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菌抗病毒低温釉料及其制备方法、抗菌抗病毒陶瓷器皿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8196558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7-21 16:3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抗菌抗病毒低温釉料及其制备方法、抗菌抗病毒陶瓷器皿及其制备方法,该陶瓷器皿在使用过程中与细菌、病毒等微生物接触时,能够起到快速、高效的灭杀细菌和病毒的功效,且不影响陶瓷器皿的强度、耐磨性及外观,在使用过程中无有害成分的产生,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成污染。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抗菌抗病毒低温釉料及其制备方法、抗菌抗病毒陶瓷器皿及其制备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申请型涉及日用陶瓷
,具体涉及抗菌抗病毒低温釉料及其制备方法、抗菌抗病毒陶瓷器皿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0002]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抗菌抗病毒材料在日用陶瓷等多种领域被采用,也受到越来越多人们的喜爱和关注。新材料的产生,对抑制病毒的传播非常重要,可以提高公共卫生安全,更大程度的降低社会运行成本。空气中的各种细菌、病毒容易在陶瓷产品上滋生和繁殖,给人们的身体健康带来危害。因此,研究一种能够抗菌抗病毒的功能陶瓷非常重要。
[0003]目前,广泛采用的抗菌抗病毒材料主要为化学试剂,如含有氯的消毒液、酒精消毒液、双氧水消毒液等,这种技术主要是通过化学方法破坏病毒的结构,使病毒灭活。但是,这种化学材料在使用中,容易给人们呼吸道造成损害。近年来,在物体表面通过引入新材料处理实现抗菌抗病毒功能的已有很多,这也是解决上述问题的新途径,能够获得很好的抑制病毒传播的风险。陶瓷行业对抗菌抗病毒功能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具体表现在:使用安全性、抗菌能力强、耐高温、抗菌持久性等。同时,能够适应陶瓷器具制造工艺,对原陶瓷制品的外观、质量和机械性能等没有影响。
[0004]在已有关于抗菌材料的相关研究中,大量使用的材料为纳米银或纳米铜,它们形成能够灭杀细菌和病毒的涂层,如专利CN111408733 A(抗菌抗病毒的纳米银胶体溶液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专利CN111441102A(一种抗病毒复合涤纶纤维及其制备方法),专利CN 111328831 A(一种抗菌杀毒材料及应用)。这些富含银或铜的涂层材料表面能够缓慢释放银或者铜离子进入细菌或者病毒内部,导致其丧失生物活性,从而实现灭活有害微生物。但是这一类技术不可避免的带来人体长期接触所造成的慢性中毒风险。CN111393188A也公开了一种用于陶瓷洁具的抗菌釉、陶瓷洁具及其制备方法,此制备方法的有效成分是纳米银,陶瓷可短时间有效灭杀多种细菌,但其工艺较复杂,且没有解决银的缓释问题,耐磨性、抗菌持久性较差,长期使用会降低陶瓷的抗菌效果。
[0005]另一种抗菌方法是采用光催化型抗菌剂,利用溶胶

凝胶法或浸渍提拉法在陶瓷表面涂覆二氧化钛或氧化锌抗菌薄膜。在光的照射下,会产生类似光合作用的光催化反应,可氧化分解各种有机化合物和部分无机物,能破坏细菌的细胞膜和固化病毒的蛋白质,也可杀死细菌和分解有机污染物。 但是,目前广泛使用的二氧化钛材料仅具有紫外光响应特性,需要紫外光激发产生除菌效果。如专利技术专利CN108328694A(紫外光耦合二氧化钛杀菌消毒装置及其方法)使用的紫外光响应的锐钛矿二氧化钛作为涂层材料;昭和电工株式会社的公开专利CN106470550 A(抗菌抗病毒组合物、抗菌抗病毒剂、光催化剂以及细菌病毒灭活方法)使用铜和银等元素,提高其可见光活性。此外,纯的二氧化钛需要在800℃以上才能形成稳定的涂层,导致二氧化钛的晶型发生转变;如果是800℃以下烧结,则会有严重的掉
粉,且超声波处理后出现大面积的完全脱落。
[0006]综上所述,现有的抗菌抗病毒陶瓷产品存在无法实现持久高效抗菌的效果,以及制备工艺较复杂的问题。如何提供一种既具有抗菌抗病毒功效,而且使用性能优良,陶瓷强度和耐磨性优异,制备方法简单,成本低廉的陶瓷产品,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难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7]为解决或部分解决相关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专利技术申请提供抗菌抗病毒低温釉料及其制备方法、抗菌抗病毒陶瓷器皿及其制备方法。该陶瓷器皿在使用过程中与细菌、病毒等微生物接触时,能够起到快速、高效的灭杀细菌和病毒的功效,且不影响陶瓷器皿的强度、耐磨性及外观,在使用过程中无有害成分的产生,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
[0008]本专利技术申请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抗菌抗病毒低温釉料,所述低温釉料以重量百分比计包括以下的组分:熔块55~70%,悬浮剂2~6%,水20~30%,偶合剂2~5%,纳米复合抗菌抗病毒材料为1.5~3%。
[0009]所述纳米复合抗菌抗病毒材料包括氮化碳、石墨烯和二氧化钛等组成多孔桥联结构,氮化碳和石墨烯形成无规则网络桥连结构,二氧化钛通过氮化碳和石墨烯桥连,镶嵌在多孔桥联结构的纳米孔内部和孔周围,形成纳米的多层次孔材料。
[0010]本专利技术申请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抗菌抗病毒低温釉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按权利要求1所述组分,分别用电子天平准确称取所需配料;(2)按照原料:球磨球:水的质量比例=1:(2

