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向回油结构及涡旋压缩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201164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7-21 16:43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动力机械技术领域,提供了双向回油结构及涡旋压缩机。其中,静涡盘轴向一端的端面与端盖形成排气腔,静涡盘的轴向另一端与动涡盘啮合形成低压腔和高压腔,高压腔与排气腔通过第一排气孔连通,静涡盘面朝动涡盘的轴向端面开设有涡旋凹槽,涡旋凹槽的中心端通过第一引流通道与排气腔连通;中间体位于动涡盘背对静涡盘的一端,中间体和动涡盘之间形成背压腔,背压腔与排气腔通过第二引流通道连通;壳体套设于中间体外,壳体内开设有与低压腔连通的吸气腔,涡旋凹槽的尾端通过开设于中间体的第二排气孔与吸气腔连通。使得压缩机排气腔内的冷冻机油可以双向返回吸气腔与背压腔内使得压缩机运动部件获得更好的润滑及密封效果。封效果。封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双向回油结构及涡旋压缩机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动力机械
,尤其涉及一种双向回油结构及涡旋压缩机。

技术介绍

[0002]压缩机是一种将低压气体提升为高压气体的从动的流体机械,是制冷系统的心脏。它从吸气管吸入低温低压的制冷剂气体,通过电机运转带动活塞对其进行压缩后,向排气管排出高温高压的制冷剂气体,为制冷循环提供动力。
[0003]冷冻机油在压缩机中的作用十分重要。其对于各摩擦副可起润滑作用,减少部品磨损程度;存在于运动平面或轴承之间,保证气体压缩过程中的密封性能;也具有降温、清洁及防锈等效果。
[0004]但随着压缩机的工作,部分冷冻机油会随着高压空气一同排入排气腔中,一般的,排气腔中并没有安装运动构件,致使进入排气腔内的冷冻机油只能不断积蓄在排气腔的底部,等待清理,而吸气腔和背压腔内的运动构件由于冷冻机油的不断减少,运动副之间的摩擦逐渐增大,使得压缩机出现排气量不足,机体过热或零件磨损等情况。
[0005]为此,现有的部分压缩机设计了回油结构,能够将排气腔内的冷冻机油重新导入某一指定的腔体中,对其内部的运动构件进行润滑,但在使用过程中发现,压缩机使用一段时间后,常会出现局部发热,且局部运动副的磨损率较高,究其原因,涡旋压缩机回油结构单一,只配备单向回油通道,冷冻机油回油分配不均,造成了各局部之间润滑效果相差较大,影响压缩机运行性能。
[0006]因此,亟需一种双向回油结构及涡旋压缩机,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7]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双向回油结构及涡旋压缩机,能够使得压缩机排气腔内的冷冻机油可以同时双向返回吸气腔与背压腔内,使得压缩机运动部件获得更好的润滑及密封效果。
[0008]为达此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09]双向回油结构,包括:
[0010]端盖;
[0011]静涡盘和动涡盘,上述静涡盘轴向一端的端面与上述端盖形成排气腔,上述动涡盘偏心套设于上述静涡盘内且上述静涡盘的轴向另一端与上述动涡盘啮合形成低压腔和高压腔,上述高压腔与上述排气腔通过第一排气孔连通,上述静涡盘面朝上述动涡盘的轴向端面开设有涡旋凹槽,上述涡旋凹槽的中心端通过第一引流通道与上述排气腔连通;
[0012]中间体,位于上述动涡盘背对上述静涡盘的一端且与上述静涡盘同轴设置,上述中间体和上述动涡盘之间形成背压腔,上述背压腔与上述排气腔通过第二引流通道连通;
[0013]壳体,上述壳体套设于上述中间体外,上述壳体内开设有与上述低压腔连通的吸气腔,上述涡旋凹槽的尾端通过开设于上述中间体的第二排气孔与上述吸气腔连通。
[0014]作为上述双向回油结构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上述静涡盘朝向上述动涡盘的一侧凸设有涡旋齿,上述涡旋凹槽开设于上述涡旋齿的齿顶,且沿上述静涡盘的轴向,上述涡旋齿的齿顶的端面与上述动涡盘的端面抵接。
[0015]作为上述双向回油结构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上述第二引流通道于上述静涡盘的内周侧壁形成第二引流孔。
[0016]作为上述双向回油结构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上述静涡盘于上述排气腔内设置有第三引流通道,上述第三引流通道的一端封闭,另一端设有开口,上述第一引流通道通过上述第三引流通道与上述排气腔连通,上述第一引流通道于上述排气腔的轴向端面形成第一引流孔,沿竖直方向,上述开口位于上述第一引流孔的下方。
[0017]作为上述双向回油结构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上述静涡盘的轴向与水平方向平行,上述第一引流孔与上述第二引流孔沿上述静涡盘的径向间隔设置,且沿竖直方向,上述第二引流孔位于上述排气腔的底部。
[0018]作为上述双向回油结构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上述第二引流通道包括开设于上述中间体的第一流道和开设于上述静涡盘的第二流道,上述第一流道与上述第二流道连通,上述第一流道与上述背压腔连通,上述第二流道与上述第二引流孔连通。
[0019]作为上述双向回油结构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上述第三引流通道包括U型槽,上述U型槽开设于上述静涡盘的轴向端面,上述端盖对应的设置有盖板,上述盖板与上述U型槽的槽深方向的开口端面扣合。
