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棒材连续拉拔装置及拉拔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8200574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7-21 16:4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棒材连续拉拔装置,包括机架,所述机架上设有导轨,所述导轨上设有拉拔机构,所述拉拔机构包括在导轨上往复运动的拉拔车,所述拉拔车一侧设有自动夹紧钳,靠近自动夹紧钳机架一侧设有拉拔模座,其所述拉拔模座上设有贯穿模座的导向腔,所述导向腔的入口端对应的所述拉拔模座上设有第一模芯,所述第一模芯上设有贯穿模芯的第一拉拔孔与导向腔入口端相连通,所述导向腔的出口端对应的所述拉拔模座上设有第二模芯,所述述第二模芯上设有贯穿模芯的第二拉拔孔与导向腔出口端相连通;高强度材料通过两次连续拉拔完成一次冷抽,可以增大减面率,提高强度,避免一次大幅度变形引起的应力开裂风险。变形引起的应力开裂风险。变形引起的应力开裂风险。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棒材连续拉拔装置及拉拔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冷拔拉模
,特别涉及一种棒材连续拉拔装置及拉拔方法。

技术介绍

[0002]金属材料拉拔是材料加工的重要加工手段,可以实现材料强化、定径和减面三个目的。现有拉拔技术中,金属材料拉拔主要要经过两个过程即制头和拉拔两个阶段。对于直条棒材一般制头是采取线外人工冷轧或热轧的方法制头。然后采用链式拔机的自动夹紧钳夹紧棒材的制头,经过:拉拔

