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易崩解软岩路堤综合防控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岩土工程
,涉及一种易崩解软岩路堤综合防控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0002]我国中南、西南地区软岩分布广泛,修建道路时不可避免将软岩用于路堤填筑。由于软岩具有遇水易崩解变形、裂隙发育突出等特性,其用于路堤填筑后,在降雨入渗条件下极易发生持续的颗粒破碎、迁移等运移行为,造成土体的不均匀沉降及长期变形,进而导致失稳灾害的发生;在长期干旱条件下极易导致土体内部产生微裂隙,损害路堤整体强度与承载力。因此,降雨时对坡面进行导流、及时排出路堤内部雨水,干旱时及时向路堤内部补充水分,对于提高路堤稳定性具有重要意义。
[0003]现有的防渗方法主要有铺设防渗隔层、排水板或布置排水管道等,但是这些方法存在工艺复杂、容易失效等问题,并且未考虑土体失水造成的影响。因此亟需一种更为简单有效的路堤补水、排水防渗结构。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易崩解软岩路堤综合防控结构,及时排出路堤内部土体中的雨水,并在其缺水时及时补充水分,大量减少了坡面渗水和颗粒流失,缓解了路堤不均匀沉降、长期变形和干裂的问题,提高了路堤的长期运行稳定性。
[0005]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易崩解软岩路堤综合防控结构的施工方法。
[0006]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易崩解软岩路堤综合防控结构,包括:防渗系统,所述防渗系统包括分层埋设于软岩路堤土体内部的过滤导水层和铺设于边坡面的疏水层;含水率监测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易崩解软岩路堤综合防控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防渗系统,所述防渗系统包括分层埋设于软岩路堤土体内部的过滤导水层(1)和铺设于边坡面的疏水层(2);含水率监测系统,所述含水率监测系统包括路堤内部均匀布置的含水率监测元件(3),实时收集路堤内部每层土体的含水率变化数据;水分控制系统,所述水分控制系统包括储水池(6),储水池(6)底部通过管道分别与竖向埋设于软岩路堤土体内部的水分控制通道(4)以及平行于边坡面铺设的吸排水管(20)连接,吸排水管(20)与过滤导水层(1)连通;根据每层土体的含水率变化控制储水池(6)中的水通过水分控制通道(4)、吸排水管(20)流入路堤内部或者使路堤内多余的水分排入储水池(6)。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易崩解软岩路堤综合防控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导水层(1)由上至下包括透水土工滤布(10)、吸湿
‑
放湿性纤维层(11)、聚氨酯发泡层(12)、聚合树脂板(13)、无纺土工布(14);聚氨酯发泡层(12)靠近吸湿
‑
放湿性纤维层(11)一端均匀设有多个横向的毛细通道(16),每个毛细通道(16)通过竖向设置的毛细沟槽(15)与吸湿
‑
放湿性纤维层(11)连通,毛细沟槽(15)的宽度小于毛细通道(16),毛细通道(16)的轴线与边坡面垂直,用于对水分进行导流。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易崩解软岩路堤综合防控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导水层(1)靠近边坡一端向下倾斜4
°‑6°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易崩解软岩路堤综合防控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疏水层(2)包括坡面排水支护结构和植物篱,植物篱由保水保肥的植生土层(18)和混合草种构成,植生土层(18)中铺设有金属网格(17);吸排水管(20)与金属网格(17)之间的距离范围为15
‑
30cm。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一种易崩解软岩路堤综合防控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排水管(20)包括横向吸排水管(21)和竖向吸排水管(22),铺设于边坡坡面内部,平行于坡面;横向吸排水管(21)和竖向吸排水管(22)的内部结构相同,包括环形分部的毛细通道(16),每个毛细通道(16)与对应毛细沟槽(15)沿径向连通;毛细沟槽(15)的外侧依次设有环形的吸湿
‑
放湿性纤维层(11)、ABS层和透水土工滤布(10),竖向吸排水管(22)与横向吸排水管(21)的毛细通道(16)相互连通,过滤导水层(1)嵌入横向吸排水管(21)内形成整体,横向吸排水管(21)的毛细通道(16)与过滤导水层(1)内部的毛细通道(16)连通;每层过滤导水层(1)下方的竖向吸排水管(22)均设置有通道开关。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易崩解软岩路堤综合防控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水池(6)内安装有气压检测仪(7...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禹,曾铃,綦焱,郭雨,查焕奕,余慧聪,
申请(专利权)人:长沙理工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