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塑胶件、顶盖组件、储能装置及用电设备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8211124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7-21 17:0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下塑胶件、顶盖组件、储能装置及用电设备,下塑胶件包括相背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且下塑胶件设有贯通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的第一注液孔,第一表面凸设有分流筋条,分流筋条位于第一注液孔的边缘处,且分流筋条包括成角度连接的第一分流段和第二分流段,第一分流段和第二分流段的连接处形成有折弯部,折弯部靠近第一注液孔设置,第一分流段和第二分流段用于将经第一注液孔注入的部分电解液分流至裸电芯的不同位置。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的下塑胶件、顶盖组件、储能装置及用电设备,能够降低因电解液直接冲击裸电芯而导致裸电芯受损的概率,同时还能提高裸电芯对电解液的吸收效率,缩短浸润时间。缩短浸润时间。缩短浸润时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下塑胶件、顶盖组件、储能装置及用电设备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储能
,尤其涉及一种下塑胶件、顶盖组件、储能装置及用电设备。

技术介绍

[0002]通常情况下,电池包括壳体、裸电芯和端盖,裸电芯容置于壳体内,端盖盖设于壳体的开口处,以实现对壳体内部空间的密封。其中,为了防止裸电芯直接接触到端盖或壳体,导致壳体带电,通常需要在端盖和裸电芯之间设置下塑胶件;同时为了方便向壳体内部注入电解液,端盖和下塑胶件上均设有贯通的注液孔,以使电解液能够通过端盖和下塑胶件上的注液孔注入壳体内部,以浸润裸电芯。
[0003]但在相关技术中,在注液的过程中,电解液直接通过注液孔喷射到裸电芯,这会对裸电芯造成一定损伤,且注液孔为了避让其他结构通常会偏离裸电芯的中心位置,容易导致电解液集中偏向裸电芯的一侧注射,从而使得电解液首先裸电芯浸润靠近注液孔的位置,然后慢慢裸电芯浸润远离注液孔的位置,这样容易使裸电芯对电解液的吸收不均匀而造成浸润时间过长。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公开了一种下塑胶件、顶盖组件、储能装置及用电设备,能够降低因电解液直接冲击裸电芯而导致裸电芯受损的概率,同时还能提高裸电芯对电解液的吸收效率,缩短浸润时间。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第一方面,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下塑胶件,所述下塑胶件包括背离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且所述下塑胶件设有贯通所述第一表面和所述第二表面的第一注液孔,所述第一表面凸设有分流筋条,所述分流筋条位于所述第一注液孔的边缘处,且所述分流筋条包括成角度连接的第一分流段和第二分流段,所述第一分流段和所述第二分流段的连接处形成有折弯部,所述折弯部靠近所述第一注液孔设置,以使所述第一分流段和所述第二分流段能够用于将经所述第一注液孔注入的部分电解液分流至裸电芯的不同位置。
[0006]在本申请提供的下塑胶件中,通过在下塑胶件上额外增设分流筋条,并将分流筋条设计为包括成角度连接的第一分流段和第二分流段的分流结构,以利用该第一分流段和第二分流段将经第一注液孔注入的部分电解液分流至裸电芯的不同位置,增大电解液落到裸电芯的区域,从而有利于提高裸电芯对电解液的吸收效率,缩短裸电芯的浸润时间,提高裸电芯的浸润效率;同时由于经第一注液孔注入的电解液能够沿着第一分流段和第二分流段发生流动,然后再落到裸电芯上,即电解液能够通过第一分流段和第二分流段间接流动至裸电芯,这样,能够避免电解液直接冲击裸电芯,从而有利于降低因电解液直接冲击裸电芯而导致裸电芯受损的概率。
[0007]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专利技术第一方面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分流段自与
所述折弯部的连接处沿远离所述第一注液孔的方向呈直线或弧线延伸;和/或,所述第二分流段自与所述折弯部的连接处沿远离所述第一注液孔的方向呈直线或弧线延伸。
