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涵道出口导叶的抛光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8207031 阅读:3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7-21 16:55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航空发动机部件抛光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外涵道出口导叶的抛光方法,包括将导叶划分为背侧型面、盆侧型面、蜂窝槽、流道面、转接R、前缘侧、尾缘侧、过渡R、第一内槽R以及第二内槽R多个抛光区域;对所述导叶的外表面进行降温,防止抛光热使所述导叶变形;随后分别对上述抛光区域进行抛光。采用上述的外涵道出口导叶的抛光方法对导叶进行抛光,可实现对导叶的高效抛光,节省抛光的时间和人力,大大提高导叶抛光的效率和表面完整性,抛光产生的变形小,表面质量好,导叶质量稳定可靠。导叶质量稳定可靠。导叶质量稳定可靠。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外涵道出口导叶的抛光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航空发动机部件抛光
,尤其涉及一种外涵道出口导叶的抛光方法。

技术介绍

[0002]航空发动机对重量有严格的要求,其内部零件的材料又必须具有较高的强度。铝合金叶片由于密度小、强度高、耐腐蚀等特点,广泛应用于航空发动机内部温度低于300℃的场合。大涵道比涡扇航空发动机的大部分动力来自由风扇加速的外进气道空气,外进气道空气由风扇加速后经外涵道出口导叶离开发动机并产生强大推力,外涵道出口导叶在发动机运行中起着导流作用。导叶的表面质量直接影响到导叶的气动性能、工作性能、疲劳强度,进而影响到航空发动机的性能。抛光是提高导叶表面质量的主要方法,而目前的抛光方式中导叶抛光效率低,表面质量差,而由于铝合金导热性能好,热量传递快,会使外涵道出口导叶的薄壁和空心结构产生变形等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外涵道出口导叶的抛光方法,提高导叶抛光的效率和表面完整性,抛光产生的变形小。
[0004]为达此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05]1.外涵道出口导叶的抛光方法,包括:
[0006]S1、将导叶划分为多个抛光区域,所述抛光区域包括背侧型面、盆侧型面、蜂窝槽、流道面、转接R、前缘侧、尾缘侧、过渡R、第一内槽R以及第二内槽R;并针对每个所述抛光区域选取对应的抛光工具;
[0007]S2、对所述导叶的外表面进行降温,防止抛光热使所述导叶变形;
[0008]S3、抛光所述背侧型面以消除刀痕
[0009]S4、抛光所述盆侧型面以消除刀痕;
[0010]S5、抛光所述蜂窝槽以消除所述蜂窝槽内的刀痕;
[0011]S6、抛光所述流道面,然后抛光所述转接R以消除刀痕;
[0012]S7、抛光所述前缘侧和所述尾缘侧以消除刀痕;
[0013]S8、抛光所述第一内槽R以消除刀痕;
[0014]S9、抛光所述第二内槽R以消除刀痕;
[0015]S10、抛光所述过渡R以消除刀痕;
[0016]S11、抛光所述背侧型面和所述盆侧型面以提升光洁度;
[0017]S12、抛光所述前缘侧、所述尾缘侧、所述第一内槽R、所述第二内槽R、所述过渡R以提升光洁度。
[0018]作为优选,采用压缩空气进行风冷降温,在降温的同时采用吸尘装置对所述导叶上的粉尘进行回收。
[0019]作为优选,在抛光所述背侧型面时,每沿所述导叶的长度方向行进预设距离时,沿所述导叶的弦长方向进行抛光,且相邻两次抛光的方向相反;
[0020]在抛光所述盆侧型面时,每沿所述导叶的长度方向行进预设距离时,沿所述导叶的弦长方向抛光,且相邻两次抛光的方向相反。
[0021]作为优选,将所述盆侧型面和所述背侧型面均分成若干小区域,对每个所述小区域分别按照每沿所述导叶的长度方向行进所述预设距离时,沿所述导叶的弦长方向进行抛光,且相邻两次抛光的方向相反。
[0022]作为优选,对每个所述小区域连续抛光时,相邻两次抛光的时间间隔大于等于10s。
[0023]作为优选,在步骤S3和步骤S4中,选取厚度为50mm、直径为200mm的橡胶轮和400~800目的砂带以抛光所述背侧型面和所述盆侧型面,步骤S3和步骤S4中抛光的去量为0.03~0.05mm,进给速度为500~800mm/min,所述预设距离为6~10mm。
[0024]作为优选,在步骤S5中,选取厚度为50mm、直径为80mm的橡胶轮和600目砂带抛光所述蜂窝槽;抛光去量为0.03~0.05mm,进给速度为500~800mm/min,行距为6~10mm;
[0025]在步骤S6中,选取百叶轮抛光所述流道面,抛光去量为0.03~0.05mm;在步骤S6中,选取厚度为50mm、直径为200mm的6S纤维轮抛光所述转接R;
[0026]在步骤S7中,首先选取油光锉抛光所述前缘侧和所述尾缘侧,然后选取240~320目的植绒砂纸再次抛光所述前缘侧和所述尾缘侧;
[0027]在步骤S8中,选取砂磨机配合百叶轮以及240~320目的植绒砂纸抛光所述第一内槽R;
[0028]在步骤S9中,选取偏心式砂磨机头配合320~800目植绒砂纸抛光所述第二内槽R;
[0029]在步骤S10中,选取直径为4mm的芝麻磨头抛光所述过渡R。
[0030]作为优选,在步骤S11中,选取厚度为50mm、直径为200mm的橡胶轮和400~800目的砂带以抛光所述背侧型面和所述盆侧型面,抛光的进给速度为500~800mm/min,所述行距为3~5mm;
