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机模块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212045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7-25 11:20
提供了相机模块。相机模块包括:壳体,配置成具有由盖覆盖的内部空间;折叠模块,其包括反射构件和移动支架,反射构件配置成反射从外部入射的光并改变该光的路径,反射构件安装在移动支架上并且移动支架配置成可在内部空间中移动;透镜模块,在内部空间中位于折叠模块的后面并且包括透镜镜筒,透镜镜筒包括在光轴方向上对准的多个透镜并且配置成允许从反射构件反射的光通过;以及阻尼器,在壳体内部位于折叠模块和透镜模块之间,并且包括分别面向彼此正交的3轴方向的第一缓冲表面、第二缓冲表面和第三缓冲表面。表面和第三缓冲表面。表面和第三缓冲表面。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相机模块


[0001]以下描述涉及相机模块。

技术介绍

[0002]随着信息通信技术和半导体技术的发展,电子设备的布局和实现也在迅速增长。这些电子设备可以通过汇集而不是停留在它们传统的唯一域中来提供各种操作。
[0003]相机可以在诸如但不限于智能电话、平板个人计算机和膝上型计算机的便携式电子设备中实现,并且可以向这些便携式电子设备的相机添加自动对焦(AF)操作、图像稳定器操作和变焦操作。
[0004]图像稳定器操作可以包括相机抖动补偿和/或手抖动补偿,并且当相机移动或静止时,可以防止由于拍摄者无意地发生手抖动或相机抖动而导致的被拍摄对象的图像振动。
[0005]自动对焦(AF)操作是通过根据离对象的距离沿着光轴方向移动位于图像传感器前面的透镜而从图像传感器的成像面获得清晰的图像。这种自动对焦操作曾经提供在昂贵的电子设备中,但是现在已经成为提供在低成本入门级电子设备中的基本特征。
[0006]另外,随着相机模块的性能的提高,为了平滑地实现自动对焦功能、图像防抖功能和变焦功能,需要确保模块的内部部件之间的诸如减震和防噪的可靠性。
[0007]在本
技术介绍
部分中公开的上述信息仅用于增强对
技术介绍
的理解,并且因此,其可以包含不构成该国家的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现有技术的信息。

技术实现思路

[0008]提供本
技术实现思路
部分旨在以简要的形式介绍对专利技术构思的选择,而在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中将进一步描述这些专利技术构思。本
技术实现思路
部分目的不在于确认所要求保护的主题的关键特征或必要特征,也不意图籍此帮助确定所要求保护的主题的范围。
[0009]在总的方面中,相机模块包括:壳体,配置成具有由盖覆盖的内部空间;折叠模块,其包括反射构件和移动支架,反射构件配置成反射从外部入射的光并改变该光的路径,反射构件安装在移动支架上并且移动支架配置成可在内部空间中移动;透镜模块,在内部空间中位于折叠模块的后面并且包括透镜镜筒,透镜镜筒包括在光轴方向上对准的多个透镜并且配置成允许从反射构件反射的光通过;以及阻尼器,在壳体内部位于折叠模块和透镜模块之间,并且包括分别面向彼此正交的3轴方向的第一缓冲表面、第二缓冲表面和第三缓冲表面。
[0010]第一缓冲表面可以定位成面向平行于光轴方向的第一轴方向,第二缓冲表面定位成面向与第一轴方向相交且平行于光的入射方向的第二轴方向,以及第三缓冲表面定位成面向与第一轴方向和第二轴方向正交的第三轴方向。
[0011]第一缓冲表面可以定位成面向透镜模块,第二缓冲表面定位成面向盖,并且第三
缓冲表面定位成面向壳体的一对相对内壁的远离阻尼器的内壁。
[0012]阻尼器还可以包括:第四缓冲表面,定位成面向第二轴方向,并且定位成面向与第二缓冲表面相反的方向;以及第五缓冲表面,定位成面向第一轴方向,并且定位成面向与第一缓冲表面相反的方向。
[0013]第四缓冲表面可以定位成面向壳体的底部,并且第五缓冲表面可以定位成面向折叠模块。
[0014]移动支架可以设置成可相对于壳体在第二轴方向或第三轴方向上旋转。
[0015]透镜镜筒可以设置成可相对于壳体在第一轴方向上移动。
[0016]阻尼器可以包括一对阻尼器,并且一对阻尼器可以形成为相对于在光的入射方向上延伸同时穿过光轴的平面彼此对称。
[0017]一对第三缓冲表面可定位成朝向壳体的一对相对内壁的、远离一对阻尼器中的阻尼器的内壁彼此面对。
[0018]在总的方面中,相机模块包括:壳体,配置成具有由盖覆盖的内部空间;折叠模块,其包括反射构件和移动支架,反射构件安装在移动支架上并且移动支架配置成可在内部空间中移动;透镜模块,在内部空间中位于折叠模块的后面,并且包括透镜镜筒,透镜镜筒包括在光轴方向上对准的多个透镜并且配置成允许从反射构件反射的光入射;以及阻尼器,在壳体内部固定地设置在折叠模块和透镜模块之间,并且包括面向彼此正交的3轴方向的多个缓冲表面。
[0019]阻尼器还可以包括支承框架,支承框架具有:第一部分,在与光轴方向相交并且平行于光的入射方向的第二轴方向上延伸,并且可以固定到壳体的底部区域;以及第二部分,从第一部分弯曲以在平行于光轴方向的第一轴方向上延伸,其中缓冲构件可以位于支承框架上。
[0020]缓冲构件可包括:第一缓冲构件,具有第一缓冲表面并且位于支承框架的第一部分上;以及第二缓冲构件,具有第二缓冲表面和第三缓冲表面,并且位于支承框架的第二部分上。
[0021]第一缓冲表面可以定位成在壳体的内部面向透镜模块,第二缓冲表面可以定位成在壳体的内部面向盖,并且第三缓冲表面可以定位成面向壳体的一对相对内壁的远离阻尼器的内壁。
[0022]第二缓冲构件还可以具有定位成面向与第二缓冲表面相反的方向的第四缓冲表面。
[0023]第二缓冲构件可定位成在宽度方向上相对于支承框架的第二部分的中心朝向壳体的内部偏置。
[0024]缓冲构件还可以包括位于支承框架的第一部分上的第三缓冲构件,第三缓冲构件具有定位成面向与第一缓冲表面相反的方向的第五缓冲表面。
[0025]在光轴方向上测量的第三缓冲构件的最大厚度可以比在光轴方向上测量的第一缓冲构件的最大厚度薄。
[0026]壳体可以包括突出端,突出端具有从壳体的底部突出并向上敞开的插入槽,并且支承框架的第一部分的端部插入到插入槽中并固定到插入槽。
[0027]第一缓冲表面可以具有向外凸出的压花结构。
[0028]阻尼器可以包括一对阻尼器,并且对于一对阻尼器中的第二缓冲构件,一对阻尼器的一对第三缓冲表面定位成朝向壳体的一对相对内壁的、远离阻尼器的内壁彼此面对。
[0029]根据所附权利要求、附图和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其它特征和方面将变得显而易见。
附图说明
[0030]图1示出了根据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的示例性相机模块的立体图。
[0031]图2示出了示意性地示出图1所示的示例性相机模块的分解立体图。
[0032]图3A和图3B各自示出了应用于图1所示的示例性相机模块的阻尼器的立体图。
[0033]图4示出了沿图1的线IV

