稀释排污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8200276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7-21 16:42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稀释排污装置,具有用于完成稀释作业的流动腔,流动腔的腔体上分别设置有介质入口与介质出口,腔体上还设置有将外部流体引入流动腔的引流口;介质入口与引流口均朝向流动腔内单向开启的。该稀释排污装置通过向流动腔中单向导通的引流口可以实现在内外压差的作用下吸入外部海水,同时避免污水自引流口流出。如此可以实现在流动腔内完成浓度较高的排出液的稀释处理,然后从出口排出。因此自流动腔出口排出的稀释后的水体可以降低至标准要求的浓度以内,保持周边海域的生态环境不受影响。不受影响。不受影响。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稀释排污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排污管道
,具体涉及一种稀释排污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对于大型电厂、盐场以及海水淡化工程,利用以后的水资源需要向外界排放。以上大型工程选址在海边时,可以直接利用海水资源,利用后的水资源可以经简单处理后再排入深海。
[0003]对待排海的水资源的处理通常仅限于按照GB3097的要求保证排出水的成分不超标即可。然而排出水的温度或者水中的其他成分的浓度仍然较高,如果直接向海水中集中排出,会干扰影响混流区以及与混流相临的功能区的生态环境。
[0004]现有技术中,一般采用散开分布的多个扩散管分散出流来降低浓度较高的排污水对混流区生态环境的影响。不过注意到以上方式是通过分散出流避免大量污水对同一出流位置的生态影响,并且通过事先分散的出流来加速出流与周边海水的混合速度。整体上而言,效果有改善,但由于混流过程无法在一瞬间完成,出流对扩散管出口附近的生态影响还是明显的。另一方面,散开布置较多的扩散管占用海域面积比较大,这也就意味着受出流影响的海域面积扩大。

技术实现思路

[0005]针对现有的排海管道设计对出口区域生态影响仍然较大,而且整体上影响面积比较大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稀释排污装置。
[0006]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提供一种稀释排污装置,其具有用于完成稀释作业的流动腔,流动腔的腔体上分别设置有介质入口与介质出口,腔体上还设置有将外部流体引入流动腔的引流口,引流口朝向流动腔内单向开启。
[0007]优选地,所述腔体呈管状延伸,管道内部形成流动腔;腔体的一端连接介质入口,介质入口朝向流动腔1内单向开启,另一端连接介质出口;引流口分布在腔体上。
[0008]优选地,所述介质入口与所述引流口均为向流动腔内单向开启的鸭嘴阀。
[0009]优选地,所述引流口在所述腔体上向介质出口一侧倾斜设置,所述引流口与所述腔体的径向之间的倾斜角为30~60
°

