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D打印机的控制方法、存储介质及3D打印机技术

技术编号:38198448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7-21 16:3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3D打印机的控制方法、存储介质及3D打印机,涉及3D打印技术领域。其中方法包括:获取模型的当前打印层的模型面积和上一打印层的模型面积,并判断上一打印层的模型面积与当前打印层的模型面积的面积变化差值是否大于或等于预设的面积变化阈值;若面积变化差值大于或等于面积变化阈值,则获取离型高度适配值,并将离型高度适配值设置为模型的当前打印层的离型高度。上述方法可以在保障模型打印效果和模型打印成功率的基础上,提高模型打印速度,减少模型打印时长,提升打印效率。提升打印效率。提升打印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3D打印机的控制方法、存储介质及3D打印机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3D打印
,尤其是涉及一种3D打印机的控制方法、存储介质及3D打印机。

技术介绍

[0002]光固化成型技术是最早的3D打印成型技术之一,也是目前较为成熟的3D打印技术。该技术的基本原理是利用材料的累加成型,将一个立体的目标零件的形状分为若干个平面层,并以一定波长的光束扫描液态光敏树脂,使每层液态光敏树脂被扫描到的部分固化成型,而未被光束照射的地方仍为液态,最终各个层面累积形成所需的目标零件。由于光固化3D打印机的打印精度较高,可以达到微米级,因此发展势头良好。
[0003]目前,光固化3D打印机在模型打印的过程中,为了使模型与离型膜进行分离,往往通过将打印平台从树脂中抬升一定高度来实现,这个高度也被称为离型高度,在模型打印的过程中,通常将离型高度设置为一个固定的比较高的数值,从而确保模型可以正常的从离型膜上离型,以此保证打印的效果和成功率。但是,将离型高度设定为比较高的数值,会导致模型打印的速度比较慢,模型打印的时间较长,打印效率低。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有鉴于此,本申请提供了一种3D打印机的控制方法、存储介质及3D打印机,主要目的在于解决模型打印速度慢、打印时间长和打印效率低的技术问题。
[0005]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3D打印机的控制方法,该方法包括:
[0006]获取模型的当前打印层的模型面积和上一打印层的模型面积,并判断上一打印层的模型面积与当前打印层的模型面积的面积变化差值是否大于或等于预设的面积变化阈值;
[0007]若面积变化差值大于或等于面积变化阈值,则获取离型高度适配值,并将离型高度适配值设置为模型的当前打印层的离型高度。
[0008]其中,所述方法还包括:若面积变化差值小于面积变化阈值,则将预设的第一离型高度值分别设置为模型的当前打印层的离型高度和离型高度适配值。
[0009]其中,所述方法还包括:响应于模型的当前打印层打印完成,控制电机运行,以使打印平台根据模型的当前打印层的离型高度进行抬升。
[0010]其中,所述方法还包括:在电机运行的过程中采集拉力检测值,并判断拉力检测值是否小于或等于预设的第一拉力值;当拉力检测值小于或等于第一拉力值时,读取打印平台的抬升高度,并将打印平台的抬升高度设置为模型的当前打印层的适配高度。
[0011]其中,所述方法还包括:获取连续的至少一层模型的适配高度;根据连续的至少一层模型的适配高度,确定离型高度适配值。
[0012]其中,获取连续的至少一层模型的适配高度,包括:将模型的当前打印层的适配高度保存在存储空间中;判断存储空间中存储的适配高度的数量是否大于或等于预设数量
值;若存储空间中存储的适配高度的数量大于或等于预设数量值,则在存储空间中获取连续的至少一层模型的适配高度。
[0013]其中,根据连续的至少一层模型的适配高度,确定离型高度适配值,包括:将连续的至少一层模型的适配高度中的最大值设置为离型高度适配值。
[0014]其中,所述方法还包括:在打印平台的抬升高度达到模型的当前打印层的离型高度之后,判断当前的拉力检测值是否大于预设的第一拉力值;若当前的拉力检测值大于第一拉力值,则设置离型高度补偿值;控制电机运行,以使打印平台的抬升高度与离型高度补偿值相同。
[0015]其中,所述方法还包括:判断模型的当前打印层的离型高度与离型高度补偿值之和是否大于第一离型高度值;若模型的当前打印层的离型高度与离型高度补偿值之和大于第一离型高度值,则发出报警提示信息。
[0016]其中,所述方法还包括:若面积变化差值小于面积变化阈值,则将预设的第一离型高度值分别设置为模型的当前打印层的离型高度和离型高度适配值,且所述面积变化阈值大于或等于零;
[0017]其中,第一离型高度值大于或等于离型高度适配值;响应于模型的当前打印层打印完成,控制电机运行,以使打印平台的抬升高度与模型的当前打印层的离型高度相同;在电机运行的过程中采集拉力检测值,并判断拉力检测值是否小于或等于预设的第一拉力值,其中,第一拉力值为拉力传感器未受力时的拉力检测值,或者模型已经脱离离型膜的经验值,或者是模型脱模时的拉力最小值;当拉力检测值小于或等于第一拉力值时,读取打印平台的抬升高度,并将打印平台的抬升高度设置为模型的当前打印层的适配高度;获取连续的至少一层模型的适配高度;根据连续的至少一层模型的适配高度,确定离型高度适配值。
[0018]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二个方面,提供了一种3D打印机的控制装置,该装置包括:
[0019]模型面积比较模块,用于获取模型的当前打印层的模型面积和上一打印层的模型面积,并判断上一打印层的模型面积与当前打印层的模型面积的面积变化差值是否大于或等于预设的面积变化阈值;
[0020]离型高度设置模块,用于若面积变化差值大于或等于面积变化阈值,则获取离型高度适配值,并将离型高度适配值设置为模型的当前打印层的离型高度。