[0008]这样能够将经第一注液孔注入的电解液导流至裸电芯的远离第一注液孔的位置,便于增大电解液落到裸电芯的区域,从而有利于提高裸电芯对电解液的吸收效率,缩短裸电芯的浸润时间,提高裸电芯的浸润效率。优选地,第一分流段自与折弯部的连接处沿远离第一注液孔的方向呈弧线延伸;与此同时第二分流段也自与折弯部的连接处沿远离第一注液孔的方向呈弧线延伸。弧形分流段的设置,使得电解液在第一分流段和第二分流段上做非匀速运动,在电解液的流动方向上,后方的电解液的速度更大,可以将前方的电解液撞击,使得电解液飞射得更远,可以进一步更好地将电解液分散导流并均匀滴落至裸电芯的各个位置,便于裸电芯更加均匀且快速的浸润,,加快浸润时间,提高浸润效率。
[0009]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专利技术第一方面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分流段相对所述第一表面凸出的高度自所述第一分流段与所述折弯部的连接处沿远离所述第一注液孔的方向逐渐减小;和/或,所述第二分流段相对所述第一表面凸出的高度自所述第二分流段与所述折弯部的连接处沿远离所述第一注液孔的方向逐渐减小。
[0010]这样使得折弯部相对第一表面凸出的高度相对较高,而从第一注液孔注入的电解液首先与分流筋条的折弯部接触,通过使折弯部相对第一表面凸出的高度设置得相对较高,使得分流筋条较高的位置(即折弯部)靠近第一注液孔设置,可以保证电解液与分流筋条的接触面积,使更多的电解液沿第一分流段和第二分流段流动,便于对第一注液孔位置的电解液进行分流;同时由于电解液在流动过程中会有部分电解液从第一分流段和第二分流段上滴落到裸电芯上,使得流到第一分流段和第二分流段的远离第一注液孔的端部的电解液较少,第一分流段和第二分流段相对第一表面凸出的高度均自折弯部沿远离第一注液孔的方向逐渐减小,使得电解液能够顺利地从第一分流段和第二分流段的远离第一注液孔的端部落到裸电芯上,一方面能够在保证分流的作用下降低成本,另一方面电解液受表面张力的影响,如果第一分流段和第二分流段相对第一表面凸出的高度沿远离第一注液孔的方向一直等高,或者是自折弯部沿远离第一注液孔的方向逐渐增高,会有一部分的电解液黏附在第一分流段和第二分流段的侧壁上,导致电解液的浪费;并且电解液会大部分沿着第一分流段和第二分流段形成的路径一直集中流向第一分流段和第二分流段的远离第一注液孔的端部,不利于电解液均匀的滴落至裸电芯。
[0011]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专利技术第一方面的实施例中,所述分流筋条为多条,多条所述分流筋条沿所述第一注液孔的周向间隔分布在所述第一注液孔的边缘处。
[0012]通过设置多条分流筋条,能够为电解液提供至少四条导流路径,即使得电解液的导流路径能够被分散为至少四条,以使电解液能够沿着多条分流筋条形成的路径分散导流至裸电芯更多不同的位置,不仅能够进一步地增大电解液落到裸电芯的区域,从而有利于进一步提高裸电芯对电解液的吸收效率,进一步缩短裸电芯的浸润时间,进一步地提高裸电芯的浸润效率;同时由于电解液可以由至少四条导流路径分散导出,如此有利于降低因电解液对裸电芯冲击而导致裸电芯受损的概率,并改善裸电芯的浸润效果。
[0013]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专利技术第一方面的实施例中,任意相邻的两条所述分流筋条分别为第一子分流筋条和第二子分流筋条,所述第一子分流筋条的所述第一分流段靠近所述第二子分流筋条的所述第二分流段设置,且所述第一子分流筋条的所述第一分
流段和所述第二子分流筋条的所述第二分流段相互平行设置,即相邻的两条分离筋条的相互靠近的分流段相互平行设置,使得相邻的两条分离筋条的相互靠近的分流段之间的间距沿远离第一注液孔的方向保持一致,这样有利于使电解液能够匀速、稳定地流向距离第一注液孔较远的位置,能更好地将电解液分散导流滴落至裸电芯的各个位置,便于裸电芯更加快速地浸润,加快浸润时间,提高浸润效率。
[0014]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专利技术第一方面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注液孔的中心和所述下塑胶件的中心偏心设置,所述分流筋条包括第一分流筋条和第二分流筋条,所述第一分流筋条位于所述第一注液孔的靠近所述下塑胶件的中心的一侧,所述第二分流筋条位于所述第一注液孔的远离所述下塑胶件的中心的一侧;所述第一分流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下塑胶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塑胶件(10)包括相背的第一表面(10a)和第二表面(10b),且所述下塑胶件(10)设有贯通所述第一表面(