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光伏设备的二次侧接入装置的接入方法及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8235727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7-25 18:0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光伏设备的二次侧接入装置的接入方法和装置,所述光伏设备的二次侧接入装置包括:电感电容并联谐振网络、光伏设备、LCL滤波器和并网逆变器电路;所述接入方法包括:根据连接在所述光伏设备的二次侧前级的所述电感电容并联谐振网络,产生高压增益;根据所述高压增益和连接在所述光伏设备的二次侧后级的所述并网逆变器电路将电流经过所述LCL滤波器滤波后,进行并网接入;能够实现光伏设备的二次侧两级并网,能够提升光伏设备二次侧接入系统的工作效率。侧接入系统的工作效率。侧接入系统的工作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光伏设备的二次侧接入装置的接入方法及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光伏发电
,尤其涉及一种光伏设备的二次侧接入装置的接入方法及装置。

技术介绍

[0002]近受电端配电网中的小型分布式光伏的入网,可以减轻电网输送电能的压力,减少线路输电损耗,有助于保证配电网中的电压稳定,并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但是,当某一节点接入的光伏发电设备容量过大,可能引起该节点及周边节点电压越限,线路电流增大,增加了设备投入成本,减少了输电设备使用寿命;当配网中接入的光伏发电设备容量偏小,又不能充分发挥分布式光伏对电网稳定的辅助作用,也达不到较好的经济效益。而在现有技术的方法中常采用隔离式高升压,在运行的过程中仍存有一些不足之处,严重限制了接入系统的工作效率,同时容易发生电流畸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出一种光伏设备的二次侧接入装置的接入方法及装置,能够实现光伏设备的二次侧两级并网,能够提升光伏设备二次侧接入系统的工作效率。
[0004]第一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光伏设备的二次侧接入装置的接入方法,所述光伏设备的二次侧接入装置包括:电感电容并联谐振网络、光伏设备、LCL滤波器和并网逆变器电路;
[0005]所述接入方法包括:
[0006]根据连接在所述光伏设备的二次侧前级的所述电感电容并联谐振网络,产生高压增益;
[0007]根据所述高压增益和连接在所述光伏设备的二次侧后级的所述并网逆变器电路将电流经过所述LCL滤波器滤波后,进行并网接入。
[0008]本专利技术通过搭建光伏设备二次侧两级并网,能够实现非隔离式高升压比,从而能够提升光伏设备二次侧接入装置的工作效率;并且,通过在光伏设备的二次侧前级的所述电感电容并联谐振网络,能够提高光伏设备二次侧接入装置接入并网的可靠性。
[0009]进一步,所述根据连接在所述光伏设备的二次侧前级的所述电感电容并联谐振网络,产生高压增益,包括:
[0010]在比例积分控制的基础上引入比例复数积分控制,结合所述比例积分控制和所述比例复数积分控制,消除所述电感电容并联谐振网络中的干扰谐波,得到所述高压增益。
[0011]本专利技术通过采用比例积分控制和比例复数积分控制两者相结合的方式对电感电容并联谐振网络进行控制,能够有效抑制光伏设备的二次侧接入系统对光伏设备的二次侧接入用并网逆变器输出电路的影响,从而能够提高光伏设备的二次侧接入装置对光伏设备数据处理的准确度,提高了光伏设备二次侧接入装置接入并网的可靠性。
[0012]进一步,所述根据所述高压增益和连接在所述光伏设备的二次侧后级的所述并网逆变器电路将电流经过所述LCL滤波器滤波后,进行并网接入,还包括:将满足限制的微电网接入到光伏设备二次侧装置中,具体为:
[0013]所述并网逆变器电路采集线路的第一负荷数据和分布式电源入网的第二负荷数据;
[0014]根据所述第一负荷数据和所述第二负荷数据,对接入到所述光伏设备的二次侧接入装置中的微电网进行限制,以使接入满足限制的所述微电网到所述光伏设备的二次侧装置中。
[0015]本专利技术在并网逆变器电路中,收集负荷数据,并根据收集的负荷数据对满足限制的微电网接入到光伏设备的二次侧装置,以使能够借助光伏设备的二次侧装置接入到并网当中,能够扩大光伏设备的二次侧装置的覆盖范围,增加更多可以接入到并网当中的装置对象,因此,除了提高光伏设备的二次侧装置接入到并网中的接入效率以外,还能提高微电网接入到并网当中的接入效率。
[0016]进一步,所述根据所述第一负荷数据和所述第二负荷数据,对接入到所述光伏设备的二次侧接入装置中的微电网进行限制,以使接入满足限制的所述微电网到所述光伏设备的二次侧装置中,包括:
[0017]根据所述第一负荷数据和所述第二负荷数据,从多个维度计算对应的微电网成本,并当所述微电网成本满足接入约束时,将对应的微电网接入到所述光伏设备的二次侧接入装置时。
[0018]第二方面,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光伏设备的二次侧接入装置,包括:电感电容并联谐振网络、光伏设备、LCL滤波器和并网逆变器电路;其中,
[0019]所述电感电容并联谐振网络,用于连接在光伏设备的二次侧前级,并产生高压增益;
