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内折柔性屏移动终端的铰链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231161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7-25 17:5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内折柔性屏移动终端的铰链,包括铰链中轴、固定座、第一连杆、第二连杆、第三连杆、第四连杆、左侧旋臂连杆和右侧旋臂连杆;铰链中轴与固定座、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多连杆作为铰链主体,实现转动传动功能和左右同步反向功能,转动支撑板和铰链主体之间通过偏压弹簧驱动并和铰链中间部件联动,提供展平支撑和折拢时对柔性屏水滴形中间弯折部位的容屏空间,整体结构较简洁,避免使用虚拟转轴结构,加工制造方便,良率高,可降低铰链成本。并且,还能配合凸轮机构,实现扭力控制功能,也可在此上加入摩擦片阻尼机构。擦片阻尼机构。擦片阻尼机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内折柔性屏移动终端的铰链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内折柔性屏移动终端的铰链,所述移动终端可以是手机、笔记本电脑等。

技术介绍

[0002]内折柔性屏移动终端,为了针对柔性屏幕折叠时的弯折部鼓出形状,会采取不同的措施。有一种措施是通过中部设置转动板而避让,这样,对折的中缝可以平直,柔性屏折叠的中部类似水滴形。为实现这种措施的铰链结构,需要设置转动支撑板、转动连接臂、机壳连接件和推拉杆,并相应设置连接结构,其中还需用到虚拟转轴结构。虚拟转轴结构尽管有其优越性,但是,制造时,其良率受限,会影响成本控制。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内折柔性屏移动终端的铰链,能够避免采用虚拟转轴结构,而通过多连杆式的结构实现铰链的运动功能。为此,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04]一种内折柔性屏移动终端的铰链,其特征在于包括铰链中轴、固定座、第一连杆、第二连杆、第三连杆、第四连杆、左侧旋臂连杆和右侧旋臂连杆;其中,
[0005]铰链中轴与固定座、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连接;
[0006]第一连杆的两端分别与第三连杆和左侧旋臂连杆转动连接;第二连杆的两端分别与第四连杆和右侧旋臂连杆转动连接;第一连杆两端的转动连接的轴线与第二连杆两端的转动连接的轴线之间相对于铰链的中轴对称设置;
[0007]第三连杆的另一端分别与右侧旋臂连杆转动连接,第四连杆的另一端与左侧旋臂连杆转动连接;第三连杆的另一端转动连接的轴线与第四连杆的另一端转动连接的轴线相对于铰链的中轴对称设置;r/>[0008]第一连杆与左侧旋臂连杆转动连接的轴线比第四连杆的另一端与左侧旋臂转动连接的轴线更靠近铰链中轴;第二连杆与右侧旋臂连杆转动连接的轴线比第三连杆的另一端与右侧旋臂转动连接的轴线更靠近铰链中轴。
[0009]在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技术还可采用以下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或对这些进一步的技术方案组合使用:
[0010]所述内折柔性屏移动终端设置左侧转动支撑板和右侧转动支撑板,所述左侧转动支撑板和右侧转动支撑板展平时用于支撑柔性屏;所述左侧转动支撑板和右侧转动支撑板远离铰链中轴的一侧分别和左侧旋臂连杆和右侧旋臂连杆转动连接,靠近铰链中轴的这一侧抵靠在固定结构上并由分别安装在左侧旋臂连杆和右侧旋臂连杆上的偏压弹簧压紧配合,使得左侧转动支撑板和右侧转动支撑板展平时,靠近铰链中轴的这一侧支撑在固定结构上,在铰链折拢时,靠近铰链中轴的这一侧紧靠在固定结构上,左侧转动支撑板和右侧转动支撑板呈相反的倾斜状态而组合成容屏空间。
[0011]所述固定结构为位于固定座的左侧和右侧的结构。
[0012]所述左侧旋臂连杆和右侧旋臂连杆分别设置连接内折柔性屏移动终端的左侧壳体和右侧壳体的连接部位,内折柔性屏移动终端的左侧壳体和右侧壳体分别与左侧旋臂连杆和右侧旋臂连杆固定连接。
[0013]左侧旋臂连杆和右侧旋臂连杆均包括分体的主体件和附属连接架,附属连接架与主体件固定连接,所述左侧转动支撑板和右侧转动支撑板分别和同侧的附属连接架转动连接,所述偏压弹簧也安装在附属连接架上。
[0014]所述铰链中轴穿过固定座,所述第一连杆、左侧旋臂连杆中的连接臂、第三连杆位于固定座相同的一侧,所述第二连杆、右侧旋臂连杆中的连接臂、第四连杆位于固定座相同的另外一侧。
[0015]所述铰链中设置扭力机构。
[0016]所述扭力机构包括套在铰链中轴上的第一凸轮和与第一连杆或第二连杆连接的第二凸轮;第一凸轮和第二凸轮由弹性部件压紧配合;所述铰链中轴与固定座转动连接,与第二连杆连接转动连接,与第一连杆固定连接,与第一凸轮滑动连接而不能相对转动,与第二凸轮转动连接。
