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柱钢管杆高空无人辅助对接装置的转位单元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8195721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7-21 16:3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单柱钢管杆高空无人辅助对接装置的转位单元,包括第一驱动件、第二驱动件、摆臂、第一摩擦轮;第一驱动件固定在圆柱段的外侧,摆臂的一端与第一驱动件的输出端固定,第二驱动件固定在摆臂的另一端,第一摩擦轮与第二驱动件的输出端固定;在圆柱段的侧壁开有窗口;第一驱动件驱动摆臂转动,使第一摩擦轮穿过窗口与上钢管杆外壁接触;第二驱动件驱动第一摩擦轮转动,从而带动上钢管杆发生周向转动。转位单元通过驱动件驱动摩擦轮,在摩擦力作用下,迫使上钢管杆发生周向转动,从而调整上下螺孔的对中,摆臂采用两段式设计,且采用弹性连接,可在摩擦轮与钢管杆接触时吸收撞击力,且在弹簧的顶紧作用下,保证摩擦轮与钢管杆紧密抵接。钢管杆紧密抵接。钢管杆紧密抵接。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单柱钢管杆高空无人辅助对接装置的转位单元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电力电塔安装
,具体来说是单柱钢管杆高空无人辅助对接装置的转位单元。

技术介绍

[0002]现代社会正朝着智能化时代发展,互联网+、物联网技术突飞猛进,资源和信息共享越来越成为21世纪的主题,而这一切需要庞大的、全覆盖的无线通信支撑。作为电力输送的核心枢纽,电力铁塔不仅用于架设高压电线线路,其次还可以用作通讯机站、各类通信信号以及微波站信号的传输等。采用电力铁塔搭载通信基站不仅能够节约公共资源,提高基站建设效率,还能极大推动通信事业的发展,因此,电力铁塔对国家电网的电力输送与通信事业以及未来智慧生活的重要性无可替代。
[0003]作为一种常见的电力铁塔,单柱钢管塔结构具有技术和经济优势,其安装以及使用相较传统的桁架铁塔具有造价低、占地小、外形美观、施工周期短等优点,对于城市周边及电网末端送电网络具有很好的环境适应性,在我国应用广泛。
[0004]常规的单柱钢管塔包括塔体和横担,其塔体至少由两段组成,其关键在于:每相邻的两段塔体,一段的外径略小于另一段的内径,各段塔体可全部套装在一起;在每段塔体两端均设有穿钉孔,穿钉孔依次上下错开,塔体各段用螺栓穿钉贯穿连接。单柱钢管塔组装时需牵拉每段塔体顶部的钢鼻,依次抽出各段塔体,将相邻两段塔体上的穿钉孔相对应,将螺栓穿钉分别贯穿塔体,用螺栓紧固。单柱钢管塔安装高空作业量较多安装过程采用吊车分段起吊组装,操作过程中安装人员与吊车之间协调配合工作较多,施工安全风险高,高空劳动强度大。
[0005]如公布号为CN114658283A一种电力电塔安装设备,它包括环套A、齿圈、导套、导杆、环套B、内六角套、单向环、环套C、拨杆B、环套D、拨杆C、涡簧,其中通过螺栓A对接且嵌套于钢管杆对接法兰边缘的两个半环环套A上周向均匀安装有若干与钢管杆上对接法兰的连接孔一一对应的导套;本专利技术只需要在较粗的钢管杆的梯子上就可单独一个人完成法兰上全部螺栓的有效安装及预紧,安装效率较高,避免了辅助人员在吊车上的安全隐患,施工安全。虽然该设备能够减少人员以及操作难度,但是上下钢管杆的螺孔对接还是需要人员参与,自动化程度不高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钢管杆自动对接时,上下杆的螺孔如何自动对中。
[0007]本专利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手段实现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
[0008]单柱钢管杆高空无人辅助对接装置的转位单元,所述转位单元(3)包括第一驱动件(31)、第二驱动件(32)、摆臂(33)、第一摩擦轮(34);所述第一驱动件(31)固定在所述圆柱段(22)的外侧,所述摆臂(33)的一端与第一驱动件(31)的输出端固定,所述第二驱动件
(32)固定在所述摆臂(33)的另一端,所述第一摩擦轮(34)与第二驱动件(32)的输出端固定;在所述圆柱段(22)的侧壁开有窗口(221);所述第一驱动件(31)驱动摆臂(33)转动,使第一摩擦轮(34)穿过窗口(221)与上钢管杆外壁接触;所述第二驱动件(32)驱动第一摩擦轮(34)转动,从而带动上钢管杆发生周向转动。
[0009]转位单元通过驱动件驱动摩擦轮,在摩擦力作用下,迫使上钢管杆发生周向转动,从而调整上下螺孔的对中,摆臂采用两段式设计,且采用弹性连接,可在摩擦轮与钢管杆接触时吸收撞击力,且在弹簧的顶紧作用下,保证摩擦轮与钢管杆紧密抵接。
[0010]进一步的,还包括监控单元(6);所述监控单元(6)采集上下钢管杆螺孔信息并发送给控制器,控制器根据对中情况控制第一驱动件(31)、第二驱动件(32)的启停。
[0011]转位单元通过驱动件驱动摩擦轮,在摩擦力作用下,迫使上钢管杆发生周向转动,从而调整上下螺孔的对中,摆臂采用两段式设计,且采用弹性连接,可在摩擦轮与钢管杆接触时吸收撞击力,且在弹簧的顶紧作用下,保证摩擦轮与钢管杆紧密抵接。配合监控单元,可实现自动对中控制。
[0012]进一步的,所述摆臂(33)包括摆臂一段(331)和摆臂二段(332);所述摆臂一段(331)和摆臂二段(332)之间朝向所述窗口(221)的一侧通过弹簧(333)弹性连接,背向窗口(221)的一侧通过弹力块(334)连接。
[0013]进一步的,所述监控单元(6)为摄像头,通过支架固定在摆臂一段(331)上,随同摆臂(33)进入窗口(221),自上而下拍摄螺孔。