[0031]在步骤S12中,选取抛光工具为600~800目的植绒砂纸重复抛光所述前缘侧、所述尾缘侧、所述第一内槽R、所述第二内槽R、所述过渡R。
[0032]作为优选,步骤S4和步骤S5之间还包括步骤S41,选取抛光工具为用厚度35mm、直径200mm的橡胶轮和400~800目的砂带抛光步骤S3和步骤S4中背侧型面遗漏区以及盆侧型面遗漏区。
[0033]作为优选,步骤S6和步骤S7之间还包括步骤S61,选取抛光工具为厚度为50mm、直径为200mm的6S纤维轮精修所述流道面和所述转接R。
[0034]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
[0035]采用上述的外涵道出口导叶的抛光方法对导叶进行抛光,可实现对导叶的高效抛光,节省抛光的时间和人力,大大提高导叶抛光的效率和表面完整性,抛光产生的变形小,表面质量好,导叶质量稳定可靠。
附图说明
[0036]图1是本专利技术显示抛光区域的其中一个视角的示意图;
[0037]图2是本专利技术显示抛光区域的另一个视角的示意图;
[0038]图3是本专利技术外涵道出口导叶的抛光方法的流程图。
[0039]图中:
[0040]1、背侧型面;2、盆侧型面;3、蜂窝槽;4、流道面;5、转接R;6、前缘侧;7、尾缘侧;8、盖板槽;9、过渡R;10、第一内槽R;11、第二内槽R。
具体实施方式
[0041]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而非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专利技术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结构。
[0042]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固定”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专利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0043]在本专利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外涵道出口导叶的抛光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S1、将导叶划分为多个抛光区域,所述抛光区域包括背侧型面(1)、盆侧型面(2)、蜂窝槽(3)、流道面(4)、转接R(5)、前缘侧(6)、尾缘侧(7)、过渡R(9)、第一内槽R(10)以及第二内槽R(11);并针对每个所述抛光区域选取对应的抛光工具;S2、对所述导叶的外表面进行降温,防止抛光热使所述导叶变形;S3、抛光所述背侧型面(1)以消除刀痕;S4、抛光所述盆侧型面(2)以消除刀痕;S5、抛光所述蜂窝槽(3)以消除所述蜂窝槽(3)内的刀痕;S6、抛光所述流道面(4),然后抛光所述转接R(5)以消除刀痕;S7、抛光所述前缘侧(6)和所述尾缘侧(7)以消除刀痕;S8、抛光所述第一内槽R(10)以消除刀痕;S9、抛光所述第二内槽R(11)以消除刀痕;S10、抛光所述过渡R(9)以消除刀痕;S11、抛光所述背侧型面(1)和所述盆侧型面(2)以提升光洁度;S12、抛光所述前缘侧(6)、所述尾缘侧(7)、所述第一内槽R(10)、所述第二内槽R(11)、所述过渡R(9)以提升光洁度。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外涵道出口导叶的抛光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压缩空气进行风冷降温,在降温的同时采用吸尘装置对所述导叶上的粉尘进行回收。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外涵道出口导叶的抛光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抛光所述背侧型面(1)时,每沿所述导叶的长度方向行进预设距离时,沿所述导叶的弦长方向进行抛光,且相邻两次抛光的方向相反;在抛光所述盆侧型面(2)时,每沿所述导叶的长度方向行进预设距离时,沿所述导叶的弦长方向抛光,且相邻两次抛光的方向相反。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外涵道出口导叶的抛光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所述盆侧型面(2)和所述背侧型面(1)均分成若干小区域,对每个所述小区域分别按照每沿所述导叶的长度方向行进所述预设距离时,沿所述导叶的弦长方向进行抛光,且相邻两次抛光的方向相反。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外涵道出口导叶的抛光方法,其特征在于,对每个所述小区域连续抛光时,相邻两次抛光的时间间隔大于等于10s。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外涵道出口导叶的抛光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3和步骤S4中,选取厚度为50mm、直径为200mm的橡胶轮和400~800目的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孔健钱经纬洪苏杭孙凯文滕树新章宇洪徐进
申请(专利权)人:无锡透平叶片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