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摄远镜头及电子设备,由依次设置的第一透镜至第六透镜组成,第一和第五具有正屈折力,第二和第四具有负屈折力;第一、第二和第四透镜的物侧表面为凸面,像侧表面为凹面,第三和第五透镜的物侧和像侧表面均为凸面,第六透镜的物侧和像侧表面均为凹面。镜头满足以下条件式:0.25<SAG11/SD11<0.65;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摄远镜头及电子设备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光学成像
,尤其涉及一种摄远镜头及电子设备。
技术介绍
[0002]随着图像传感器的技术发展,如今电子设备日渐向便携式发展,对于搭载有镜头的电子设备来说,这需要进一步缩小镜头尺寸。
[0003]但是,随着镜头尺寸的减小,在一定程度上会导致远处物体的成像性能下降,影响用户体验。因此,如何在保证摄远性能的基础上减小镜头体积,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摄远镜头及电子设备,解决现有技术中镜头尺寸的减小会导致远处物体的成像性能下降,影响用户体验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以下的技术方案:
[0006]一种摄远镜头,由沿物侧至像侧依次设置的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第四透镜、第五透镜及第六透镜组成;所述第一透镜的物侧表面至所述第六透镜的像侧表面中的各表面均为非球面;
[0007]所述第一透镜具有正屈折力,其物侧表面近光轴处为凸面,其像侧表面于近光轴处为凹面;
[0008]所述第二透镜具有负屈折力,其物侧表面近光轴处为凸面,其像侧表面于近光轴处为凹面;
[0009]所述第三透镜具有屈折力,其物侧表面近光轴处为凸面,其像侧表面于近光轴处为凸面;
[0010]所述第四透镜具有负屈折力,其物侧表面近光轴处为凸面,其像侧表面于近光轴处为凹面;
[0011]所述第五透镜具有正屈折力,其物侧表面近光轴处为凸面,其像侧表面于近光轴处为凸面;
[0012]所述第六透镜具有屈折力,其物侧表面近光轴处为凹面,其像侧表面于近光轴处为凹面;
[0013]所述摄远镜头满足以下条件式:
[0014]0.25<SAG11/SD11<0.65;
[0015]‑
3.1<R42/f4<
‑
0.1;
[0016]0.1<SD51/R51<0.25;
[0017]其中,SAG11为所述第一透镜像侧表面的矢高,SD11为所述第二透镜物侧表面的最大有效半径,R42为所述第四透镜像侧表面的曲率半径,f4为所述第四透镜的焦距,SD51为所述第五透镜物侧表面的最大有效半径,R51为所述第五透镜物侧表面的曲率半径。
[0018]可选地,所述摄远镜头还满足以下条件式:
[0019]0.18<Yc62/f<0.31;
[0020]其中,Yc62为所述第六透镜像侧表面的反曲点与光轴间的垂直距离,f为所述摄远镜头的焦距。
[0021]可选地,所述摄远镜头还满足以下条件式:
[0022]4.7<(f1+f5)/(ct1+ct5)<6;
[0023]其中,f1为所述第一透镜的焦距,f5为所述第五透镜的焦距,CT1为所述第一透镜在光轴上的厚度,CT5为所述第五透镜在光轴上的厚度。
[0024]可选地,所述摄远镜头还满足以下条件式:
[0025]0.61<EPD/D42<0.69;
[0026]其中,EPD为所述摄远镜头的入瞳直径,D42为所述第四透镜的像侧表面的有效直径。
[0027]可选地,所述摄远镜头还满足以下条件式:
[0028]‑
1.29≤∑CT/∑ET≤1.42;
[0029]其中,∑CT为各个透镜中心光轴的间距,∑ET为各个透镜边缘厚度。
[0030]可选地,所述摄远镜头还满足以下条件式:
[0031]0.76<f/TTL<0.79;
[0032]其中,f为所述摄远镜头的焦距,TTL为所述摄远镜头的光学总长。
[0033]可选地,所述摄远镜头还满足以下条件式:
[0034]‑
3.8<(f4+f2)/f3<
‑
1.5;
[0035]其中,f2为所述第二透镜的焦距,f3为所述第三透镜的焦距,f4为所述第四透镜的焦距。
[0036]可选地,所述摄远镜头还满足以下条件式:
[0037]‑
0.5<SAG42/YC42<
‑
0.15;
[0038]其中,SAG42为所述第四透镜像侧表面的矢高,Yc42为所述第四透镜像侧表面的反曲点与光轴间的垂直距离。
[0039]可选地,所述摄远镜头还满足以下条件式:
[0040]2.0<(n2+n4)/n3<2.5;
[0041]其中,n2为所述第二透镜的最大折射率,n3为所述第三透镜的最大折射率,n4为所述第四透镜的最大折射率。
[0042]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如上任一项所述的摄远镜头,以及用于将所述摄远镜头形成的光学图案转换为电信号的成像元件。
[004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44]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摄远镜头及电子设备,通过合理地约束第一透镜、第四透镜和第五透镜的面型及光学结构,在保证镜头的长焦特性的同时,缩短了镜头的总体长度,并且保证较高的成像质量。因此,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摄远镜头轻薄短小,能够良好地校正像差,具有高像素、高分辨率和优良的成像品质,能够满足应用要求。
