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检测潜水服充气装置出口压力的便携式检测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8232637 阅读: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7-25 17:5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一种用于检测潜水服充气装置出口压力的便携式检测装置:壳体右侧外形与充气装置的充气接口形状匹配以便壳体右侧插设于充气接口内,壳体内沿着中心线开设有阶梯式内腔,阶梯式内腔由右向左方向前一阶内腔的直径大于后一阶内腔的直径,壳体的左侧开设有凹口,凹口内放置有条状块,条状块内设置有喷嘴,端盖与壳体盖接,条状块夹于端盖与壳体间,端盖内设有端盖贯穿孔,阶梯式内腔、喷嘴和端盖贯穿孔依次连通;壳体顶部依次设有插口和通气孔,插口内插接插接头,插接头顶部设有中空表接头,中空表接头顶部固定微压膜片压力表,阶梯式内腔的最左阶内腔、通气孔、插接头的中心贯穿通孔、中空表接头的中空内腔及微压膜片压力表依次连通。力表依次连通。力表依次连通。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检测潜水服充气装置出口压力的便携式检测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潜水服充气装置检测
,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在常压下检测潜水服充气装置出口压力的便携式检测装置。

技术介绍

[0002]潜水服充气装置安装于快速加压舱内,在实施水下脱险时,潜水员需要穿着潜水服进入快速加压舱,舱内开始注水并快速加压,潜水员需要通过潜水服充气装置为潜水服的气囊充气,从而保证正常呼吸,当舱内压力与外界水压平衡后,快速加压舱的上盖打开,潜水员依靠潜水服气囊提供的浮力,快速上浮至水面脱离险境,等待救援。因此潜水服充气装置的工作状态直接关系到潜水员的生命安全,在实施水下脱险之前确认其性能是否满足使用要求显得尤为关键。同时,水下实施脱险,时间也是非常重要的因素,所以如何设计一种携带操作便捷的检测装置是本领域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供一种用于在常压下检测潜水服充气装置出口压力的便携式检测装置。
[0004]本技术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
[0005]本技术提供一种用于检测潜水服充气装置出口压力的便携式检测装置,其特点在于,其包括壳体,所述壳体的右侧外形与潜水服充气装置的充气接口形状相匹配以便所述壳体的右侧插设于充气接口内,所述壳体内沿着中心线开设有阶梯式内腔,所述阶梯式内腔由右向左方向前一阶内腔的直径大于后一阶内腔的直径,所述壳体的左侧开设有凹口,所述凹口内放置有条状块,所述条状块内设置有喷嘴,所述喷嘴的大直径端朝向壳体、小直径端朝向端盖,所述端盖与壳体相盖接,且将条状块夹设于端盖与壳体之间,所述端盖内开设有端盖贯穿孔,所述阶梯式内腔、喷嘴和端盖贯穿孔依次相连通。
[0006]所述壳体的顶部沿着壳体宽度方向依次开设有插口和通气孔,所述插口内插接有插接头,所述插接头的顶部设置有中空表接头,所述中空表接头的顶部固定有微压膜片压力表,所述阶梯式内腔的最左阶内腔、通气孔、插接头的中心贯穿通孔、中空表接头的中空内腔及微压膜片压力表依次相连通。
[0007]本技术设计的便携式检测装置,操作便捷,利用便携式检测装置能够基于检测装置压力表数值快速准确地检测出潜水服充气装置的工作状态是否满足要求,从而保证潜水员的生命安全。
附图说明
[0008]图1为本技术较佳实施例的便携式检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09]图2为本技术较佳实施例的节流塞的结构示意图。
[0010]图3为本技术较佳实施例的便携式检测装置插入潜水服充气装置的结构示意
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1]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12]如图1

