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微带线的负群时延电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222208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7-25 17:53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基于微带线的负群时延电路,包括介质基板,还包括主传输线、微带线、匹配电路和控制电路;所述主传输线、所述微带线和所述匹配电路设置在所述介质基板上;所述主传输线与所述微带线耦合,产生负群时延效果;所述匹配电路与所述主传输线连接,用于补偿电路,降低回波损耗;所述控制电路与所述微带线连接,用于调控负群时延值和中心频率。用于调控负群时延值和中心频率。用于调控负群时延值和中心频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微带线的负群时延电路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通信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基于微带线的负群时延电路。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现代通信系统的传输速率不断提高,系统带宽越来越大,信号的完整性问题也越来越突出。当传输系统的群时延在某一频段内产生变化时,就会破坏信号相位的线性度,进而造成信号失真。由于负群时延电路的群时延特性,在改善微波器件性能方面有着重大的作用,被广泛应用于各种通信系统中。然而由于传统的负群时延电路的状态不可调,因此无法适应多变的传输要求。为了使得负群时延电路可调,提出了可重构负群时延电路,现有技术中的可重构负群时延电路的设计方法,大部分都是在电路上加载变容二极管和PIN二极管这些有源器件。对于这些有源器件,需要另外引入偏置电路进行调控,以及同时加入一些电容、电阻和电感对电路进行保护。这样会导致电路的传输损耗增大,而且会不可避免地带来制造过程的复杂化和加工成本的提升;因此,对于微波电路的低损耗需求有待进一步的改善。
[0003]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基于微带线的负群时延电路,以降低电路的传输损耗和加工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微带线的负群时延电路,包括介质基板,还包括主传输线、微带线、匹配电路和控制电路;所述主传输线、所述微带线和所述匹配电路设置在所述介质基板上;所述主传输线与所述微带线耦合,产生负群时延效果;所述匹配电路与所述主传输线连接,用于补偿电路,降低回波损耗;所述控制电路与所述微带线连接,用于调控负群时延值和中心频率。
[0005]进一步的,所述介质基板为矩形,在所述矩形介质基板的第一表面设置所述主传输线、微带线、匹配电路和所述控制电路;第二表面设置金属铜层。
[0006]进一步的,所述主传输线为矩形,沿所述介质基板的长边设置并贯穿所述介质基板。
[0007]进一步的,所述微带线包括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所述第一部分为带缺口的圆角正方形边框,所述第二部分为矩形;所述圆角正方形的任意两边与所述主传输线平行,所述缺口设置在远离所述主传输线的圆角处,所述缺口处通过通孔与介质基板的第二表面连接,所述第二部分沿所述主传输线设置,一端与所述缺口所在的边的端点垂直连接。
[0008]进一步的,所述控制电路包括变容二极管控制电路和PIN二极管控制电路,所述第二部分的另一端与所述变容二极管控制电路连接;所述缺口所在的另一边的端点与所述PIN二极管控制电路连接。
[0009]进一步的,所述变容二极管控制电路包括隔直电容C4、变容二极管VD41、变容二极管VD42、扼流电感L4、电阻R4和直流电源DC4;所述隔直电容C4与所述微带线连接,另一端与
所述变容二极管VD41的正极连接;所述变容二极管VD41的负极与所述变容二极管VD42的负极和所述扼流电感L4连接;所述变容二极管VD42的正极接地;所述扼流电感L4的另一端接所述电阻R4;所述电阻R4的另一端接所述直流电源DC4。
[0010]进一步的,所述直流电源DC4供给的反向偏压大小可调,以控制所述变容二极管控制电路的结电容。
[0011]进一步的,所述PIN二极管控制电路包括隔直电容C51、PIN二极管D5、电容C52、扼流电感L52、扼流电感L51、电阻R5和直流电源DC5;所述隔直电容C51与所述微带线连接,另一端与所述PIN二极管D5的正极和所述扼流电感L51连接;所述PIN二极管D5的负极与所述电容C52连接;所述电容C52的另一端与所述扼流电感L52连接;所述扼流电感L52的另一端接地;所述扼流电感L51的另一端与所述电阻R5连接;所述电阻R5的另一端与所述直流电源DC5连接。
[0012]进一步的,所述直流电源DC5供给的直流电压大小可调,以改变所述PIN二极管控制电路的等效电阻值。
[0013]进一步的,所述匹配电路包括贴片电容C3和贴片电阻R3;所述贴片电容C3与所述主传输线连接,另一端接所述贴片电阻R3;所述贴片电阻R3的另一端接地。
[0014]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优点和有益效果:
[0015]本说明书中的一些实施例通过在“?”形微带线的两个终端分别加载变容二极管与PIN二极管,并通过主传输线与“?”形微带线耦合作用,产生负群时延效果。
[0016]本说明书中的一些实施例通过在主传输线一端加载由电阻与电容组成的匹配电路,以补偿电路,降低回波损耗。
[0017]由于变容二极管和PIN二极管是有源可控器件,本说明书中的一些实施例通过外加控制电路,调整直流电源的大小来改变变容二极管的电容值与PIN二极管的阻值,以实现负群时延值与中心频率的可调控效果。
附图说明
[0018]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些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于微带线的负群时延电路的示例性仿真图;
[0019]图2为本专利技术一些实施例提供的负群时延电路的示例性电路图;
[0020]图3A为本专利技术一些实施例提供的变容二极管控制电路对负群时延电路的中心频率与群时延的|S11|参数控制效果图;
[0021]图3B为本专利技术一些实施例提供的负群时延电路的变容二极管控制电路对负群时延电路的中心频率与群时延的|S21|参数控制效果图;
[0022]图3C为本专利技术一些实施例提供的负群时延电路的变容二极管控制电路对负群时延电路的中心频率与群时延的群时延控制效果图;
[0023]图4A为本专利技术一些实施例提供的PIN二极管控制电路对负群时延电路的|S11|参数控制效果图;
[0024]图4B为本专利技术一些实施例提供的PIN二极管控制电路对负群时延电路的|S21|参数控制效果图;
[0025]图4C为本专利技术一些实施例提供的PIN二极管控制电路对负群时延电路的群时延控
制效果图;
[0026]图标:1

