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旱灾害的第三产业经济损失评估方法和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8196908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7-21 16:34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灾害损失评估技术领域,是关于一种干旱灾害的第三产业经济损失评估方法和装置,方法包括:将干旱灾害对第三产业经济损失分为不防治场景下干旱灾害对第三产业的经济损失和防治场景下干旱灾害对第三产业的经济损失;计算不防治场景下干旱灾害引起的第一潜在第三产业经济损失总量;计算防治场景下干旱灾害引起的第二潜在第三产业经济损失总量;根据第一潜在第三产业经济损失总量和第二潜在第三产业经济损失总量,计算防治后可挽回潜在经济损失。通过该技术方案,实现实时高效客观的评价干旱灾害的第三产业经济损失。观的评价干旱灾害的第三产业经济损失。观的评价干旱灾害的第三产业经济损失。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干旱灾害的第三产业经济损失评估方法和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灾害损失评估
,尤其涉及一种干旱灾害的第三产业经济损失评估方法和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的异常,干旱事件更为频繁,对社会、经济、生态造成严重的损失。区域性干旱往往造成全球性的影响,旱灾已经成为全球性影响最为广泛的自然灾害。旱灾对第三产业经济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已引起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目前,国内外对第三产业经济干旱的损失评估方法有很多,且数据主要通过实地调研、专家访谈与统计资料的形式获得;评估及预测方法主要是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大多数使用投入

产出模型、水文经济学模型等经济学模型,还有一些EPIC等作物生理机理模型,基于风险评估原理的风险损失度模型等。
[0003]然而,经研究发现,目前干旱对第三产业经济的造成的损失缺乏较系统的量化研究。旱灾损失评估及预测较多而且大多数集中在农业,其他方面的旱灾损失研究较少;评估及预测方法主要采用定性与定量评价相结合,定量评价模型多是统计模型,受区域、人为等因素影响,普适性较差,无法实时高效客观地评价。现有技术中旱灾损失预测方法只针对区域的某一方面,模型普适性较差,缺乏一套完整的损失评估及预测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克服相关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干旱灾害的第三产业经济损失评估方法和装置,从而实现实时高效客观的评价干旱灾害的第三产业经济损失。
[0005]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干旱灾害的第三产业经济损失评估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0006]将干旱灾害对第三产业经济损失分为不防治场景下干旱灾害对第三产业的经济损失和防治场景下干旱灾害对第三产业的经济损失;
[0007]计算不防治场景下干旱灾害引起的第一潜在第三产业经济损失总量;
[0008]计算防治场景下干旱灾害引起的第二潜在第三产业经济损失总量;
[0009]根据所述第一潜在第三产业经济损失总量和所述第二潜在第三产业经济损失总量,计算防治后可挽回潜在经济损失。
[0010]在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采用以下第一计算公式计算所述第一潜在第三产业经济损失总量:
[0011]F1=Q1×
I
×
R
×
P
c
/(1

I
×
R)
[0012]其中,F1表示第一潜在第三产业经济损失总量,Q1表示第三产业经济年产值;I表示干旱灾害对第三产业经济损失的影响程度;R表示干旱灾害引起第三产业经济损失率;P
c
表示第三产业产值水平。
[0013]在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所述第二潜在第三产业经济损失总量包括防治费用支
出量和防治后的第三产业直接经济损失;
[0014]F2=F
21
+F
22
[0015]其中,F2表示所述第二潜在第三产业经济损失总量,F
21
表示所述防治费用支出量,F
22
表示所述防治后的第三产业直接经济损失。
[0016]在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采用以下第二计算公式计算所述防治费用支出量:
[0017]F
21
=S
×
I
×
C
[0018]其中,F
21
表示所述防治费用支出量,S表示第三产业经济规模,I表示干旱灾害对第三产业经济损失的影响程度,C表示单位规模下的防治成本;
[0019]采用以下第三计算公式计算所述防治费用支出量:
[0020]F
22
=Q1×
I
×
E
×
P
c
/(1

