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气源热泵用除霜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8196625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7-21 16:33
本发明专利技术适用于空气源热泵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空气源热泵用除霜装置,包括设于所述蒸发器排管两侧的若干活动杆,每根所述活动杆的侧端与所述蒸发器排管贴合,并且在贴合面上安装有水汽吸附层;若干所述活动杆受到一驱动组件的驱动沿所述蒸发器排管的长边方向进行移动;所述活动杆的端部转动安装有偏心振动块,该偏心振动块的工作周面与蒸发器排管进行贴合;在所述活动杆进行往复移动工作时会驱动偏心振动块进行转动,对蒸发器排管进行振动工作,借此,本发明专利技术可以通过活动的活动杆驱动水汽吸附层及时的对在蒸发器排管上所凝结的水珠进行处理,避免水珠在外界冷空气的作用下凝结成霜,本装置对外界的占用空间少,并且动力源少,耗能低。耗能低。耗能低。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空气源热泵用除霜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空气源热泵
,尤其涉及一种空气源热泵用除霜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空气源热泵是一种使用少量高品位能源将低温热源中的热量转移到高温热源中的装置,主要由压缩机、膨胀阀、蒸发器和冷凝器组成,其使用空气作为热源,在冬季将室外空气中的热量传递转移到室内,在夏季将室内的热量传递转移到室外空气中。
[0003]现有的空气源热泵在冬季运行过程中,当空气通过蒸发器时,会有水凝结在蒸发器表面结成冰和霜,结了冰和霜的蒸发器与空气的接触面积减小,进而减小了蒸发器与空气的换热面积,同时降低了可通过的风量,影响蒸发器的换热效果,现有的蒸发器除霜通过传感器感知结冰或结霜后,向电加热棒传输信号进行除霜,这样浪费了大量的电能,无法起到节能的效果。
[0004]查找申请号为CN202222803771.7,名称号为空气源热泵快速除霜设备,其公开了通过加热器加热的循环水流对蒸发器上的冰霜进行熔化,实现除霜的效果,但是,在装置使用过程中,设备耗能高,并且由于熔化之后水流仍然存在于蒸发器的水管上,所以仍然存在水汽重新凝结的现象,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除霜的问题。
[0005]综上可知,现有技术在实际使用上显然存在不便与缺陷,所以有必要加以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0006]针对上述的缺陷,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空气源热泵用除霜装置,其可以通过活动的活动杆驱动水汽吸附层及时的对在蒸发器排管上所凝结的水珠进行处理,避免水珠在外界冷空气的作用下凝结成霜,本装置对外界的占用空间少,并且动力源少,耗能低。
[0007]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空气源热泵用除霜装置,包括设于所述蒸发器排管两侧的若干活动杆,每根所述活动杆的侧端与所述蒸发器排管贴合,并且在贴合面上安装有水汽吸附层;若干所述活动杆受到一驱动组件的驱动沿所述蒸发器排管的长边方向进行移动;所述活动杆的端部转动安装有偏心振动块,该偏心振动块的工作周面与蒸发器排管进行贴合;在所述活动杆进行往复移动工作时会驱动偏心振动块进行转动,对蒸发器排管进行振动工作。
[0008]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空气源热泵用除霜装置,若干所述活动杆相互铰接呈剪式结构,在蒸发器排管的侧端设有驱动活动杆进行工作并相互啮合的两组转动齿轮及驱动转动齿轮进行转动的驱动件;所述转动齿轮转动安装于外机箱体上;位于端部的所述活动杆铰接于所述转动齿轮的端面上。
[0009]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空气源热泵用除霜装置,所述驱动件为安装于所述外机箱体内部的转动电机;该转动电机的输出轴与转动齿轮的轴心固接。
[0010]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空气源热泵用除霜装置,所述蒸发器排管的上下两端设有螺纹杆,该螺纹杆与蒸发器排管平行设置;所述螺纹杆的其中一端设有与转动齿轮进行啮合的连接
齿轮,另一端与一固定安装于所述外机箱体内部的转动电机的输出轴进行连接。
[0011]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空气源热泵用除霜装置,所述螺纹杆受到一支撑件的支撑;该支撑件为套筒结构,其套于螺纹杆外。
[0012]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空气源热泵用除霜装置,所述螺纹杆上滑动安装有移动套,所述移动套侧壁上设有用于安装偏心振动块的安装孔;所述安装孔同轴安装有一驱动齿轮,该驱动齿轮置于移动套内,并在安装时与螺纹杆的螺纹进行啮合。
[0013]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空气源热泵用除霜装置包括设于所述蒸发器排管两侧的若干活动杆,每根所述活动杆的侧端与所述蒸发器排管贴合,并且在贴合面上安装有水汽吸附层;若干所述活动杆受到一驱动组件的驱动沿所述蒸发器排管的长边方向进行移动;在蒸发器进行工作时,所述驱动组件同步驱动蒸发器排管进行移动工作,并在移动过程中通过水汽吸附层吸附蒸发器排管上的水珠,避免水珠受冷凝结成霜。所述水汽吸附层包括安装于所述活动杆端面并沿其长边方形延伸的海绵层及设于所述海绵层外的毛刷层;在所述活动杆进行移动时,首先所述海绵层会将水珠吸附至其内部,而处于外部的毛刷层会将附着于蒸发器排管无法吸附的冰粒清扫掉。所述海绵层的内部还设有加热管,该加热管可以采用电加热的供能方式,所述加热管通过连接导向连接外部的供电设备。本专利技术可以通过活动的活动杆驱动水汽吸附层及时的对在蒸发器排管上所凝结的水珠进行处理,避免水珠在外界冷空气的作用下凝结成霜,本装置对外界的占用空间少,并且动力源少,耗能低。
附图说明
[0014]图1是现有的空气源热泵外机内蒸发器排管的结构示意图;
[0015]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3是图2的本专利技术的另一角度示意图;
[0017]图4是图3中A部分的放大图;
[0018]图5是移动套的结构图;
[0019]图6是偏心振动块与连接齿轮的连接图;
[0020]图7是活动杆上毛刷层、海绵层及加热管的结构图;
[0021]在图中,1