[0020]作为上述双向回油结构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于上述排气腔内,上述静涡盘的轴向端面凸设有凸台,沿上述静涡盘的轴向,上述凸台的端面与上述静涡盘的周侧壁的端面平齐,上述凸台开设有上述U型槽。
[0021]作为上述双向回油结构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上述中间体与上述动涡盘之间夹设有推力板,上述推力板使得上述动涡盘具备向上述静涡盘所在侧移动的趋势。
[0022]还提供了涡旋压缩机,包括转动轴和上述的双向回油结构,上述转动轴的一端穿过上述中间体后连接于上述动涡盘,上述转动轴通过轴承与上述中间体转动连接。
[0023]本专利技术有益效果:
[0024]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双向回油结构,包括端盖、静涡盘、动涡盘、中间体和壳体。其中,静涡盘轴向一端的端面与端盖形成排气腔,动涡盘偏心套设于静涡盘内且静涡盘的轴向另一端与动涡盘啮合形成低压腔和高压腔,高压腔与排气腔通过第一排气孔连通,静涡盘面朝动涡盘的轴向端面开设有涡旋凹槽,涡旋凹槽的中心端通过第一引流通道与排气腔连通;中间体位于动涡盘背对静涡盘的一端且与静涡盘同轴设置,中间体和动涡盘之间形成背压腔,背压腔与排气腔通过第二引流通道连通;壳体套设于中间体外,壳体内开设有与低压腔连通的吸气腔,涡旋凹槽的尾端通过开设于中间体的第二排气孔与吸气腔连通。
[0025]在排气压力的作用下,部分油液能够自第一引流通道流入涡旋凹槽,并沿着涡旋凹槽自其中心端流至尾端,进而通过开设于中间体的第二排气孔进入吸气腔中,对位于吸气腔内的活动构件进行润滑。另一部分冷冻机油能够自第二引流通道流入背压腔中,为转动轴、动涡盘及其他安装于背压腔内的运动构件进行润滑。如此,使得压缩机排气腔内的冷冻机油可以同时双向返回吸气腔与背压腔内,使得压缩机运动部件获得更好的润滑及密封效果。
附图说明
[0026]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的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内容和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7]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双向回油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0028]图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静涡盘的剖视图;
[0029]图3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静涡盘的正视图;
[0030]图4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静涡盘的后视图;
[0031]图5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端盖的正视图。
[0032]图中:
[0033]10、端盖;11、盖板;
[0034]20、静涡盘;21、排气腔;22、低压腔;23、高压腔;24、第一排气孔;25、涡旋凹槽;251、中心端;252、尾端;26、第一引流通道;261、第一引流孔;27、第三引流通道;28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双向回油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端盖(10);静涡盘(20)和动涡盘(30),所述静涡盘(20)轴向一端的端面与所述端盖(10)形成排气腔(21),所述动涡盘(30)偏心套设于所述静涡盘(20)内且所述静涡盘(20)的轴向另一端与所述动涡盘(30)啮合形成低压腔(22)和高压腔(23),所述高压腔(23)与所述排气腔(21)通过第一排气孔(24)连通,所述静涡盘(20)面朝所述动涡盘(30)的轴向端面开设有涡旋凹槽(25),所述涡旋凹槽(25)的中心端(251)通过第一引流通道(26)与所述排气腔(21)连通;中间体(40),位于所述动涡盘(30)背对所述静涡盘(20)的一端且与所述静涡盘(20)同轴设置,所述中间体(40)和所述动涡盘(30)之间形成背压腔(41),所述背压腔(41)与所述排气腔(21)通过第二引流通道连通;壳体,所述壳体套设于所述中间体(40)外,所述壳体内开设有与所述低压腔(22)连通的吸气腔,所述涡旋凹槽(25)的尾端(252)通过开设于所述中间体(40)的第二排气孔与所述吸气腔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向回油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静涡盘(20)朝向所述动涡盘(30)的一侧凸设有涡旋齿,所述涡旋凹槽(25)开设于所述涡旋齿的齿顶,且沿所述静涡盘(20)的轴向,所述涡旋齿的齿顶的端面与所述动涡盘(30)的端面抵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向回油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引流通道于所述静涡盘(20)的内周侧壁形成第二引流孔(281)。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双向回油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静涡盘(20)于所述排气腔(21)内设置有第三引流通道(27),所述第三引流通道(27)的一端封闭,另一端设有开口,所述第一引流通道(26)通过所述第三引流通道(27)与所述排气腔(21)连通,所述第一引流通道(26)于所述排气腔(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展丁洪亮
申请(专利权)人:华域三电汽车空调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