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机车胶泥缓冲器密封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228953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7-25 17:5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是一种新型机车胶泥缓冲器密封结构,包括缸体、缸盖、堵盖,缸盖中心穿设安装有活塞杆,活塞杆内端设有活塞,缸体内腔中填充有胶泥;缸盖内壁与活塞杆外壁之间从左到右依次设有第一级硬密封、第一级组合密封圈、密封保持套、尾盖和弹性卡圈,密封保持套外壁与缸盖内壁之间设有静密封,密封保持套内壁与活塞杆外壁之间从左至右依次设有第二级硬密封、第二级组合密封圈,尾盖内壁与活塞杆外壁之间设有第三级硬密封。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了组合式双层软密封结构,每道密封都具有独立的硬密封作支撑,在结构上提高了每道密封的可靠性;三道硬密封,增加活塞杆的导向稳定性,对软密封提供有效的保护。封提供有效的保护。封提供有效的保护。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机车胶泥缓冲器密封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胶泥缓冲器的
,尤其涉及一种新型机车胶泥缓冲器密封结构。

技术介绍

[0002]胶泥缓冲器在国内外铁路行业有不少应用,在UIC(国际铁路联盟)标准的侧式缓冲器和欧洲的地铁车辆均有胶泥缓冲器的应用;目前国内的和谐机车也采用胶泥缓冲器。而机车胶泥缓冲器芯体早期泄漏导致缓冲器失效的问题,从2005年开始装车运用就一直存在,虽然产品制造企业也就此问题进行了统一整改,诸如KC15缓冲器胶泥芯子的密封由原来的三组密封逐步改为四组密封、六组密封,QKX100缓冲器通过改进缓冲器弹性体的结构增强辅助缓冲性能等,但胶泥芯子胶泥泄漏导致的缓冲器失效这一问题至今仍没有很好解决,并由此导致大量产品检修、有时甚至造成运用单位机车使用周转困难以及对行车安全带来隐患等各种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旨在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新型机车胶泥缓冲器密封结构,以提高机车胶泥缓冲器的整体使用寿命,实现检修期内的胶泥缓冲器不失效,保证机车运行安全并降低机车的运行成本。
[0004]本技术为实现上述目的,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05]一种新型机车胶泥缓冲器密封结构,包括缸体,缸体内腔左端口设有缸盖且内腔右端口设有堵盖,缸盖中心穿设安装有活塞杆,活塞杆伸入缸体内腔并通过活塞杆安装座安装在缸体内腔中,活塞杆内端设有活塞,缸体内腔中填充有胶泥;缸盖内壁与活塞杆外壁之间从左到右依次设有第一级硬密封、第一级组合密封圈、密封保持套、尾盖和弹性卡圈,密封保持套外壁与缸盖内壁之间设有静密封,密封保持套内壁与活塞杆外壁之间从左至右依次设有第二级硬密封、第二级组合密封圈,尾盖内壁与活塞杆外壁之间设有第三级硬密封。
[0006]密封保持套外壁上设有静密封安装环槽,静密封安装在所述静密封安装环槽。
[0007]密封保持套内壁上设有第二级硬密封安装环槽,第二级硬密封安装在所述第二级硬密封安装环槽内。
[0008]密封保持套内壁右端设有第二级组合密封圈安装环槽,第二级组合密封圈安装在第二级组合密封圈安装环槽内。
[0009]尾盖内壁上设有第三级硬密封安装环槽,第三级硬密封安装在所述第三级硬密封安装环槽内。
[0010]胶泥安装在活塞杆安装座、活塞之间以及活塞、堵盖之间。
[0011]堵盖外壁与缸体内壁之间设有密封环。
[0012]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采用了组合式双层软密封结构,每道密封
都具有独立的硬密封作支撑,在结构上提高了每道密封的可靠性;结构中有三道复合材料的硬密封,既增加活塞杆的导向稳定性,也能对软密封提供有效的保护,从而提高了弹性胶泥密封系统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0013]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4]图2为本技术密封部分的示意图;
[0015]图中:1

