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8229990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7-25 17:5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包括显示区和位于显示区周边的边框区,显示区包括设置在基板上的多个像素单元,边框区包括设置在基板上的封装层、第一信号线和栅极驱动电路,第一信号线包括间隔设置的第一子线和第二子线,封装层至少部分覆盖第一子线,第一子线与第二子线电连接,第二子线与像素单元电连接,第一子线位于栅极驱动电路远离显示区的一侧,第二子线至少部分位于栅极驱动电路内部或栅极驱动电路靠近显示区的一侧,基于此,通过将第一信号线中与像素单元电连接的第二子线,从栅极驱动电路远离显示区的一侧移动到栅极驱动电路内部或者栅极驱动电路靠近显示区的一侧,可以进一步缩小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边框区的宽度。区的宽度。区的宽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显示
,具体涉及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随着显示技术的发展,高屏占比的显示装置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欢迎。所谓屏占比就是显示装置的屏幕面积与整机面积的比例。由于较高的屏占比能够给用户带来更好的视觉体验,因此,如何缩小显示装置的边框区的宽度,以提高显示装置的屏占比,是目前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但是,在显示装置制备工艺的限制下,其边框区的宽度较难进一步缩小。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公开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以进一步缩小边框区的宽度。
[0004]第一方面,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显示面板,包括显示区和位于所述显示区周边的边框区;所述显示区包括设置在基板上的多个像素单元,所述边框区包括设置在所述基板上的封装层、第一信号线和栅极驱动电路;所述第一信号线包括间隔设置的第一子线和第二子线;所述封装层至少部分覆盖所述第一子线,所述第一子线与所述第二子线电连接,所述第二子线与所述像素单元电连接;所述第一子线位于所述栅极驱动电路远离所述显示区的一侧;所述第二子线至少部分位于所述栅极驱动电路内部,或者,所述第二子线位于所述栅极驱动电路靠近所述显示区的一侧。
[0005]可选地,所述第一子线和所述第二子线沿所述边框区的长度方向延伸,所述第一子线和所述第二子线沿所述边框区的宽度方向依次排列。
[0006]可选地,所述第二子线与所述像素单元的第一电极电连接。
[0007]可选地,所述第一子线和所述第二子线为负电源线,所述第一电极为阴极;或者,所述第一子线和所述第二子线为正电源线,所述第一电极为阳极。
[0008]可选地,所述第二子线通过连接部与所述第一电极电连接;所述连接部与所述第二子线和所述第一电极之间的至少一个金属层同层设置;
[0009]可选地,所述第一电极为阴极,所述连接部与阳极同层设置,或者,所述连接部包括电连接的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与阳极同层设置,所述第二连接部与所述阴极同层设置,且所述第二连接部与所述阴极电连接。
[0010]可选地,所述第一连接部背离所述基板的一侧具有绝缘层,所述绝缘层至少覆盖所述第一连接部靠近所述封装层一侧的侧边;所述封装层与所述绝缘层的距离范围为50μm~60μm。
[0011]可选地,所述绝缘层与所述像素单元的像素定义层同层。
[0012]可选地,所述栅极驱动电路包括移位寄存器单元,所述移位寄存器单元包括发光信号产生电路和扫描信号产生电路,所述发光信号产生电路和所述扫描信号产生电路沿所述边框区的宽度方向依次排列;所述第二子线位于所述发光信号产生电路和所述扫描信号
产生电路之间;或者,所述第二子线位于所述移位寄存器单元靠近所述显示区的一侧。
[0013]可选地,所述第一子线和所述第二子线通过至少一条信号引线电连接。
[0014]可选地,多条所述信号引线在所述第一子线和所述第二子线的延伸方向上均匀排布。
[0015]可选地,所述栅极驱动电路包括多个移位寄存器单元,多个所述移位寄存器单元沿所述边框区的长度方向依次排列,至少一条所述信号引线在所述基板上的正投影与一个所述移位寄存器单元在所述基板上的正投影重叠。
[0016]可选地,所述栅极驱动电路包括依次设置在所述基板上的第一金属层、第二金属层和第三金属层,所述第一子线和所述第二子线与所述第三金属层同层设置,连接所述第一子线和所述第二子线的信号引线与所述第一金属层或所述第二金属层同层设置。
[0017]可选地,所述第三金属层包括晶体管的源极层或漏极层,所述第一金属层包括晶体管的栅极层,所述第二金属层包括电容的电极层。
[0018]可选地,所述封装层包括玻璃胶层。
[0019]第二方面,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显示装置,包括如上任一项所述的显示面板。
[0020]本专利技术公开的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包括显示区和位于显示区周边的边框区,显示区包括设置在基板上的多个像素单元,边框区包括设置在基板上的封装层、第一信号线和栅极驱动电路,第一信号线包括间隔设置的第一子线和第二子线,封装层至少部分覆盖第一子线,第一子线与第二子线电连接,第二子线与像素单元电连接,第一子线位于栅极驱动电路远离显示区的一侧,第二子线至少部分位于栅极驱动电路内部,或者,第二子线位于栅极驱动电路靠近显示区的一侧,也就是说,本专利技术中将第一信号线中与像素单元电连接的第二子线,从栅极驱动电路远离显示区的一侧移动到栅极驱动电路内部或者栅极驱动电路靠近显示区的一侧,可以在避免第二子线以及覆盖第二子线的绝缘层等影响封装层的封装效果的同时,进一步缩小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边框区的宽度。