主传输线,2

微带线,3

匹配电路,4

变容二极管控制电路,5

PIN二极管控制电路。
具体实施方式
[0027]为使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0028]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些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于微带线的负群时延电路的示例性仿真图。
[0029]如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提出的微带线的负群时延电路包括介质基板、主传输线1、微带线2、匹配电路3和控制电路。所述主传输线、所述微带线和所述匹配电路设置在所述介质基板上;所述主传输线与所述微带线耦合,产生负群时延效果;所述匹配电路与所述主传输线连接,用于补偿电路,降低回波损耗;所述控制电路与所述微带线连接,用于调控负群时延值和中心频率。
[0030]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介质基板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微带线的负群时延电路,包括介质基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主传输线、微带线、匹配电路和控制电路;所述主传输线、所述微带线和所述匹配电路设置在所述介质基板上;所述主传输线与所述微带线耦合,产生负群时延效果;所述匹配电路与所述主传输线连接,用于补偿电路,降低回波损耗;所述控制电路与所述微带线连接,用于调控负群时延值和中心频率。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微带线的负群时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介质基板为矩形,在所述矩形介质基板的第一表面设置所述主传输线、微带线、匹配电路和所述控制电路;第二表面设置金属铜层。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微带线的负群时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传输线为矩形,沿所述介质基板的长边设置并贯穿所述介质基板。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微带线的负群时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微带线包括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所述第一部分为带缺口的圆角正方形边框,所述第二部分为矩形;所述圆角正方形的任意两边与所述主传输线平行,所述缺口设置在远离所述主传输线的圆角处,所述缺口处通过通孔与介质基板的第二表面连接,所述第二部分沿所述主传输线设置,一端与所述缺口所在的边的端点垂直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基于微带线的负群时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电路包括变容二极管控制电路和PIN二极管控制电路,所述第二部分的另一端与所述变容二极管控制电路连接;所述缺口所在的另一边的端点与所述PIN二极管控制电路连接。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基于微带线的负群时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变容二极管控制电路包括隔直电容C4、变容二极管VD41、变容二极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江婉王言达黄永茂刘达吏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云康讯达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