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肖卷忠专利>正文

一种可调节温湿度的种植大棚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227874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7-25 17:5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种植大棚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可调节温湿度的种植大棚,包括大棚主体和覆盖于大棚主体外侧的薄膜,所述大棚主体包括下框架和设置于下框架上端的顶棚;所述下框架包括左右两侧对称等距分布的立柱、位于左右对称的两根所述立柱上端的横杆和设置于左右两侧所述立柱上端的集水槽。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温湿度传感器、PLC控制器和自动卷膜机构的设置,能够通过自动卷膜机构实现薄膜的卷膜和放膜,便于通风降温除湿,也能实现遮光保温的效果;在大棚主体内设置第一拉线、第二拉线和第三拉线,使其形成葡萄架,供葡萄果树藤蔓攀爬,该种葡萄架结构简单,施工方便,成本低。成本低。成本低。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调节温湿度的种植大棚


[0001]本技术涉及种植大棚
,具体为一种可调节温湿度的种植大棚。

技术介绍

[0002] 大棚内种植农作物已普遍实施,由于棚内空气流通不畅,容易导致棚内温度过高,因此需要经常为大棚通风,以满足农作物生长的需要。传统的种植大棚通风方法是人工扒缝放风,这种方法不仅费时费力,而且容易损坏棚膜。 且需要人工操作,工作环境恶劣,劳动强度大。现有的卷膜器只能电动或手动 单一工作,且结构复杂,不适合推广应用为此,我们推出一种可调节温湿度的种植大棚。
[0003]公告号为CN208509720U的专利公开了一种葡萄种植大棚,包括墙体、支架和顶棚搭建而成的棚体,棚体设有灌溉系统,墙体包括内层钢化玻璃、外层钢化玻璃以及填充在内层钢化玻璃和外层钢化玻璃之间的聚氨酯保温层;顶棚为透明钢化玻璃、并设有多个天窗;天窗一侧通过铰接件与顶棚连接、另一端为自由端;顶棚下方设有低于地面的排水沟;棚体内设有过道;过道上设有轨道;过道两侧为种植槽;种植槽内从上至下依次设有腐殖土层、有机质层、泥沙层、火山岩土壤层和石块层;棚体内设有葡萄种植架;葡萄种植架设有牵引杆。
[0004]上述葡萄种植大棚,在顶棚设有多个天窗,天窗一侧通过铰接件与顶棚连接、另一端为自由端,打开天窗可进行补光、换气,但是上述葡萄种植大棚天窗的打开还需要人工进行操作,不能自动进行控制;此外,上述葡萄种植大棚棚体内设有葡萄种植架;葡萄种植架设有牵引杆,葡萄种植架包括支撑柱和顶框;顶框内由钢丝绳纵横交错形成矩形网格,用于葡萄攀爬的钢丝绳还需要通过支撑柱和顶框进行辅助安装,使得葡萄种植架整体结构安装费时费力,成本较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调节温湿度的种植大棚,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可调节温湿度的种植大棚,包括大棚主体和覆盖于大棚主体外侧的薄膜,所述大棚主体包括下框架和设置于下框架上端的顶棚;
[0007]所述下框架包括左右两侧对称等距分布的立柱、位于左右对称的两根所述立柱上端的横杆和设置于左右两侧所述立柱上端的集水槽;
[0008]所述顶棚包括等距分布的左弧形杆、等距分布的右弧形杆和位于左弧形杆与右弧形杆连接处的中心杆,所述右弧形杆左端部与左弧形杆下端固定连接,所述左弧形杆延伸至右弧形杆上端,且所述左弧形杆右端一体成型设置有竖直设置的连接杆,所述连接杆下端与右弧形杆固定连接;
[0009]所述薄膜上侧位于连接杆处和左右两侧均设有放风口,所述放风口处设置有自动
卷膜机构,所述大棚主体内安装有温湿度传感器,所述温湿度传感器的输出端与PLC控制器输入端电性连接,所述PLC控制器输出端与自动卷膜机构的输入端电性连接;
[0010]左右两侧所述立柱相互远离的一侧面均固定设置有供第一拉线穿过的限位座,且所述第一拉线前后两端分别与前后两组所述限位座固定连接,左右两侧所述第一拉线之间等距固定连接有第二拉线,前后两侧所述第二拉线之间等距固定连接有第三拉线。
[0011]所述立柱内侧面均固定有倾斜设置的加强柱。加强立柱结构的稳固性。
[0012]所述集水槽下端后侧连通有排水管。下雨时,淋在顶棚上薄膜的雨水首先流入集水槽内,然后从排水管向下集中排出,使得多组该可调节温湿度的种植大棚并排分布建设时,能够将雨水排出,减轻薄膜的压力。
[0013]所述左弧形杆左端与左侧所述集水槽侧壁固定连接,所述右弧形杆右端与右侧所述集水槽侧壁固定连接。从而实现顶棚与下框架的固定连接。
[0014]前侧所述左弧形杆与右弧形杆下端和后侧所述左弧形杆与右弧形杆下端均固定设置有三组支撑杆,三组所述支撑杆下端与横杆固定连接。通过三组支撑杆加强顶棚与下框架之间的结构强度,同时对覆盖在顶棚前后两侧的薄膜起到支撑作用。
[0015]所述自动卷膜机构包括电动卷膜器、与电动卷膜器输出端固定连接的卷膜管、与电动卷膜器主体固定连接的爬升器和供爬升器爬升的爬升管,所述薄膜端部且位于放风口处与卷膜管固定连接。通过电动卷膜器工作,驱动卷膜管转动,对放风口处的薄膜进行卷膜,使得防风口露出,通过爬升器在爬升管上爬升,对电动卷膜器起到导向作用,使得电动卷膜器在对薄膜卷膜的过程中能够随之向上移动,在对薄膜放膜的过程中能够随之向下移动。
[0016]所述第二拉线与第三拉线 之间相互交错设置。能够使得第二拉线和第三拉线相互制约,将第二拉线和第三拉线绷紧拉直。
[001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8]1、本技术通过温湿度传感器、PLC控制器和自动卷膜机构的设置,能够通过自动卷膜机构实现薄膜的卷膜和放膜,便于通风降温除湿,也能实现遮光保温的效果;
[0019]2、本技术在大棚主体内设置第一拉线、第二拉线和第三拉线,使其形成葡萄架,供葡萄果树藤蔓攀爬,该种葡萄架结构简单,施工方便,成本低。
附图说明
[0020]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
[0021]图2为本技术图1中A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0022]图3为本技术侧视结构示意图;
[0023]图4为本技术自动卷膜机构结构示意图;
[0024]图5为本技术下框架、第一拉线、第二拉线和第三拉线结构示意图。
[0025]图中:1、薄膜;2、下框架;201、立柱;202、横杆;203、集水槽;204、加强柱;205、排水管;3、顶棚;301、左弧形杆;302、右弧形杆;303、中心杆;304、连接杆;305、支撑杆;4、自动卷膜机构;401、电动卷膜器;402、卷膜管;403、爬升器;404、爬升管;5、温湿度传感器;6、PLC控制器;7、第一拉线;8、限位座;9、第二拉线;10、第三拉线。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7]请参阅图1

