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轴工业机器人的走线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220426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7-25 17:51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多轴工业机器人的走线结构,包括机械臂,所述机械臂的底端设有旋转座,所述旋转座设于底座上,所述旋转座可带动机械臂相对于底座水平旋转,所述底座内部设有腔室,所述腔室的底部设有向上凸起的凸台,所述凸台的周侧设有两个对称设置的弹簧套,所述弹簧套的轴线方向与凸台的圆周方向一致,所述机械臂的线束沿弹簧套轴线方向穿设于弹簧套内。本发明专利技术具有可避免线束因机械臂的转动而发生磨损,线束可适应机械臂的转动,无需预留过长的线束长度,避免成本增加和多余的线束遭到磨损,且可通过弹簧套作用自动回位等特点。且可通过弹簧套作用自动回位等特点。且可通过弹簧套作用自动回位等特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多轴工业机器人的走线结构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多轴工业机器人的走线结构,属于工业机器人的


技术介绍

[0002]工业机器人本体线缆对机器人的性能起关键作用,机器人线缆的维护成本是十分昂贵的,并且机器人线缆出现故障会导致机器人的停机以及安全等事故;多轴机器人的控制柜集成于底座本体,机器人除一轴的线缆将线集束于底座本体,而由于底座本体与电机的空间狭小,容易导致线缆与底座本体的摩擦,这种摩擦不仅降低了线缆的使用寿命,同时也造成机器人底座本体表面油漆刮花和底座本体内部线缆漏电。
[0003]在公开号为CN107186694A的中国专利申请中公开了一种工业机器人一轴线缆布置结构,包括转座、底座和线缆,一轴电机安装于底座的空腔内,转座与一轴电机之间通过减速机传动连接;还包括两根耐磨、软质的保护套管,两根保护套管呈对称布设,保护套管的上端固定于转座,下端固定于底座内侧壁,保护套管的侧视图呈U型,保护套管的俯视图呈C型;线缆由转座上表面的线缆口穿入,再分为两束分别穿过两个保护套管,再连接至底座的航空插头。
[0004]该工业机器人通过保护套管对线束包裹保护,但是实际应用过程中,由于机器人需要转动,线束由于机器人的转动,依旧被带动转动,而保护套管的轴向形变能力有限,若要保持机器人的最大转动角度,则需要预留更多的线束长度,造成成本增加,同时线束依旧会有很长一段裸露,这部分线束依旧会遭受磨损,甚至线束发生打结。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多轴工业机器人的走线结构,解决了现有技术存在的线束保护不足,线束易受损等问题。
[0006]本专利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主要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解决的:一种多轴工业机器人的走线结构,包括机械臂,所述机械臂的底端设有旋转座,所述旋转座设于底座上,所述旋转座可带动机械臂相对于底座水平旋转,所述底座内部设有腔室,所述腔室的底部设有向上凸起的凸台,所述凸台的周侧设有两个对称设置的弹簧套,所述弹簧套的轴线方向与凸台的圆周方向一致,所述机械臂的线束沿弹簧套轴线方向穿设于弹簧套内;上述弹簧套的设置,使得线束可沿弹簧套的轴线方向穿过受弹簧套的导向限位作用,使得线束可通过弹簧套的保护避免线束因机械臂的转动而发生磨损,同时在机械臂转动时,线束可通过弹簧套的收缩形变适应机械臂的转动,而无需预留过长的线束长度,避免成本增加和多余的线束遭到磨损,且在机械臂转回原位后,多余被扯出的线束可通过弹簧套的自动拉伸形变,自动恢复原位,保证线束始终受弹簧套的保护,同时两个对称设置的弹簧套可保证机械臂正反向转动时,弹簧套均可以保持对线束应有的作用。
[0007]作为优选,所述弹簧套弯曲形成分为上下两段的U型结构;上述弹簧套弯曲形成分为上下两段的U型结构的设置,使得线束可预留更多的长度增加机械臂的可转动角度,且可
通过弹簧套对预留的线束同样进行保护,可避免线束裸露受损,同时可避免机械臂转动时,弹簧套被线束带动向上倾斜,可保持弹簧套的下段的稳定,从而保持弹簧套整体位置的稳定。
[0008]作为优选,两个所述弹簧套的开口朝同一侧且相互靠近;上述两个弹簧套的开口朝同一侧且相互靠近的结构设置,使得机械臂正反向转动时,线束可始终受弹簧套的弹力作用,保证弹簧套对线束的导向限位作用的稳定。
[0009]作为优选,所述旋转座的一侧设有与腔室连通的弧形开槽;上述弧形开槽的设置,用于供线束伸出与机械臂连接,同时在机械臂转动时,使得线束可适应机械臂的转动,增加线束的移位空间。
[0010]作为优选,所述凸台的顶面上固定设有减速机,所述旋转座的底部设有与减速机侧壁上的旋转部连接的环形连接部,所述旋转座的顶部设有用于驱动减速机转动的驱动电机;上述驱动电机驱动减速机的旋转部转动后,减速机的旋转部通过环形连接部带动旋转座同步减速旋转,实现机械臂的水平旋转。
[0011]作为优选,所述旋转座的侧壁底部设有与驱动电机的出轴同轴设置的环形滑块,所述底座的侧壁顶部设有与环形滑块配合的环形滑槽;上述环形滑块和环形滑槽的配合设置,使得旋转座可在底座的支撑下顺着环形滑槽稳定旋转,保持结构运行的稳定性。
[0012]作为优选,所述旋转座的顶部对应于弧形开槽的上方设有罩壳;上述罩壳的设置,可对弧形开槽形成遮挡,减少灰尘等外物进入,起到保护作用。
[0013]作为优选,所述机械臂内部设有中空结构;上述机械臂内部设有中空结构,使得线束可穿过机械臂内部的中空区,在机械臂内部穿设,以保证机械臂的正常工作,且避免线束在机械臂工作时缠绕打结。
[0014]因此,本专利技术具有可避免线束因机械臂的转动而发生磨损,线束可适应机械臂的转动,无需预留过长的线束长度,避免成本增加和多余的线束遭到磨损,且可通过弹簧套作用自动回位等特点。
附图说明
[0015]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立体结构图;
[0016]图2是图1中的底座与弹簧套配合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3是图1中的弹簧套和线束装配图;
[0018]图4是图1中的局部结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下面通过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具体的说明。
[0020]如图1

