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生态护坡养护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8229785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7-25 17:5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生态护坡养护装置,属于养护装置领域,一种生态护坡养护装置,本方案通过在蜂巢式柔性框架内部填充泥土以及植被,使得植被在栽植后其根基能够稳定的生长在护坡表面,同时在后续的植被生长过程中,其植被的根部由于不断生长可穿过第一透水孔内部并且互相缠绕,从而使得整个蜂巢式柔性框架能够更加的稳固,大大避免了护坡表面土壤松软的现象发生,以及植被在第一透水孔的作用下,其在降雨天气下,雨水能够通过第一透水孔,在蜂巢式柔性框架内部进行渗透,能让植被自由的呼吸,加强植被汲水的效率,避免植被因无法吸收水分导致枯死等现象,保证植被生长时的存活率。率。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生态护坡养护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养护装置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生态护坡养护装置。

技术介绍

[0002]护坡指的是为防止边坡受冲刷,在坡面上所做的各种铺砌和栽植的统称,护坡的形式有直接防护和间接防护,直接防护是对河岸边坡直接进行加固,以抵抗水流的冲刷和淘刷,常用抛石、干砌片石、浆砌片石、石笼及梢捆等修筑,间接防护适用于河床较宽或防护长度较大的河段,可修筑丁坝、顺坝和格坝等,将水流挑离河岸。
[0003]而目前在河干流工程布局中,采用峡谷高坝水库与径流电站或灌溉枢纽相间,形成了全河以龙羊峡、李家峡、刘家峡、青铜峡、三门峡和小浪底等七座大型骨干工程为主体的比较完整的综合利用工程体系,全河统一调度,以较好适应黄河水沙特征和满足治理要求,在黄河沿岸,通过在护坡上种植植被来预防水土流失,但是由于土质的松软,坡道上种植植被较为困难,若没有对其进行辅助种植,在植被没有稳定的状态下根基不稳难以存活,并且植被也容易被雨水冲刷导致脱离的现象发生,为此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生态护坡养护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0004]1.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0005]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生态护坡养护装置,本方案通过在蜂巢式柔性框架内部填充泥土以及植被,使得植被在栽植后其根基能够稳定的生长在护坡表面,同时在后续的植被生长过程中,其植被的根部由于不断生长可穿过第一透水孔内部并且互相缠绕,从而使得整个蜂巢式柔性框架能够更加的稳固,大大避免了护坡表面土壤松软的现象发生,以及植被在第一透水孔的作用下,其在降雨天气下,雨水能够通过第一透水孔,在蜂巢式柔性框架内部进行渗透,能让植被自由的呼吸,加强植被汲水的效率,避免植被因无法吸收水分导致枯死等现象,保证植被生长时的存活率,以及在蜂巢式柔性框架结构强度支撑下,也大大加强了对河岸边坡的稳固性和对坡面的防护效果,避免坡面的土壤出现坍塌的现象发生。
[0006]2.技术方案
[0007]为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0008]一种生态护坡养护装置,包括护坡,所述护坡的侧端开设有凹槽,所述凹槽的内壁之间设有蜂巢式柔性框架,所述蜂巢式柔性框架的侧端开设有多个均匀分布的第一透水孔,所述蜂巢式柔性框架的上端插设有第一限位组件,所述蜂巢式柔性框架的左右两端均固定连接有第二定位板,所述蜂巢式柔性框架的下端固定连接有第二限位组件,所述第一限位组件、第二定位板、第二限位组件的下端均设有定位组件。
[0009]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限位组件包括蜂巢式柔性框架上端插设的多个第一限位杆,所述第一限位杆的上端固定连接有第一定位板,所述第一限位杆的外端开设有多个均匀分
布的第一螺纹槽,所述第一螺纹槽的外端螺纹连接有第三限位组件。
[0010]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定位板的侧端开设有多个均匀分布的第二透水孔,所述第二透水孔与第一限位杆之间相互连通,所述第一限位杆的外端开设有多个均匀分布的出水孔,所述出水孔位于第一螺纹槽的外侧。
[0011]进一步的,所述第二透水孔的内壁之间固定连接有防堵块,所述防堵块采用透水混凝土材料制成。
[0012]进一步的,所述第二限位组件包括蜂巢式柔性框架下端固定连接的第三定位板,所述第三定位板的侧端开设有滑槽,所述滑槽的内壁之间设有第四定位板,所述第四定位板的左端固定连接有限位块,所述限位块与第三定位板的内壁相接触,所述第四定位板的上端开设有第二螺纹槽,所述第三定位板的上端插设有第一螺纹柱,所述第一螺纹柱与第二螺纹槽之间螺纹连接。
[0013]进一步的,所述第三限位组件包括第一限位杆外端设有的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所述第一支撑板、第二支撑板之间通过转轴转动连接,所述第一支撑板、第二支撑板的内壁之间均开设有第三螺纹槽,所述第一支撑板的侧端开设有限位槽,所述限位槽的内壁上嵌设有第一磁块,所述第二支撑板的侧端固定连接有卡块,所述卡块的侧端嵌设有第二磁块,所述卡块、第二磁块之间相互吸引。
[0014]进一步的,所述定位组件包括第一限位组件、第二定位板、第二限位组件下端开设的第四螺纹槽,所述第四螺纹槽的内壁之间螺纹连接有第二螺纹柱,所述第二螺纹柱的外端固定连接有定位销。
