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血管造影机系统的使用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8202831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7-21 16:4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智能血管造影机系统的使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对系统进行接通电源并开机;S2、对系统进行初始化自检,判断该系统内各部分运行情况,并确定要追踪的目标,进行血管造影机球管发射器前、后、左、右转动;S3、在对系统进行初始化自检过程后,发现目标并锁定目标;S4、根据锁定的目标,计算空间坐标位置,确定智能数字化血管造影机旋转的角度及距离;S5、计算规划起点到终点的最优最短路线,并生成动力系统可以识别的方案指令。本发明专利技术可以实现减少患者及医务人员的X射线接触时间,在介入手术操作过程中可实现自动化智能操作,可以解放医务人员的双手。以解放医务人员的双手。以解放医务人员的双手。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智能血管造影机系统的使用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医疗设备
,尤其涉及一种智能血管造影机系统的使用方法。

技术介绍

[0002]目前脑血管已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第一大杀手,同时心血管、外周血管更是可能出现各种血管相关的疾病,而这一类血管病绝大部分是可以通过介入手术进行治疗,介入手术开展的关键是依靠数字化血管造影机,它可以发射X射线,通过发射的定向射线,进行在人体内的介入手术操作。目前血管介入手术基本需要人工去操作,此过程中医务人员将直接或间接被射线照射,甚至产生放射损伤。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智能血管造影机系统的使用方法。
[000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0005]一种智能血管造影机系统的使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06]S1、对系统进行接通电源并开机;
[0007]S2、对系统进行初始化自检,判断该系统内各部分运行情况,并确定要追踪的目标,进行血管造影机球管发射器前、后、左、右转动;
[0008]S3、在对系统进行初始化自检过程后,发现目标并锁定目标;
[0009]S4、根据锁定的目标,计算空间坐标位置,确定智能数字化血管造影机旋转的角度及距离;
[0010]S5、计算规划起点到终点的最优最短路线,并生成动力系统可以识别的方案指令;
[0011]S6、将生成的方案指令发送至动力系统;
[0012]S7、动力系统接收方案指令后,进行执行指令,驱动智能数字化造影机的移动旋转模块进行移动和旋转;
[0013]S8、动力系统将智能数字化造影机球管射线发射器送至目标点下方,发射X射线进行照射,将图像再次传输至中央处理计算机,进行核对画面内目标点核对是否需要调整;
[0014]S9、射线照射后,再次检查目标是否正确,是否需要进一步调整位置,并自动将目标点放至视野中央;如果目标点进行再次移动或目标点识别错误,则跳转至步骤S3进行循环;
[0015]S10、如果需要调整摄像角度位置,可进行手动调节智能数字化血管造影机X线发射球管角度位置;
[0016]S11、如果目标点无移动,那么继续智能数字化造影机球管将X射线摄像投至显示器,如果结束则关机。
[0017]优选的,所述步骤S3中可以通过电磁追踪自动识别目标点并自动调整智能数字化血管造影机X线发射球管位置,选择最优射线摄像位置。
[0018]优选的,所述步骤S8中智能数字化造影机球管射线发射器可以自动计算智能数字化血管造影机X线发射球管运动路径。
[0019]优选的,所述步骤S4中在识别目标后智能数字化血管造影机可以自动驱动至目标点,并自动选择最优拍摄视野位置,并避开X射线被遮挡区域。
[0020]优选的,所述步骤S3中可以通过电磁追踪技术发现磁化导丝或导管等介入材料的空间坐标位置,或通过电磁波发射和传感器定位。
[0021]优选的,所述步骤S8中智能数字化血管造影机的X线发射球管到达目标点下方或上方后发射射线进行摄像,中央处理计算机可以通过图像识别再次核对空间位置是否正确,否则将再次调整智能数字化血管造影机X线发射球管。