[0020]所述并网逆变器电路,用于连接在所述光伏设备的二次侧后级,并根据所述高压增益,将产出的电流经过所述LCL滤波器滤波后,进行并网接入;
[0021]所述LCL滤波器,用于对接收所述并网逆变器电路传输的电流进行滤波,并根据滤波后的数据进行并网接入。
[0022]本专利技术通过设置光伏设备二次侧的两级接入装置,能够实现非隔离式高升压比,从而能够提升光伏设备二次侧接入装置的工作效率;并且,通过在光伏设备的二次侧前级的所述电感电容并联谐振网络,能够消除干扰谐波的噪声,从而提高光伏设备二次侧接入装置接入并网的可靠性。
[0023]进一步,所述连接在光伏设备的二次侧前级,并产生高压增益,包括:
[0024]在比例积分控制的基础上引入比例复数积分控制,结合所述比例积分控制和所述比例复数积分控制,消除所述电感电容并联谐振网络中的干扰谐波,得到所述高压增益。
[0025]进一步,所述并网逆变器电路包括:微电网成本计算单元和微电网成本约束单元;其中,
[0026]所述微电网成本计算单元,用于根据采集的线路的第一负荷数据和分布式电源入网的第二负荷数据,并根据所述第一负荷数据和所述第二负荷数据,从多个维度计算对应的微电网成本;
[0027]所述微电网成本约束单元,用于根据所述微电网成本,对接入到所述光伏设备的二次侧接入装置中的微电网进行限制,当所述微电网成本满足接入约束时,将对应的微电网接入到所述光伏设备的二次侧接入装置。
[0028]进一步,所述二次侧接入装置包括:电流数据单元;其中,
[0029]所述电流数据单元,用于采集线路的第一负荷数据和分布式电源入网的第二负荷数据;所述电流数据单元采集的信息包括:分布式光伏设备类型、电压等级、线路名称、负荷数据以及日期。
[0030]进一步,所述电感电容并联谐振网络还包括:内置开关、光伏设备方阵、逆变器、升压变压器、汇流箱、二次侧并网点配电柜和无功补偿装置;其中,所述内置开关,用于在接入过程中实现零电压开关。
[0031]进一步,所述无功补偿装置包括:静止无功发生装置、静止无功补偿装置和电力滤波装置。
附图说明
[0032]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光伏设备的二次侧接入装置的接入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0033]图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二次侧接入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4]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光伏设备的二次侧接入装置的接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光伏设备的二次侧接入装置包括:电感电容并联谐振网络、光伏设备、LCL滤波器和并网逆变器电路;所述接入方法包括:根据连接在所述光伏设备的二次侧前级的所述电感电容并联谐振网络,产生高压增益;根据所述高压增益和连接在所述光伏设备的二次侧后级的所述并网逆变器电路将电流经过所述LCL滤波器滤波后,进行并网接入。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伏设备的二次侧接入装置的接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连接在所述光伏设备的二次侧前级的所述电感电容并联谐振网络,产生高压增益,包括:在比例积分控制的基础上引入比例复数积分控制,结合所述比例积分控制和所述比例复数积分控制,消除所述电感电容并联谐振网络中的干扰谐波,得到所述高压增益。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伏设备的二次侧接入装置的接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高压增益和连接在所述光伏设备的二次侧后级的所述并网逆变器电路将电流经过所述LCL滤波器滤波后,进行并网接入,还包括:将满足限制的微电网接入到光伏设备二次侧装置中,具体为:所述并网逆变器电路采集线路的第一负荷数据和分布式电源入网的第二负荷数据;根据所述第一负荷数据和所述第二负荷数据,对接入到所述光伏设备的二次侧接入装置中的微电网进行限制,以使接入满足限制的所述微电网到所述光伏设备的二次侧装置中。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光伏设备的二次侧接入装置的接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第一负荷数据和所述第二负荷数据,对接入到所述光伏设备的二次侧接入装置中的微电网进行限制,以使接入满足限制的所述微电网到所述光伏设备的二次侧装置中,包括:根据所述第一负荷数据和所述第二负荷数据,从多个维度计算对应的微电网成本,并当所述微电网成本满足接入约束时,将对应的微电网接入到所述光伏设备的二次侧接入装置时。5.一种光伏设备的二次侧接入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感电容并联谐振网络、光伏设备、LCL滤波器和并网逆变器电路;其中,所述电感电容并联谐振网络...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曾瑞江黄曙李志勇刘宇豪林江龙黄缙华杨世哲郑文杰代仕勇汪绪先吴跃隆陈永秋陆荟颖张彬章坚赵瑞锋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