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于清理废屑的机床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238369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7-25 18:0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便于清理废屑的机床,包括底座1,底座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操作台2,操作台2的内腔活动连接有两个废屑盒3,底座1左侧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动力机构4,操作台2的内腔设置有循环带5,循环带5内腔的右侧传动连接有第二滚轮6,第二滚轮6的前侧活动连接有限位板10,通过设置底座1、操作台2、废屑盒3、动力机构4、固定板401、第一电机402、皮带403、第一滚轮404、第一外壳405、循环带5、第二滚轮6、滑落板7、操作面板8、清扫机构9、第二电机901、螺纹杆902、螺纹套903、轴承座904、定位板905、移动块906、滑轮907、清理杆908、第二外壳909和限位板10的配合使用,解决了现有废屑收集不集中的问题。的问题。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便于清理废屑的机床


[0001]本技术属于机床
,尤其涉及一种便于清理废屑的机床。

技术介绍

[0002]机床是指制造机器的机器。机床在国民经济现代化的建设中起着重大作用,车床是主要用车刀对旋转的工件进行车削加工的机床。在车床上还可用钻头、扩孔钻、铰刀、丝锥、板牙和滚花工具等进行相应的加工。车床主要用于加工轴、盘、套和其他具有回转表面的工件,是机械制造和修配工厂中使用最广的一类机床。
[0003]例如申请号:CN201720533589.0,本技术公开了一种便于清理的机床,包括驱动设备,驱动设备的一侧设置有工作台,工作台的顶端设置有加工模块,加工模块的顶端设置有调节转轴,调节转轴的一端设置有加工刀具,调节转轴的一侧设置有操作杆,加工模块的一侧设置有回收槽,回收槽的一侧设置有挡尘导入板,驱动设备的一侧设置有驱动转轴,驱动转轴的一端设置有锁紧主轴,驱动转轴的一侧设置有清洁风扇。本技术是一种便于清理的机床,可以有效的延长机床的使用寿命,提高金属部件的加工精度和工艺质量,便于回收清理废料,提升了操作者工作环境的清洁度。
[0004]基于上述专利的检索,以及结合现有技术中的设备发现,上述设备在应用时,可以有效的延长机床的使用寿命,提高金属部件的加工精度和工艺质量,便于回收清理废料,提升了操作者工作环境的清洁度,但是风扇清洁的过程中会使灰尘废屑无规律的活动,散落在工作台上,导致清洁不彻底的情况。
[0005]因此,本技术提供了一种便于清理废屑的机床,具备双重清理的功效,能有效的对废屑灰尘进行规律的清理。