[0014]进一步的,所述摄像头通过支架与摆臂一段(331)固定,水平向所述窗口(221)延伸。
[0015]进一步的,所述摆臂一段(331)和摆臂二段(332)采用C型钢,所述弹簧(333)固定在C型钢翼板内壁。
[0016]进一步的,所述弹力块固定在C型钢翼板外壁。
[0017]进一步的,当第一摩擦轮(34)未接触钢管杆时,在弹簧(333)和弹力块(334)的作用下,摆臂一段(331)和摆臂二段(332)呈直线型。
[0018]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
[0019]转位单元通过驱动件驱动摩擦轮,在摩擦力作用下,迫使上钢管杆发生周向转动,从而调整上下螺孔的对中,摆臂采用两段式设计,且采用弹性连接,可在摩擦轮与钢管杆接触时吸收撞击力,且在弹簧的顶紧作用下,保证摩擦轮与钢管杆紧密抵接。
[0020]配合监控单元,可实现自动对中控制。
[0021]通过弹簧和弹力块的设计,可吸收摩擦轮与钢管杆的撞击力。
附图说明
[0022]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对接装置的一半结构示意图;
[0023]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对接装置一半的另一个视角结构示意图;
[0024]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喇叭筒设计滚柱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转位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0026]图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监控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0027]图6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螺母螺栓推送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0028]图7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螺母螺栓推送单元的另一个视角结构示意图;
[0029]图8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接近开关于压板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0030]图9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螺母保持架和螺栓保持架一体式设计的结构示意图;
[0031]图10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拧紧单元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2]为使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33]本实施例公开一种单柱钢管杆高空无人辅助对接装置的转位单元,该对接装置使用时,无需人员登高作业,降低操作难度和安全系数。如图1所示,对接装置包括同轴连通的夹持段1、导向段2、转位单元3、螺母螺栓推送单元4、拧紧单元5、监控单元6。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单柱钢管杆高空无人辅助对接装置的转位单元的转位单元,对接装置包括用以限制上钢管杆垂直度的圆柱段(22);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驱动件(31)、第二驱动件(32)、摆臂(33)、第一摩擦轮(34);所述第一驱动件(31)固定在所述圆柱段(22)的外侧,所述摆臂(33)的一端与第一驱动件(31)的输出端固定,所述第二驱动件(32)固定在所述摆臂(33)的另一端,所述第一摩擦轮(34)与第二驱动件(32)的输出端固定;在所述圆柱段(22)的侧壁开有窗口(221);所述第一驱动件(31)驱动摆臂(33)转动,使第一摩擦轮(34)穿过窗口(221)与上钢管杆外壁接触;所述第二驱动件(32)驱动第一摩擦轮(34)转动,从而带动上钢管杆发生周向转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柱钢管杆高空无人辅助对接装置的转位单元的转位单元,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监控单元(6);所述监控单元(6)采集上下钢管杆螺孔信息并发送给控制器,控制器根据对中情况控制第一驱动件(31)、第二驱动件(32)的启停。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单柱钢管杆高空无人辅助对接装置的转位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摆臂(33)包括摆臂一段(331)和摆臂二段(332);所述摆臂一段(331)和摆臂二段...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金锋程智余刘军罗义华汪和龙王鹏王道静惠金花梅一程华龙刘承志潘进肖黎明张必余李凯刘云飞张文涛张天忠孙明刚席照才陈建华
申请(专利权)人:国网安徽省电力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