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中药贴敷丸制备方法及模具技术

技术编号:38193845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7-20 21:13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中药贴敷丸制备方法及模具,涉及中药制备技术领域。该中药贴敷丸制备方法,包括取材、粉碎、煎制、过滤、熬制、成型和成品。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添加延胡索、吴茱萸、肉桂等原材料,可有效起到镇痛的作用,缓解疼痛感,且通过生姜和白酒的调制,一方面具备较好的止疼效果,另一方面可活血化瘀,加快疼痛的发散,带出寒气,增强体质;通过模具可加快药体的成型,单次加工可成型较多的数量,且自动脱模,效率高,提高生产的效率。提高生产的效率。提高生产的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中药贴敷丸制备方法及模具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中药制备
,具体为一种中药贴敷丸制备方法及模具。

技术介绍

[0002]腰痛,是指因外感、内伤或挫闪导致腰部气血运行不畅,或失于濡养,引起腰脊或脊旁部位疼痛为主要症状的一种病证,其发病常以肾虚为本,感受外邪、跌仆挫闪为标。治疗时应根据患者虚实采用不同的治则,实证重在祛邪通脉活络,虚证重在扶正。
[0003]在针对腰痛的治疗过程中,大多需要进行敷贴进行辅助治疗,现有技术的敷贴,其辅助治疗的效果不佳,且在对敷贴的制备过程中,往往无法快速的对敷贴药体进行成型和挤出,生产的效率低。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0005]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中药贴敷丸制备方法及模具,解决了理疗效果差,且制备工艺效率低的问题。
[0006](二)技术方案
[0007]为实现以上目的,本专利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中药贴敷丸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08]步骤一:取材:
[0009]取以下材料:延胡索10

30份、吴茱萸15

30份、肉桂20

30份、甘草10

20份、枸杞10

20份、木瓜10

30份、当归10

20份、陈皮5

10份、生姜5

10份、白酒若干份;
[0010]步骤二:粉碎:
[0011]将上述材料延胡索、吴茱萸、肉桂、甘草、枸杞、木瓜、当归、陈皮和生姜加入粉碎机中进行粉碎,制得药粉备用;
[0012]步骤三:煎制:
[0013]将上述药粉加入水中,并置于煎药容器中,加热煎制,并不断搅拌,制得药液;
[0014]步骤四:过滤:
[0015]取上述药液进行过滤,留下滤液;
[0016]步骤五:熬制:
[0017]将上述滤液置于熬炉中,并加入白酒,熬成糊状,并调成软膏体,冷却至室温;
[0018]步骤六:成型:
[0019]将上述软膏体置于模具中进行挤压成型,即制得药体;
[0020]步骤七:成品:
[0021]将上述药体贴附于医用胶布上,制成中药敷贴。
[0022]优选的,步骤二中,所述药粉过80

100目的标准目筛。
[0023]优选的,步骤三中,所述煎制的温度为100

200℃,且煎制时间为1

2h。
[0024]优选的,步骤五中,所述熬炉的熬制温度为70

80℃,且熬制时间为1

2h。
[0025]优选的,步骤六中,所述模具包括下模具和支撑柱,所述下模具的上表面开设有下模槽,所述支撑柱的上表面中部固定连接有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端延伸至支撑柱的内部,且固定连接有螺纹杆,所述螺纹杆的外壁螺纹连接有螺纹块,所述螺纹块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导杆,所述导杆的外端固定连接有固定柱,所述固定柱的底端固定连接有上模具,所述上模具的下表面开设有若干上模槽,所述固定柱的侧壁固定连接有固定杆,所述固定杆的左端固定连接有电动伸缩杆,所述电动伸缩杆的底端固定连接有移动板,所述移动板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与上模槽适配的推杆,所述推杆的底端穿入上模槽内。
[0026]优选的,所述移动板滑动套接于固定柱的外部。
[0027]优选的,所述支撑柱的正面开设有滑槽,所述导杆从该滑槽中穿出。
[0028](三)有益效果
[0029]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中药贴敷丸制备方法及模具。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0030]1、通过添加延胡索、吴茱萸、肉桂等原材料,可有效起到镇痛的作用,缓解疼痛感。
[0031]2、通过生姜和白酒的调制,一方面具备较好的止疼效果,另一方面可活血化瘀,加快疼痛的发散,带出寒气,增强体质。
[0032]3、通过模具可加快药体的成型,单次加工可成型较多的数量,且自动脱模,效率高,提高生产的效率。
附图说明
[0033]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制备工艺流程示意图;
[0034]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模具结构示意图;
[0035]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螺纹杆处局部连接示意图;
[0036]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上模具结构示意图。
[0037]其中,1、下模具;2、下模槽;3、支撑柱;4、驱动电机;5、螺纹杆;6、螺纹块;7、导杆;8、固定柱;9、上模具;10、上模槽;11、固定杆;12、电动伸缩杆;13、移动板;14、推杆;15、滑槽。
具体实施方式
[0038]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39]实施例一:
[0040]如图1