技术实现思路

[0006]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便于清理废屑的机床,具备双重清理废屑的优点,解决了现有废屑收集不集中的问题。
[0007]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一种便于清理废屑的机床,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操作台,所述操作台的内腔活动连接有两个废屑盒,所述底座左侧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动力机构,所述操作台的内腔设置有循环带,所述循环带内腔的右侧传动连接有第二滚轮,所述第二滚轮的前侧活动连接有限位板,所述限位板固定连接于操作台的内腔,所述限位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操作面板,所述操作面板的后侧与操作台固定连接,所述限位板后侧的左侧活动连接有清扫机构。
[0008]作为本技术优选的,所述动力机构包括固定板,所述固定板的底部与底座固定连接,所述固定板的后侧固定连接有第一外壳,所述第一外壳的内腔固定连接有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端贯穿至第一外壳和固定板的前侧,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端套设有皮带,所述皮带内腔的左侧传动连接有第一滚轮,所述第一滚轮的前侧贯穿至操作台的内腔,所述第一滚轮的表面与循环带的内腔传动连接,所述第一滚轮的前侧与限位板活动
连接。
[0009]作为本技术优选的,所述清扫机构包括第二电机,所述第二电机的表面套设有第二外壳,所述第二外壳的底部与操作台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第二电机输出端贯穿至第二外壳的外侧并固定连接有螺纹杆,所述螺纹杆的表面套设有螺纹套,所述螺纹套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移动块,所述移动块的前侧固定连接有清理杆,所述清理杆的底部与操作台的内壁接触。
[0010]作为本技术优选的,所述螺纹杆的左侧活动连接有轴承座,所述轴承座的左侧固定连接有定位板,所述定位板的底部与操作台的内壁固定连接。
[0011]作为本技术优选的,所述移动块的底部通过轴销活动连接有四个滑轮,所述滑轮的底部与操作台的内壁接触。
[0012]作为本技术优选的,所述循环带的两侧下方均设置有滑落板,所述滑落板的前侧与限位板固定连接。
[00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
[0014]1、本技术通过设置底座、操作台、废屑盒、动力机构、固定板、第一电机、皮带、第一滚轮、第一外壳、循环带、第二滚轮、滑落板、操作面板、清扫机构、第二电机、螺纹杆、螺纹套、轴承座、定位板、移动块、滑轮、清理杆、第二外壳和限位板的配合使用,解决了现有废屑收集不集中的问题。
[0015]2、本技术通过设置第一电机,第一电机的输出端带动皮带的转动,皮带的另一端将带动第一滚轮转动,从而使循环带工作,在使用时,废屑通过操作面板的镂空缝隙中落到循环上。
[0016]3、本技术通过设置第二电机,第二电机将带动螺纹杆转动,螺纹套将由左至右带动移动块和清理杆移动,在使用机床时落下的废屑和灰尘将被清理杆通过滑落板带入废屑盒内。
[0017]4、本技术通过设置废屑盒,循环带移动中滑落的废屑将落在滑落板上,从而落入废屑盒中,从而对废屑进行收集,使用者定期可以将废屑盒抽出,对废屑盒的内废料进行清理。
附图说明
[0018]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结构后视图;
[0020]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主视剖视拆分图;
[0021]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动力机构剖视图;
[0022]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清扫机构剖视图;
[0023]图6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图5中A的局部放大图。
[0024]图中:1、底座;2、操作台;3、废屑盒;4、动力机构;401、固定板;402、第一电机;403、皮带;404、第一滚轮;405、第一外壳;5、循环带;6、第二滚轮;7、滑落板;8、操作面板;9、清扫机构;901、第二电机;902、螺纹杆;903、螺纹套;904、轴承座;905、定位板;906、移动块;907、滑轮;908、清理杆;909、第二外壳;10、限位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为能进一步了解本技术的
技术实现思路
、特点及功效,兹例举以下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
[0026]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结构作详细的描述。
[0027]如图1至图6所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便于清理废屑的机床,包括底座1,底座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操作台2,操作台2的内腔活动连接有两个废屑盒3,底座1左侧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动力机构4,操作台2的内腔设置有循环带5,循环带5内腔的右侧传动连接有第二滚轮6,第二滚轮6的前侧活动连接有限位板10,限位板10固定连接于操作台2的内腔,限位板10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操作面板8,操作面板8的后侧与操作台2固定连接,限位板10后侧的左侧活动连接有清扫机构9。
[0028]参考图1、图2、图3和图4,动力机构4包括固定板401,固定板401的底部与底座1固定连接,固定板401的后侧固定连接有第一外壳405,第一外壳405的内腔固定连接有第一电机402,第一电机402的输出端贯穿至第一外壳405和固定板401的前侧,第一电机402的输出端套设有皮带403,皮带403内腔的左侧传动连接有第一滚轮404,第一滚轮404的前侧贯穿至操作台2的内腔,第一滚轮404的表面与循环带5的内腔传动连接,第一滚轮404的前侧与限位板10活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便于清理废屑的机床,包括底座(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操作台(2),所述操作台(2)的内腔活动连接有两个废屑盒(3),所述底座(1)左侧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动力机构(4),所述操作台(2)的内腔设置有循环带(5),所述循环带(5)内腔的右侧传动连接有第二滚轮(6),所述第二滚轮(6)的前侧活动连接有限位板(10),所述限位板(10)固定连接于操作台(2)的内腔,所述限位板(10)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操作面板(8),所述操作面板(8)的后侧与操作台(2)固定连接,所述限位板(10)后侧的左侧活动连接有清扫机构(9)。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清理废屑的机床,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机构(4)包括固定板(401),所述固定板(401)的底部与底座(1)固定连接,所述固定板(401)的后侧固定连接有第一外壳(405),所述第一外壳(405)的内腔固定连接有第一电机(402),所述第一电机(402)的输出端贯穿至第一外壳(405)和固定板(401)的前侧,所述第一电机(402)的输出端套设有皮带(403),所述皮带(403)内腔的左侧传动连接有第一滚轮(404),所述第一滚轮(404)的前侧贯穿至操作台(2)的内腔,所述第一滚轮(404)的表面与循环带(5)的内腔传动连接,所述第一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晓磊袁伟王亚飞王佳宝王晓凤张建光
申请(专利权)人:内蒙古电投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