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托车及摩托车发动机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217442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7-25 11:2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摩托车及摩托车发动机结构,发动机结构包括形成有燃烧腔及和燃烧腔连通的排气腔的缸体和排气组件,排气组件包括排气门和排气导管,排气导管穿设于缸体且一端与排气腔连通;排气门可伸缩地穿设于排气导管上,用于控制排气腔与燃烧腔的通断;排气导管朝向排气腔的一端与排气门之间预留有储碳间隙,储碳间隙与排气腔连通。在发动机的排气过程中燃料燃烧不充分产生的碳粒会有部分附着在排气门上,随着排气门的运动进入排气导管与排气门之间的间隙中,进而磨损排气组件,降低使用寿命。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设置储碳间隙收集附着在排气门上的碳粒,避免大量碳粒经排气门进入排气门与排气导管之间的间隙,进而对排气组件造成磨损。成磨损。成磨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摩托车及摩托车发动机结构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机动车发动机
,特别是涉及摩托车及摩托车发动机结构。

技术介绍

[0002]随着机动车发动机技术的发展,出现了摩托车发动机技术,摩托车发动机内的燃烧腔是燃料或者推进剂在其中燃烧生产高温燃气的装置,但在发动机发动阶段或是在空气中含氧量较低的区域行驶时,燃烧腔内易燃烧不完全而产生碳粒,碳粒与废气一起通过排气腔排出发动机。此时,部分碳粒会附着在气门上并在发动机运行过程中,进入气门与导管的配合间隙中,进而对导管造成磨损。
[0003]现有技术中一般是设计合理的发动机结构使燃烧腔内的燃烧反应更加充分,但仍不可避免的会有燃烧不充分的碳粒附着在气门上的现象。

技术实现思路

[0004]基于此,有必要针对碳粒附着问题,提供一种摩托车发动机结构。
[0005]一种摩托车发动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动机结构包括:
[0006]缸体,具有燃烧腔、与所述燃烧腔连通的排气腔;
[0007]排气组件,包括排气导管和排气门,所述排气导管穿设于所述缸体且所述排气导管一端与所述排气腔连通;所述排气门可伸缩地穿设于所述排气导管,用于控制所述排气腔与所述燃烧腔的通断;
[0008]其中,所述排气导管朝向所述排气腔的一端与所述排气门之间预留有储碳间隙,所述储碳间隙与所述排气腔连通。
[0009]上述摩托车发动机结构用于减少燃烧腔内燃料燃烧不充分时产生的碳粒附着在排气门上的数量,减少碳粒对排气导管的磨损。具体在应用过程中,排气门随着发动机的运行,使燃烧腔与排气腔由断开转变为连通,因燃烧不充分产生的碳粒随着废气进入排气腔,小部分碳粒附着在排气腔内的排气门上,排气门控制燃烧腔与排气腔由连通转变为断开时,排气门向排气导管轴向方向移动,排气导管与排气门之间预留的储碳间隙收集储存进入排气导管内的碳粒。
[0010]这样,通过储碳间隙将附着在排气门上的碳粒收集起来,减少了碳粒对排气导管内壁的磨损,相较于现有技术中使燃烧更充分而减少碳粒生成的方法,本装置提供了一种通过结构设置来减少碳粒进入排气导管内的摩托车发动机结构装置,增加的结构相较于现有技术更加简单,提供了一种减少气缸内部磨损的摩托车发动机结构。
[0011]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排气门部分间隙套设与所述排气导管中,所述排气门在沿所述排气导管轴向方向移动设置。
[0012]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储碳间隙包括第一储碳槽,所述第一储碳槽开设于所述排气导管面向所述排气门的内表面上。
[0013]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储碳间隙包括第二储碳槽,所述第二储碳槽开设于所述排
气门面向所述排气导管的外表面上。
[0014]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配合间隙包括第一储碳槽与第二储碳槽,所述第一储碳槽开设于所述排气导管面向所述排气门的内表面上,所述第二储碳槽开设于所述排气门面向所述排气导管的外表面上,所述第一储碳槽与所述第二储碳槽之间能够连通形成储碳空间。
[0015]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储碳槽沿所述排气导管轴向方向的开设长度大于所述第二储碳槽沿所述排气导管轴向方向的开设长度。
[0016]在一些实施例中,当排气门为低开度时,所述第一储碳槽与所述第二储碳槽之间形成储碳空间;当排气门为高开度时,所述第一储碳槽与所述排气门之间形成储碳空间。
[0017]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摩托车发动结构还包括进气组件,所述缸体内还形成有与所述燃烧腔连通的进气腔,所述进气组件包括进气门和进气导管,所述进气门可伸缩地穿设于所述进气导管,用于控制所述进气腔与所述燃烧腔的通断。
[0018]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摩托车发动机结构还包括气门油封,所述气门油封部分套设于所述排气导管背向所述排气腔的一端,所述气门油封的另一部分密封套设于所述排气门。
[0019]一种摩托车,其特征在于,包括上述摩托车发动机结构。
附图说明
[0020]图1为本申请一实施例中摩托车发动机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2为图1所示排气组件结构示意图。
[0022]附图标记:10、发动机结构;100、缸体;110、燃烧腔;120、排气腔;130、进气腔;200、排气组件;210、排气门;220、排气导管;230、储碳间隙;231、第一储碳槽;232、第二储碳槽;300、进气组件;310、进气门;320、进气导管;400、气门油封。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为使本专利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专利技术。但是本专利技术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专利技术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专利技术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0024]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
[0025]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0026]在本专利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
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专利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0027]在本专利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0028]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上”、“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摩托车发动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摩托车发动机结构包括:缸体,具有燃烧腔、与所述燃烧腔连通的排气腔;排气组件,包括排气导管和排气门,所述排气导管穿设于所述缸体且所述排气导管一端与所述排气腔连通;所述排气门可伸缩地穿设于所述排气导管,用于控制所述排气腔与所述燃烧腔的通断;其中,所述排气导管朝向所述排气腔的一端与所述排气门之间预留有储碳间隙,所述储碳间隙与所述排气腔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摩托车发动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气门部分间隙套设与所述排气导管中,所述排气门在沿所述排气导管轴向方向移动设置。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摩托车发动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储碳间隙包括第一储碳槽,所述第一储碳槽开设于所述排气导管面向所述排气门的内表面上。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摩托车发动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储碳间隙包括第二储碳槽,所述第二储碳槽开设于所述排气门面向所述排气导管的外表面上。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摩托车发动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配合间隙包括第一储碳槽与第二储碳槽,所述第一储碳槽开设于所述排气导管面向所述排气门的内表面上,所述第二储碳槽开设于所述排气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汪允志郭贤锦钱勉魏小勇
申请(专利权)人:江门市大长江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