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西南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软件可信评估方法及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8202410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7-21 16:46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软件可信评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通过可信权重分配方法根据可信评估模型的判断矩阵进行各指标权重的分配;S2:将步骤S1得到的各指标权重与各指标的可信度量值进行融合计算得到软件可信评估结果。一种软件可信评估系统,用于实现上述一种软件可信评估方法,包括数据处理装置,所述数据处理装置通过可信权重分配方法根据可信评估模型的判断矩阵进行各指标权重的分配;然后将步骤S1得到的各指标权重与各指标的可信度量值进行融合计算得到软件可信评估结果。通过本发明专利技术的一种软件可信评估方法及系统,充分考虑并解决人主观决策误差,最大程度保证可信评估准确性。性。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软件可信评估方法及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软件可信领域,特别是一种软件可信评估方法及系统。

技术介绍

[0002]软件可信性蕴涵了软件成功运行、安全稳定,并给用户提供预期服务的综合能力。它是软件质量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是传统软件质量概念在互联网时代的延伸。它关注软件开发及使用过程中的综合化质量属性及其保障方式,涉及多种质量特性/属性的综合与平衡。而软件可信不是偶然的。这是通过管理实现的,必须在整个产品生命周期内得到保证。模型或标准建议,软件质量或软件信任的证据应涵盖在开发过程的每个阶段获得的信息。例如,IEEE Std 982.2

1988指出了软件可靠性与每个生命周期阶段之间的关系,包括概念、需求、设计、实施、测试、安装和检验、操作和维护以及退役。
[0003]关注软件可信度量对软件生产和使用均有重要意义:
[0004]首先,从可信软件生产需求出发,对软件开发过程中集成的构件、服务和设计模型等软件资源的可信性进行度量,有利于软件研发者开发出高可信的软件。因为可信性来源于对过程、产品或资源与软件目标之间符合程度的把握,而只有对软件的目标有了清晰的定义、对软件的现状有了实际的调查,才有可能找出需要改进的地方。此外,软件产品的可信评估结果也可以提供给客户,作为其了解软件产品可信性的有力依据。
[0005]其次,从可信软件使用角度出发,软件可信度的评估结果有利于保障软件使用者选择可信的软件制品。随着网络技术的普及,用户可以自主地选择构件、服务等资源进行复用,然而软件资源质量难以预测和控制,使得软件复用者常常下载或集成不符合需求的软件。而根据不同领域的应用需求对软件可信性进行评估的结果为软件复用者的选择提供了依据。
[0006]从传统技术现状角度看,软件可信性度量本质上是传统软件质量测量概念的延伸。其不同之处在于传统质量测量通常较为孤立地刻画和度量单一软件质量属性,而软件可信性度量更关注综合化的软件质量属性,例如:软件质量测量主要针对正确性、可靠性、安全性等具体质量特性,定义其涵盖的下层可测量质量特性指标,并予以度量与评估;而软件可信性度量更多考虑可信属性分层模型(软件质量模型)中各可信属性(质量特性)相互间的关系及其度量值的合成,还关注上级可信属性关于下级可信子属性值之间所存在的某些特殊性质(如单调性、凝聚性、灵敏性、替代性等)的刻画与反映。而当前软件可信度量亟待解决以下核心问题:(1)可信模型需根据用户输入完成自动构建,而非用户手动选择评估对象(2)需更合理提供指标主观权重以支持后续可信度量数据的融合;(3)支持可信评估的可方便使用的工具。
[0007]现有技术具有以下缺陷:
[0008](1)现有的可信评估方法指标较为固定,难以扩展(2)现有可信评估方法权重计算方法很少考虑并解决人主观决策误差;(3)缺乏支持可信评估的可方便使用的工具。
[0009]其中,最大的缺陷即为现有可信评估方法权重计算方法很少考虑并解决人主观决
策误差,当前亟需一种方法或系统来解决这一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10]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软件可信评估方法及系统,充分考虑并解决人主观决策误差,最大程度保证可信评估准确性。
[0011]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0012]一种软件可信评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13]S1:通过可信权重分配方法根据可信评估模型的判断矩阵进行各指标权重的分配;
[0014]S2:将步骤S1得到的各指标权重与各指标的可信度量值进行融合计算得到软件可信评估结果。
[0015]进一步,所述可信权重分配方法为AHP