[0021]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三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3D打印机的控制方法。
[0022]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四个方面,提供了一种3D打印机,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程序时实现上述3D打印机的控制方法。
[0023]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3D打印机的控制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3D打印机,通过将上一打印层的模型面积与当前打印层的模型面积的面积变化差值与预设的面积变化阈值进行比较,并在面积变化差值大于或等于面积变化阈值时,将离型高度适配值设置为模型的当前打印层的离型高度,可以使3D打印机的离型高度随着模型面积的变化而变化。相比于现有技术中为3D打印机设置一个固定的离型高度预设值的技术方案,上述方法通过在模型的当前打印层的模型面积比上一打印层的模型面积减小或相等时,为模型的当前打印层适配
一个离型高度,可以在保障模型打印效果和模型打印成功率的基础上,提高模型打印的速度,减少模型打印的时长,从而提升打印效率。
[0024]上述说明仅是本申请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申请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申请的上述和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
附图说明
[0025]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专利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0026]图1示出了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3D打印机的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0027]图2示出了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3D打印机的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0028]图3示出了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3D打印机的控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9]图4示出了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3D打印机的控制装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3D打印机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获取模型的当前打印层的模型面积和上一打印层的模型面积,并判断所述上一打印层的模型面积与所述当前打印层的模型面积的面积变化差值是否大于或等于预设的面积变化阈值;若所述面积变化差值大于或等于所述面积变化阈值,则获取离型高度适配值,并将所述离型高度适配值设置为所述模型的当前打印层的离型高度。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若所述面积变化差值小于所述面积变化阈值,则将预设的第一离型高度值分别设置为所述模型的当前打印层的离型高度和所述离型高度适配值。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响应于所述模型的当前打印层打印完成,控制电机运行,以使打印平台根据所述模型的当前打印层的离型高度进行抬升。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在电机运行的过程中采集拉力检测值,并判断所述拉力检测值是否小于或等于预设的第一拉力值;当所述拉力检测值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一拉力值时,读取所述打印平台的抬升高度,并将所述打印平台的抬升高度设置为模型的当前打印层的适配高度。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获取连续的至少一层模型的适配高度;根据所述连续的至少一层模型的适配高度,确定所述离型高度适配值。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连续的至少一层模型的适配高度,包括:将所述模型的当前打印层的适配高度保存在存储空间中;判断所述存储空间中存储的所述适配高度的数量是否大于或等于预设数量值;若所述存储空间中存储的所述适配高度的数量大于或等于所述预设数量值,则在所述存储空间中获取所述连续的至少一层模型的适配高度。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连续的至少一层模型的适配高度,确定所述离型高度适配值,包括:将所述连续的至少一层模型的适配高度中的最大值设置为所述离型高度适配值。8.根据权利要求1或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建刚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纵维立方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