空车返回

再拉拔

再空车返回再拉拔的方法进行。通过这样往复间歇的方式,实现拉拔生产过程;但当棒材的减面率大于20%时,一般需要通过多道次冷抽,这种生产方式费时费力;如果一次冷抽达到减面率大于20%时,一次大幅度变形增加了棒材应力开裂风险。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而提供一种棒材连续拉拔装置及拉拔方法,多道次冷抽费时费力,高强度材料通过两次连续拉拔完成一次冷抽,提高强度的同时还可以减少一次大幅度变形引起的应力开裂风险。
[000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棒材连续拉拔装置,包括机架,所述机架上设有导轨,所述导轨上设有拉拔机构,所述拉拔机构包括在导轨上往复运动的拉拔车,所述拉拔车一侧设有自动夹紧钳,靠近自动夹紧钳机架一侧设有拉拔模座,其所述拉拔模座上设有贯穿模座的导向腔,所述导向腔的入口端对应的所述拉拔模座上设有第一模芯,所述第一模芯上设有贯穿模芯的第一拉拔孔与导向腔入口端相连通,所述导向腔的出口端对应的所述拉拔模座上设有第二模芯,所述述第二模芯上设有贯穿模芯的第二拉拔孔与导向腔出口端相连通,所述第一拉拔孔孔径大于所述第二拉拔孔孔径。
[0005]为了增加第一次拉拔和第二次拉拔的间隔时间,实现增大第一模芯和第二模芯之间的距离,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还有,所述第二模芯及对应的第二拉拔模座与所述第一模芯及对应的拉拔模座相分离,所述第二模芯及对应的第二拉拔模座滑动设置在所述导轨上。
[0006]为了使第二模芯对应的第二拉拔模座可以与拉拔车自动实现连接或脱离,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还有,所述第二模芯对应的第二拉拔模座上靠近拉拔车的一侧设有铰座,对应所述拉拔车一侧设有电磁锁紧机构,所述电磁锁紧机构包括一对上夹板和下夹板,所述铰座可插入所述上夹板和下夹板之间,所述上夹板上设有与铰座铰孔对应的通孔,所述通孔内设有一个夹头,所述夹头为阶梯状的圆柱体,所述圆夹头远离上夹体的一端与相近的上夹板一侧之间的圆柱体上套装一个弹簧,所述下夹板下侧面上设有电磁铁与夹头相配合。
[0007]为了对第二模芯对应的第二拉拔模座运动距离进行控制,使第一模芯和第二模芯之间具有合适的距离,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还有,所述导轨上设有一对定位伸缩块,所述
定位伸缩块在第一气缸的驱动下在导轨的导向孔内上下竖直往复运动,所述定位伸缩块对应的一侧拉拔机构的机架上设有第一位置传感器,所述第一位置传感与控制器电连接,所述控制器通过导线与所述第一气缸上的电磁阀电连接,所述控制器通过导线与所述电磁铁上的继电器电连接,所述控制器采用CPU控制器。
[0008]为了对第二模芯对应的第二拉拔模座进行定位,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还有,所述定位伸缩块对应的所述拉拔机构机架的两侧分别设有夹紧装置,每侧的所述夹紧装置包括一个双头拨叉,所述双头拨叉的中部铰接在机架上,所述双头拨叉下端与第二气缸的活塞杆端部铰接,所述第二气缸的底座铰接在机架上。
[0009]一种棒材连续拉拔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将成卷的棒材设置在转盘上,然后将一端人工轧制成形由第一模芯一侧依次穿过第一拉拔孔、导向腔、第二拉拔孔,然后将端部通过拉拔车自动夹紧钳夹紧;
[0010]S2:拉拔车沿导轨由初始位置至末端位置,将棒材通过第一模芯和第二模芯连续两次拉拔成型,拉拔车到达末端位置后,自动夹紧钳松开,然后沿导轨返回至初始位置然后自动夹紧棒材,再由初始位置至末端位置,将棒材通过第一模芯和第二模芯连续两次拉拔成型;
[0011]S3:重复S2步骤,直至元盘机上的一卷棒材拉拔成型。
[0012]为了增加第一次拉拔和第二次拉拔的间隔时间,实现增大第一模芯和第二模芯之间的距离,通过一次拉拔冷却后再次拉拔,优化表面强度,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还有,
[0013]在S1步骤中:将成卷的棒材设置在转盘上,然后将一端人工轧制成形由第一模芯一侧依次穿过第一拉拔孔、导向腔、第二拉拔孔,然后将端部通过拉拨车自动夹紧钳夹紧,通过电磁锁紧机构将拉拔车与第二模芯对应的第二拉拔模座固定连接;
[0014]在S2步骤中:通过控制器启动拉拔车,所述拉拔车带动第二模芯对应的第二拉拔模座沿导轨向末端位置拉拔棒材,所述棒材经过第一模芯进行一次拉拔,当拉拔车行驶至第一位置传感器位置时,所述第一位置传感器将位置信号反馈给控制器,所述控制器通过继电器控制电磁锁紧机构断开拉拔车与第二拉拔模座的连接,同时通过电磁阀控制第一气缸动作,定位伸缩块在第一气缸驱动下由导轨上导向孔的下方伸出至导轨上端面挡住第二拉拔模座,通过电磁阀控制第二气缸动作,双头拔拨叉在第二气缸驱动下由第二拉拔模座的两侧夹紧第二拉拔模座,然后拉拔车继续向末端位置拉拔棒材,所述棒材经过第二模芯进行二次拉拔棒材,将棒材通过第一模芯拉拔后冷却,再通过第二模芯连续两次拉拔成型;拉拔车到达末端位置后,自动夹紧钳松开,然后沿导轨返回至第一位置传感器的位置然后自动夹紧棒材,再拉拔至末端位置,将棒材通过第一模芯和第二模芯连续两次拉拔成型;
[0015]在S3步骤中:重复S2步骤中的拉拔车到达末端位置后,自动夹紧钳松开,然后沿导轨返回至第一位置传感器的位置然后自动夹紧棒材,再拉拔至末端位置,将棒材通过第一模芯和第二模芯连续两次拉拔成型,直至元盘机上的一卷棒材拉拔成型。
[0016]为了提高拉拔后的棒材表面强度,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还有,在S2步骤中:所述第二次拉拔与第一次拉拔之间通过风冷进行冷却。
[001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一、多道次冷抽费时费力,高强度材料通过两次连续拉拔完成一次冷抽,可以增大减面率,提高强度,避免一次大幅度变形引起的应力开裂风险;二、通过增加第一次拉拔和第二次拉拔的间隔时间,使第一次拉拔后的棒材表
面经过冷却后形成一次强化,然后在连续进行第二次拉拔后,可以增大减面率,使强度提高,同时提高表面质量。
附图说明
[0018]图1为本专利技术第二模芯与拉拔模座固定结构主视图;
[0019]图2为本专利技术第二模芯与拉拔模座分离结构主视图;
[0020]图3为本专利技术第二模芯与拉拔模座分离拉拔至末端位置结构主视图;
[0021]图4为本专利技术图2中A的局部放大图;
[0022]图5为本专利技术图3中夹紧装置侧视图;
[0023]图中:1.机架;2.导轨;3.拉拔机构;31.拉拔车;32.自动夹紧钳;4.棒材;5.第二模芯;51.第二拉拔孔;52.第二拉拔模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棒材连续拉拔装置,包括机架,所述机架上设有导轨,所述导轨上设有拉拔机构,所述拉拔机构包括在导轨上往复运动的拉拔车,所述拉拔车一侧设有自动夹紧钳,靠近自动夹紧钳机架一侧设有拉拔模座,其特征在于,所述拉拔模座上设有贯穿模座的导向腔,所述导向腔的入口端对应的所述拉拔模座上设有第一模芯,所述第一模芯上设有贯穿模芯的第一拉拔孔与导向腔入口端相连通,所述导向腔的出口端对应的所述拉拔模座上设有第二模芯,所述述第二模芯上设有贯穿模芯的第二拉拔孔与导向腔出口端相连通,所述第一拉拔孔孔径大于所述第二拉拔孔孔径。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棒材连续拉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模芯及对应的第二拉拔模座与所述第一模芯及对应的拉拔模座相分离,所述第二模芯及对应的第二拉拔模座滑动设置在所述导轨上。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棒材连续拉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模芯对应的第二拉拔模座上靠近拉拔车的一侧设有铰座,对应所述拉拔车一侧设有电磁锁紧机构,所述电磁锁紧机构包括一对上夹板和下夹板,所述铰座可插入所述上夹板和下夹板之间,所述上夹板上设有与铰座铰孔对应的通孔,所述通孔内设有一个夹头,所述夹头为阶梯状的圆柱体,所述圆夹头远离上夹体的一端与相近的上夹板一侧之间的圆柱体上套装一个弹簧,所述下夹板下侧面上设有电磁铁与夹头相配合。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棒材连续拉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轨上设有一对定位伸缩块,所述定位伸缩块在第一气缸的驱动下在导轨的导向孔内上下竖直往复运动,所述定位伸缩块对应的一侧拉拔机构的机架上设有第一位置传感器,所述第一位置传感与控制器电连接,所述控制器通过导线与所述第一气缸上的电磁阀电连接,所述控制器通过导线与所述电磁铁上的继电器电连接。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棒材连续拉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伸缩块对应的所述拉拔机构机架的两侧分别设有夹紧装置,每侧的所述夹紧装置包括一个双头拨叉,所述双头拨叉的中部铰接在机架上,所述双头拨叉下端与第二气缸的活塞杆端部铰接,所述第二气缸的底座铰接在机架上。6.一种棒材连续拉拔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S1:将成卷的棒材设置在转盘上,然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辉苏畅张忠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康瑞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