附图说明
[0021]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
技术介绍
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
技术介绍
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进行说明。
[0022]图1为一种显示面板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0023]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公开的一种显示面板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0024]图3为图2所示的显示面板沿切割线AA

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0025]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公开的另一种显示面板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0026]图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公开的一种第二子线和栅极驱动电路的位置关系示意图;
[0027]图6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公开的一种像素驱动电路的结构示意图;
[0028]图7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公开的另一种第二子线和栅极驱动电路的位置关系示意图;
[0029]图8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公开的一种信号引线和栅极驱动电路的位置关系示意图;
[0030]图9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公开的一种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1]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
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0032]如图1所示,图1为一种显示面板的剖面结构示意图,该显示面板包括显示区AA和边框区NA,边框区NA包括位于基板10上的封装层11、负电源线12和栅极驱动电路13。其中,栅极驱动电路13位于负电源线12靠近显示区AA的一侧,负电源线12通过阳极连接部14和阴极连接部15与显示区AA内的像素单元的阴极电连接,以向阴极提供负电源信号ELVSS。并且,阳极连接部14与栅极驱动电路13之间具有平坦化层16,阳极连接部14背离基板10的一侧具有绝缘层17。
[0033]为了避免水汽等侵入显示面板,导致显示面板异常显示,通常会采用玻璃粉制作封装层11,来对显示面板的周边进行封装。该封装层11位于负电源线12背离基板10的一侧,且与绝缘层17具有一定的距离d4。若要进一步缩小边框区NA的宽度,需进一步减小距离d4,但是,玻璃粉的制作工艺要求d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显示区和位于所述显示区周边的边框区;所述显示区包括设置在基板上的多个像素单元,所述边框区包括设置在所述基板上的封装层、第一信号线和栅极驱动电路;所述第一信号线包括间隔设置的第一子线和第二子线;所述封装层至少部分覆盖所述第一子线,所述第一子线与所述第二子线电连接,所述第二子线与所述像素单元电连接;所述第一子线位于所述栅极驱动电路远离所述显示区的一侧;所述第二子线至少部分位于所述栅极驱动电路内部,或者,所述第二子线位于所述栅极驱动电路靠近所述显示区的一侧。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子线和所述第二子线沿所述边框区的长度方向延伸,所述第一子线和所述第二子线沿所述边框区的宽度方向依次排列。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子线与所述像素单元的第一电极电连接;可选地,所述第一子线和所述第二子线为负电源线,所述第一电极为阴极;或者,所述第一子线和所述第二子线为正电源线,所述第一电极为阳极。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子线通过连接部与所述第一电极电连接;所述连接部与所述第二子线和所述第一电极之间的至少一个金属层同层设置;可选地,所述第一电极为阴极,所述连接部与阳极同层设置,或者,所述连接部包括电连接的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与阳极同层设置,所述第二连接部与所述阴极同层设置,且所述第二连接部与所述阴极电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部背离所述基板的一侧具有绝缘层,所述绝缘层至少覆盖所述第一连接部靠近所述封装层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婷婷许传志胡思明
申请(专利权)人:昆山国显光电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