[0015]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支撑板、第二支撑板为弧面形状设置,且外弧面一侧与蜂巢式柔性框架内壁相贴合。
[0016]3.有益效果
[0017]相比于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
[0018](1)本方案通过在蜂巢式柔性框架内部填充泥土以及植被,使得植被在栽植后其根基能够稳定的生长在护坡表面,同时在后续的植被生长过程中,其植被的根部由于不断生长可穿过第一透水孔内部并且互相缠绕,从而使得整个蜂巢式柔性框架能够更加的稳固,大大避免了护坡表面土壤松软的现象发生,以及植被在第一透水孔的作用下,其在降雨天气下,雨水能够通过第一透水孔,在蜂巢式柔性框架内部进行渗透,能让植被自由的呼吸,加强植被汲水的效率,避免植被因无法吸收水分导致枯死等现象,保证植被生长时的存活率,以及在蜂巢式柔性框架结构强度支撑下,也大大加强了对河岸边坡的稳固性和对坡面的防护效果,避免坡面的土壤出现坍塌的现象发生。
[0019](2)本方案在使用过程中,当蜂巢式柔性框架在安装完成后,以及将泥土和填埋至蜂巢式柔性框架内部时,其泥土的填充过程中,可将泥土完全覆盖至蜂巢式柔性框架下、左右侧,促使第一定位板与泥土呈同一水平面,以致于第二透水孔能够暴露至外界,在雨天天气,雨水可通过第二透水孔进入至与之相连通的第一限位杆中,在随后通过出水孔向蜂巢式柔性框架内部进行输送,以致于埋设至蜂巢式柔性框架内部的植被都能够受到水分的汲取,同时也对凹槽表面的雨水量进行分流工作,避免雨水量过大导致蜂巢式柔性框架表面部分的泥土受雨水冲刷导致流失。
附图说明
[0020]图1为本专利技术整体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2为本专利技术蜂巢式柔性框架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3为本专利技术第一限位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4为本专利技术蜂巢式柔性框架收纳时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5为本专利技术第二限位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6为本专利技术第三限位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26]图7为本专利技术定位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27]图中标号说明:
[0028]1护坡、2凹槽、3蜂巢式柔性框架、4第一透水孔、5第一限位组件、51第一定位板、52第二透水孔、53第一限位杆、54第一螺纹槽、55出水孔、56防堵块、6第二定位板、7第二限位组件、71第三定位板、72滑槽、73第四定位板、74限位块、75第二螺纹槽、76第一螺纹柱、8第三限位组件、81第一支撑板、82第二支撑板、83第三螺纹槽、84限位槽、85第一磁块、86卡块、87第二磁块、91第四螺纹槽、92第二螺纹柱、93定位销。
具体实施方式
[0029]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生态护坡养护装置,包括护坡(1),其特征在于:所述护坡(1)的侧端开设有凹槽(2),所述凹槽(2)的内壁之间设有蜂巢式柔性框架(3),所述蜂巢式柔性框架(3)的侧端开设有多个均匀分布的第一透水孔(4),所述蜂巢式柔性框架(3)的上端插设有第一限位组件(5),所述蜂巢式柔性框架(3)的左右两端均固定连接有第二定位板(6),所述蜂巢式柔性框架(3)的下端固定连接有第二限位组件(7),所述第一限位组件(5)、第二定位板(6)、第二限位组件(7)的下端均设有定位组件。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生态护坡养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限位组件(5)包括蜂巢式柔性框架(3)上端插设的多个第一限位杆(53),所述第一限位杆(53)的上端固定连接有第一定位板(51),所述第一限位杆(53)的外端开设有多个均匀分布的第一螺纹槽(54),所述第一螺纹槽(54)的外端螺纹连接有第三限位组件(8)。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生态护坡养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定位板(51)的侧端开设有多个均匀分布的第二透水孔(52),所述第二透水孔(52)与第一限位杆(53)之间相互连通,所述第一限位杆(53)的外端开设有多个均匀分布的出水孔(55),所述出水孔(55)位于第一螺纹槽(54)的外侧。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生态护坡养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透水孔(52)的内壁之间固定连接有防堵块(56),所述防堵块(56)采用透水混凝土材料制成。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生态护坡养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限位组件(7)包括蜂巢式柔性框架(3)下端固定连接的第三定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邦仁谭明亮温向峰曹诗鹏李会
申请(专利权)人:中建二局土木工程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