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体封入式防振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8232448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7-25 17:59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能够有效地抑制气穴的新构造的流体封入式防振装置。可动膜68的外周端部具备:抵接部70,其在周向上局部地抵接于容纳空间66的受压室84侧的壁内表面55;以及密封部72,其在整周范围抵接于容纳空间66的平衡室86侧的壁内表面65,可动膜68的外周端部被分隔构件40支承,在可动膜68的外周面和容纳空间66的内周面的对置间设置有间隙80,并且,在可动膜68的外周端部,在朝向容纳空间66的壁内表面55的偏离抵接部70的位置设置有与间隙80连通的连通路82,可动膜68的外周端部通过受压室84和平衡室86的压力差而从容纳空间66的壁内表面65离开,由此将受压室84和平衡室86连通的溢流通路94构成为包括间隙80和连通路82。通路94构成为包括间隙80和连通路82。通路94构成为包括间隙80和连通路82。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流体封入式防振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用于机动车的发动机支架等上的流体封入式防振装置。

技术介绍

[0002]以往,公知有用于机动车的动力单元的防振支承等上的防振装置。另外,将防振性能的提高作为一个目的,在日本特开2013

231480号公报(专利文献1)中,提出了流体封入式防振装置。流体封入式防振装置具有通过分隔构件而划分出封入有流体的主液室和副液室的构造。另外,专利文献1中,在分隔构件上设置弹性膜,在振动输入时发挥基于弹性膜的变形的液压吸收作用所带来的防振效果。
[0003]然而,在流体封入式防振装置中,有时由气穴引起的异响的产生会成为问题。气穴由主液室的内压急剧降低引起。因此,在专利文献1中,用于抑制气穴的溢流阀设置于弹性膜的中央部。通过使溢流阀在主液室的内压大为降低时打开,从而使从副液室向主液室流动的流体流入,缓和主液室的负压,抑制气穴。
[0004]现有技术文献
[0005]专利文献
[0006]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3