[0010]优选地,所述引流口的密封口与所述腔体的轴线共面。
[0011]优选地,所述腔体自介质入口至介质出口直径逐渐扩大。
[0012]优选地,所述引流口在腔体上沿轴线设置有至少一排,在腔体的周向上设置有至少一个。
[0013]优选地,所述引流口在腔体的周向互相错开设置。
[0014]优选地,多个所述引流口在所述腔体上沿螺旋线分布。
[0015]优选地,所述螺旋线的螺距沿轴线至介质出口方向逐渐增大。
[0016]优选地,所述引流口仅分布于腔体的圆周面的1/2~2/3周面上。
[0017]本专利技术的稀释排污装置通过向流动腔中单向导通的引流口可以实现在内外压差的作用下吸入外部海水,同时避免污水自引流口流出。如此可以实现在流动腔内完成浓度较高的排出液的稀释处理,然后从出口排出。因此自流动腔出口排出的稀释后的水体可以降低至标准要求的浓度以内,保持周边海域的生态环境不受影响。
附图说明
[0018]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稀释排污装置的剖面示意图;
[0019]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引流口的安装示意图;
[0020]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稀释排污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稀释排污装置的引流口的另一分布示意图;
[0022]图5为本专利技术的稀释排污装置的布设示意图。
[0023]图中,
[0024]1:流动腔13:腔体11:介质入口12:介质出口2:引流口21:密封口O:轴线R:径向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细说明,在本说明书中,附图尺寸比例并不代表实际尺寸比例,其只用于体现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与连接关系,名称相同或标号相同的部件代表相似或相同的结构,且仅限于示意的目的。
[0026]如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旨在提供一种能够在内部完成介质(比如待排放的污水)稀释的稀释排污装置。稀释排污装置具有用于完成稀释作业的流动腔1,流动腔1的腔体13上分别设置有连通流动腔1与外界的介质入口11与介质出口12,此外在腔体13上还设置有将外部如海水等外部流体引入流动腔1的引流口2。其中介质入口11与引流口2是朝向流动腔1内单向开启的。介质出口12可以是开放的或者朝向流动腔1的外部单向开启的。介质入口11连接安装于排水管道的出口末端,并沉入海面以下。
[0027]以上稀释排污装置在安装时沉入海面以下并远离岸线。其远离岸线主要是减轻对近岸水体水质的影响。其介质入口11连接至排水管道。沉入海面以下后,介质出口12浸没在海水中,与所在海域的海水连通。由于引流口2与介质出口12的存在,在未行污时,流动腔1内可以由经引流口2与介质出口12流入的海水填充以使流动腔1的内外水压平衡。在行污时,污水自介质入口11流入流动腔1中,在初期部分地与流动腔1中已有的海水混合稀释后从介质出口12流出。在污水流出的过程中,由于污水的流动速度在引流口2处造成的内外压差将腔体13以外的宽广海域中的海水吸入流动腔1内与至流动腔1的污水混合实现污水的稀释处理。向内单向流通的引流口2提供了稀释所需的海水的同时,避免了较高浓度的污水从流动腔1泄出后污染当前海域。
[0028]如图1所示,腔体13呈管状延伸并铺设在离岸较远的海域中,其内部形成流动腔1。管状的腔体13的一端为介质入口11,延轴线O延伸,与排污管道连接;另一端为介质出口12,与海水连通。引流口2分布在腔体13上。行污时,污水自介质入口11入,自介质出口12出,中间在流动腔1中经历较长的路程,在其流过流动腔1的同时,流速形成的内外压差将外界污水通过引流口2吸入流动腔1中稀释待排出的污水。
[0029]就现有的排海装置而言,基本是通过增加出口的管道分支来增加管道末端的排污
出口的数量以及分布范围。这本质上是通过出口的散布而将出流化整为零分散在一定面积的海域内以避免局部污水聚集,当污水聚集在某一狭小空间内时,不易与海水快速混合,因此在每个管道分支出口,未经稀释而保持初始浓度的污水,会影响排海装置各分支出口周围的海洋生态。相比较现有的排海装置,本专利技术的稀释排污装置实际上是一种先在内部稀释而后排出的技术方案,因此不会有超出标准浓度要求的污水自介质出口12流出到开放海域中而影响介质出口12之外的海洋生态环境。在本专利技术的稀释排污装置中,只要腔体13的长度足够,污水在稀释之前不会提前排出,反而是利用排污时的流体动力,将外部海水吸入流动腔1中,让海水与污水在流动腔1内混流均匀后再从介质出口12排出。因此即使是在介质出口12附近的海水也不会存在局部浓度过高的问题。
[0030]本稀释排污装置的介质入口11与引流口2均优选采用鸭嘴阀以实现稀释排污装置,由于鸭嘴阀在实现单向流通的同时,具备无动力开启的特点,因此可以做到投入海中后的免维护,解决了稀释排污装置沉入海面以下后维护不便的问题。图2为引流口2的具体安装示意图。为了避免引流口2受到来流的正向冲击而导致鸭嘴阀无法开启的问题,引流口2应当相当于安装位置的径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稀释排污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用于完成稀释作业的流动腔(1),流动腔(1)的腔体(13)上分别设置有介质入口(11)与介质出口(12),腔体(13)上还设置有将外部流体引入流动腔(1)的引流口(2),引流口(2)朝向流动腔(1)内单向开启。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稀释排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腔体(13)呈管状延伸,管道内部形成流动腔(1);腔体(13)的一端连接介质入口(11),介质入口(11)朝向流动腔(1)内单向开启,另一端连接介质出口(12);引流口(2)分布在腔体(13)上。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稀释排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介质入口(11)与所述引流口(2)均为向流动腔(1)内单向开启的鸭嘴阀。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稀释排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引流口(2)在所述腔体(13)上向介质出口(12)一侧倾斜设置,所述引流口(2)与所述腔体(13)的径向之间的倾斜角为30~60
°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稀释排污装置,其特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建中陈希凡颜庭军
申请(专利权)人:中霖中科环境科技安徽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