[002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23]1、本专利技术中,可以进行开机、自检系统各部分无误后确定要跟踪目标,并通过电磁追踪技术或电磁波技术发现并锁定目标、分析空间位置、角度及距离,规划最优路线并生成方案指令,发送路线方案指令给动力系统并执行命令、智能数字化血管造影机球管到达目标点上方或下方后,通过X射线画面再次确定核实目标正确,进一步调整位置,也可完成手动调节想要的角度和位置,并可一键回归手动调节前位置的操作过程,该系统可以自动定位导丝和导管头端,并可自动计算最佳透视位置和角度,并给出最优移动路径,并可进行自我矫正。
[0024]2、本专利技术中,可以实现减少患者及医务人员的X射线接触时间,在介入手术操作过程中可实现自动化智能操作,可以解放医务人员的双手。
附图说明
[0025]图1为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智能血管造影机系统的使用方法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0027]参照图1,一种智能血管造影机系统的使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28]S1、对系统进行接通电源并开机;
[0029]S2、对系统进行初始化自检,判断该系统内各部分运行情况,并确定要追踪的目标,进行血管造影机球管发射器前、后、左、右转动;
[0030]S3、在对系统进行初始化自检过程后,发现目标并锁定目标;可以通过电磁追踪技术发现磁化导丝或导管等介入材料的空间坐标位置,或通过电磁波发射和传感器定位,可以通过电磁追踪自动识别目标点并自动调整智能数字化血管造影机X线发射球管位置,选择最优射线摄像位置;
[0031]S4、根据锁定的目标,计算空间坐标位置,确定智能数字化血管造影机旋转的角度及距离;在识别目标后智能数字化血管造影机可以自动驱动至目标点,并自动选择最优拍摄视野位置,并避开X射线被遮挡区域;
[0032]S5、计算规划起点到终点的最优最短路线,并生成动力系统可以识别的方案指令;
[0033]S6、将生成的方案指令发送至动力系统;
[0034]S7、动力系统接收方案指令后,进行执行指令,驱动智能数字化造影机的移动旋转模块进行移动和旋转;
[0035]S8、动力系统将智能数字化造影机球管射线发射器送至目标点下方,发射X射线进行照射,将图像再次传输至中央处理计算机,进行核对画面内目标点核对是否需要调整;智能数字化造影机球管射线发射器可以自动计算智能数字化血管造影机X线发射球管运动路径,智能数字化血管造影机的X线发射球管到达目标点下方或上方后发射射线进行摄像,中央处理计算机可以通过图像识别再次核对空间位置是否正确,否则将再次调整智能数字化血管造影机X线发射球管;
[0036]S9、射线照射后,再次检查目标是否正确,是否需要进一步调整位置,并自动将目标点放至视野中央;如果目标点进行再次移动或目标点识别错误,则跳转至步骤S3进行循环;
[0037]S10、如果需要调整摄像角度位置,可进行手动调节智能数字化血管造影机X线发射球管角度位置;
[0038]S11、如果目标点无移动,那么继续智能数字化造影机球管将X射线摄像投至显示器,如果结束则关机。
[0039]可以进行开机、自检系统各部分无误后确定要跟踪目标,并通过电磁追踪技术或电磁波技术发现并锁定目标、分析空间位置、角度及距离,规划最优路线并生成方案指令,发送路线方案指令给动力系统并执行命令、智能数字化血管造影机球管到达目标点上方或下方后,通过X射线画面再次确定核实目标正确,进一步调整位置,也可完成手动调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智能血管造影机系统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S1、对系统进行接通电源并开机;S2、对系统进行初始化自检,判断该系统内各部分运行情况,并确定要追踪的目标,进行血管造影机球管发射器前、后、左、右转动;S3、在对系统进行初始化自检过程后,发现目标并锁定目标;S4、根据锁定的目标,计算空间坐标位置,确定智能数字化血管造影机旋转的角度及距离;S5、计算规划起点到终点的最优最短路线,并生成动力系统可以识别的方案指令;S6、将生成的方案指令发送至动力系统;S7、动力系统接收方案指令后,进行执行指令,驱动智能数字化造影机的移动旋转模块进行移动和旋转;S8、动力系统将智能数字化造影机球管射线发射器送至目标点下方,发射X射线进行照射,将图像再次传输至中央处理计算机,进行核对画面内目标点核对是否需要调整;S9、射线照射后,再次检查目标是否正确,是否需要进一步调整位置,并自动将目标点放至视野中央;如果目标点进行再次移动或目标点识别错误,则跳转至步骤S3进行循环;S10、如果需要调整摄像角度位置,可进行手动调节智能数字化血管造影机X线发射球管角度位置;S11、如果目标点无移动,那么继续智能数字化造影机球管将X射线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崔君拴曾茜徐源徐卡娅向欣宋佳泉胡俞成明江杨华出良钊刘显麒刘骏驰刘成云严章炜熊明松
申请(专利权)人: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