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汽车齿轮罩后壳体的压铸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229626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7-25 17:5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汽车零部件压铸制造装置技术领域,提供一种用于汽车齿轮罩后壳体的压铸模具,包括定模组件和动模组件,动模组件包括:动模框,其连接在两个模脚的上端,动模框;动模型腔块,其连接在动模框内;压紧块,其具有插入部与连接部,插入部与连接部均连接在动模框内,连接部设置在动模框的底端且暴露在操作通道内;仿形柱,其一端固定在插入部与动模型腔块之间。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通过在动模组件上设置两个模脚,在两个模脚之间形成操作通道,在动模框上设置压紧块,并将仿形柱固定在压紧块与动模型腔块之间,通过两个模脚之间的操作通道拆装动模框上的压紧块,即可实现仿形柱的拆装,减少了更换仿形柱的更换时间。柱的更换时间。柱的更换时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汽车齿轮罩后壳体的压铸模具


[0001]本技术涉及汽车零部件压铸制造装置
,具体为一种用于汽车齿轮罩后壳体的压铸模具。

技术介绍

[0002]汽车齿轮罩后壳体是汽车齿轮箱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对齿轮箱内部齿轮轴传动机构起到至关重要的保护作用,其壳体的质量好坏直接关系到齿轮箱能否稳定运转。齿轮罩后壳体主要是模具压铸成型,在多款使用在不同车型上的齿轮罩后壳体的生产过程当中,多款齿轮罩后壳体的外形轮廓尺寸相同,只是其上设置的安装孔的大小存在差异,传统的齿轮罩后壳体的压铸模具设计时,都会在压铸模具对应的位置设置可拆卸的销柱来实现齿轮罩后壳体侧孔的生产,在生产不同车型的齿轮罩后壳体时,更换不同尺寸的销柱,从而使一副模具能够适应多款齿轮罩后壳体的生产,但是现有技术当中的销柱与压铸模具之间的安装结构较为复杂,更换销柱时需要对整副模具进行拆卸,这种操作方式大大增加了销柱更换时间。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现状,而提供一种便于销柱快速更换的用于汽车齿轮罩后壳体的压铸模具。
[0004]本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提出一种用于汽车齿轮罩后壳体的压铸模具,包括定模组件和动模组件,所述动模组件活动设置在所述定模组件的下方,所述动模组件与所述定模组件贴合时在所述定模组件与所述动模组件之间形成产品型腔,所述动模组件包括:
[0005]对称设置在所述动模组件下方的模脚,两个所述模脚之间形成操作通道;
[0006]动模框,其连接在两个所述模脚的上端,所述动模框的上表面向下凹陷形成安装槽;
[0007]动模型腔块,其连接在所述安装槽内;
[0008]压紧块,其具有插入部与连接部,所述插入部与所述连接部均连接在所述动模框内,所述连接部设置在所述动模框的底端且暴露在所述操作通道内;
[0009]仿形柱,其一端固定在所述插入部与所述动模型腔块之间,所述仿形柱的另一端穿过所述动模型腔块并插设在所述产品型腔内。
[0010]在上述的一种用于汽车齿轮罩后壳体的压铸模具,所述压紧块内设置有贯穿所述插入部与所述连接部厚度方向的第一螺栓过孔,所述仿形柱底部设置有第一螺栓孔,螺栓穿过所述第一螺栓过孔连接在所述第一螺栓孔内。
[0011]在上述的一种用于汽车齿轮罩后壳体的压铸模具,所述仿形柱具有同轴设置大端与小端,所述动模型腔块上具有同轴设置的第一通孔与第一沉头孔,所述小端插设在所述第一通孔内,所述大端插设在所述第一沉头孔内且所述大端的上端面与所述第一沉头孔靠
近所述第一通孔一侧的顶壁抵紧。
[0012]在上述的一种用于汽车齿轮罩后壳体的压铸模具,所述动模框上设置有与所述安装槽连通的第二通孔,所述第二通孔远离所述安装槽的一端设置有第二沉头孔,所述连接部上对称分布有若干个第二螺栓过孔,所述第二沉头孔朝向所述第二通孔的顶壁上均匀的分布有与所述第二螺栓过孔数量相等的第二螺纹孔,螺栓穿过所述第二螺栓过孔并连接在所述第二螺纹孔内。
[0013]在上述的一种用于汽车齿轮罩后壳体的压铸模具,所述连接部远离所述插入部的一端向内凹陷形成拆装孔。
[0014]在上述的一种用于汽车齿轮罩后壳体的压铸模具,所述拆装孔的截面呈圆形或者多边形。
[00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点在于通过在动模组件上设置两个模脚,在两个模脚之间形成操作通道,在动模框上设置压紧块,并将仿形柱固定在压紧块与动模型腔块之间,通过两个模脚之间的操作通道拆装动模框上的压紧块,即可实现仿形柱的拆装,大大降低了仿形柱在压铸模具上拆装的难易程度,减少了更换仿形柱的更换时间。
附图说明
[0016]图1是本申请的立体图;
[0017]图2是动模组件的平面图;
[0018]图3是图2中A