活动杆,2

转动齿轮,3

偏心振动块,31

驱动齿轮,4

螺纹杆,41

连接齿轮,6

毛刷层,7

海绵层,8

移动套,81

安装孔,10

加热管。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为了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
[0023]参见图1、图2及图3,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空气源热泵用除霜装置,该空气源热泵用除霜装置包括设于所述蒸发器排管100两侧的若干活动杆,每根所述活动杆1的侧端与所述蒸发器排管贴合,并且在贴合面上安装有水汽吸附层;若干所述活动杆受到一驱动组件的驱动沿所述蒸发器排管的长边方向进行移动;在蒸发器进行工作时,所述驱动组件同步驱动蒸发器排管进行移动工作,并在移动过程中通过水汽吸附层吸附蒸发器排管上的水珠,避免水珠受冷凝结成霜。
[0024]在本实例中,所述水汽吸附层包括安装于所述活动杆端面并沿其长边方形延伸的海绵层及设于所述海绵层外的毛刷层6;在所述活动杆进行移动时,首先所述海绵层7会将水珠吸附至其内部,而处于外部的毛刷层会将附着于蒸发器排管无法吸附的冰粒清扫掉。优选的是,所述海绵层的内部还设有加热管10,该加热管可以采用电加热的供能方式,所述加热管通过连接导向连接外部的供电设备。
[0025]参见图2,若干所述活动杆相互铰接呈剪式结构,在蒸发器排管的侧端设有驱动活动杆进行工作并相互啮合的两组转动齿轮2及驱动转动齿轮2进行转动的驱动件;所述转动齿轮2转动安装于外机箱体上;位于端部的所述活动杆铰接于所述转动齿轮2的端面上。通过将若干构成剪式结构并由转动的转动齿轮2进行驱动实现活动工作,一方面将驱动器(转动齿轮2)设置于蒸发器排管的一端,大大减少了除霜装置的容纳空间;另一方面增加了若干所述活动杆之间的联动效果,实现除霜机构的稳定传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空气源热泵用除霜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设于所述蒸发器排管两侧的若干活动杆,每根所述活动杆的侧端与所述蒸发器排管贴合,并且在贴合面上安装有水汽吸附层;若干所述活动杆受到一驱动组件的驱动沿所述蒸发器排管的长边方向进行移动;所述活动杆的端部转动安装有偏心振动块,该偏心振动块的工作周面与蒸发器排管进行贴合;在所述活动杆进行往复移动工作时会驱动偏心振动块进行转动,对蒸发器排管进行振动工作。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源热泵用除霜装置,其特征在于,若干所述活动杆相互铰接呈剪式结构;在蒸发器排管的侧端设有驱动活动杆进行工作并相互啮合的两组转动齿轮及驱动转动齿轮进行转动的驱动件;所述转动齿轮转动安装于外机箱体上;位于端部的所述活动杆铰接于所述转动齿轮的端面上。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气源热泵用除霜装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庞建李文斌庄兆意
申请(专利权)人:济南市能源和粮食综合行政执法支队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