2.5): 0.6,在湿式球磨机中研磨粉碎,球磨时间15~20分钟,得到粒度均匀的釉浆;(3)将步骤(2)中的釉浆由300目万孔筛余过滤后得到最终的低温釉料。
[0011]进一步的,所述最终的低温釉料细度为0.2~0.5,比重为1.7~1.75。
[0012]本专利技术申请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抗菌抗病毒陶瓷器皿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按配方准确配料,在湿式球磨机内粉碎,满足料:球磨球:水比例=1:1.5

2:0.7

0.8,磨料时间20小时。细度万孔筛余3

5(250目);(2)进行抽浆压滤机脱水,泥饼水份25~30%;(3)将压滤泥饼在练泥机内进行真空练泥,使泥料质密,水份均匀;(4)将粗练泥条运至泥库均化、陈腐,时间1~2月,增加可塑性;(5)将从泥库脱出来的的泥条进行第二次抽真空练泥,使水份约在22~25%;(6)在辊压机或拉坯机上进行可塑性成形,毛坯干燥后修坯,再干燥;(7)用注浆成型的方法制备陶瓷器皿坯体,坯体经过750~800℃素烧成型,使坯体达到一定的强度,并提高产品的合格率;(8)用喷釉的方法在素烧后的坯体内部施高温釉,待高温釉层晾干后入窑,经过1000~1300℃烧结,烧结时间3~6小时,烧结后坯体吸水率为0;(9)在在常温常压对经过第(8)步烧结后的坯体外表面施抗菌抗病毒低温釉;(10)釉料干后,再经过600~780℃低温烧结。烧结时间5~8小时,达到表面半哑光或哑光,不吸红。
[0013]进一步的,步骤(1)以重量百分比计所述配方为高岭土20~30%,长石20~25%,石英20~25%,粘土8~10%,瓷石10~18%,镁质土1~2%。
[0014]进一步的,步骤(8)中以重量百分比计所述高温釉包括以下组分:钾长石40~50%,石英18~25%,方解石12~20%,烧滑石5~10%,苏州土5~10%,氧化锌2~5%,硫酸钡3~5%。
[0015]进一步的,步骤(8)中所述高温釉的制备方法为:(1)按权利要求6中所述组分准确配料;(2)上述配料与水混合后进行球磨机研磨,料:球磨球:水比例=1:2

2.5:0.6;(3)球磨时间20~24小时;(4)细度由万孔筛余0.3~0.5,比重1.5~1.6。
[0016]本专利技术申请第四方面提供了一种抗菌抗病毒陶瓷器皿,由上述步骤制得。
[0017]应当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抗菌抗病毒低温釉料,其特征在于,所述低温釉料以重量百分比计包括以下的组分:熔块55~70%,悬浮剂2~6%,水20~30%,偶合剂2~5%,纳米复合抗菌抗病毒材料为1.5~3%;所述纳米复合抗菌抗病毒材料包括氮化碳、石墨烯和二氧化钛等组成多孔桥联结构,氮化碳和石墨烯形成无规则网络桥连结构,二氧化钛通过氮化碳和石墨烯桥连,镶嵌在多孔桥联结构的纳米孔内部和孔周围,形成纳米的多层次孔材料。2.一种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低温釉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按权利要求1所述组分,分别用电子天平准确称取所需配料;(2)按照原料:球磨球:水的质量比例=1:(2

2.5): 0.6,在湿式球磨机中研磨粉碎,球磨时间15~20分钟,得到粒度均匀的釉浆;(3)将步骤(2)中的釉浆由300目万孔筛余过滤后得到最终的低温釉料。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低温釉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最终的低温釉料细度为0.2~0.5,比重为1.7~1.75。4.一种抗菌抗病毒陶瓷器皿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按配方准确配料,在湿式球磨机内粉碎,满足料:球磨球:水比例=1:1.5

2:0.7

0.8,磨料时间20小时,细度万孔筛余3

5(250目);(2)进行抽浆压滤机脱水,泥饼水份25~30%;(3)将压滤泥饼在练泥机内进行真空练泥,使泥料质密,水份均匀;(4)将粗练泥条运至泥库均化、陈腐,时间1~2月,增加可塑性;(5)将从泥库脱出来的的泥条进行第二次抽真...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子涵梁铁中施占杰鞠省伟张泽虎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华盈谷生物新材料应用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