10a)和所述第二表面(10b)的第一注液孔(11),所述第一表面(10a)凸设有分流筋条(12),所述分流筋条(12)位于所述第一注液孔(11)的边缘处,且所述分流筋条(12)包括成角度连接的第一分流段(121)和第二分流段(122),所述第一分流段(121)和所述第二分流段(122)的连接处形成有折弯部(123),所述折弯部(123)靠近所述第一注液孔(11)设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下塑胶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分流段(121)自与所述折弯部(123)的连接处沿远离所述第一注液孔(11)的方向呈直线或弧线延伸;和/或,所述第二分流段(122)自与所述折弯部(123)的连接处沿远离所述第一注液孔(11)的方向呈直线或弧线延伸。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下塑胶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分流段(121)相对所述第一表面(10a)凸出的高度自所述第一分流段(121)与所述折弯部(123)的连接处沿远离所述第一注液孔(11)的方向逐渐减小;和/或,所述第二分流段(122)相对所述第一表面(10a)凸出的高度自所述第二分流段(122)与所述折弯部(123)的连接处沿远离所述第一注液孔(11)的方向逐渐减小。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下塑胶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流筋条(12)为多条,多条所述分流筋条(12)沿所述第一注液孔(11)的周向间隔分布在所述第一注液孔(11)的边缘处。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下塑胶件,其特征在于,任意相邻的两条所述分流筋条(12)分别为第一子分流筋条和第二子分流筋条,所述第一子分流筋条的所述第一分流段(121)靠近所述第二子分流筋条的所述第二分流段(122)设置,且所述第一子分流筋条的所述第一分流段(121)和所述第二子分流筋条的所述第二分流段(122)相互平行设置。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下塑胶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注液孔(11)的中心和所述下塑胶件(10)的中心偏心设置,所述分流筋条(12)包括第一分流筋条(12a)和第二分流筋条(12b),所述第一分流筋条(12a)位于所述第一注液孔(11)的靠近所述下塑胶件(10)的中心的一侧,所述第二分流筋条(12b)位于所述第一注液孔(11)的远离所述下塑胶件(10)的中心的一侧;所述第一分流筋条(12a)的所述第一分流段(121)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二分流筋条(12b)的所述第一分流段(121)的长度,和/或,所述第一分流筋条(12a)的所述第二分流段(122)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二分流筋条(12b)的所述第二分流段(122)的长度。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下塑胶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注液孔(11)的中心和所述下塑胶件(10)的中心相连形成中心连线(O1),所述第一分流筋条(12a)的所述第一分流段(121)和所述第二分流段(122)关于所述中心连线(O1)对称,所述第二分流筋条(12b)的所述第一分流段(121)和所述第二分流段(122)关于所述中心连线(O1)对称。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下塑胶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流筋条(12)还包括第三分流筋条(12c)和第四分流筋条(12d),所述第三分流筋条(12c)和所述第四分流筋条(12d)分别位于所述中心连线(O1)的两侧,所述第三分流筋条(12c)的所述第一分流段(121)靠近所述第一分流筋条(12a)设置,所述第三分流筋条(12c)的所述第二分流段(122)靠近所述第二分流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茂松
申请(专利权)人:厦门海辰储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