示意图;
[0027]图4为本技术冷却液管主剖结构示意图。
[0028]图中:1、电机外壳;2、电机前端盖;3、电机后端盖;4、线圈组件;5、转子组件;6、轴承;7、第一密封圈;8、入水接头;9、进水口;10、第二密封圈;11、出水口;12、密封垫;13、冷却液管。
具体实施方式
[0029]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30]请参阅图1
‑
4,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电机密封结构,包括电机外壳1,电
机外壳1的左端固定连接有电机前端盖2,电机外壳1的右端固定连接有电机后端盖3,电机外壳1的内部固定安装有线圈组件4,线圈组件4内部安装有转子组件5;
[0031]还包括:电机外壳1的底端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有底座,转子组件5的左端贯穿电机前端盖2的内部,电机外壳1的内部连接有冷却液管13,冷却液管13的两端均贯穿电机后端盖3的内部;冷却液管13的一端开设有进水口9,冷却液管13的另一端开设有出水口11,冷却液管13两端的外侧与电机后端盖3的连接位置均安装有入水接头8,转子组件5左端的外侧和右端的外侧均安装有轴承6,转子组件5的外侧通过两个轴承6与电机外壳1的内部之间构成转动连接,电机外壳1、电机前端盖2和电机后端盖3的材质均为铝合金材质制成,如图1
‑
4所示,通过电机外壳1、电机前端盖2和电机后端盖3均采用的铝合金材质,可以提高电机的散热效果,然后工作人员通过进水口9往冷却液管13内加入冷却液,此时冷却液从电机后端盖3输入经过电机机壳,并流入电机前端盖2转入另一冷却道槽输出的循环结构,并从出水口11排出,将电机运行散发的热量给吸收掉,从而可以对电机循环进行冷却,避免电机因温度过高而影响使用。
[0032]转子组件5左端的外侧与电机前端盖2的连接位置均设置有第一密封圈7,第一密封圈7的数量为三个,三个第一密封圈7均呈“O”形状设置,三个第一密封圈7的材质均为耐高温腐蚀硅胶制成,电机外壳1的两侧与电机前端盖2和电机后端盖3的连接位置分别设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电机密封结构,包括电机外壳(1),所述电机外壳(1)的左端固定连接有电机前端盖(2),所述电机外壳(1)的右端固定连接有电机后端盖(3),所述电机外壳(1)的内部固定安装有线圈组件(4),所述线圈组件(4)内部安装有转子组件(5);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所述电机外壳(1)的底端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有底座,所述转子组件(5)的左端贯穿电机前端盖(2)的内部,所述电机外壳(1)的内部连接有冷却液管(13),所述冷却液管(13)的两端均贯穿电机后端盖(3)的内部;所述冷却液管(13)的一端开设有进水口(9),所述冷却液管(13)的另一端开设有出水口(11),所述冷却液管(13)两端的外侧与电机后端盖(3)的连接位置均安装有入水接头(8),所述转子组件(5)左端的外侧和右端的外侧均安装有轴承(6);所述转子组件(5)左端的外侧与电机前端盖(2)的连接位置均设置有第一密封圈(7),所述电机外壳(1)的两侧与电机前端盖(2)和电机后端盖(3)的连接位置分别设置有密封垫(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魏福增,梁湖平,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鑫瑞华通信设备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