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建筑土建施工的预留孔模板以及使用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8201330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7-21 16:43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预留孔模板及其固定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用于建筑土建施工的预留孔模板,包括内筒、活动套设在所述内筒外的外筒、设置在所述内筒的底端的延展部、活动设置在所述外筒的外侧壁上的侧板以及用于调整所述内筒的位置的螺栓,所述延展部能够收纳至所述外筒内或延伸至所述外筒外,所述侧板远离所述外筒中心的一侧倾斜设置,所述侧板沿所述外筒的轴向转动,所述侧板具有多个,还公开了一种用于建筑土建施工的预留孔模板的使用方法,本发明专利技术实现对预留孔模板的快速精准调整,弥补预留孔的孔位不准而造成的立管安装难且费时的问题。位不准而造成的立管安装难且费时的问题。位不准而造成的立管安装难且费时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建筑土建施工的预留孔模板以及使用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预留孔模板及其固定
,尤其涉及一种用于建筑土建施工的预留孔模板以及使用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在建筑土建施工中,对于多层构件之间的管道安装,一般会先在构件上开设预留孔,在预留孔内固定模板后,再进行管道安装。
[0003]例如在楼板中的立管安装,在中国专利技术:楼板套管孔洞预留预埋模具灌浆施工方法及灌浆模具(申请号:201110008641.8)中,采用先确定孔位,然后预留孔洞,在预留孔洞中进行立管安装、套管初装后将空隙封堵的施工方法,其在
技术介绍
中描述了如下问题:“施工过程中该预留孔洞的确定定位方式是仅凭借施工人员的经验确定,未确定定位基准,未对孔洞预留预埋位置进行精确定位,孔洞的尺寸仅进行了大概估算,造成层与层间的施工预留洞难免位置不准、轴心偏移,容易造成楼板套管孔洞预留预埋的位置和大小不准确,在下一步进行立管、套管安装时造成上下立管无法对接、安装,需要先修正预留洞口,通常需要对多层楼层孔洞进行修凿,某些局部位置可能需要反复修凿”。
[0004]现有的常见的预留孔模板,采用套管的结构,先将套管放入预留孔中,将套管通过石膏或者螺栓固定在构件上后,再管道安装在套管内,后续根据需要将套管拆卸或者将套管与构件整体密封。
[0005]由于施工过程中的预留孔的孔位不精准,而各构件之间的管道安装需要精准对位,导致后续在立管安装的过程中,需要额外花费较长的时间和精力对各个管道进行对中校准,减缓了施工进度。
[0006]上述专利技术公开了楼板中的立管安装的技术方案,对于其他工况下的预留孔模板安装,例如对于墙体中的管道安装、对于洗手台内外的管道安装等,均需要根据具体的构件材质、预留孔大小、施工环境等定制预留孔模板,增加了时间和经济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0007]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由于施工过程中的预留孔的孔位不精准,而各构件之间的管道安装需要精准对位,导致后续在立管安装的过程中,需要额外花费较长的时间和精力对各个管道进行对中校准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用于建筑土建施工的预留孔模板以及使用方法。
[0008]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建筑土建施工的预留孔模板以及使用方法,包括内筒、活动套设在所述内筒外的外筒、设置在所述内筒的底端的延展部、活动设置在所述外筒的外侧壁上的侧板以及用于调整所述内筒的位置的螺栓,所述延展部能够收纳至所述外筒内或延伸至所述外筒外,所述侧板远离所述外筒中心的一侧倾斜设置,所述侧板沿所述外筒的轴向转动,所述侧板具有多个。
[0009]优选的,所述延展部转动设置在所述内筒的底端,所述延展部能够沿平行于所述内筒的轴向的方向转动。
[0010]优选的,所述内筒的底端设置有固定部,所述固定部上连接有第一弹簧,所述第一弹簧远离固定部的一端与所述延展部连接。
[0011]优选的,所述外筒的底端设置有引导部,所述引导部的一端设置有头部,所述延展部为L形,所述延展部的L形弯折处设置有弧形部,所述头部的一端能够与所述延展部的弧形部滑动抵持。
[0012]优选的,所述延展部包括第一连接件、第二连接件以及第二弹簧,所述第一连接件设置在所述内筒的底端,所述第一连接件内设有活动槽,所述第二连接件活动插设在所述活动槽内,所述第二弹簧的一端与所述活动槽的槽底连接,所述第二弹簧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连接件靠近所述第一连接件的一端连接。
[0013]优选的,所述延展部转动设置在所述内筒的底端,所述延展部能够沿平行于所述外筒的径向的方向转动,所述延展部靠近所述外筒的一端设置有斜面,所述内筒的底端设置有弧面。
[0014]优选的,所述内筒的顶端设置有第一板体,所述内筒的中部偏上部分设置有第二板体,第二板体位于第一板体的下方,第一板体用于与螺栓连接配合,实现对内筒的高度位置的调整,第二板体的底端能够与外筒的顶端抵持。
[0015]优选的,所述外筒的侧壁设置有滑轨,所述滑轨沿所述外筒的周向设置,所述侧板滑动设置在所述滑轨上,使得侧板能够沿所述外筒的周向转动,所述外筒的顶端设置有凹槽,所述凹槽为圆环形,所述凹槽的槽底设置有防滑部,所述外筒的顶端外延设置有连接环。
[0016]优选的,所述侧板竖向设置,所述外筒的轴向位于所述侧板所在平面上,所述侧板的两侧均与所述外筒的侧壁平行,所述侧板上设置有凸起。
[0017]本专利技术还公开一种用于建筑土建施工的预留孔模板的使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S1、选择内筒规格后,将内筒插入外筒内,将外筒的口径较小的一端插入构件的预留孔中;步骤S2、转动侧板,调整各侧板的角度,实现对内筒的中心线的调整;步骤S3、将延展部延伸至外筒外,通过螺栓调整内筒以及内筒的底端的延展部的高度,使得延展部与构件的一侧抵持,侧板与构件的另一侧抵持,进而将预留孔模板与构件固定。
[0018]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把外筒套设在内筒的外部后,将外筒的口径较小的一端插入构件的预留孔中。然后转动侧板,调整各侧板的角度,实现对内筒的中心线的调整。接着将延展部延伸至外筒外,通过螺栓调整内筒以及内筒的底端的延展部的高度,使得延展部与构件的一侧抵持,侧板与构件的另一侧抵持,进而将预留孔模板与构件固定,实现对预留孔模板的快速精准调整,弥补预留孔的孔位不准而造成的立管安装难且费时的问题。
附图说明
[0019]图1为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用于建筑土建施工的预留孔模板在实施例1中的立体图;
图2为图1所示的一种用于建筑土建施工的预留孔模板在另一视角下的立体图;图3为所示的一种用于建筑土建施工的预留孔模板的俯视图;图4为图3中A

