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圆管类壳体衬层自动涂覆装置和工艺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8201904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7-21 16:45
提供了一种圆管类壳体内部衬层自动涂覆装置和涂覆工艺,装置包括固定旋转工装和堵塞工装;堵塞工装用于对圆管类壳体的两个开放端部进行封堵;固定旋转工装用于固定多个两端封堵后的圆管类壳体;两个工装上设置有与圆管类壳体端部中心连通的注射口和注射口封堵盖,注射口用于向圆管类壳体内部注射浆料,主要应用于长径比大于3的圆管状壳体表面涂覆衬层;涂覆工艺包括:将圆管类壳体分别固定在固定旋转工装上;利用定量注射设备将稀释后的衬层料浆通过注射口注入到圆管类壳体内部;将固定旋转工装及其固定的圆管类壳体置于烘房滚轴上,按预定的转速在预定温度下进行旋转;拆下固定旋转工装和封堵工装,得到内部有衬层的圆管类壳体。体。体。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圆管类壳体衬层自动涂覆装置和工艺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发动机装药壳体衬层制备
,具体涉及一种金属或橡胶类圆管壳体衬层自动涂覆工艺。

技术介绍

[0002]固体火箭发动机是一种以复合固体推进剂为动力源的化学发动机,广泛应用于火箭弹、导弹和探空火箭的发动机。在发射的过程中需对其进行弹射后再进行点火,弹射类药柱和姿态控制类小壳体药柱应运而生,这类小药柱结构简单、装药量小、数量多,生产过程中衬层涂刷效率和质量一直制约其生产。
[0003]为此,针对这种小型的圆管类壳体药柱专利技术了一种新的衬层涂覆工艺方法,以满足这种类型药柱生产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技术解决问题是:小壳体药柱装药生产过程中,需在壳体表面刷涂一层0.5mm左右的衬层料浆,保证固体推进剂与壳体表面形成良好粘接,传统的手工刷涂方法无法满足成千上万数量的壳体包覆。专利技术一种针对这种结构壳体的自动包覆工艺方法有利于这种类型药柱的生产需求。
[0005]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思路是:根据小圆管类壳体的结构设计相应的堵塞工装和固定旋转工装,将30或40多发壳体与堵塞工装和固定旋转工装装配一体后,利用定量注射设备将稀释后的衬层料浆通过注入壳体内部,再将固定壳体的工装沿壳体轴向水平放入烘房滚轴上,按设定的转速在25℃~35℃进行旋转,流动的衬层料浆与壳体不断的产生相对运动,约40min~60min后,稀释的衬层料浆在壳体内无明显堆积后,将固化温度升至70℃~85℃。衬层料浆在此温度下固定1.5h~5h后,拆下固定工装和封堵工装,取出壳体,包覆工作结束。
[0006]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首先提供了一种圆管类壳体内部衬层自动涂覆装置,包括固定旋转工装和堵塞工装;所述堵塞工装用于对圆管类壳体的两个开放端部进行封堵;所述固定旋转工装用于固定多个两端封堵后的圆管类壳体;所述堵塞工装中心设置有注射口,注射口用于向圆管类壳体内部注射衬层浆料;所述固定旋转工装对应位置设置有与所述注射口对应的连通外部的孔,以使圆管类壳体与外部连通。
[0007]进一步的,上述固定旋转工装上固定不低于30个两端封堵后的圆管类壳体。
[0008]进一步的,上述圆管类壳体是指长径比大于3的金属或橡胶圆管。
[0009]进一步的,上述封堵工装为内嵌式聚四氟乙烯堵盖。
[0010]进一步的,上述旋转固定工装为圆盘形结构,通过螺杆施压以固定圆管类壳体,同时作为圆管类壳体旋转的支撑结构。
[0011]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圆管类壳体内部衬层自动涂覆工艺,它使用上述述的圆管类壳体内部衬层自动涂覆装置,包括以下步骤:
[0012]S1、将开放端用堵塞工装封堵口部的圆管类壳体分别固定在固定旋转工装上;
[0013]S2、利用定量注射设备将稀释后的衬层料浆通过注射口注入到圆管类壳体内部;
[0014]S3、将固定旋转工装及其固定的圆管类壳体以圆管类壳体轴向水平的方向置于烘房滚轴上,按预定的转速在预定温度下进行旋转;
[0015]S4、拆下固定旋转工装和封堵工装,得到内部有衬层的圆管类壳体。
[0016]进一步的,上述步骤S2中的衬层料浆为HTPB/IPDI或HTPB/TDI的聚氨酯体系胶粘剂,所述衬层料浆稀释所用的溶剂为酯类溶剂,稀释前的粘度为200Pa
·
s~300Pa
·
s,稀释后的粘度为40Pa
·
s~80Pa
·
s,稀释剂占稀释后衬层料浆的质量百分比为60%~100%。
[0017]进一步的,上述步骤S3中,旋转的温度为25℃~35℃、时间为40min~60min。
[0018]进一步的,上述步骤S3中,旋转过程中或旋转之后,待衬层料浆沿圆管类壳体内表面分布均匀后,将固化烘房温度升至70℃~85℃,保温1.5h~5h。
[0019]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有益效果为:
