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董广恩专利>正文

内置电机双飞轮驱动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8188925 阅读: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7-20 01:3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内置电机双飞轮驱动系统,包括轴、设置在轴上的轮毂电机、罩在轮毂电机外的罩子以及套在轴上的第一飞轮和第二飞轮;所述轮毂电机中心的定子与轴固定连接,所述第一飞轮和第二飞轮均与轴间隙配合,所述罩子与轴转动连接,所述第二飞轮的外圈与罩子固定连接,所述第二飞轮的内圈与轮毂电机的转子固定连接,所述第一飞轮的内圈与罩子固定连接,所述第一飞轮的外圈与链条相连,所述罩子与车轮固定连接。人力骑行通过第一飞轮带动罩子以及与罩子固定连接的车轮转动,使电动自行车前行,轮毂电机的转子不会随之转动,由于罩子的重量远小于转子的重量,因而电动自行车在骑行时会非常轻便,也容易提升骑行速度。也容易提升骑行速度。也容易提升骑行速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内置电机双飞轮驱动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电动自行车驱动装置
,尤其涉及一种内置电机双飞轮驱动系统。

技术介绍

[0002]传统的电动自行车均采用轮毂电机进行驱动,轮毂电机的中心为与轴固定连接的定子,轴与电动自行车的后叉固定连接,定子外罩有可沿轴转动的转子,转子与车轮的轮辐固定连接。当采用电动模式时,定子通电,使转子转动,进而使车轮转动,使电动自行车前行。
[0003]转子上设有飞轮,飞轮上绕有链条。当采用人力模式时,链条带动飞轮旋转,进而带动转子转动,使车轮旋转,从而带动电动自行车前行。由于电动自行车的转子内沿圆周方向上嵌有永磁体,其重量大,因而人力骑行时非常费力,造成电动自行车人力模式时骑行费力,骑行速度慢,只能用于应急情况下。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内置电机双飞轮驱动系统,用于解决现有的电动自行车在人力模式下骑行费力,骑行速度慢的问题。
[000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0006]一种内置电机双飞轮驱动系统,包括轴、设置在轴上的轮毂电机、罩在轮毂电机外的罩子以及套在轴上的第一飞轮和第二飞轮;所述轮毂电机中心的定子与轴固定连接,所述第一飞轮和第二飞轮均与轴间隙配合,所述罩子与轴转动连接,所述第二飞轮的外圈与罩子固定连接,所述第二飞轮的内圈与轮毂电机的转子固定连接,所述第一飞轮的内圈与罩子固定连接,所述第一飞轮的外圈与链条相连,所述罩子与车轮固定连接。
[0007]进一步的,车轮前行,当处于人力骑行模式时,链条的驱动力矩通过第一飞轮的外圈传递给第一飞轮的内圈,使第一飞轮的内圈转动,第二飞轮的外圈沿其内圈打滑;当处于电动模式时,转子的驱动力矩通过第二飞轮的内圈传递给第二飞轮的外圈,使第二飞轮的外圈转动,第一飞轮的内圈沿其外圈打滑。
[0008]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飞轮和第二飞轮分别设置在罩子的两侧,所述罩子一侧与第一飞轮的内圈固定连接,所述罩子的另一侧与第二飞轮的外圈固定连接,所述转子的一侧与第二飞轮的内圈固定连接。
[0009]进一步的,所述第二飞轮和第一飞轮由近及远依次设置在罩子的同侧,所述罩子靠近第二飞轮的一侧与第二飞轮的外圈固定连接,所述罩子另一侧与轴转动连接,所述转子靠近第二飞轮的一侧与第二飞轮的内圈固定连接,所述转子的另一侧与轴转动连接,所述罩子靠近第二飞轮的一侧与转子靠近第二飞轮的一侧转动连接,所述第二飞轮的外圈与第一飞轮的内圈固定连接。
[0010]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飞轮和第二飞轮之间设有套在轴上的连接套,所述连接套截
面为朝向第一飞轮的凸字形,所述连接套与轴间隙配合,所述第一飞轮的内圈和第二飞轮的外圈分别与连接套对应的一端固定连接。
[0011]进一步的,所述第二飞轮的外圈与罩子螺纹连接和/或所述第二飞轮的内圈与转子螺纹连接和/或所述第一飞轮的内圈与罩子螺纹连接。
[0012]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飞轮的内圈以及第二飞轮的外圈分别与连接套对应的一端螺纹连接和/或所述第二飞轮的外圈与罩子螺纹连接和/或所述第二飞轮的内圈与转子螺纹连接。
[0013]本技术的积极效果为:
[0014]本技术设有轴和轮毂电机,轮毂电机外设有罩子,轴上设有第一飞轮和第二飞轮,当电动自行车处于人力模式时,人力骑行通过第一飞轮带动罩子以及与罩子固定连接的车轮转动,使电动自行车前行,轮毂电机的转子不会随之转动,由于罩子的重量远小于转子的重量,因而电动自行车在骑行时会非常轻便,也容易提升骑行速度。当电动自行车处于电动模式时,轮毂电机通过第二飞轮带动罩子旋转,进而带动车轮转动,使电动自行车前行,链条不会随之转动,从而避免链条带动电动自行车的脚踏板转动而对骑行者的脚和腿造成伤害。
附图说明
[0015]图1是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2是实施例1的使用图;