3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检测潜水服充气装置出口压力的便携式检测装置100,其包括壳体101,壳体101的右侧外形与潜水服充气装置200的充气接口形状相匹配,以便壳体101的右侧插设于充气接口内。
[0013]壳体101内沿着中心线开设有三阶梯式内腔102,三阶梯式内腔102由右向左方向前一阶内腔的直径大于后一阶内腔的直径,即由右向左方向,第一阶内腔的直径>第二阶内腔的直径>第三阶内腔的直径。阶梯式内腔102作为气流的缓冲区,防止因气流冲击过大而使得便携式检测装置100产生振荡、不稳定现象,从而导致壳体101其上的微压膜片压力表产生振荡以致微压膜片压力表检测结果不准确的情况产生。
[0014]三阶梯式内腔102的第一阶内腔内设有内螺纹,节流塞103为具有外螺纹的螺塞,节流塞103螺接于三阶梯式内腔102的第一阶内腔内,且节流塞103紧贴第一阶内腔的左端内壁,节流塞103内开设有以圆心为对称的豌豆状节流通孔。设置节流塞103是为了起到节流、缓冲的作用,控制进入到第二阶内腔的气流流量。
[0015]壳体101的左侧开设有凹口,凹口内放置有条状块104,条状块104内左侧中间位置处开设有小直径的圆柱状流孔105,条状块104内右侧中间位置处开设有大直径的圆台状流孔106,圆台状流孔106的右侧突出于条状块104的右侧,圆柱状流孔105和圆台状流孔106相连通构成喷嘴,圆台状流孔105突出部分的外周圆位置套设有第一垫圈107,第一垫圈107用来密封圆台状流孔105与凹口之间的缝隙。
[0016]端盖108的上端与壳体101左侧上端通过螺钉109相固定,端盖108的下端与壳体101左侧下端也通过螺钉109相固定,且将条状块104夹设于端盖108与壳体101之间,端盖108内开设有端盖贯穿孔110,端盖贯穿孔110为朝向端盖的喇叭状贯穿孔。由此,三阶梯式内腔102、圆台状流孔106、圆柱状流孔105和端盖贯穿孔110依次相连通构成气流通道,进入便携式检测装置100的气流有部分由此气流通道流出。
[0017]壳体101的顶部沿着壳体宽度方向依次开设有插口和通气孔111,通气孔111延伸至插口内,插口内插接有插接头112,通气孔111延伸部分的外周圆位置套设有第二垫圈113,第二垫圈113紧贴插接头112的端部,第二垫圈113用来密封通气孔111与插口之间的缝隙,插接头112的顶部设置有中空表接头113,112插接头与中空表接头113的连接处通过垫片114相密封,插接头112的顶部与中空表接头113的底部通过外部套设的锁紧件116锁紧固定,中空表接头113的顶部固定有微压膜片压力表115,三阶梯式内腔102的第三阶内腔、通气孔111、插接头112的中心贯穿通孔、中空表接头113的中空内腔及微压膜片压力表115依次相连通构成采样通道,进入便携式检测装置100的气流部分流经采样通道。
[0018]检测的出口压力为kPa等级,值偏小,所以压力表采用大膜片式微压表,膜片形式
能大大降低因供气波动造成读数误差的影响。壳体外形根据潜水服充气装置的充气接头设计,可以直接与充气装置连接使用,不必再通过过度接口或者安装其他管路来进行检测操作。
[0019]潜水服充气装置为现有装置,参见技术人之前申请的申请号为CN201710157369.7、名称为快速脱险潜水服充气系统的技术专利。
[0020]见图3,打开气源为潜水服充气装置供气,将便携式检测装置与潜水服充气装置的充气接口连接,读取便携式检测装置压力表上的数据,从而判断是否满足出口压力指标要求。具体步骤如下:
[0021]准备工作:
[0022]S01、打开气源为潜水服充气装置供气,设定供气压力;
[0023]S02、将便携式检测装置的壳体101的右侧插入潜水服充气装置的充气接口内,保持直至微压膜片压力表115读数稳定;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检测潜水服充气装置出口压力的便携式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其包括壳体,所述壳体的右侧外形与潜水服充气装置的充气接口形状相匹配以便所述壳体的右侧插设于充气接口内,所述壳体内沿着中心线开设有阶梯式内腔,所述阶梯式内腔由右向左方向前一阶内腔的直径大于后一阶内腔的直径,所述壳体的左侧开设有凹口,所述凹口内放置有条状块,所述条状块内设置有喷嘴,所述喷嘴的大直径端朝向壳体、小直径端朝向端盖,所述端盖与壳体相盖接,且将条状块夹设于端盖与壳体之间,所述端盖内开设有端盖贯穿孔,所述阶梯式内腔、喷嘴和端盖贯穿孔依次相连通;所述壳体的顶部沿着壳体宽度方向依次开设有插口和通气孔,所述插口内插接有插接头,所述插接头的顶部设置有中空表接头,所述中空表接头的顶部固定有微压膜片压力表,所述阶梯式内腔的最左阶内腔、通气孔、插接头的中心贯穿通孔、中空表接头的中空内腔及微压膜片压力表依次相连通。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检测潜水服充气装置出口压力的便携式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阶梯式内腔为三阶梯式内腔,由右向左方向,第一阶内腔的直径>第二阶内腔的直径>第三阶内腔的直径。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检测潜水服充气装置出口压力的便携式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阶梯式内腔的最右阶内腔内固定有节流塞,所述节流塞内开设有以圆心为对称的豌豆状节流通孔。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检测潜水服充气装置出口压力的便携式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阶梯式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顾靖华柳初萌方以群任小孟高文顺赵广宇狄帅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特色医学中心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