[0020]1)本专利技术的圆管类壳体内部衬层自动涂覆装置中,堵塞工装是一种含注射口的内嵌式圆形聚四氟乙烯堵盖,该注射口与圆管类壳体内部和外部环境同时连通,一方面它可防止稀释后的衬层料浆流出,另一方面利用注射口让衬层浆料中的溶剂在固化过程中挥发;旋转固定工装是将所有含堵塞工装的壳体两端固定的圆盘形结构,通过螺杆施压可以固定待包覆的壳体,同时作为壳体旋转支撑结构。
[0021]2)本专利技术将细管型壳体、衬层组分和涂覆需求结合,设计相应的堵塞和固定工装,将要包覆的壳体集束固定在工装上,利用酯类溶剂将衬层料浆按60%~100%的比例进行稀释混匀,将稀释后的衬层料浆按需求量从壳体两端的堵塞工装中心圆孔中注入,放入烘房旋转轴上,调节旋转轴转速并进行升温预反应,达到预固化时间后取出壳体,取下两端封堵工装,完成壳体的衬层包覆工作。
[0022]3)本专利技术根据调节衬层料浆的稀释比例控制衬层反应气泡逸出速度,包覆过程中无需进行二次刷涂。通过量化进料量,衬层涂刷重量得到有效保证。相比于传统的手工刷涂包覆方法,本专利技术的包覆效率提升(8~10)倍。适用于大批量类似壳体的包覆。
[0023]4)本专利技术装置和工艺避免了传统的手工刷涂方法,以解决长径比大的的小圆管类药柱衬层刷涂质量和效率较低的问题,通过自动包覆工艺,解决了长径比大的小壳体包覆效率低下的问题,相比手工刷涂包覆方法,表面涂覆更均匀,效率提升8倍~10倍,适合大批量壳体的包覆生产;
[0024]5)采用自动包覆工艺方法,因料浆加入采用定量注入方式,会随着时间和温度的上升,粘度逐渐变大直至固化,衬层料浆质量和药柱推进剂药量得到量化控制。
附图说明
[0025]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圆管类壳体衬层自动涂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6]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圆管类壳体衬层自动涂覆工艺中衬层浆料与圆管类壳体的相对运动示意图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7]实施例1
[0028]一种圆管类壳体衬层自动涂覆装置,其结构如图1所示,包括固定旋转工装1和堵
塞工装2;所述堵塞工装2用于对圆管类壳体的两个开放端部进行封堵;所述固定旋转工装1用于固定多个两端封堵后的圆管类壳体;所述堵塞工装2和固定旋转工装1上设置有与圆管类壳体端部中心连通的注射口3,注射口3用于向圆管类壳体内部注射浆料;所述固定旋转工装对应位置设置有与所述注射口对应的连通外部的孔,以使圆管类壳体与外部连通。
[0029]优选设置如下:
[0030]固定旋转工装1上固定不低于30个两端封堵后的圆管类壳体。
[0031]圆管类壳体是指长径比大于3的金属或橡胶圆管。
[0032]封堵工装2是含中心孔的内嵌式圆形聚四氟乙烯堵盖,所述注射口封堵4盖为聚四氟乙烯材质。
[0033]旋转固定工装1为圆盘形结构,通过螺杆施压以固定圆管类壳体,同时作为圆管类壳体旋转的支撑结构。
[0034]实施例2
[0035]壳体直径30mm,长度134mm,采用实施例1所示的圆管类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圆管类壳体内部衬层自动涂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旋转工装和堵塞工装;所述堵塞工装用于对圆管类壳体的两个开放端部进行封堵;所述固定旋转工装用于固定多个两端封堵后的圆管类壳体;所述堵塞工装中心设置有注射口,注射口用于向圆管类壳体内部注射衬层浆料;所述固定旋转工装对应位置设置有与所述注射口对应的连通外部的孔,以使圆管类壳体与外部连通。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圆管类壳体内部衬层自动涂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旋转工装上固定不低于30个两端封堵后的圆管类壳体。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圆管类壳体内部衬层自动涂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圆管类壳体是指长径比大于3的金属或橡胶圆管。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圆管类壳体内部衬层自动涂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封堵工装为内嵌式聚四氟乙烯堵盖。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圆管类壳体内部衬层自动涂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固定工装为圆盘形结构,通过螺杆施压以固定圆管类壳体,同时作为圆管类壳体旋转的支撑结构。6.一种圆管类壳体内部衬层自动涂覆工艺,其特征在于,它使用如权利要求1

5中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圆管类壳体内部衬层自动涂覆装置,包括以下步骤:S1、将开放端用堵塞工装封堵口部的圆管类壳体分别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丁伯林张晓飞王璐郝少东陈吉丹彭本田雷关弼
申请(专利权)人:湖北航天化学技术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