4所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中药贴敷丸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41]步骤一:取材:
[0042]取以下材料:延胡索10份、吴茱萸15份、肉桂20份、甘草10份、枸杞10份、木瓜10份、当归10份、陈皮5份、生姜5份、白酒若干份;
[0043]步骤二:粉碎:
[0044]将上述材料延胡索、吴茱萸、肉桂、甘草、枸杞、木瓜、当归、陈皮和生姜加入粉碎机
中进行粉碎,制得药粉备用,药粉过80目的标准目筛;
[0045]步骤三:煎制:
[0046]将上述药粉加入水中,并置于煎药容器中,加热煎制,煎制的温度为100℃,且煎制时间为1h,并不断搅拌,制得药液;
[0047]步骤四:过滤:
[0048]取上述药液进行过滤,留下滤液;
[0049]步骤五:熬制:
[0050]将上述滤液置于熬炉中,并加入白酒,熬炉的熬制温度为70℃,且熬制时间为1h,熬成糊状,并调成软膏体,冷却至室温;
[0051]步骤六:成型:
[0052]将上述软膏体置于模具中进行挤压成型,即制得药体;
[0053]其中,模具包括下模具1和支撑柱3,下模具1的上表面开设有下模槽2,支撑柱3的上表面中部固定连接有驱动电机4,驱动电机4的输出端延伸至支撑柱3的内部,且固定连接有螺纹杆5,螺纹杆5的外壁螺纹连接有螺纹块6,螺纹块6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导杆7,支撑柱3的正面开设有滑槽15,导杆7从该滑槽15中穿出,滑槽15起到对导杆7的限位滑动作用,导杆7的外端固定连接有固定柱8,固定柱8的底端固定连接有上模具9,上模具9的下表面开设有若干上模槽10,上模具9与下模具1中的下模槽2适配,实现挤压成型,并成型在上模具9内的若干上模槽10内,固定柱8的侧壁固定连接有固定杆11,固定杆11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中药贴敷丸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取材:取以下材料:延胡索10

30份、吴茱萸15

30份、肉桂20

30份、甘草10

20份、枸杞10

20份、木瓜10

30份、当归10

20份、陈皮5

10份、生姜5

10份、白酒若干份;步骤二:粉碎:将上述材料延胡索、吴茱萸、肉桂、甘草、枸杞、木瓜、当归、陈皮和生姜加入粉碎机中进行粉碎,制得药粉备用;步骤三:煎制:将上述药粉加入水中,并置于煎药容器中,加热煎制,并不断搅拌,制得药液;步骤四:过滤:取上述药液进行过滤,留下滤液;步骤五:熬制:将上述滤液置于熬炉中,并加入白酒,熬成糊状,并调成软膏体,冷却至室温;步骤六:成型:将上述软膏体置于模具中进行挤压成型,即制得药体;步骤七:成品:将上述药体贴附于医用胶布上,制成中药敷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中药贴敷丸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二中,所述药粉过80

100目的标准目筛。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中药贴敷丸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三中,所述煎制的温度为100

200℃,且煎制时间为1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维谷思薇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省中医药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