[0017]由于采用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本技术采用多连杆作为铰链主体,实现转动传动功能和左右同步反向功能,转动支撑板和铰链主体之间通过偏压弹簧驱动并和铰链中间部件联动,提供展平支撑和折拢时对柔性屏水滴形中间弯折部位的容屏空间,整体结构较简洁,避免使用虚拟转轴结构,加工制造方便,良率高,可降低铰链成本。并且,还能配合凸轮机构,实现扭力控制功能,也可在此上加入摩擦片阻尼机构。
附图说明
[0018]图1为本技术所提供的内折柔性屏移动终端实施例的爆炸图。
[0019]图2为本技术铰链实施例的结构爆炸图。
[0020]图3为本技术铰链从折拢到打开展平的过程演示图。
[0021]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在展平状态下的示意图。
[0022]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在折拢状态下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3]参照附图。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内折柔性屏移动终端的铰链,包括铰链中轴100、固定座200,第一连杆1、第二连杆2、第三连杆3、第四连杆4、左侧旋臂连杆5和右侧旋臂连杆6。
[0024]铰链中轴100与固定座200、第一连杆1和第二连杆2连接。
[0025]第一连杆1的两端分别与第三连杆3和左侧旋臂连杆5转动连接;第二连杆2的两端分别与第四连杆4和右侧旋臂连杆6转动连接;第一连杆1两端的转动连接的轴线与第二连杆2两端的转动连接的轴线之间相对于铰链的中轴100对称设置;所述的转动连接均可采用位于其中一个连杆上的销和位于另一个连杆上的孔的连接配合。
[0026]第三连杆3的另一端分别与右侧旋臂连杆6转动连接,第四连杆4的另一端与左侧旋臂连杆5转动连接;第三连杆3的另一端转动连接的轴线与第四连杆的另一端转动连接的
轴线相对于铰链的中轴100对称设置;所述的转动连接均可采用位于其中一个连杆上的销和位于另一个连杆上的孔的连接配合。
[0027]第一连杆1与左侧旋臂连杆5转动连接的轴线(连接孔91的中心)比第四连杆4的另一端与左侧旋臂连杆5转动连接的轴线(连接孔92的中心)更靠近铰链中轴100;第二连杆2与右侧旋臂连杆转动连接的轴线(连接孔93的中心)比第三连杆3的另一端与右侧旋臂连杆6转动连接的轴线(连接孔94的中心)更靠近铰链中轴100。
[0028]通过以上结构,不仅不需要虚拟转轴结构,同时,也实现了同步反向转动连接结构,可以在铰链中不使用齿轮、凸轮等单独的同步反向转动连接结构。
[0029]所述内折柔性屏移动终端设置左侧转动支撑板301和右侧转动支撑板302,所述左侧转动支撑板301和右侧转动支撑板302在展平时用于支撑柔性屏;所述左侧转动支撑板301和右侧转动支撑板302远离铰链中轴100的一侧分别和左侧旋臂连杆5和右侧旋臂连杆6转动连接,靠近铰链中轴100的这一侧抵靠在固定结构上并由分别安装在左侧旋臂连杆5和右侧旋臂连杆6上的偏压弹簧7压紧配合,使得左侧转动支撑板301和右侧转动支撑板302展平时,靠近铰链中轴100的这一侧支撑在固定结构上,在铰链折拢时,左侧转动支撑板301和右侧转动支撑板302靠近铰链中轴100的这一侧紧靠在固定结构上,左侧转动支撑板301和右侧转动支撑板302呈相反的倾斜状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内折柔性屏移动终端的铰链,其特征在于包括铰链中轴、固定座、第一连杆、第二连杆、第三连杆、第四连杆、左侧旋臂连杆和右侧旋臂连杆;其中,铰链中轴与固定座、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连接;第一连杆的两端分别与第三连杆和左侧旋臂连杆转动连接;第二连杆的两端分别与第四连杆和右侧旋臂连杆转动连接;第一连杆两端的转动连接的轴线与第二连杆两端的转动连接的轴线之间相对于铰链的中轴对称设置;第三连杆的另一端分别与右侧旋臂连杆转动连接,第四连杆的另一端与左侧旋臂连杆转动连接;第三连杆的另一端转动连接的轴线与第四连杆的另一端转动连接的轴线相对于铰链的中轴对称设置;第一连杆与左侧旋臂连杆转动连接的轴线比第四连杆的另一端与左侧旋臂转动连接的轴线更靠近铰链中轴;第二连杆与右侧旋臂连杆转动连接的轴线比第三连杆的另一端与右侧旋臂转动连接的轴线更靠近铰链中轴。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内折柔性屏移动终端的铰链,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折柔性屏移动终端设置左侧转动支撑板和右侧转动支撑板,所述左侧转动支撑板和右侧转动支撑板展平时用于支撑柔性屏;所述左侧转动支撑板和右侧转动支撑板远离铰链中轴的一侧分别和左侧旋臂连杆和右侧旋臂连杆转动连接,靠近铰链中轴的这一侧抵靠在固定结构上并由分别安装在左侧旋臂连杆和右侧旋臂连杆上的偏压弹簧压紧配合,使得左侧转动支撑板和右侧转动支撑板展平时,靠近铰链中轴的这一侧支撑在固定结构上,在铰链折拢时,靠近铰链中轴的这一侧紧靠在固定结构上,左侧转动支撑板和右侧转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葛立峰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安费诺飞凤通信部品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