5,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可调节温湿度的种植大棚,包括大棚主体和覆盖于大棚主体外侧的薄膜1,所述大棚主体包括下框架2和设置于下框架2上端的顶棚3。
[0028]所述下框架2包括左右两侧对称等距分布的立柱201、位于左右对称的两根所述立柱201上端的横杆202和设置于左右两侧所述立柱201上端的集水槽203,所述立柱201内侧面均固定有倾斜设置的加强柱204,加强立柱201结构的稳固性,所述集水槽203下端后侧连通有排水管205,下雨时,淋在顶棚3上薄膜1的雨水首先流入集水槽203内,然后从排水管205向下集中排出,使得多组该可调节温湿度的种植大棚并排分布建设时,能够将雨水排出,减轻薄膜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调节温湿度的种植大棚,包括大棚主体和覆盖于大棚主体外侧的薄膜(1),其特征在于:所述大棚主体包括下框架(2)和设置于下框架(2)上端的顶棚(3);所述下框架(2)包括左右两侧对称等距分布的立柱(201)、位于左右对称的两根所述立柱(201)上端的横杆(202)和设置于左右两侧所述立柱(201)上端的集水槽(203);所述顶棚(3)包括等距分布的左弧形杆(301)、等距分布的右弧形杆(302)和位于左弧形杆(301)与右弧形杆(302)连接处的中心杆(303),所述右弧形杆(302)左端部与左弧形杆(301)下端固定连接,所述左弧形杆(301)延伸至右弧形杆(302)上端,且所述左弧形杆(301)右端一体成型设置有竖直设置的连接杆(304),所述连接杆(304)下端与右弧形杆(302)固定连接;所述薄膜(1)上侧位于连接杆(304)处和左右两侧均设有放风口,所述放风口处设置有自动卷膜机构(4),所述大棚主体内安装有温湿度传感器(5),所述温湿度传感器(5)的输出端与PLC控制器(6)输入端电性连接,所述PLC控制器(6)输出端与自动卷膜机构(4)的输入端电性连接;左右两侧所述立柱(201)相互远离的一侧面均固定设置有供第一拉线(7)穿过的限位座(8),且所述第一拉线(7)前后两端分别与前后两组所述限位座(8)固定连接,左右两侧所述第一拉线(7)之间等距固定连接有第二拉线(9),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肖卷忠
申请(专利权)人:肖卷忠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