A向的剖视图;
[0019]图4是压紧块的立体图;
[0020]图5是仿形柱的立体图;
[0021]图6是动模型腔块的立体图;
[0022]图7是动模框的立体图。
[0023]图中,1、定模组件;2、动模组件;3、模脚;4、操作通道;5、动模框;6、动模型腔块;7、压紧块;8、插入部;9、连接部;10、仿形柱;11、第一螺栓过孔;12、第一螺栓孔;13、大端;14、小端;15、第一通孔;16、第一沉头孔;17、第二通孔;18、第二沉头孔;19、第二螺栓过孔;20、第二螺纹孔;21、拆装孔。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以下是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技术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0025]如图1至图7所示,本技术的一种用于汽车齿轮罩后壳体的压铸模具,包括定模组件1和动模组件2,动模组件2活动设置在定模组件1的下方,动模组件2与定模组件1贴合时在定模组件1与动模组件2之间形成产品型腔,动模组件2包括:对称设置在动模组件2下方的模脚3,两个模脚3之间形成操作通道4;动模框5,其连接在两个模脚3的上端,动模框5的上表面向下凹陷形成安装槽;动模型腔块6,其连接在安装槽内;压紧块7,其具有插入部8与连接部9,插入部8与连接部9均连接在动模框5内,连接部9设置在动模框5的底端且暴露在操作通道4内;仿形柱10,其一端固定在插入部8与动模型腔块6之间,仿形柱10的另一端穿过动模型腔块6并插设在产品型腔内。
[0026]模脚3用于对整个动模组件2起到支撑作用,仿形柱10的端部插设在产品型腔内用于成型齿轮罩壳体上的孔状结构,在更换仿形柱10用以生产其他车型的齿轮罩后壳体时,将压紧块7的连接部9与动模框5分离,然后将整个压紧块7从动模框5当中取出,由于仿形柱10是固定在插入部8与动模型腔块6之间的,压紧块7取出动模框5之后,通过敲打仿形柱10插入至产品型腔内的一端,即可将仿形柱10从动模组件2上取出,在更换后仿形柱10之后,将压紧块7安装回动模框5后即可,整个操作过程无需对压铸模具的整体结构进行拆卸,大大降低了仿形柱10的拆装难度,两个模脚3之间的操作通道4用于方便压紧块7与仿形柱10的拆装,进一步的降低了仿形柱10与动模组件2之间拆装的难易程度。
[0027]进一步的,压紧块7内设置有贯穿插入部8与连接部9厚度方向的第一螺栓过孔11,仿形柱10底部设置有第一螺栓孔12,螺栓穿过第一螺栓过孔11连接在第一螺栓孔12内。
[0028]仿形柱10在动模组件2上安装好了之后,螺栓穿过第一螺栓过孔11并连接在第一螺纹孔内,用于限制仿形柱10沿其自身的轴线与径向方向的移动,从而防止在产品型腔进料的过程中,仿形柱10在金属原料的冲击下产生位移影响后壳体的压铸精度。
[0029]进一步的,仿形柱10具有同轴设置大端13与小端14,动模型腔块6具有同轴设置的第一通孔15与第一沉头孔16,小端14插设在第一通孔15内,大端13插设在第一沉头孔16内且大端13的上端面与第一沉头孔16靠近第一通孔15一侧的顶壁抵紧。...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汽车齿轮罩后壳体的压铸模具,包括定模组件和动模组件,所述动模组件活动设置在所述定模组件的下方,所述动模组件与所述定模组件贴合时在所述定模组件与所述动模组件之间形成产品型腔,其特征在于,所述动模组件包括:对称设置在所述动模组件下方的模脚,两个所述模脚之间形成操作通道;动模框,其连接在两个所述模脚的上端,所述动模框的上表面向下凹陷形成安装槽;动模型腔块,其连接在所述安装槽内;压紧块,其具有插入部与连接部,所述插入部与所述连接部均连接在所述动模框内,所述连接部设置在所述动模框的底端且暴露在所述操作通道内;仿形柱,其一端固定在所述插入部与所述动模型腔块之间,所述仿形柱的另一端穿过所述动模型腔块并插设在所述产品型腔内。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汽车齿轮罩后壳体的压铸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紧块内设置有贯穿所述插入部与所述连接部厚度方向的第一螺栓过孔,所述仿形柱底部设置有第一螺栓孔,螺栓穿过所述第一螺栓过孔连接在所述第一螺栓孔内。3.如权利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杜豪君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豪业精密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