I
×
E)
[0021]其中,Q1表示第三产业经济年产值,I表示干旱灾害对第三产业经济损失的影响程度,E表示干旱灾害对第三产业经济损失达到的允许水平,P
c
表示第三产业产值水平。
[0022]在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采用以下第四计算公式计算所述干旱灾害对第三产业经济损失达到的允许水平E:
[0023]E=C/(A
×
P
c
×
M)
×
D
×
100%
[0024]其中,A表示单位规模下第三产业经济产量;Q1=A
×
S;M表示防治效益;D表示效益校正系数,C表示单位规模下的防治成本,P
c
表示第三产业产值水平。
[0025]在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采用以下第五计算公式计算防治后可挽回潜在经济损失:
[0026]F3=F2‑
F1[0027]其中,F3表示所述防治后可挽回潜在经济损失,F1表示第一潜在第三产业经济损失总量,F2表示所述第二潜在第三产业经济损失总量。
[0028]在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所述方法还包括:
[0029]采用斯皮尔曼等级相关系数确定干旱灾害对第三产业经济损失影响最大的变量:
[0030][0031]其中,ρ表示斯皮尔曼等级相关系数,x
i
表示所述第一潜在第三产业经济损失总量,y
i
表示所述第二潜在第三产业经济损失总量,表示第一潜在第三产业经济损失总量均值,表示第二潜在第三产业经济损失总量均值。
[0032]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干旱灾害的第三产业经济损失评估装置,所述装置包括:
[0033]划分模块,用于将干旱灾害对第三产业经济损失分为不防治场景下干旱灾害对第三产业的经济损失和防治场景下干旱灾害对第三产业的经济损失;
[0034]第一计算模块,用于计算不防治场景下干旱灾害引起的第一潜在第三产业经济损失总量;
[0035]第二计算模块,用于计算防治场景下干旱灾害引起的第二潜在第三产业经济损失总量;
[0036]第三计算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一潜在第三产业经济损失总量和所述第二潜在第三产业经济损失总量,计算防治后可挽回潜在经济损失。
[0037]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第三方面,提供一种干旱灾害的第三产业经济损失评估装置,所述装置包括:
[0038]处理器;
[0039]用于存储处理器可执行指令的存储器;
[0040]其中,所述处理器被配置为:
[0041]将干旱灾害对第三产业经济损失分为不防治场景下干旱灾害对第三产业的经济损失和防治场景下干旱灾害对第三产业的经济损失;
[0042]计算不防治场景下干旱灾害引起的第一潜在第三产业经济损失总量;
[0043]计算防治场景下干旱灾害引起的第二潜在第三产业经济损失总量;
[0044]根据所述第一潜在第三产业经济损失总量和所述第二潜在第三产业经济损失总量,计算防治后可挽回潜在经济损失。
[0045]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干旱灾害的第三产业经济损失评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将干旱灾害对第三产业经济损失分为不防治场景下干旱灾害对第三产业的经济损失和防治场景下干旱灾害对第三产业的经济损失;计算不防治场景下干旱灾害引起的第一潜在第三产业经济损失总量;计算防治场景下干旱灾害引起的第二潜在第三产业经济损失总量;根据所述第一潜在第三产业经济损失总量和所述第二潜在第三产业经济损失总量,计算防治后可挽回潜在经济损失。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以下第一计算公式计算所述第一潜在第三产业经济损失总量:F1=Q1×
I
×
R
×
P
c
/(1

I
×
R)其中,F1表示第一潜在第三产业经济损失总量,Q1表示第三产业经济年产值;I表示干旱灾害对第三产业经济损失的影响程度;R表示干旱灾害引起第三产业经济损失率;P
c
表示第三产业产值水平。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潜在第三产业经济损失总量包括防治费用支出量和防治后的第三产业直接经济损失;F2=F
21
+F
22
其中,F2表示所述第二潜在第三产业经济损失总量,F
21
表示所述防治费用支出量,F
22
表示所述防治后的第三产业直接经济损失。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以下第二计算公式计算所述防治费用支出量:F
21
=S
×
I
×
C其中,F
21
表示所述防治费用支出量,S表示第三产业经济规模,I表示干旱灾害对第三产业经济损失的影响程度,C表示单位规模下的防治成本;采用以下第三计算公式计算所述防治费用支出量:F
22
=Q1×
I
×
E
×
P
c
/(1

I
×
E)其中,Q1表示第三产业经济年产值,I表示干旱灾害对第三产业经济损失的影响程度,E表示干旱灾害对第三产业经济损失达到的允许水平,P
c
表示第三产业产值水平。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以下第四计算公式...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雷添杰刘布春李翔宇王嘉宝陈东攀赵海根王麒粤王玮伟张亚珍张丽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