[0017]图3是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4是实施例2的使用图;
[0019]图5是实施例3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6是实施例4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中:
[0022]1、轮辐;2、罩子;3、链条;4、轴;5、第一飞轮;6、转子;7、后叉;8、第二飞轮;9、定子;10、连接套。
具体实施方式
[0023]实施例1
[0024]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内置电机双飞轮驱动系统,包括轴4、设置在轴4上的轮毂电机、罩在轮毂电机外的圆形的罩子2以及套在轴4上的第一飞轮5和第二飞轮8。所述轴4的两端均设有螺纹,所述轴4的两端分别通过螺母与电动自行车的后叉7固定连接。
[0025]所述轮毂电机中心的定子9与轴4固定连接,所述第一飞轮5和第二飞轮8均与轴4间隙配合,所述罩子2与轴4转动连接,所述第二飞轮8的外圈与罩子2固定连接,所述第二飞轮8的内圈与轮毂电机的转子6固定连接,所述第一飞轮5的内圈与罩子2固定连接,所述第一飞轮5的外圈与电动自行车链条3相连,所述罩子2与车轮的轮辐固定连接。
[0026]为方便装配,在实际生产中,罩子2可制作成左右对开的两部分,这两部分通过圆周上的螺钉相连,其中一部分与电动自行车的轮辐1和轮辋一体成型。轴4与现有电动自行车的轴同样采用中空的结构,以便使定子9的线圈引出线引出。
[0027]所述第一飞轮5和第二飞轮8分别设置在罩子2的两侧,所述罩子2左侧与第一飞轮5的内圈固定连接,所述罩子2的右侧与第二飞轮8的外圈固定连接,所述转子6的右侧与第二飞轮8的内圈固定连接。
[0028]第一飞轮5和第二飞轮8均为单向传动,具体为:
[0029]图2中,沿轴向从右向左看,第一飞轮5的外圈顺时针转动时,可将转矩传递给其内圈,从而驱动其内圈顺时针转动;当第一飞轮5的内圈顺时针转动时,该内圈会在第一飞轮5的外圈内打滑,从而第一飞轮5的内圈顺时针转动时不会驱动第一飞轮5的外圈顺时针转动。第二飞轮8的内圈顺时针转动时,可将转矩传递给其外圈,从而驱动其外圈顺时针转动;当第二飞轮8的外圈顺时针转动时,该外圈会在第二飞轮的内圈外打滑,从而第二飞轮8的外圈顺时针转动时不会驱动第二飞轮8的内圈顺时针转动。
[0030]沿轴向从右向左看,车轮顺时针转动为车辆前行方向,因此,使用本技术后,电动自行车在人力模式时,链条3带动第一飞轮5的外圈转动,然后通过带动第一飞轮5的内圈转动,进而带动罩子2和车轮转动,使电动自行车前行。此时,罩子2带动第二飞轮8的外圈转动,使第二飞轮8的外圈沿其内圈打滑,从而不会带动第二飞轮8的内圈及轮毂电机的转子6转动。由于罩子2的重量远小于转子6的重量,因而电动自行车在骑行时会非常轻便,也容易提升骑行速度。
[0031]当电动自行车在电动模式时,转子6顺时针转动,带动第二飞轮8的内圈顺时针旋转,将转矩传递给第二飞轮8的外圈,带动第二飞轮8的外圈顺时针转动,从而带动罩子2顺时针转动,进而使车轮顺时针旋转,使电动自行车前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内置电机双飞轮驱动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轴(4)、设置在轴(4)上的轮毂电机、罩在轮毂电机外的罩子(2)以及套在轴(4)上的第一飞轮(5)和第二飞轮(8);所述轮毂电机中心的定子(9)与轴(4)固定连接,所述第一飞轮(5)和第二飞轮(8)均与轴(4)间隙配合,所述罩子(2)与轴(4)转动连接,所述第二飞轮(8)的外圈与罩子(2)固定连接,所述第二飞轮(8)的内圈与轮毂电机的转子(6)固定连接,所述第一飞轮(5)的内圈与罩子(2)固定连接,所述第一飞轮(5)的外圈与链条(3)相连,所述罩子(2)与车轮固定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置电机双飞轮驱动系统,其特征在于,车轮前行,当处于人力骑行模式时,链条(3)的驱动力矩通过第一飞轮(5)的外圈传递给第一飞轮(5)的内圈,使第一飞轮(5)的内圈转动,第二飞轮(8)的外圈沿其内圈打滑;当处于电动模式时,转子(6)的驱动力矩通过第二飞轮(8)的内圈传递给第二飞轮(8)的外圈,使第二飞轮(8)的外圈转动,第一飞轮(5)的内圈沿其外圈打滑。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置电机双飞轮驱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飞轮(5)和第二飞轮(8)分别设置在罩子(2)的两侧,所述罩子(2)一侧与第一飞轮(5)的内圈固定连接,所述罩子(2)的另一侧与第二飞轮(8)的外圈固定连接,所述转子(6)的一侧与第二飞轮(8)的内圈固定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置电机双飞轮驱动系统...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董广恩董晓骋董晓箬
申请(专利权)人:董广恩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