FAHP分配方法。
[0016]进一步,所述AHP

FAHP分配方法根据模糊度判断使用层次分析法还是模糊层次法进行各指标权重的求解。
[0017]进一步,所述模糊度为零,则将可信评估模型的判断矩阵作为精确判断矩阵使用层次分析法进行各指标权重的求解;
[0018]所述模糊度非零,则将可信评估模型的判断矩阵转变为三角模糊矩阵使用模糊层次法进行各指标权重的求解;
[0019]所述模糊层次法在模糊度处于预设区间内时采用Boender算法求解权向量,所述模糊层次法在模糊度大于预设值时采用模糊列和逆算法进行权向量计算。
[0020]进一步,所述步骤S1还通过判断矩阵一致性修正方法对可信评估模型的判断矩阵进行一致性修正。
[0021]进一步,所述判断矩阵一致性修正方法为多目标优化修正方法。
[0022]进一步,所述多目标优化修正方法的第一个优化目标为根据判断矩阵得到不满足一致性要求矩阵,并对不满足一致性要求矩阵进行参数调整得到期望调整矩阵,使得期望调整矩阵与完全一致矩阵的误差小于特定阈值;
[0023]所述多目标优化修正方法的第二个优化目标为在所述第一个优化目标中的对不满足一致性要求矩阵进行参数调整得到期望调整矩阵的过程中,根据不满足一致性要求矩阵中各元素的偏差程度确定参数调整的调整幅度。
[0024]进一步,所述第一个优化目标中采用哈达玛乘积的形式为不满足一致性要求矩阵中的元素进行参数调整;
[0025]所述第二个优化目标中,不满足一致性要求矩阵中各元素的偏差程度由诱导偏差矩阵表示。
[0026]进一步,所述步骤S2中对各指标权重与各指标的可信度量值进行幂函数乘积形式的融合计算。
[0027]一种软件可信评估系统,用于实现上述一种软件可信评估方法,包括数据处理装置,所述数据处理装置通过可信权重分配方法根据可信评估模型的判断矩阵进行各指标权重的分配;然后将步骤S1得到的各指标权重与各指标的可信度量值进行融合计算得到软件可信评估结果。
[0028]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29]通过一种软件可信评估方法及系统,充分考虑并解决人主观决策误差,最大程度保证可信评估准确性。
附图说明
[0030]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1]以下通过特定的具体实例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专利技术的其他优点与功效。本专利技术还可以通过另外不同的具体实施方式加以实施或应用,本说明书中的各项细节也可以基于不同观点与应用,在没有背离本专利技术的精神下进行各种修饰或改变。需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以下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0032]需要说明的是,以下实施例中所提供的图示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基本构想,遂图式中仅显示与本专利技术中有关的组件而非按照实际实施时的组件数目、形状及尺寸绘制,其实际实施时各组件的型态、数量及比例可为一种随意的改变,且其组件布局型态也可能更为复杂。
[0033]实施例一:
[0034]一种软件可信评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35]S1:通过可信权重分配方法根据可信评估模型的判断矩阵进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软件可信评估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S1:通过可信权重分配方法根据可信评估模型的判断矩阵进行各指标权重的分配;S2:将步骤S1得到的各指标权重与各指标的可信度量值进行融合计算得到软件可信评估结果。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软件可信评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可信权重分配方法为AHP

FAHP分配方法。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软件可信评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AHP

FAHP分配方法根据模糊度判断使用层次分析法还是模糊层次法进行各指标权重的求解。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软件可信评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模糊度为零,则将可信评估模型的判断矩阵作为精确判断矩阵使用层次分析法进行各指标权重的求解;所述模糊度非零,则将可信评估模型的判断矩阵转变为三角模糊矩阵使用模糊层次法进行各指标权重的求解;所述模糊层次法在模糊度处于预设区间内时采用Boender算法求解权向量,所述模糊层次法在模糊度大于预设值时采用模糊列和逆算法进行权向量计算。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软件可信评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1还通过判断矩阵一致性修正方法对可信评估模型的判断矩阵进行一致性修正。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软件可信评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判断矩阵一致性修正方法为多目标优...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钰刘波刘志明
申请(专利权)人:西南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