231480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0007]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问题
[0008]然而,在将溢流阀设置在弹性膜的中央部的专利文献1的构造中,难以延长溢流阀的周长,难以增大通过溢流阀来切换连通和阻断的溢流通路的通路截面积。其结果是,在专利文献1中,明确了这样的新问题:即使溢流阀打开,也不能使足够量的流体从副液室向主液室流入,从而有时无法充分地发挥缓和主液室的负压的效果。
[0009]本专利技术的解决问题在于,提供能够有效地抑制气穴的新构造的流体封入式防振装置。
[0010]用于解决问题的手段
[0011]以下,虽然记载用于掌握本专利技术的优选方式,但以下所述的各方式为示例性的方式,不仅能够适当地彼此组合,对各方式所述的多个构成要素也能够尽可能独立地识别和采用,还能够适当地与其他方式所述的任意构成要素组合地采用。由此,在本专利技术中,不限于以下所述的方式,能够实现各种的其他方式。
[0012]第一方式是一种流体封入式防振装置,其受压室和平衡室通过分隔构件而分隔,在形成于该分隔构件的容纳空间内容纳有可动膜,其中,所述可动膜的外周端部具备:抵接部,其在周向上局部地抵接于所述容纳空间的所述受压室侧的壁内表面;以及密封部,其在整周范围抵接于该容纳空间的所述平衡室侧的壁内表面,该可动膜的外周端部被该分隔构件支承,在该可动膜的外周面和该容纳空间的内周面的对置间设置有间隙,并且,在该可动膜的外周端部,在朝向该容纳空间的该受压室侧的壁内表面的偏离该抵接部的位置设置有
与该间隙连通的连通路,该可动膜的外周端部通过该受压室和该平衡室的压力差而从该容纳空间的该平衡室侧的壁内表面离开,由此将该受压室和该平衡室连通的溢流通路构成为包括该间隙和该连通路。
[0013]根据形成为按照本方式的构造的流体封入式防振装置,在受压室的内压降低时打开,构成将受压室和平衡室相互连通的溢流通路。由此,受压室的内压降低通过从通过溢流通路的平衡室向受压室的流体的流入而迅速减小,防止受压室的大幅度的内压降低导致的气穴的产生,防止伴随气穴的异响等。
[0014]溢流通路构成为包括:连通路,其在可动膜的外周端部和容纳空间的受压室侧的壁内表面之间延伸;以及间隙,其形成于可动膜的外周面和容纳空间的内周面之间,溢流通路位于容纳空间的外周部分。因此,溢流通路不要求流体封入式防振装置的大型化,容易将周向的长度设定得较长,能够将通路截面积确保得较大。由此,借助通过了溢流通路的流体流动而迅速消除受压室的内压降低,能够有效地防止气穴。
[0015]在气穴不会成为问题的通常的振动输入状态下,可动膜的密封部抵接于容纳空间的平衡室侧的壁内表面,由此溢流通路关闭,防止通过溢流通路的受压室和平衡室的短路。因此,在通常的振动输入时,高效地引起受压室的内压变动,有效地发挥流体的流动作用、可动膜的液压吸收作用等带来的防振效果。
[0016]第二方式在第一方式中记载的流体封入式防振装置的基础上,在所述可动膜的外周端部,在周向上设置有多个朝向所述受压室侧突出的弹性突部,该弹性突部与所述分隔构件中的所述容纳空间的该受压室侧的壁内表面抵接而构成抵接部,在多个该弹性突部的周向间形成有所述连通路。
[0017]根据形成为按照本方式的构造的流体封入式防振装置,抵接部形成为弹性突部,因此例如通过弹性突部、可动膜的变形刚性等,允许因弹性突部的压缩而可动膜的外周端部向受压室侧的位移,例如密封部在周向的大致整周范围从容纳空间的平衡室侧的壁内表面分离,从而能够构成溢流通路。在可动膜的周向上设置有多个弹性突部,因此例如能够通过弹性突部的周向宽度尺寸、间隔等调节弹性突部的弹簧常量,设定溢流通路被开放的受压室的内压降低的阈值。
[0018]第三方式在第二方式中记载的流体封入式防振装置的基础上,通过所述受压室和所述平衡室的压力差对所述可动膜的作用,该可动膜的外周端部中的所述密封部在所述弹性突部的周向间从所述容纳空间的所述平衡室侧的壁内表面离开,在该弹性突部的形成部位维持所述容纳空间中的所述受压室侧的壁内表面和该弹性突部、以及所述平衡室侧的壁内表面和该密封部的各抵接状态不变的前提下,出现所述溢流通路。
[0019]根据形成为按照本方式的构造的流体封入式防振装置,例如通过弹性突部、可动膜的变形刚性等,在受压室的内压发生了降低时,在可动膜的外周端部中的弹性突部的形成位置,通过弹性突部和密封部维持向容纳空间的受压室侧和平衡室侧的壁内表面的各抵接状态,另一方面,在可动膜的外周端部中的弹性突部的周向间,密封部从平衡室侧的壁内表面离开,由此能够构成溢流通路。即,根据弹性突部、可动膜的变形刚性等,能够如后述的第一实施方式那样密封部在周向的大致整周范围从平衡室侧的壁内表面分离而构成溢流通路,还能够如本方式、后述的第三实施方式那样密封部在弹性突部的周向间从平衡室侧的壁内表面分离而构成溢流通路。总之,例如在第二方式所涉及的流体封入式防振装置中,
也能够根据弹性突部、可动膜的变形刚性等而以适当的方式构成溢流通路,从而实现弹性突部、可动膜,进而流体封入式防振装置的设计自由度的提高。
[0020]第四方式在第二方式或者第三方式中记载的流体封入式防振装置的基础上,所述弹性突部形成为朝向突出前端而收缩的尖头形状。
[0021]根据形成为按照本方式的构造的流体封入式防振装置,能够使弹性突部的压缩引起的弹性常量的变化为非线形。因此,在受压室的内压大幅度地降低的情况下,防止因使弹性突部完全压扁而阻断连通路,能够防止溢流通路的无意的阻断。
[0022]第五方式在第二~第四任一个方式中记载的流体封入式防振装置的基础上,所述弹性突部的突出前端面形成为球冠状弯曲面。
[0023]根据形成为按照本方式的构造的流体封入式防振装置,在抵接部被抵接于容纳空间的受压室侧的壁内表面时,避免抵接部的表面上的应力集中,从而实现抵接部的耐久性的提高。另外,例如在受压室作用有较大的正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流体封入式防振装置,其受压室和平衡室通过分隔构件而分隔,在形成于该分隔构件的容纳空间内容纳有可动膜,其中,所述可动膜的外周端部具备:抵接部,其在周向上局部地抵接于所述容纳空间的所述受压室侧的壁内表面;以及密封部,其在整周范围抵接于该容纳空间的所述平衡室侧的壁内表面,该可动膜的外周端部被该分隔构件支承,在该可动膜的外周面和该容纳空间的内周面的对置间设置有间隙,并且,在该可动膜的外周端部,在朝向该容纳空间的该受压室侧的壁内表面的偏离该抵接部的位置设置有与该间隙连通的连通路,该可动膜的外周端部通过该受压室和该平衡室的压力差而从该容纳空间的该平衡室侧的壁内表面离开,由此将该受压室和该平衡室连通的溢流通路构成为包括该间隙和该连通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流体封入式防振装置,其中,在所述可动膜的外周端部,在周向上设置有多个朝向所述受压室侧突出的弹性突部,该弹性突部与所述分隔构件中的所述容纳空间的该受压室侧的壁内表面抵接而构成抵接部,在多个该弹性突部的周向间形成有所述连通路。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流体封入式防振装置,其中,通过所述受压室和所述平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黑田贤治安田恭宣
申请(专利权)人:住友理工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