附图说明
[0045]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0046]图1示出了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的一种摄远镜头的示意图;
[0047]图2由左至右依序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的一种摄远镜头的像散和畸变曲线图;
[0048]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的一种摄远镜头的球差曲线图;
[0049]图4示出了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二的一种摄远镜头的示意图;
[0050]图5由左至右依序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二的一种摄远镜头的像散和畸变曲线图;
[0051]图6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二的一种摄远镜头的球差曲线图;
[0052]图7示出了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三的一种摄远镜头的示意图;
[0053]图8由左至右依序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三的一种摄远镜头的像散和畸变曲线图;
[0054]图9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三的一种摄远镜头的球差曲线图;
[0055]图10示出了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四的一种摄远镜头的示意图;
[0056]图11由左至右依序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四的一种摄远镜头的像散和畸变曲线图;
[0057]图1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四的一种摄远镜头的球差曲线图;
[0058]图13示出了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五的一种摄远镜头的示意图;
[0059]图14由左至右依序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五的一种摄远镜头的像散和畸变曲线图;
[0060]图1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五的一种摄远镜头的球差曲线图。
[0061]上述图中:E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摄远镜头,其特征在于,由沿物侧至像侧依次设置的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第四透镜、第五透镜及第六透镜组成;所述第一透镜的物侧表面至所述第六透镜的像侧表面中的各表面均为非球面;所述第一透镜具有正屈折力,其物侧表面近光轴处为凸面,其像侧表面于近光轴处为凹面;所述第二透镜具有负屈折力,其物侧表面近光轴处为凸面,其像侧表面于近光轴处为凹面;所述第三透镜具有屈折力,其物侧表面近光轴处为凸面,其像侧表面于近光轴处为凸面;所述第四透镜具有负屈折力,其物侧表面近光轴处为凸面,其像侧表面于近光轴处为凹面;所述第五透镜具有正屈折力,其物侧表面近光轴处为凸面,其像侧表面于近光轴处为凸面;所述第六透镜具有屈折力,其物侧表面近光轴处为凹面,其像侧表面于近光轴处为凹面;所述摄远镜头满足以下条件式:0.25<SAG11/SD11<0.65;
‑
3.1<R42/f4<
‑
0.1;0.1<SD51/R51<0.25;其中,SAG11为所述第一透镜像侧表面的矢高,SD11为所述第二透镜物侧表面的最大有效半径,R42为所述第四透镜像侧表面的曲率半径,f4为所述第四透镜的焦距,SD51为所述第五透镜物侧表面的最大有效半径,R51为所述第五透镜物侧表面的曲率半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摄远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摄远镜头还满足以下条件式:0.18<Yc62/f<0.31;其中,Yc62为所述第六透镜像侧表面的反曲点与光轴间的垂直距离,f为所述摄远镜头的焦距。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摄远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摄远镜头还满足以下条件式:4.7<(f1+f5)/(ct1+ct5)<6;其中,f1为所述第一透镜的焦距,f5为所述第五透镜的焦距,CT1为所述第一透镜在光轴上的厚度,CT5为所述第五透镜在光轴上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肖怡,刘涵,申顺,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旭业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