IV

截取的局部截面图。
[0034]图5示出了沿图4的线V

V

截取的截面图。
[0035]图6示出了在图4所示的示例性相机模块的局部截面图中的阻尼器的动作的示例。
[0036]图7示出了在图5所示的示例性相机模块的截面图中的阻尼器的动作的示例。
[0037]在整个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中,相同的附图标记可以指代相同或相似的元件。出于清楚、说明和方便的目的,附图可能未按照比例绘制,并且附图中元件的相对尺寸、比例和描绘可能被夸大。
具体实施方式
[0038]提供以下具体实施方式以帮助读者获得对本文中所描述的方法、装置和/或系统的全面理解。然而,在理解本申请的公开内容之后,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相机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相机模块包括:壳体,配置成具有由盖覆盖的内部空间;折叠模块,所述折叠模块包括反射构件和移动支架,所述反射构件配置成反射从外部入射的光并改变所述光的路径,所述反射构件安装在所述移动支架上并且所述移动支架配置成能够在所述内部空间中移动;透镜模块,在所述内部空间中位于所述折叠模块的后面,并且包括透镜镜筒,所述透镜镜筒包括在光轴方向上对准的多个透镜并且配置成允许从所述反射构件反射的所述光通过;以及阻尼器,在所述壳体的内部位于所述折叠模块和所述透镜模块之间,并且包括分别面向彼此正交的3轴方向的第一缓冲表面、第二缓冲表面和第三缓冲表面。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相机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缓冲表面定位成面向平行于所述光轴方向的第一轴方向,所述第二缓冲表面定位成面向与所述第一轴方向相交且平行于所述光的入射方向的第二轴方向,以及所述第三缓冲表面定位成面向与所述第一轴方向和所述第二轴方向正交的第三轴方向。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相机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缓冲表面定位成面向所述透镜模块,所述第二缓冲表面定位成面向所述盖,以及所述第三缓冲表面定位成面向所述壳体的一对相对内壁的、远离所述阻尼器的内壁。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相机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阻尼器还包括:第四缓冲表面,定位成面向所述第二轴方向,并且定位成面向与所述第二缓冲表面相反的方向,以及第五缓冲表面,定位成面向所述第一轴方向并且定位成面向与所述第一缓冲表面相反的方向。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相机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缓冲表面定位成面向所述壳体的底部,以及所述第五缓冲表面定位成面向所述折叠模块。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相机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支架设置成能够相对于所述壳体在所述第二轴方向或所述第三轴方向上旋转。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相机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透镜镜筒设置成能够相对于所述壳体沿着所述第一轴方向移动。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相机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阻尼器包括一对阻尼器,以及所述一对阻尼器形成为相对于在所述光的入射方向上延伸同时穿过所述多个透镜的光轴的平面彼此对称。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相机模块,其特征在于,一对第三缓冲表面定位成朝向所述壳体的一对相对内壁的、远离所述一对阻尼器中的阻尼器的内壁彼此面对。10.相机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相机模块包括:壳体,配置成具有由盖覆盖的内部空间;折叠模块,所述折叠模块包括反射构件和移动支架,所述反射构件安装在所述移动支
架上并且所述移动支架配置成能够在所述内部空间中移动;透镜模块,在所述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姜声皓
申请(专利权)人:三星电机株式会社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