3所示,一种多轴工业机器人的走线结构,包括机械臂1,机械臂1的底端设有旋转座2,旋转座2设于底座3上,旋转座2可带动机械臂1相对于底座3水平旋转,底座3内部设有腔室31,腔室31的底部设有向上凸起的凸台32,凸台32的周侧设有两个对称设置的弹簧套33,弹簧套33的轴线方向与凸台32的圆周方向一致,机械臂1的线束沿弹簧套33轴线方向穿设于弹簧套33内,弹簧套33弯曲形成分为上下两段的U型结构,两个弹簧套33的开口朝同一侧且相互靠近,旋转座2的一侧设有与腔室31连通的弧形开槽21,机械臂1内部设有
中空结构,旋转座的顶部对应于弧形开槽的上方设有罩壳25。
[0021]上述机械臂内部有中空结构,机械臂包括有小臂、肘部、大臂,小臂、肘部、大臂的线束穿过内部中空位置,向下延伸至旋转座,线束穿过弧形开槽进入底座的腔室,穿过弹簧套与底座侧壁连接,线束从底座侧壁可分别穿过两个呈U型结构的弹簧套,线束从弹簧套的下段绕过弯曲部位,从弹簧套的上段伸出,并穿过弧形开槽与机械臂连接。
[0022]在机械臂转动时,线束被机械臂牵拉,位于弹簧套上段的线束被上拉时,线束从弹簧套的一端推挤弹簧套,使得弹簧套收缩形变,线束放松后,弹簧套通过自身的弹力自动回位,从而带动线束自动回复折叠状态,在弹簧套形变过程中,弹簧套可始终保持对位于底座内的线束的保护作用。
[0023]如图4所示,凸台32的顶面上固定设有减速机34,旋转座2的底部设有与减速机34侧壁上的旋转部连接的环形连接部22,旋转座2的顶部设有用于驱动减速机34转动的驱动电机23,旋转座2的侧壁底部设有与驱动电机24的出轴同轴设置的环形滑块24,底座3的侧壁顶部设有与环形滑块23配合的环形滑槽35。
[0024]上述减速机和驱动电机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轴工业机器人的走线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机械臂(1),所述机械臂(1)的底端设有旋转座(2),所述旋转座(2)设于底座(3)上,所述旋转座(2)可带动机械臂(1)相对于底座(3)水平旋转,所述底座(3)内部设有腔室(31),所述腔室(31)的底部设有向上凸起的凸台(32),所述凸台(32)的周侧设有两个对称设置的弹簧套(33),所述弹簧套(33)的轴线方向与凸台(32)的圆周方向一致,所述机械臂(1)的线束沿弹簧套(33)轴线方向穿设于弹簧套(33)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轴工业机器人的走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弹簧套(33)弯曲形成分为上下两段的U型结构。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轴工业机器人的走线结构,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弹簧套(33)的开口朝同一侧且相互靠近。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轴工业机器人的走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座(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彬童诚昊汤文彪李锦王伟勇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今飞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