缸体;2

缸盖;3

堵盖;4

活塞杆;5

活塞杆安装座;6

活塞;7

胶泥;8

第一级硬密封;9

第一级组合密封圈;10

密封保持套;11

尾盖;12

弹性卡圈;13

静密封;14

第二级硬密封;15

第二级组合密封圈;16

第三级硬密封;17

密封环;
[0016]以下将结合本技术的实施例参照附图进行详细叙述。
具体实施方式
[0017]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技术,并非用于限定本技术的范围。在下列段落中参照附图以举例方式更具体地描述本技术。根据下面说明,本技术的优点和特征将更清楚。需说明的是,附图均采用非常简化的形式且均使用非精准的比例,仅用以方便、明晰地辅助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
[0018]需要说明的是,当组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组件。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组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组件。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设置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设置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组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
[0019]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技术的
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技术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技术。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0020]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
[0021]一种新型机车胶泥缓冲器密封结构,如图1至图2所示,包括缸体1、缸盖2、堵盖3、活塞杆4、活塞杆安装座5、活塞6、胶泥7、第一级硬密封8、第一级组合密封圈9、密封保持套10、尾盖11、弹性卡圈12、静密封13、第二级硬密封14、第二级组合密封圈15、第三级硬密封16、密封环17。
[0022]缸体1内腔左端口设有缸盖2且内腔右端口设有堵盖3,缸盖2中心穿设安装有活塞杆4,活塞杆4伸入缸体1内腔并通过活塞杆安装座5安装在缸体1内腔中,活塞杆4内端设有活塞6,缸体1内腔中填充有胶泥7。缸体1、缸盖2、活塞杆4、堵盖3所形成的密闭腔体内填充一定压力的胶泥7,当活塞杆4受力向右侧运动,致使活塞杆4被压入密闭腔体内部,腔体内的体积减少,胶泥7被压缩,反力增大,当外力撤销后,由于胶泥7的特性,被压缩的胶泥7会自动回复至初始状态,推动活塞杆4向左侧运动,恢复初始位置。
[0023]在此过程中,活塞杆4为运动部件,与缸盖2、密封保持套10、尾盖11、密封部件之间
产生相对运动,当密封部件磨损后胶泥7就会从密封部件处泄露,造成产品失效。
[0024]为了克服这种问题,本技术的缸盖2内壁与活塞杆4外壁之间从左到右依次设有第一级硬密封8、第一级组合密封圈9、密封保持套10、尾盖11和弹性卡圈12,密封保持套10外壁与缸盖2内壁之间设有静密封13,密封保持套10内壁与活塞杆4外壁之间从左至右依次设有第二级硬密封14、第二级组合密封圈15,尾盖11内壁与活塞杆4外壁之间设有第三级硬密封16。
[0025]密封保持套10内壁上设有第二级硬密封安装环槽,第二级硬密封14安装在所述第二级硬密封安装环槽内。密封保持套10内壁右端设有第二级组合密封圈安装环槽,第二级组合密封圈15安装在第二级组合密封圈安装环槽内。尾盖11内壁上设有第三级硬密封安装环槽,第三级硬密封16安装在所述第三级硬密封安装环槽内。胶泥7安装在活塞杆安装座5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机车胶泥缓冲器密封结构,包括缸体(1),缸体(1)内腔左端口设有缸盖(2)且内腔右端口设有堵盖(3),缸盖(2)中心穿设安装有活塞杆(4),活塞杆(4)伸入缸体(1)内腔并通过活塞杆安装座(5)安装在缸体(1)内腔中,活塞杆(4)内端设有活塞(6),缸体(1)内腔中填充有胶泥(7);其特征在于,缸盖(2)内壁与活塞杆(4)外壁之间从左到右依次设有第一级硬密封(8)、第一级组合密封圈(9)、密封保持套(10)、尾盖(11)和弹性卡圈(12),密封保持套(10)外壁与缸盖(2)内壁之间设有静密封(13),密封保持套(10)内壁与活塞杆(4)外壁之间从左至右依次设有第二级硬密封(14)、第二级组合密封圈(15),尾盖(11)内壁与活塞杆(4)外壁之间设有第三级硬密封(16)。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机车胶泥缓冲器密封结构,其特征在于,密封保持套(10)外壁上设有静密封安装环槽,静密封(13)安装在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安笑飞李峰侯懂周晓颖魏光磊李伟王辛成孟戌揭长安解朋辉解建翔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铁路北京局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