A处的剖视图;图5为其中一对侧板相对设置时预留孔模板进入构件的预留孔时的剖视图;图6为图5所示的一对侧板中的一个侧板偏移后预留孔模板进入构件的预留孔时的剖视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用于建筑土建施工的预留孔模板在实施例2中的立体图;图8为图7中B处的局部放大图;图9为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用于建筑土建施工的预留孔模板在实施例3中的立体图;图10为图9所示的一种用于建筑土建施工的预留孔模板在实施例3中的另一视角下的立体图;图11为图9的仰视图;图12为图11中C处的局部放大图;图13为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用于建筑土建施工的预留孔模板在实施例4中的立体图;图14为图13的仰视图;图15为图14中D

D处的剖视图;图16为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用于建筑土建施工的预留孔模板在实施例5中的立体图;图17为图16的俯视图;图18为图17中E

E处的剖视图。
[0020]图中:1螺栓、2侧板、21凸起、2

1第一侧板、2

2第二侧板、3内筒、31第一板体、32第二板体、33弧面、4外筒、41滑轨、42凹槽、421防滑部、43连接环、44豁口、45弯折部、5延展部、51第一转轴、52弧形部、53第二连接件、54第二弹簧、55第一连接件、56斜面、57第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建筑土建施工的预留孔模板,其特征在于,包括内筒(3)、活动套设在所述内筒(3)外的外筒(4)、设置在所述内筒(3)的底端的延展部(5)、活动设置在所述外筒(4)的外侧壁上的侧板(2)以及用于调整所述内筒(3)的位置的螺栓(1),所述延展部(5)能够收纳至所述外筒(4)内或延伸至所述外筒(4)外,所述侧板远离所述外筒(4)中心的一侧倾斜设置,所述侧板(2)沿所述外筒(4)的轴向转动,所述侧板(2)具有多个。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建筑土建施工的预留孔模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延展部(5)转动设置在所述内筒(3)的底端,所述延展部(5)能够沿平行于所述内筒(3)的轴向的方向转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建筑土建施工的预留孔模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筒(3)的底端设置有固定部(7),所述固定部(7)上连接有第一弹簧(8),所述第一弹簧(8)远离固定部(7)的一端与所述延展部(5)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建筑土建施工的预留孔模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筒(4)的底端设置有引导部(9),所述引导部(9)的一端设置有头部(91),所述延展部(5)为L形,所述延展部(5)的L形弯折处设置有弧形部(52),所述头部(91)的一端能够与所述延展部(5)的弧形部(52)滑动抵持。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建筑土建施工的预留孔模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延展部(5)包括第一连接件(55)、第二连接件(53)以及第二弹簧(54),所述第一连接件(55)设置在所述内筒(3)的底端,所述第一连接件(55)内设有活动槽,所述第二连接件(53)活动插设在所述活动槽内,所述第二弹簧(54)的一端与所述活动槽的槽底连接,所述第二弹簧(54)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连接件(53)靠近所述第一连接件(55)的一端连接。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建筑土建施工的预留孔模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延展部(5)转动设置在所述外筒(4)的底端,所述延展...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史俊杰黄晓舒杨正东吴菊萍徐辉朱秋雨
申请(专利权)人:苏华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